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師範學院
公立大學
成都師範學院(ChengduNormalUniversity)是四川省人民政府舉辦、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辦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選四川省卓越教師教育培養計劃。
其前身是1955年創辦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學校,歷經四川省教育幹部進修學院(1964年)、四川省教育學院(1978年)、四川教育學院(1984年)等歷史發展階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為成都師範學院。
截至2020年1月,學校佔地面積1100餘畝,有溫江校區、人民南路校區、白果林校區3個校區,校本部設在成都市溫江校區。學校建築面積32萬餘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9841.99萬元,藏書157萬餘冊,數字資源12TB。學校設有15個二級學院,現有普通本科專業35個,涵蓋了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藝術學、經濟學、法學、管理學、歷史學、農學10個學科門類。學校現有教職工976人,有普通全日制本專科在校生16000餘人。
四川教育幹部進修學院
1955年5月,創建四川省中小學行政幹部講習班。
1955年9月,成立四川省教育行政學校,校址位於成都市人民南路。
1965年1月,學校迎來了發展歷史上的首次更名。“四川省教育行政學校”升格改名為“四川教育幹部進修學院”。
1966年5月,“文革”開始,學校正常教學被中斷。學校曾一度被撤銷停辦,校舍被部隊佔用,幹部教師或下放到“五七”幹校勞動改造,或調至其他單位,一段時間只有十餘名職工留守。
四川教育學院
1978年9月,經四川省批准,“四川教育幹部進修學院”更名為“四川省教育學院”。
二十世紀80年代初,學校校舍及用地被部隊佔用問題,得到民主愛國人士裴昌會將軍親切關懷;裴將軍親自致信時任中央領導,反映學校用地在“文革”中被佔用問題;胡耀邦同志批轉軍隊領導過問;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關懷下,學院校舍用地被佔用的歷史遺留問題得到解決;張愛萍將軍還為學校題寫校名。
1981年,學院借力國家文件的強大行政力量,確立了學校省級教育學院的法定辦學地位。
1983年,學校開辦成人高師本科學歷教育。首次面向全省在職中學教師開展大學本科學歷教育,招收了中文、數學、英語等5個專業首批共200名學員,開創“以大專畢業水平進修本科”的“專升本”培訓新模式。
1984年1月,四川省教育學院更名為四川教育學院。
2003年4月,四川省教育部門原則同意學校新校區的辦學發展規劃;同年7月,學校與成都市溫江區簽訂了1000畝“征地協議書”,確定新校區選址溫江“成都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
2004年,學校新校區建設列為四川省重點工程項目。
2005年10月31日,溫江新校區首期工程全面動工。
2006年國慶節前夕,學院所有學生入住溫江新校區。
成都師範學院
2012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四川教育學院改建更名為成都師範學院。
2012年6月16日,成都師範學院正式揭牌。
2016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批准學校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2020年7月2日,加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藝術聯盟。
截至2021年5月22日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15個二級學院,現有普通本科專業35個,涵蓋了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藝術學、經濟學、法學、管理學、歷史學、農學10個學科門類。
成都師範學院2020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專業分省計劃表 | |||
培養學院名稱 | 專業名稱 | 層次 | 學制 |
教育學院 | 小學教育 | 本科 | 四年 |
教育學院 | 學前教育 | 本科 | 四年 |
心理學院 | 心理學 | 本科 | 四年 |
物理與工程技術學院 | 物理學 | 本科 | 四年 |
物理與工程技術學院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本科 | 四年 |
物理與工程技術學院 | 工程造價 | 本科 | 四年 |
物理與工程技術學院 | 汽車服務工程 | 本科 | 四年 |
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 化學 | 本科 | 四年 |
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科學 | 本科 | 四年 |
