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山鎮

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下轄鎮

蔡山鎮地處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的西南部,南臨長江,北倚太白湖,西與湖北省黃岡市武穴市相接,東與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孔壠鎮接壤。全鎮版圖面積118.2平方千米(2017年),下轄56個行政村,3個場,1個居委會,總人口86638人(2017年),耕地面積67609畝。

蔡山鎮交通便利,前臨長江,建有航運港口1個,深水貨物轉運碼頭2座,中間省道孔武公路穿境而過,9.4公里長的京九鐵路並排而行,設有三級火車站1個,可直達南昌,近兩年伴著移民建鎮的春風,城鎮開發不斷掀起新高潮,移民新城和老街已基本連通,糧棉街開發正熱火朝天,農貿市場、菜場也已落實了規劃,一個新興的小鎮已初顯雛型。

蔡山鎮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強鎮,土地肥沃,盛產棉、糧、油、豬、魚等,其中棉花單產、品級曾奪得過全市的“七連冠”,素有“十里棉鄉”、“魚米之鄉”之稱。

蔡山人文資源豐富,在全縣下鄉一馬平川的平原上,境內突兀一座海拔58米的小山,名曰蔡山,蔡山鎮因此而得名。山上有馳名中外的“江心寺”,是禪宗發源地之一;還有東晉支遁大師親手栽培的梅樹,稱“晉梅”,每逢嚴冬臘月,大雪紛飛,晉梅傲雪二度盛開,又稱“二度梅”。堪稱中華文化奇葩。民間工藝“蔡山挑花”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蔡山人傑地靈,教育事業始終處於全縣先進行列,英才輩出。

蔡山人市場經濟意識強,商貿流通活躍,全鎮大型超市就有6家,新開鎮、武穴龍坪鎮的客商、群眾也紛紛到蔡山進貨、購物。

歷史沿革


鎮因境內蔡山而得名。1952年稱蔡山區。1958年改為英雄公社。1961年復為蔡山區。1975年改為蔡山公社,1984年改為蔡山區。1987年改為蔡山鎮、李英鄉。1996年,蔡山鎮面積72平方千米,人口6.3萬人,轄胡世柏、胡下屋、胡四房、周宣、蔡運隊、水產場、蘭橋、田寶、費大墩、張王桂、湖腳下、王二房、白神墩、塗秀二、竹林窩、高土墩、胡家墩、許月堂、王墩寨、項家橋、梅學堂、許家灣、王太明、胡家橋、蔡山、劉王、河灣、黃泥塘、梅太六、梅勿二、陳家墩、陳壕、王三墩、聶福俊、李六房、劉湖、絲瓜垏、楊世英、周應祥、東寶、舒家埠、王上屋、績麻墩、梅濟堤44個行政村;李英鄉面積26平方千米,人2.5萬人,轄黃錫、竹林、劉寄、章興、曹壩、周上屋、張壩、二號洲、上新墩、唐灣、八號腳、李英、一號洲、張家灣、下新墩15個行政村。
2001年,撤銷李英鄉,併入蔡山鎮。2004年,鎮政府駐胡世柏,人口9.11萬人,面積110平方千米。

地理環境


黃梅縣轄鎮。位於縣境西南部,太白湖邊。面積11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1168人(2010年六普)。轄1個居委會、5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胡世柏村,距縣城27千米。
蔡山鎮
蔡山鎮

