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塘村

廣東省饒平縣湯溪鎮下轄村

廣東省饒平縣湯溪鎮東塘村,建於1963年,是修建湯溪水庫時的呂氏居豪村的移民村。東塘村是居豪村委會的四個自然村之一。

地理與人口


饒平縣湯溪鎮東塘村
饒平縣湯溪鎮東塘村
廣東省饒平縣湯溪鎮東塘村,建於1963年,是修建湯溪水庫時的呂氏居豪村的移民村。東塘村是居豪村委會的四個自然村之一。東塘村與東山鎮烏嶺村交界,距主村西坑1.5千米。面積約1平方千米,耕地約40 宙。至2010年全村有37戶,141人。但多數人常年外出工作。

歷史沿革


饒平縣湯溪水庫是1958年11月至1959年12月興建的。建水庫時,庫區被拆除的房屋5591間,被淹沒耕地8400餘畝。從庫區遷出了26個自然村,1242戶6041人,分散安置在2省4縣27個社場。1961年先後回遷庫區的有1071戶4802人,在庫外尚有移民人口1239人。回遷的人口先後在庫區建立安置點,形成了42個自然村,東塘村是其中之一。
湯溪鎮東塘村入口(左)
湯溪鎮東塘村入口(左)
1960年春節后,移居軍埔、僑光、高厝鋪等地的村民相繼回遷。至夏天,已有近200戶村民回到西坑。當時,沒有住房,村民們的眠床家私狼籍山野。幸好有原先所建的倉庫、牛寮,可讓先到的村民安頓婦幼老人,每間房子住七、八戶,大戶放一張眠床,小戶兩戶放一張眠床,男人們和後到的村民都露宿山坡,天當被蓋地作床。為遮風雨,先搭草寮暫且棲身,然後各自搜集舊瓦木料自建陋屋,二、三年後再統一規劃建 房。經過幾次搬遷,幾番辛苦,方有安居之所。
回歸之初,由於西坑人多擁擠,部分村民便搬到南坑(故鄉田饒後頭)定居,其中有5戶后搬到嶺門村居住。還有部分村民一回來就直接到大坑、草塘北定居,到大坑的村民後來又有部分到上坑、內坑居住。
1964年,為合理分佈村點,方便村民們就近勞動生產,減輕主村西坑人多擁擠的壓力,從西坑抽調勞力,到銅金盆新建一個居住點,命名為東塘村,村民自願申報進住。1964年,從西坑分出部分村民到東塘居住。居住東塘村的居豪有原書田樓住戶和頂樓業成公裔孫界發、靜清二戶,鎮江樓良毅公裔孫樹智一戶,如意樓純樸公裔孫呂春一戶。

東塘僑心村


湯溪鎮東塘僑心村
湯溪鎮東塘僑心村
2006年7月,饒平縣遭受百年一遇的洪澇颱風災害,造成很大損失,一批房屋倒塌。家鄉群眾的安危牽動 著海內外華僑同胞的心。香港廣東社團總會、香港汕頭商會等海內外社團和熱心人士紛紛慷慨解囊,捐款171萬元用於饒平救災復產、恢復家園工作,幫助305戶倒房戶重建家園。其中,東塘村民得到香港汕頭商會慷慨捐獻資助,在原村前新建僑心村,僑心村於2006年12月落成。
2007年初,陳偉南先生等市港澳政協委員40多人到饒平縣視察“僑心居”工程,了解新房建設情況。為方便災民生活,使這些災后重建工程更加完善,委員們在陳偉南帶動下再次為“僑心居”工程捐款90萬元,完善道路、排污、水電等配套設施,其中陳偉南捐款20萬元、謝賢團捐出55萬元、林樹庭捐款15萬元。其中,沈廣河先生、余潔儂女士慷慨捐資227273港元,襄建東塘僑心村水泥村道。村道工程、飲水工程項目建設於2009年12月基本完成,村民生活環境得到了較好改善。港澳同胞心繫家鄉、情系災民的一系列義舉使當地老百姓深受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