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 食品質量與安全 | 本科 | 四年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貿易經濟 | 本科 | 四年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資產評估 | 本科 | 四年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物流管理 | 本科 | 四年 |
文學與新聞學院 | 漢語言文學 | 本科 | 四年 |
文學與新聞學院 | 新聞學 | 本科 | 四年 |
史地與旅遊學院 | 歷史學 | 本科 | 四年 |
史地與旅遊學院 | 地理科學 | 本科 | 四年 |
史地與旅遊學院 |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 本科 | 四年 |
史地與旅遊學院 | 文化產業管理 | 本科 | 四年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本科 | 四年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 | 本科 | 四年 |
外國語學院 | 翻譯 | 本科 | 四年 |
數學學院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本科 | 四年 |
數學學院 | 金融數學 | 本科 | 四年 |
計算機科學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本科 | 四年 |
計算機科學學院 | 數字媒體技術 | 本科 | 四年 |
計算機科學學院 | 智能科學與技術 | 本科 | 四年 |
美術學院 | 美術學 | 本科 | 四年 |
美術學院 | 藝術設計學 | 本科 | 四年 |
美術學院 | 書法學 | 本科 | 四年 |
音樂學院 | 音樂學 | 本科 | 四年 |
音樂學院 | 音樂表演 | 本科 | 四年 |
體育學院 | 體育教育 | 本科 | 四年 |
體育學院 | 休閑體育 | 本科 | 四年 |
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 園藝教育 | 本科 | 四年 |
物理與工程技術學院 | 汽車服務工程 | 本科 | 四年 |
計算機科學學院 | 數字媒體技術 | 本科 | 四年 |
教育學院 | 小學教育 | 本科 | 四年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 | 本科 | 四年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物流管理 | 本科 | 四年 |
截至2020年1月,學校現有教職工956人,其中博士116人、正高職稱95人。有特聘教授、中科院院士1人,榮獲全國模範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師德標兵、優秀教師及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1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家2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16人,四川省教學名師和特級教師6人。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人):杜偉、陳寧、邱興、曹子建 |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1人):杜偉 |
全國模範教師(1人):郭多華 | 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曹子建 |
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3人):杜偉、陳寧、曹子建 |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6人):鄧龍安、杜偉、陳寧、邱興、曹子建、熊方軍 |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10人):鄧達、任迎虹、李巍、劉小強、鄒威華、尚書勇、郭平、胡俊、唐安奎、董春林 | 四川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2人):任迎虹、邱興 |
四川省師德標兵(3人):任迎虹、李仲輝、曹子建 | 四川省優秀教師(4人):劉玉潔、伯先、楊祖念、陳波 |
四川省優秀教育工作者(2人):陳耕、曹子建 | 四川省特級教師(2人):郭多華、胡錦芳 |
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人):張笑薇、夏珊 | - |
•質量工程
對外交流合作
截至2016年5月,成都師範學院擁有理科、工科和信息與計算三個實驗中心,語言發展、教師職業技能、藝術與體育和管理類四個實訓中心,共有專業實驗(實訓)室44個;校外教學實習(實訓)基地115個;學院還建有4873㎡的融普通話訓練室、微格教室、課件製作室、網路遠程教學室、心理學實驗室等為一體的教師職業技能培訓基地。
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在考察中
省級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省級教師教學發展示範中心、教師職業素養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教師教學發展示範中心(1個):師範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四川省溫江中學、成都師範學院附屬實驗學校
