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山水訣
寫山水訣
黃公望作品,黃氏本姓陸,原名叫陸堅,平江常熟人,後來過繼給永嘉(浙江溫州)黃氏為義子,就改姓黃,改名公望,字子久,號一峰,又號大痴道人。通經史,曉音律,工書法,長於山水,曾得趙孟頫指教,取法董巨而晚年自成一家,為元四家之首,對明清山水畫有頗大影響。傳世有《九峰雪霽》、《富春山居》、《富春大嶺》、《天池石壁》、《雨岩仙觀》、《秋山幽寂》、《浮嵐暖翠》等圖。
《寫山水訣》是一部山水畫論著,全書共有一卷。該書多以三言兩語為一則,從樹、石、水、山的具體畫法,到筆墨、設色技巧,用絹用紙方法,從立意、托喻到“三遠”、四時,並置雜陳。全篇缺少條理,使人有難見系統、語焉不詳之感。但既有前人的經驗總結,又有自己的實踐所得,言法度又倡土氣,加以黃氏自作成就之高,故頗得後人珍重,甚至在明末流行山水畫南北宗論之後,被視為“真南宗衣缽”(《書畫書錄解題》)。
《寫山水訣》不無迂腐之論,如“畫亦有風水存焉”,殊為可笑,松樹喻君子、雜樹喻小人之見亦並非凡畫皆當如此。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並不是純講技法,所倡“逸墨撇脫,有士人家風”,鄙“畫工之流”,以“去邪、甜、俗、賴”為“作畫大要”;都顯見對人品、意趣的重視,這也是文人畫與院畫的顯著區別,為後人所重並非無因,明清畫家對“邪、甜、俗、賴”闡發尤多。黃公望並非只求“逸墨”,他引吳融詩“良工善得丹青理”,雲“作畫只是個理字最緊要”,雖未詮釋“理”之為何,而全卷所側重者卻在畫法,其義可明。他從人之多宗董源、李成二家出發,分析二人不同,以董石“麻皮皴”、“礬頭”,李成畫坡腳以數層取濕厚、惜墨如金為代表,皆深得其要。由於黃公望一生留意模寫,對虞山、三泖、富春之勝領略尤多,故所論山水樹石畫法,均出於長期實踐,所言筆墨要點,亦是真切體會。其中如“石看三面”,“方多圓少”,“小樹大樹,一偃一仰,向背濃淡,各不可相犯”,“山頭要折搭轉換,山脈皆順”等,均值得重視;至如用藤黃水浸入墨筆以求石之自然潤色,間用螺青入墨,先以淡墨相積,再用焦墨、濃墨等用墨、用色之法,更是重要的經驗之談。
宋代的山水畫創作論,以郭熙、韓拙為代表,前者的理論被後人看作山水畫“北宗”的代表,後者則是典型的畫院派,元人饒自然《繪宗十二忌》亦近院體。《畫山水訣》雖短而雜,卻因持論有異,加以黃公望是南宗畫的主要代表,故頗為後人所重。黃公望固然講法度,但他又說“山水之法在乎隨機應變”,“大概與寫字一般,以熟為妙”,“古人作畫胸次寬闊,布景自然,合古人意趣,畫法盡矣”。較之只講法度、規行矩步來確實較為通達,其寥寥數語的風格亦與南宗禪的崇尚簡約相近。當然,如“糊突其筆”、“水筆不動”等語,亦因言之不詳而令人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