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師範學院學報

成都師範學院學報

《成都師範學院學報》是四川省教育廳主管,成都師範學院主辦的省級公開學術月刊。

徠據2018年10月《成都師範學院學報》官網顯示,《成都師範學院學報》編輯委員會有編委19人。

據2018年12月25日中國知網顯示,《成都師範學院學報》出版文獻11039篇,總被下載1587687次、總被引27512次;(2018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268、(2018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122。據2018年12月2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成都師範學院學報》載文量為9342篇,被引量為17730次、下載量為142696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成都師範學院學報》影響因子為0.3。

歷史沿革


1985年,《四川教育學院學報》創刊。
1994年,該刊為季刊。
2徠001年,該刊為月刊。
2012年3月,該刊改名為《成都師範學院學報》。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 主要欄目
《成都師範學院學報》的欄目有社科研究、高教研究、基教研究、傳播研究等。
● 報道內容
該刊旨在刊登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研究領域的專題研究成果,不發表綜述、時評、政論、淺談、工作總結一類的稿件。
● 主要欄目
《成都師範學院學報》的主要設有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學前教育·教學研究、基礎教育·教學研究、文學·藝術研究、經濟學·管理學研究、哲學·歷史學研究、社會學·法學研究、音樂學·體育學研究、理工科研究等。

人員編製

據2018年10月《成都師範學院學報》官網顯示,《成都師範學院學報》編輯委員會有編委19人。
《成都師範學院學報》編委會成員
王有春鄧達鄧龍安盧雄李巍
李清樹吳潤平鄒威華鄒艷紅 張曉丹
岳聖東胡俊饒若峰唐安奎陶果
董會寧董春林鮮益廖全明

資源保障

據2018年10月《成都師範學院學報》的主辦單位成都師範學院的圖書館官網顯示,圖書館館藏圖書225.88萬冊,其中紙質圖書157.69萬冊,電子圖書68.19萬冊(種)。

學術交流

2019年4月2日上午,《成都師範學院學報》編委會暨審稿專家會議在成都師範學院第二會議室召開。該會議的主題是“堅持創新發展服務教育教學打造省內高校一流學報”。

辦刊成果


收錄情況

《成都師範學院學報》是《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CNKI)、《中國數字化期刊群》(萬方數據)、中文期刊資料庫(維普資訊)、超星全文收錄期刊,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

出版發行

據2018年12月25日中國知網顯示,《成都師範學院學報》共出版文獻11039篇。
據2018年12月2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成都師範學院學報》載文量為9342篇。
《成都師範學院學報》曾發表中科院院士對數學教育思想的重要論文,近年則刊發中國諸多高校、研究機構的優秀中青年科學工作者高質量研究論文。

影響因子

據2018年12月25日中國知網顯示,《成都師範學院學報》總被下載1587687次、總被引27512次;(2018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268、(2018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122。
據2018年12月2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成都師範學院學報》被引量為17730次、下載量為142696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成都師範學院學報》影響因子為0.30,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4313名,在大學學報(教科文藝)(325種)中排第127名。

榮譽表彰

《成都師範學院學報》曾被評為全國教育院校優秀期刊、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
2015年12月4日,《成都師範學院學報》被評為“第二屆四川省學術特色期刊”。
2018年1月18日,《成都師範學院學報》被評為“第三屆四川省社會科學特色學術期刊”。

文化傳統


• 辦刊宗旨
《成都師範學院學報》面向當代科學大發展、思想大解放,面向高教改革大深化,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及教育進行綜合性、多層次研究。

現任領導


《成都師範學院學報》編委會領導
職務姓名
主任陳寧
副主任李仲輝、張小玲 

投稿要求

《成都師範學院學報》執行《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CAJ-CDB/T1-2006)規定,每篇學術論文組成部分及要求如下:題名及作者:文章題目應簡明、確切,概括文章要旨,中文不超過20個漢字,英文題名與中文題名對應,首字母及各實詞的首字母應大寫。題名下為作者署名,包括姓名(含漢語拼音)、工作單位全稱(含英文譯名)、所在省市名及郵政編碼;多個作者的需一一對應依序列出各自項目。作者簡介:含文章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略)、籍貫、職稱、學位、研究方向各項,逐一以逗號隔開,末尾句號。放首頁下。文章必須註明聯繫作者的有效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多名作者的可只列前三名。摘要:“摘要”以提供該論文內容梗概為目的,不超過200字,概述論文的研究目的與意義、研究方法、角度,主要觀點與結論,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不出現圖表、冗長的數學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號、縮略語,不使用“本文”、“作者”提法。英文簡要與中文摘要一致。關鍵詞:有利論文檢索,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片語,每篇可選3—8個,每個關鍵詞之間用分號分隔,中英文關鍵詞一一對應。基金項目:用於說明文章產出的資助背景。其名稱應按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正式名稱填寫,並加註課題批號,放首頁下,前標明:[基金項目] 正文:文內各級標題力求簡短、明確,標題末不用標點符號;層次不超過4級。致謝(如必要):參加文章或研究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未列為署名作者的,可作為參加工作的人員一一列入致謝部分;也可對項目資助者致謝。註釋(如必要):用於對文章篇名、作者及特定內容作必要解釋或說明,在文中用①②③等標註於需註釋文字后右上角,對應文末註釋條目;文件類、未公開發表和“轉引自”類參考文獻列入註釋;註釋標在全文末參考文獻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