成都師範學院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 |||
---|---|---|---|
序號 | 專業名稱 | 專業負責人 | 立項時間 |
1 | 心理學 | 李小融 | 2013年 |
2 | 美術學 | 鄒艷紅 | 2013年 |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
---|---|---|
課程名稱 | 課程負責人 | 立項時間 |
0-3歲嬰兒的保育與教育 | 文頤 | 2013年 |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
---|---|---|
課程名稱 | 課程負責人 | 立項時間 |
中學物理教學設計與實踐 | 楊祖念 | 2015年 |
設計史設計概論 | 馬濤 | 2014年 |
C#程序設計 | 張敏輝 | 2014年 |
•教學成果
成都師範學院省級教學成果獎 | |||
---|---|---|---|
名稱 | 等級 | 獲獎人 | 獲獎時間 |
教師職前職后教育一體化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 四川省政府一等獎 | 宋強剛、陳鈺萍、陳國英、邱興、唐安奎 | 2010 |
多元化學校教育評價 | 四川省政府三等獎 | 李小融 | 2010 |
信念教育論 | 四川省政府一等獎 | 鍾璞 | 2010 |
物理教師培訓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 四川省政府二等獎 | 楊祖念等 | 2010 |
農村中小學骨幹教師“問題解決式”培訓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 四川省政府一等獎 | 曹子建、陳國英、陳鈺萍、邱興、徐鵬鵬、李小融、李德樹、王楓林、牟天偉、張鯤 | 2013年 |
引入先進理念,構建符合國情的學前教育專業0-3歲保教課程體系 | 四川省政府三等獎 | 劉存緒、文頤、唐大章、程敏、蔣榮輝 | 2013年 |
“三維一體”的新型教師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四川省政府一等獎 | 趙錫奎、曹子建、賴麟、李仲輝、楊果仁、李清樹、鍾璞、張曉丹、彭智平、胡曉萍 | 2013年 |
構建網路開放式教學環境,提升計算機專科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研究與實踐 | 四川省政府三等獎 | 賴麟、高曉玲、周鑫燚、唐瓷、李婧暉 | 2013年 |
學生成績
截至2016年5月,成都師範學院組織學生參加了40餘項學科競賽項目,學生在各類全國學科競賽中成績突出。近4年該校在校大學生各級學科競賽獲獎1559項次(其中國家級264項次,省級503項次,校級792項次)。
成都師範學院
截至2016年5月,成都師範學院建設有四川省哲社重點研究基地1個,四川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1個,四川省高校社科重點研究基地4個,四川省級區域與國別重點研究基地1個,四川省社會科學高水平研究團隊1個,四川省教育廳創新團隊5個;有校級研究中心2個,校級研究所18個,校級創新研究團隊3個。此外還有兩個省級學會掛靠在該校。
•省級科研平台
四川省哲社重點研究基地(1個):四川少年兒童組織與思想意識教育研究中心
四川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1個):四川省心理與行為科學普及基地
四川省高校社科重點研究基地(4個):四川省教育信息化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四川中小學教師師德研究中心、四川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中心、四川0-3歲兒童早期發展與教育研究中心
四川省級區域與國別重點研究基地(1個):東南亞經濟與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省社會科學高水平研究團隊(1個):四川兒童組織認同研究團隊
四川省教育廳創新團隊(5個):區域人文資源開發利用研究創新團隊、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創新團隊、蠶桑研究創新團隊、教育諮詢與質量監測評估研究創新團隊、計算智能研究創新團隊
掛靠單位(2個):四川省陶行知研究會、四川省心理學會
•校級科研平台
校級研究中心(2個):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基礎教育研究中心
校級研究所(18個):智能計算與信息技術研究所、體育文化產業研究所、數字媒體學習研究所、管理心理學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研究所、數學教育與教育數學研究所、農村改革與發展研究所、文獻信息研究所、功能分子研究所、BIM技術應用研究所、跨語言文化應用研究所、心理與行為研究所、學前教育研究所、西部人文研究所、蜀地音樂研究所、核酸研究所、藝術文化傳播研究所
校級創新研究團隊(3個):蠶桑研究團隊、經濟轉型與管理創新研究團隊、濃香型白酒研究創新團隊
