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欽托利
維欽托利
維欽托利,又譯韋辛格托里克斯(拉丁語:Vercingetorix,約前82年-前46年)是高盧阿維爾尼人(Arverni)的部落首領,曾領導高盧對羅馬統治的最後反抗。
維欽托利是阿維爾尼首領之子,在高盧戰爭末期,他領導高盧人民試圖將入侵的凱撒及其軍隊趕出高盧。最終在前52年的阿萊西亞戰役中敗北,隨後被押送羅馬關押,並在前46年凱撒慶祝勝利儀式期間處決。
公元前59年,凱撒出任羅馬高盧省的總督。野心勃勃的他急於建功立業,賺取政治資本,而廣袤富饒的自由高盧地區自然成為他的目標。千百年來高盧都是由相互獨立的部落組成,高盧人雖然同文同種,但從來就沒有一個民族和國家的觀念,部落之間爭鬥頻繁。凱撒於是對症下藥,定下了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策略。正巧這時居住在日內瓦湖地區的一個高盧部落向高盧西部遷徙,想從普羅旺斯借道,遭到羅馬當地政府拒絕後,他們就強行通過,這樣就給了凱撒一個借口入侵高盧。
法國克萊蒙費朗市內的維欽托利騎馬銅像
維欽托利在凱爾特語中是“武士之王”的意思。維欽托利具有高盧人少有的精明頭腦和政治眼光,他深知高盧人不團結一致就無法對抗羅馬,所以花了很多時間聯絡高盧各部落,建立起一個統一戰線。在他的倡導下,高盧中部和北部上百個部落史無前例地走到一起,為一個共同的信念-自由高盧-而戰。
游擊戰與“焦土抗戰”
維欽托利曾經在凱撒的部隊中擔任騎兵將領,因而對羅馬軍隊有相當深刻的認識。他深知羅馬軍隊經過幾百年戰爭的錘鍊,已經爐火純青。羅馬士兵都是職業軍人,他們組織嚴密,武器精良,訓練有素,羅馬將領尤其以頭腦冷靜著稱,在戰場上幾乎不會犯錯誤。反觀高盧軍隊,雖然人數眾多,但基本上是烏合之眾。部隊由各部落首領統帥,不同部落的兵力差異很大,少到幾百人,多到上萬人,而且只有少數是部落首領豢養的武士,其他人都是臨時應徵的平民。高盧各部落之間從來沒有協同作戰過,而且經常不聽維欽托利的指揮。讓這樣的部隊和羅馬人打會戰無異於自殺。
維欽托利為高盧軍隊設計的戰術是游擊戰。他極力避免和羅馬軍隊進行任何形式的會戰,或者進攻羅馬人的據點。鑒於高盧部隊騎兵多,機動性好的特點,維欽托利主張襲擊羅馬人的輜重或後衛部隊,而且是打了就跑,決不戀戰。凱撒對這種戰術深惡痛絕,在他的“高盧戰記”里稱高盧人都是懦夫,不敢和他正面交戰。其實維欽托利每次戰鬥都要費盡口舌約束部下,阻止他們不顧一切地攻擊羅馬人的戰陣。
因為羅馬軍隊通常是在戰區就地籌糧,維欽托利首創了“焦土抗戰”的策略,他命令鄰近羅馬領地的各部落燒毀所有的村莊和農田,斷絕羅馬軍隊的給養來源。高盧軍隊在燒毀數百個村莊以後,來到阿瓦利肯。他們不忍心毀滅高盧最美麗的城市,拒絕執行命令,進而強烈要求死守阿瓦利肯。維欽托利無奈只得同意。結果這個決定導致了高盧人的第一次慘敗。
阿瓦利肯戰役
凱撒在羅馬得知高盧人起義以後,火速返回。凱撒僅率少量騎兵,穿越積雪數英尺的荒原,日夜兼程,跋涉五百公里和他散布在北方的部隊會合。凱撒糾集六個軍團,然後揮師南下,追逐維欽托利的主力部隊。公元前52年春天,凱撒兵臨阿瓦利肯城下。羅馬軍隊在這裡展示了其技術上的優越性,他們修建了兩座高達二十五米的移動攻城塔,和一座寬三十米,斜面長達一百米的攻城階梯(Siege Terrace)。高盧人血戰二十七天以後,阿瓦利肯城破,羅馬軍隊將城內四萬居民盡數屠殺。
