清州會議

清州會議

清州會議(きよすかいぎ)是在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天正10年6月27日(公元1582年)召開的會議。這次會議旨在決定本能寺之變后織田氏的繼承問題以及織田氏所屬領地、權力的再分配問題。也有“清須會議”的叫法。

會議背景


天正10年6月21日(公元1582年),織田氏家主織田信長在京都本能寺遭遇部下明智光秀的襲擊,織田信長及其長子織田信忠雙雙身亡,是為“本能寺之變”。
當時正在中國地方與毛利氏作戰的織田信長手下大將羽柴秀吉在得到兵變消息之後立即與毛利氏講和,經過被稱為“中國大返”的十天急行軍后,秀吉在山崎合戰中擊破明智光秀軍隊,明智光秀也於此役陣亡,叛亂就此消弭。
山崎合戰之後,由於織田家接連失去領袖織田信長及其合法繼任者織田信忠,原織田家所支配的大名、豪強、家臣和寄騎頓時失去了向心力。織田信長的兩個成年兒子——織田信雄和織田信孝也紛紛捨棄外姓(北田、神戶),恢複本姓織田,意欲奪權。所以,以羽柴秀吉、柴田勝家為首的織田家宿老決定在原織田氏所領的尾張清州召開會議,重新分配織田氏轄下的各豪強勢力,並確定織田家當主。
天正10年6月27日,清州會議在尾張國清州城(今愛知縣清須市)舉行。

會議主導


主流史學界認為,主導清州會議走向的,分別為負責北陸地區攻略的柴田勝家、負責四國地區攻略的丹羽長秀、負責中國地區攻略的羽柴秀吉、以及在山崎合戰中立下功勛的池田恆興四人。原本應該與會的原負責關東地區攻略的瀧川一益,因為關東征伐敗於北條氏,被排除於宿老的行列不得參與會議。此外,會議涉及織田家未來當主問題,有可能成為當主的織田信雄和織田信孝被排除在清州會議之外,不得與會。
織田四宿老 池田恆興
織田四宿老 池田恆興
織田四宿老 丹羽長秀
織田四宿老 丹羽長秀
織田四宿老 柴田勝家
織田四宿老 柴田勝家
織田四宿老 羽柴秀吉
織田四宿老 羽柴秀吉

會議目的


目前,主流史學界以《川角太閣記》的說法為準,認為會議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幾方面:
其一,討論織田家的繼承問題;
其二,確定平定明智氏叛亂的功績,並重新分配織田氏內部各家臣的領地。
雖然,會議表面上是討論織田家的內部事務,並確定各家臣的主君和織田家未來的戰略。但是,織田家因為主君暴死,又無人能夠替代信長和信忠的合法地位,所以織田家的重臣們已事實上取得了作為大名的獨立性,權力分配問題全由諸家臣決定,織田家不過享有著名義上的統領地位。

繼承者的討論

一般歷史觀點認為,清州會議的爭論焦點,在於在繼承者問題。柴田勝家支持三子神戶信孝(織田信孝),而作為山崎之戰討滅明智光秀立下顯赫戰功的羽柴秀吉卻以信雄、信孝都已過繼他家為由,轉而支持織田信忠的嫡子,時年僅2歲的三法師(織田秀信)。之後,丹羽長秀、池田恆興也倒向羽柴秀吉,三法師遂確立為織田氏的繼承人,並指定其叔父神戶信孝作為監護人。
不過,目前的日本史學界對於這種說法有不同的看法。因為從第一手的史料(如《川角太閣記》《金井文書》)來看,真正爭論未來繼承權的,並不是柴田勝家和羽柴秀吉,反而是織田信雄和織田信孝本身。包括柴田勝家在內的織田家宿老早就議定,由織田信忠的幼子三法師即位織田家家督,由神戶信孝為監護人進行照看。由於宿老們在這一點上非常團結,所以信雄和信孝對此也沒有任何異議。

領地的分配

清州會議真正最重要的議題,是關於領地的分配問題。在經過數天的爭吵討論之後,宿老們對於領地劃分有了最終的結論。
首先,信長次子信雄繼承了尾張國,三子信孝繼承了美濃國,四子同時也是羽柴秀吉養子的羽柴秀勝繼承了明智光秀舊領丹波國。家臣方面,柴田勝家繼續領有越前國、加賀國、越中國和能登國,並得到了本屬於羽柴秀吉的領地長濱城及北近江國四郡;丹羽長秀繼續領有若狹國並加領近江國兩郡;池田恆興加領攝津國三郡;羽柴秀吉獲封山城國。而織田氏新任當主三法師獲得了安土城以及近江國坂田郡。
就此,宿老們以“恩賞平亂”為名義,各自為自己增封了原本屬於織田氏的領土,成為凌駕於織田氏之上的大大名。其中,柴田勝家增封二十萬石、丹羽長秀增封十五萬石、池田恆興增封十三萬石。而羽柴秀吉因山崎合戰之功獲封最多,增封五十萬石以上。而包括丹羽長秀、池田恆興、堀秀政在內的獲封者都暗自內附於羽柴秀吉,羽柴秀勝更是秀吉養子,所以秀吉得以順利掌控京城地區,並成為清州會議實際的勝利者。

會議的影響


清州會議使得之前在織田家內享有最大發言權的首席家老柴田勝家權威削弱,而羽柴秀吉取代其掌握了織田家主要權力,織田氏內部的權力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柴田勝家與羽柴秀吉的權力對立表面化,為翌年爆發的賤岳合戰埋下伏筆。也間接地促使了日後織田家的分裂以及羽柴秀吉取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