截至2016年5月,成都師範學院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565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項目8項、省部級項目55項、市廳級項目286項,校級項目181項,橫向項目28項;公開發表論文1918篇,其中全國中文核心期刊327篇,被SCI和SSCI收錄39篇、EI收錄33篇、CSSCI收錄108篇,出版著作(含教材)117部;其中“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7部;獲得實用新型專利4項、軟體著作權11項、外觀設計專利2項;獲得科研成果獎勵90項,其中省級以上科研成果獎8項。
2015年成都師範學院獲得的國家級項目 |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負責人 | 項目來源 | 項目類別 | 所屬單位 |
1 | 城鄉教育一體化背景下農村教師配置問題研究 | 劉小強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西部項目 | 教育學院、心理學院 |
2 | 英國馬克思主義文化批評研究 | 鄒威華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一般項目 | 外國語學院 |
3 | 基督教中國化視閾下《田家半月報》研究(1934—1957) | 王京強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青年項目 | 政治學院、四川中小學教師師德研究中心 |
2015年成都師範學院獲得的部級項目 |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負責人 | 項目來源 | 項目類別 | 所屬單位 |
1 | 學術生態視閾下的近代中國教育研究機構考察 | 王有春 |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 | 一般項目 | 教育學院、心理學院 |
2 | 現代川劇音樂的形成、發展及其變革研究 | 岳聖東 |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 | 一般項目 | 音樂學院 |
2015年成都師範學院獲得的省級項目 |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負責人 | 項目來源 | 項目類別 | 所屬單位 |
1 | 通識教育視野下培養師範生教師專業素養及就業核心競爭力研究 | 曹子建 | 四川省社會科學規劃辦 | 重點項目 | 教育學院、心理學院 |
2 | 西部地區流動兒童社會支持改善與主觀幸福感提升研究 | 胡韜 | 四川省社會科學規劃辦 | 學科共建 | 教育學院、心理學院 |
3 | 兒童組織認同研究 | 姜金棟 | 四川省社會科學規劃辦 | 團隊項目 | 教育學院、心理學院 |
4 | 弱勢少年兒童群體社會適應能力發展特點研究 | 廖全明 | 四川省社會科學規劃辦 | 基地項目 | 教育學院、心理學院 |
5 | 基於混合學習原理的教師混合培訓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 劉延金 | 四川省社會科學規劃辦 | 學科共建 | 教育學院、心理學院 |
6 | 《四川省教育督導立法》研究 | 萬濤 | 四川省社會科學規劃辦 | 學科共建 | 教育學院、心理學院 |
7 | 涼山州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水平調查 | 楊柯 | 四川省社會科學規劃辦 | 學科共建 | 教育學院、心理學院 |
8 | 基於詢證實踐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研究 | 張灝 | 四川省科技廳 | 軟科學 | 教育學院、心理學院 |
9 | 四川省優良桑品種抗旱性比較研究 | 任迎虹 | 四川省科技廳 | 應用基礎 | 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
10 | 電商交易市場服務質量影響研究 | 高丁莉 | 四川省社會科學規劃辦 | 學科共建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11 | 新常態下科技創新助推成都服務業出口研究 | 匡后權 | 成都市科技局 | 軟科學項目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12 | 基於可比價IO-SDA模型的我國二氧化碳強度研究 | 李海英 | 四川省社會科學規劃辦 | 學科共建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13 | 基於價值創造的企業無形資源問題研究 | 邱凱 | 四川省社會科學規劃辦 | 學科共建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14 | 成都綜合保稅區向自由貿易轉型的制度創新研究 | 王勇術 | 四川省社會科學規劃辦 | 學科共建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15 | 新常態背景下四川農業支持保護政策優化研究 | 楊建利 | 四川省社會科學規劃辦 | 一般項目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16 | 漢語及物構式擴展與不及物動詞帶賓語句的關係的研究 | 呂建軍 | 四川省社會科學規劃辦 | 一般項目 | 文學與新聞學院 |
17 | 符合大腦新皮層認知機理的知識表達方法研究 | 匡胤 | 四川省科技廳 | 應用基礎 | 計算機科學學院 |
18 | 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服務於地方經濟發展的研究 | 余偉 | 成都市科技局 | 軟科學項目 | 計算機科學學院 |