行政區劃


轄街道居委會和黃錫、竹林、劉記、章興、曹壩、周上屋、張壩、李英、八號腳、廟垸、一號洲、張垸、下新墩、二號洲、上新墩、蔡山、劉王、沙垸、黃泥塘、梅太六、梅勿二、陳墩、王三墩、聶福俊、李六房、絲瓜列、劉湖、楊世英、東保、周應祥、舒家埠、王上屋、績麻墩、梅濟堤、費大墩、蘭橋、田寶、張王桂、湖腳下、陳壕、王二房、白神墩、竹林窩、高士墩、胡家墩、許月堂、王墩寨、項家橋、梅學堂、許家垸、王太明、胡家橋、塗秀二、胡世柏、胡下屋、胡四房56個行政村。
57個村(居)民委員會,3個場。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421127108001121蔡山居委會
200121胡世柏村
201121胡四房村
202121胡下屋村
203121竹林窩村
204121高仕墩村
205122黃錫村
206122竹林村
207220劉記村
208220章興村
209122曹壩村
210122周上屋村
211122張壩村
212122李英村
213220八號腳村
214122廟垸村
215122一號洲村
216122張垸村
217122上新墩村
218122下新墩村
219122二號洲村
220122胡家墩村
221220許月堂村
222220王墩寨村
223220項家橋村
224220梅學堂村
225220許家垸村
226220王太明村
227220胡家橋村
228220塗秀二村
229220蔡山村
230220
劉王村
231220沙垸村
232220黃泥塘村
233220梅太六村
234220梅勿二村
235220陳墩村
236220陳壕村
237220王三墩村
238220
聶福俊村
239220李六房村
240220絲瓜埒村
241220劉湖村
242220楊世英村
243220東保村
244220周應祥村
245220舒家埠村
246220王上屋村
247220績麻墩村
248220梅濟堤村
249122費大墩村
250122蘭橋村
251122田寶村
252220張王桂村
253220湖腳下村
254220王二房村
255220白神墩村
256220稻場湖村
257220周宣農場村
258220水產場

人口民族


小組:333組
戶數:18967戶
人口:82648人
耕地面積:76590.4畝
其中水田:42033.21畝
棉花面積:45200.5畝,單產110公斤,總產49914.6百公斤
水稻面積:65282.7畝,單產488公斤,總產318977.百公斤
油菜面積:38060畝,單產175公斤,總產66646百公斤
水產面積:22049畝,單產368公斤,總產81057.5百公斤
牲豬年存欄:223.4百頭,年出欄:451.7百頭
雞年存欄:4224百隻,年出欄:7910隻
農民人均收入:4300元
財政收入:388萬元
農業總產值:58098萬元
工業總產值:27810萬元
鄉鎮企業個數:20個,總產值:144000千元,

政治


於春明黨委書記、人大主席
吳建浩黨委副書記、鎮長
王少良黨委副書記、綜治辦主任
陳海明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梁成剛黨委委員、副鎮長
李振剛黨委委員、武裝部長
李小勇黨委委員、副鎮長
李禾繁黨委宣傳委員
楊飛副鎮長

經濟


蔡山鎮西與武穴市相接,南與九江市隔江相望,北倚太白湖畔。全鎮版圖面積110.2平方公里,轄56個行政村,3個場,1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93826人,耕地面積67609畝。
蔡山是一片富饒的土地,她盛產優質棉、稻、油、豬、魚等,其中棉花的單產、品級曾奪得黃岡市“七連冠”,素有“十里棉鄉”、“魚米之鄉”之稱。
蔡山鎮還是一片開放開發的土地,她前有長江,過境流長8.7公里,初步建有航運港口1個,深水貨物碼頭2處。中有孔武公路穿境而過,全長14.8公里。後有京九鐵路過境長9.4公里,設有三級火車站1個,可直達南昌、麻城。還建有11萬KW變電站及供水能力達3萬T/D的自來水廠,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水路、公路、鐵路、水、電等成為新時期蔡山開發新優勢。新形勢,新要求,新挑戰,新機遇。蔡山鎮黨委、鎮政府提出未來五年,把蔡山鎮建成農業重鎮、工業強鎮、民營富鎮、旅遊興鎮的明星城鎮。蔡山鎮將以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人文優勢、開發優勢成為國內外同仁、各界朋友投資興業的“風水寶地”。
蔡山鎮
蔡山鎮

文化


境內有蔡山,唐朝時山上有江心寺,李白曾到此留下詩篇《夜宿山寺》“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古迹與傳說