戈高維亞反擊戰
阿瓦利肯的陷落打擊了高盧人的信心,不少高盧部落脫離了起義陣營。維欽托利率領自己的部隊退回阿維爾尼人的首府戈高維亞(Gergovia),凱撒大軍尾隨而來。維欽托利在城外紮起一座空營迷惑羅馬軍隊,而將主力部署在兩側的山坡上。羅馬軍隊輕易地攻佔這座營壘,進而撲向戈高維亞城池。這時維欽托利突然從兩翼發動攻擊,擊敗了羅馬軍隊。此戰羅馬部隊陣亡一千人,其中包括四十六名軍官。這是凱撒在高盧遭受的唯一一次失敗。
阿萊西亞戰役前奏
戈高維亞之戰極大地鼓舞了高盧人的士氣,他們發現原來凱撒也不是不可戰勝的。大批高盧部落又回到了起義陣營。凱撒也意識到了對手的厲害,他揮師北上,同圍攻巴黎的四個羅馬軍團會合。凱撒在高盧北部停留了幾個星期,招募了數千日爾曼騎兵,這樣他的部隊就包括十個軍團和大量僕從部隊,一共六萬大軍。維欽托利派一支部隊去攻打普羅旺斯,調動凱撒南下救援,準備在路上伏擊凱撒大軍。
維欽托利並不指望能夠一舉消滅凱撒,他打算放過羅馬大部隊,而攻擊他們的後衛和輜重車隊。可惜高盧人被勝利沖昏頭腦,把維欽托利的部署丟到九霄雲外,他們一望見羅馬軍隊的身影就不顧一切地沖了上去。遭到突然襲擊的羅馬軍隊立刻收縮行隊形,組成一個巨大的正方形空心防線,將輜重車隊夾在中間。高盧人的進攻如同海浪撞擊岩石一樣,絲毫無法撼動羅馬戰陣。這時留在外圍的羅馬和日爾曼騎兵開始從側後攻擊高盧人。進退維谷的高盧軍隊頓時崩潰,四散而逃。
阿萊西亞戰役
維欽托利率領剩餘的部隊撤退到阿萊西亞要塞。這個要塞位於一座三百米高的平頂山上,三面都是陡坡,有河谷環繞,只有西面是一個緩坡,易守難攻。維欽托利開始醞釀一個更大的計劃,他在凱撒合圍以前派大批信使前往高盧各部落,請他們派兵來援。維欽托利要在這裡吸引住凱撒的大軍,然後和外圍的高盧援軍裡應外合,一舉消滅凱撒。
阿萊西亞城內只有一個月的存糧,維欽托利於是做出了一個決定,成為他個人名譽上的唯一污點。維欽托利把城內的老弱婦孺全部驅趕出城。這些人向羅馬人哀求,願意賣身為奴,請他們收留,遭到拒絕。結果他們在兩軍陣前的無人地帶風餐露宿,哭告無門,沒有幾天就盡數餓死。
凱撒在阿萊西亞修建的雙環防線,是羅馬軍隊土木工程的頂峰之作。兩條防線構造相同,都是由兩道深兩米半,寬五米的塹壕組成,兩道壕溝相距約十米,之間放置由削尖的木樁做成的鹿砦;緊貼著第二道塹壕是高四米的寨牆,牆后每隔一百米就建有一座箭樓。羅馬士兵還在壕溝外面挖了不少陷阱,裡面插滿尖利的樹樁,阱口用雜草樹枝掩蓋。在阿萊西亞被圍困兩個月以後,高盧二十五萬援兵終於到齊,各路援兵推舉羅馬的叛將康謬(Commius)為統帥,開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攻防戰。
這天清晨,高盧人象漲潮的海水一樣涌到羅馬的防線前面,突然間無數的號角吹響,高盧人群爆發出驚天動地的咆哮,狂飆一般沖了上來。沖在近前的高盧人為陷阱和壕溝所阻,迎接他們的則是羅馬士兵的弓箭和標槍暴雨一般的攢射。看到無法克服羅馬軍隊的塹壕,高盧人退了回去。入夜,高盧人捲土重來,這次他們帶來大量樹枝,填進塹壕里。用這個辦法高盧人越過了兩道壕溝,直達羅馬人的寨牆之下,這裡高盧人再次受阻,羅馬人的寨牆上插滿了尖利的樹樁,無法攀援而上。戰鬥持續了一整夜,高盧人前仆後繼,好幾次幾乎就要攻破寨牆,都被凱撒的愛將安東尼率領預備隊前來堵住缺口。到天亮,高盧軍隊傷亡慘重,只得再次退了回去。