19 | 伯明翰學派“后殖民理論”研究 | 伏珊 | 四川省社會科學規劃辦 | 外語專項 | 教師教育學院 |
20 | 四川民族地區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實證研究 | 熊艷 | 四川省社會科學規劃辦 | 一般項目 | 繼續教育學院 |
21 | 基層小學“校級少工委”組織架構及其管理模式創新研究 | 晏祥暉 | 四川省社會科學規劃辦 | 基地項目 | 基礎教育研究中心 |
22 | 基於社區的0—3歲兒童早期教養區域推進研究 | 文頤 | 四川省社會科學規劃辦 | 一般項目 | 四川0-3歲兒童早期發展與教育研究中心 |
館藏資源
截至2013年,成都師範學院圖書館已建成集教育、理、工、文、藝術等學科為主的綜合性藏書體系,覆蓋學校所有專業。擁有館藏紙質文獻140萬餘冊,各種資料庫20餘個,各類報刊2200餘種,電子文獻4.2TB。該館已與國家科技文獻中心(NSTL)、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四川大學圖書館等簽訂館際互借的協議,可通過原文傳送、代查代檢的手段幫助讀者獲取資源。
學術期刊
《成都師範學院學報》
學校先後與美國、英國、日本、以色列、馬來西亞等國家和港澳台地區的10餘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校際交流關係。通過海外留學、合作辦學、國際交換生以及海外帶薪實習等多種形式,在教育國際化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
2020年7月2日,由川渝兩地68所高校組成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藝術聯盟在蓉成立,成立大會在成都城市音樂廳歌劇廳舉行。成都師範學院為藝術聯盟成員之一。
校名
校名
校徽
校徽
校訓
愛真篤為
愛(師範教育的內在要求)
愛是教育的起點,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2012年6月16日成都師範學院揭牌慶典
愛的教育內涵:公正、理解、寬容、尊重、信任、愛護、欣賞、讚美。
實現愛的教育途徑是:奉獻、交往、分享、鼓勵、引領。
師範院校不僅要培養有愛心的老師,還要促使學生從教后努力培養富有愛心的學生,教育學生愛自己、愛父母、愛同學、愛朋友、愛黨,愛社會主義,愛祖國,愛一切應該愛的人。
真(做人的內在要求)
求真:追求真理是教育的核心價值,教育本身是科學和藝術的緊密結合。
真心待人:真心待人必須恪守善良、熱情、守信、負責的原則。
真情做事:首先,真情做事的前提是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其次,真情做事在教育領域的過程體現是:教育就是服務。再次,真情做事以享受工作,感受快樂,體會幸福為目的。
學做真人:“學做真人”的內涵表述為有真情、有真知、說真話、做真事。“學做真人”的實踐途徑:學會知識、學會思考、學會做人、學會處世。
篤(做事的內在要求)
明確而堅定的目標;重視細節的態度;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探索精神。
為(社會認同的內在要求)
有為是學生成長和學校發展的立世之本,是社會認同的前提。
奮發向上,積極有為是學校辦學和學生成長的不懈追求,也是教育學院辦學歷史的濃縮寫照。品德高尚、知識淵博、勇於進取、心懷天下是學生有為的標識;創造知識,傳承文化,培養人才,服務社會是學校有為的標識。
現任領導 | |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王萬民 |
黨委副書記、院長 | 陳寧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唐勇 |
黨委副書記 | 未也 |
黨委常委、副院長 | 任迎虹、李仲輝、岳正華、邱興 |
副院長 | 李興貴 |
姓名 | 職 務 | 任職時間 |
---|---|---|
宮成恆 | 四川教育行政學校分黨總支書記 | 1955年9月~1958年2月 |
劉新基 | 四川教育行政學校分黨總支副書記 | 1955年9月~1964年1月 |
張安國 | 四川教育行政學校分黨總支書記、校長 | 1956年2月~1964年1月 |
宋維屏 | 四川教育行政學校副校長 | 1959年1月~1964年1月 |
魯光 | 四川教育幹部進修學院院長 | 1965年1月~1974年8月 |
孫鵬飛 | 四川教育幹部進修學院副院長、黨委書記 | 1965年1月~1976年3月 |
張安國 | 四川教育幹部進修學院副院長 | 1965年1月~1976年3月 |
向國靈 | 四川省教育學院黨委書記 | 1978年10月~1984年4月 |
盧自德 | 四川省教育學院副院長、第一副院長 | 1978年12月~1984年1月 |
王芙英 | 四川省教育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 | 1978年12月~1984年1月 |
周啟亞 | 四川省教育學院黨委副書記 | 1978年12月~1984年1月 |
李晉銘 | 四川省教育學院副院長 | 1978年12月~1984年1月 |
孫鵬飛 | 四川省教育學院顧問 | 1978年12月~1984年1月 |
張安國 | 四川省教育學院顧問 | 1978年12月~1984年1月 |
崔培忠 | 四川省教育學院副院長 | 1982年5月~1984年1月 |
周啟亞 | 四川教育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1983年12月~1988年11月 |
