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沙林

固沙林

防止風蝕沙化、固定流沙的一種防護林。作用在於抗禦風沙侵襲為害農田、牧場、鐵路、公路、渠道、水庫和其他設施,防止沙化擴展。

目錄

正文


一般利用喬、灌木和多年生草組成片狀、帶狀或塊狀人工植被;如輔以沙障,可改變和調節近地層空氣動力狀況,保護喬、灌木存活。(見彩圖) 概況 17~18世紀,歐洲一些國家已在海岸種草、種松樹固沙。日本也很早利用灌木編柵插入沙地形成人工沙堤,堤面種草。內陸沙地固沙以蘇聯較早,1885年曾於穿越中亞卡拉庫姆沙漠的鐵路兩側設置草方格沙障和栽梭梭、沙拐棗等。利比亞埃及沙烏地阿拉伯等從20世紀50年代也大力發展植物固沙,同時結合採用原油、重油、渣石、瀝青乳液等固沙。
在中國風沙區,如甘肅河西走廊主要是用插風牆阻截流沙。1949年以後,除在南海海岸沙地造防風固沙林外,50年代後期在內陸風成沙地建成大型防風固沙林帶1835公里。1978年起興建“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截至1985年,已完成一期工程量605萬公頃。
樹種選擇 即使處在同一氣候帶,沙地土地類型也存在差異。因此,造林成功和使林帶取得最大固沙效果的關鍵在於適地適樹。中國東北西部科爾沁沙地渾善達克沙地及其相鄰地區的最適固沙樹種為小葉錦雞兒胡枝子黃柳、蒙古岩黃蓍和樟子松等;陝西北部毛烏素沙地及其附近地區的適生樹種是蒙古岩黃蓍、細枝岩黃蓍、小葉錦雞兒、檸條錦雞兒沙柳、沙棘、紫穗槐等;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布和沙漠和騰格里沙漠及其以西沙漠沙丘地的主要適生樹種有頭狀沙拐棗、沙拐棗、梭梭、白梭梭、檸條錦雞兒、細枝岩黃蓍、沙柳、檉柳、多穗檉柳、沙棗和胡楊等;而在亞熱帶海岸沙地則為木麻黃、細枝木麻黃,溫帶海岸沙地則為黑松刺槐等。
造林密度 內陸沙地造林,灌木樹種每公頃1000~3000株,楊柳、沙棗等喬木每公頃1500~3000株,松樹每公頃3300~4950株為宜。沿海沙地植木麻黃每公頃1425~3750株。
造林方法 流動沙丘地造林初期配置沙障(或風障),可以減弱風蝕,保證樹木的存活和生長。一般是就地採集柴草、秸稈、樹枝或粘土作材料,在沙丘上以行狀或網格狀平鋪或插成半隱蔽的直立沙障,然後在沙障行間或網格狀內植樹。造林季節應選在沙地水分、溫度有利於苗木和種子發芽的時期,乾旱半乾旱區植苗或插條造林以春季為主,即在苗木新芽未萌動前,抓緊沙土化凍時機進行。通常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為造林適期。秋季10月中至11月沙地封凍前、樹木停止生長后,可行植苗、插條、壓條、截干造林。半乾旱區雨季來臨時可採用容器苗造林或直播造林。南方沿海沙地造林宜在早春進行。
①植苗造林。同一塊沙地用同級同齡苗。闊葉樹種採用1~2年生長勢旺盛發育良好的分級壯苗。針葉樹採用2~4年生頂芽飽滿的壯苗。起苗、運苗過程須採取保濕措施,防止苗木失水。發現失水時,栽前應截干1/3~2/3 。栽時須使苗木根莖深入地面10厘米,分兩次覆土,分層踏實,最後再覆一層松沙土保墒。在沙地水分條件好、質地疏鬆、樹種苗根較小的情況下,可採用隙植法即窄縫栽植。
②插條造林。在地下水位高、沙地墒情好或有灌溉條件的地區,用楊柳類或萌生力強的灌木柳、檉柳造林時可採用此法。所用插條須選自壯樹,忌用多代萌生或活力衰退的老枝條。春插的插條應與地面齊平不露頭;秋插須略深於地面3~5厘米,以防風蝕。丘間地插高桿造林宜採用3~4年生枝幹,長2.5~4米,小頭粗3~4厘米,大頭粗4~6厘米,栽前浸水25~30天,在沙丘背風坡腳和丘間地深栽0.8~1米。地下水深2米的沙地,須深栽1~1.2米。
③埋條造林。植樹點挖長50~70厘米、寬20~30厘米的坑,將1米左右長的帶梢頭枝條4~6根兩側交叉置坑內,枝梢頭外露,培土踩實。
④容器苗造林。適用於已鋪設沙障的流動沙丘。在乾旱沙丘上須隨栽隨澆水,初植時每株澆水0.25~5千克以保活。
⑤直播造林。直播沙生灌木適於半乾旱地區沙地。通常在雨季來臨前在沙丘迎風坡中下部和丘間地採用穴播或條播。撒播法只適用於平緩流動性小的沙地或寬闊丘間低地和地下水高的沙地。直播造林要注意防治鼠害。
造林措施的配置 有3種方式:①在沙丘背風坡腳、丘間地種植喬、灌木構成阻沙帶,攔阻流沙前移;迎風坡下部栽灌木構成固沙帶,創造不飽和風沙流條件,俟吹蝕削平沙丘頂部后,再在沙丘上部造林以實現全面固沙。②在水土條件優越的寬闊丘間低地造林,增大地表粗糙度,使沙丘地層氣流在林內受阻,降低風速,並使氣流中的沙粒散布沉積林內,實現固沙阻沙。隨著沙丘前移退出來的地段,繼續植林。③沿沙丘地邊緣營造多條樹帶,組成阻沙林帶。
幼林撫育 自造林到林木鬱閉,須注意管護。沙丘造林最初兩年,沙障如有損毀須修補,幼樹死亡較多達不到規定密度時須補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