高盧援軍統帥康謬召開軍事會議,向當地人問清楚地形以後,派最精銳的一支部隊在夜幕的掩護下迂迴到羅馬防線的北側,第二天正午,這支奇兵突然攻擊羅馬防線上最薄弱的一段,與此同時,高盧援軍主力從西面發起總攻。維欽托利也率軍衝出要塞,攻擊羅馬人的內環陣地。這是凱撒的軍事生涯中受到的最嚴峻的一次考驗。羅馬人的防線多處被突破,凱撒身披猩紅色斗篷,親率他的衛隊來回奔波,趕到最危急的地區,他的出現往往能使羅馬士兵士氣大振,將高盧人壓回去。戰鬥進行到下午,凱撒知道自己的防線支持不了太久,現在是孤注一擲的時候了。凱撒的日爾曼騎兵在防禦戰中還沒怎麼派上用場,凱撒命令他們從防線的南側出發,迂迴到高盧人的背後發起進攻。雖然日爾曼騎兵只有幾千人,他們的突然襲擊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威攝,高盧人的戰鬥意志終於崩潰了。凱撒看到高盧人亂成一團,也率羅馬步兵出擊。到這時高盧援軍完全瓦解,各部落爭先恐後地逃回自己的領地。
“武士之王”之死
維欽托利在阿萊西亞山上絕望地目睹高盧援軍的覆滅。他的部隊已經彈盡糧絕,無力再戰。他於是召集最後一次軍事會議,對大家說:“我起事沒有別的目的,就是為了高盧的自由。現在既然戰敗,我必須接受這個命運。我把自己交給你們處置,你們可以殺了我向羅馬人謝罪,也可以把我綁上獻給羅馬人。”於是高盧人決定投降。
第二天,凱撒舉行了隆重的受降儀式。他自己端坐在高台之上,投降的高盧人在他面前魚貫而過。最後出現的是維欽托利,他穿著自己最華麗的戰袍,坐騎也經過精心梳理;他策馬來到台前,繞台一周,然後跳下馬來,解開身上的鎧甲扔在地上,最後安詳地坐在凱撒的腳邊一動不動,直到被羅馬士兵帶走。高盧人有組織的抵抗到此結束。維欽托利被囚禁六年後,在公元前46年作為凱撒的戰利品拉到羅馬遊街,然後於大庭廣眾之下被處以絞刑。公元前44年,凱撒遇刺身亡,僅僅比維欽托利多活了兩年。
後世史學家評論這場決戰,大多認為凱撒贏得相當僥倖。古往今來,圍城的人被反包圍,不得不兩線作戰的例子比比皆是,只有凱撒獲得了勝利。倘若高盧援軍在後方留一支預備隊,扛住日爾曼騎兵的進攻,恐怕用不了多久羅馬的防線就會崩潰。凱撒成為這場血戰的勝利者,除了要歸功於他高超的指揮藝術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可能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維欽托利是高盧歷史上的一個悲劇英雄,他的敗亡幾乎是註定的。公元前一世紀的羅馬帝國已經成型,而他面對的是凱撒這樣傑出的對手。維欽托利本可以和凱撒合作,或和凱撒的政敵合作,這樣至少能保證榮華富貴。但在他心目中,高盧的自由重於一切。維欽托利選擇向命運挑戰,在竭盡所能之後,平靜地接受了自己的命運,常常讓後人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慨。
凱撒在高盧征戰八年,造成一百萬高盧人喪生,另有一百萬被賣作奴隸。凱撒和他的將領們在高盧發足了戰爭財。高盧戰爭以後的數十年間,羅馬加速了對高盧人的同化,不願被同化的高盧人投奔英倫三島的凱爾特部落,留下的高盧人逐漸變成了純粹的羅馬子民,於是高盧人作為一個凱爾特民族徹底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