向國靈 | 四川教育學院黨委書記 | 1984年5月~1985年5月 |
盧自德 | 四川教育學院黨委常委、第一副院長、院長 | 1985年5月~1990年11月 |
崔培忠 | 四川教育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 | 1984年5月~1988年11月 |
任貴祿 | 四川教育學院黨委書記 | 1985年5月~1986年9月 |
譚維明 | 四川教育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 | 1985年5月~1988年11月 |
原鈞 | 四川教育學院黨委書記、正院級調研員 | 1986年9月~1992年8月 |
張慶遠 | 四川教育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 | 1988年11月~1996年3月 |
陳篤謙 | 四川教育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副院級調研員 | 1988年11月~1994年3月 |
羅開貴 | 四川教育學院副院長.常務副院長.黨委書記 | 1990年10月~1998年6月 |
楊宗義 | 四川教育學院院長 | 1990年11月~1992年8月 |
張俊明 | 四川教育學院黨委副書記、正院級調研員 | 1990年10月~1999年11月 |
張萃強 | 四川教育學院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 1991年12月~1997年5月 |
王可植 | 四川教育學院院長 | 1992年8月~2003年4月 |
陳金奎 | 四川教育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 | 1992年8月~1997年3月 |
李庄 | 四川教育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 | 1993年9月~2000年10月 |
鄒德成 | 副院級調研員兼工會主席 | 1994年12月~1999年11月 |
歐天相 | 四川教育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 | 1996年9月~2003年10月 |
黃克艱 | 四川教育學院黨委書記 | 1998年6月~2008年12月 |
鍾治光 | 四川教育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正廳級調研員 | 1998年6月~2009年6月 |
簡昌福 | 四川教育學院黨委副書記 | 2001年12月~2009年6月 |
宋強剛 | 四川教育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 正廳級調研員 | 2003年4月~2011年4月 |
孫康 | 四川教育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 | 2018年8月~2021年4月 |
人文科學 界 | 葉志平 | 全國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抗震救災感動中國師德標兵、獲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 |
王曉路 | 四川大學博士生導師,“全國優秀教師”,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 | |
曹明倫 |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翻譯協會理事、四川省翻譯文學學會副會長、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 |
教育界 | 周問漁 | 青海省作家協會榮譽主席、一級作家,青海省政協常委、中國作協會員、世界華文詩人協會理事、中國新詩協會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
鄧永前 | 眉山職業技術學院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副教授 | |
唐昌建 | 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AAA(科學與進步)學會高級會員 | |
唐健禾 | 四川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 | |
工商界 | 朱明躍 | 豬八戒網創始人 |
黨政界 | 楊興平 |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
鄧修明 | 天津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察委員會主任 | |
傅勇林 | 成都市副市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市政協副主席 | |
隆斌 | 四川省廣元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察委員會主任 | |
張澤林 |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 |
薛志明 | 原為成都市司法局局長,現市規服辦(市政務中心)主任 |
成都師範學院 | 成都師範學院 |
成都師範學院 | 成都師範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