在黃梅下鄉蔡山鎮境內一馬平川的原野上,突兀一座海撥58米的小山,名曰蔡山,蔡山鎮因此而得名。蔡山歷史悠久,景色宜人,古迹與傳說甚多,蔡山人文資源豐富,山上有馳名中外的“江心寺”,是禪宗發源地之一。在江心寺旁邊,有一株古梅。據《黃梅縣誌》記載,晉梅是由東晉支遁大師親手栽培,當年支遁卓錫於此,於蔡山立頂峰寺,並於寺前栽植白梅一株。後來寺宇毀於兵火,唯白梅越1600餘年。據傳,該梅樹五百年結一次果,1956曾結子6枚。古梅高約一丈五尺,因白蟻侵蝕和歲月滄桑,於1968年枯斷。后蔸又發新枝,枝繁葉茂。據考,全國現存白梅古樹只有三棵半,蔡山“晉梅”屬一棵,為梅中壽星,為我國最古老梅樹,堪稱國寶,稱為蔡山晉梅。“晉梅”每逢冬春傲雪盛開梅花兩次,故又稱“二度梅”,是稀世珍寶。如今千年古梅、青春煥發、花繁葉茂,數以萬計的中外遊客慕名前來觀賞。
唐貞觀八年由尉遲恭督修的“江心古寺”至今香煙繚繞,鐘聲不絕。更有詩仙李白留下的“夜宿江心寺”的千古名篇。堪稱中華文化奇葩。民間工藝“蔡山挑花”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蔡山人傑地靈,教育事業始終處於全縣先進行列,英才輩出。
在1000年前,黃梅下鄉非平原,而是古九江和江心的洲,古九江一直在演變,后長江南移,形成今天的平原。現今黃梅下鄉地名多帶“洲”字,且多湖,就是這個緣故。最典型的就是“江心洲”,蔡山曾經在“九江”中,立於江心洲,洲中有古寺,名為“江心寺”,李白的《夜宿江心寺》即作於此,也就是用事實表明唐朝時,江心洲仍然存在,蔡山仍孤峰矗立於江心。
傳說中蔡山本來和廬山同為一體,因秦始皇想“趕山填海”用神鞭把整個廬山都填進東海。山神不樂意,於是秦始皇就用鞭子來抽,一共鞭打廬山99鞭,於是廬山就有了今天的九十九壑。當他最後一鞭抽打的時候,不料用力過猛,一下子把廬山的頂峰抽出了山體,山峰“呼”的一下越過九江,飛到了幾十公裡外的黃梅境內,牢牢的在此聳立。那山峰如春筍沖霄比廬山高了許多,廬山長一寸,它就長一尺,廬山長一尺,它就長一丈。因該山多有龜類,古代把龜稱做蔡,於是山就叫蔡山。數年後,蔡山直抵天宮。玉皇大帝見人天相通,恐慌不已,忙請觀音菩薩相助。觀音菩薩坐在蔡山頂上,把高聳入雲的蔡山壓成了小丘。蔡山南邊還有兩個長形的大水塘,一個叫黃泥塘,一個叫龍盪,傳說中是觀音菩薩的兩個腳印。
望江神獅:相傳王母娘娘三月三日聖誕,有一次來蔡山巡察,準備做蟠桃大會祝壽,走上山頂,見廬山與蔡山比高,廬山長一尺,蔡山長一丈,如不制服,會把南天頂破。王母娘娘遂作法念起咒語,但兩山還是猛長,蔡山竟長到48丈,超過廬山,王母無奈,將頭上金釵取下往蔡山頂上一插,蔡山便降下48丈,只有58.5米高。金釵則變為望江石獅,屹立在蔡山西南山峰,長丈許,一人高,面朝大江,呲牙咧嘴、若呼嘯狀。
江心古寺:據《禹貢》載,江心古寺初建於漢代,興盛於唐、宋,因山在水中,寺在山中而得名。唐代詩人李白往來廬山,曾船泊蔡山,為江心古寺題書,並潑墨於石上,現有潑墨石居梅樹岩下,供遊客欣賞。后江心古寺遭拆除,現正規劃恢復重建。
摘星樓:於東晉太和元年由晉朝支遁禪師所建,位於蔡山之巔,其樓古色古香、凌空飛雲。唐代詩人李白巡遊到蔡山,登摘星樓感慨萬千,寫下“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的千古絕唱。后摘星樓遭毀廢,現正規劃恢復重建。
碧蓮荷池:位於蔡山之巔,面積約20平方米,池內常年清泉見底,栽有蓮花。傳說,蓮花是由王母從崑崙帶來撒種在碧蓮池的,每年夏天,荷花盛開,紅白相間、亭亭玉立、清香四溢。每年夏季蓮花盛開季節,王母娘娘的七個仙女都要來蔡山觀賞蓮花。后碧蓮荷池遭毀廢。2003年,修復碧蓮荷池,面積約50平方米,池內一年四季有清泉,栽有蓮藕,荷花盛開,清香撲鼻,引來遊人觀賞。
山上,還有齊國夫人墓、石鑼石鼓、秦朝古井、相思樹等古迹景點。

交通


京九鐵路過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