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3條詞條名為李成的結果 展開

李成

五代宋初畫家

李成(919~967年),字咸熙,號營丘,京兆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五代宋初畫家,與董源范寬並稱“北宋三大家”,蘇州刺史李鼎的孫子。

博學多才,胸有大志,無處施展,醉心於書畫。乾德五年,病逝於陳州,時年四十九歲。

擅于山水畫,師承於荊浩、關仝,自成一家,喜歡畫郊野平遠曠闊的風景。平遠寒林,畫法簡練,氣象蕭疏,好用淡墨,“惜墨如金”;繪畫山石如捲動的雲,人稱“捲雲皴”;繪畫寒林,開創“蟹爪”法,對於山水畫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作品有《讀碑窠石圖》《寒林平野圖》《晴巒蕭寺圖》《茂林遠岫圖》等。

人物生平


李成[五代宋初畫家]
李成[五代宋初畫家]
李成(919~967)五代及北宋畫家。字咸熙,唐宗室後裔。原籍長安(今陝西西安),先世系唐宗室,祖父李鼎曾任蘇州刺史,於五代時避亂遷家營丘(今山東昌樂),故又稱李成為李營丘。他博學多才,胸有大志,但不得施展,遂放意詩酒書畫,后醉死陳州(今河南淮陽)客舍。

主要成就


擅山水,師承荊浩、關仝,並加以發展,多畫郊野平遠曠闊之景。多作平遠寒林,畫法簡練,筆勢鋒利,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稱;畫山石好像捲動的雲,後人稱這種表現技法為“捲雲皴”。他和范寬與另一位山水畫家關仝一起被稱為“三家鼎峙”、“百代標程”的大師。作品成功地表現了煙靄霏霧和風雨明晦的氣候變化中自然山水之靈秀,具有氣象蕭疏,煙林清曠,毫鋒穎脫,墨法精微的特點,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中描述為,“夫氣象蕭疏,煙林清曠,墨法稍微者,營丘之制也”。今有《讀碑窠石圖》(圖中人物為王曉所畫)《寒林平野圖》《晴巒蕭寺圖》《茂林遠岫圖》等傳世。李成對北宋的山水畫發展具有極大影響,師承者眾多,有許道寧、李宗成、翟院深、郭熙王詵、燕文貴等。明末著名收藏家王時敏在《煙客題跋》中有《題自畫關使君袁環中》中對袁樞讚賞道:“環翁使君,既工盤礴,又富收藏。李營丘為士大夫之宗,米南宮乃精鑒之祖,(袁可立子袁樞)故使荊、關,董、巨真名跡歸其家。”

個人作品


《讀碑窠石圖》
讀碑窠石圖
讀碑窠石圖
北宋李成絹本水墨縱126.3厘米橫104.9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宋初有所謂“三家山水”,這三家是山東營丘人李成、陝西長安人關仝和陝西華原人范寬。從畫面碑側有款題:“王曉人物,李成樹石。”可以看出,《讀碑窠石圖》是李成與人物畫家王曉的合作,畫家在寒林平野中描寫了幾株歷盡滄桑的老樹和一座古碑。此圖置境幽凄,氣象蕭瑟,古樹枝椏奇勁參差,背景空無一物,杳冥深遠,寓無限悲涼於其中。另外,此畫畫樹石時先勾后染,清淡明潤,饒有韻致。從這件作品中不難看出,李成藝術的“氣象蕭疏,煙林清曠”無不與他企圖展示其敏感而豐富的內心世界緊密相關。
《晴巒蕭寺圖》
北代李成絹本淡設色縱111.4厘米橫56厘米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美術館藏
晴巒蕭寺圖
晴巒蕭寺圖
本幅以直幅形式畫冬日山谷景色,畫中群峰兀立,瀑布飛瀉而下,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樓閣,山麓水濱築以水榭、茅舍、板橋、間有行旅人物活動。山石雄偉而秀美,皴染用筆多有變化,兼具關仝之雄渾與李成之清潤。畫家以尖利筆致畫寒林枯木,景色清幽靜謐,雖非平遠之景,但依然具有李成畫風的特色。估計此圖當完成於北宋前期,至少是李成傳派的作品。宋《宣和畫譜》中著錄有《雪霽江行圖》不知是否即此圖。
《寒林平野圖》
北宋李成絹本墨畫台北故宮博物院
李成“師荊浩未見一筆相似,師關仝則葉樹相似。”而且由於他獨特的創造才能,他在宋代“三家山水”中影響最大。李成對山水畫的突出貢獻,在於他擅長表現山川地勢與季節氣候的豐富變化,並有所寄託感喟。他創造的“寒林平遠”的形象已從荊關一派宏偉壯麗的面貌中脫穎而出。本幅繪長松兩株,雜以枯枝寒樹,松樹枝作蟹狀,右上角有宋徽宗題“李成寒林平野”六字,前有“御書”半璽,畫上端有乾隆題詩及收藏印鑒。
《喬松平遠圖》
絹本墨筆山水畫,作品現藏日本澄懷堂文庫。
此圖繪冬日寒冽時近處窠石陂陀之上一濃一淡蒼松二株,坡石壯如雲頭,送針細利,以闊筆皴染,筆墨清潤,若郭熙畫風。而松樹旁襯以灌木荊棘,主幹遒勁,枝丫奇出,松葉以尖利之筆作攢針狀,頂端煙籠霧鎖出於畫外,樹根出土,在寒冽的冬日顯示出堅韌的生命力,樹根部隱然可見李成款識。樹后一派平遠景色,掩映著曲折的流泉,在坡下匯成水潭。似有潺潺而動的音韻之聲。水景平原上間有土丘隆起,生長小樹,遠山連綿起伏,清幽簡遠,以淡墨畫出,幻於迷濛之中。
本圖的流傳經過考古,僅知清代時曾藏於怡親王府。李成之松石平遠在宋元時效仿者甚多,從北宋郭熙到元代唐棣皆擅於此道,此幅就畫風而論似出於十二三世紀時摹本或系當時李郭畫派畫家之精品,對了解李成樹石有相當價值。
《茂林遠岫圖》
絹本水墨畫,現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繪製北方夏日山水景色。先看遠山奇峰崛立,峰巒疊翠,葉茂林深,空遠清曠,千里咫尺。再看近處輕舟泊渡,叢林蒼翠,溪橋流水,目光可以一直延續千里,畫面的深度和遠度瞬間被拉大;客舍隱現,行人車馬往來,不遠處有正在打魚的漁民,一片生活的氣息。而中景山谷山腰間瀑布飛瀉,溪流潺潺,雲氣瀰漫,宮殿密布,塔影隱沒其中,飛泉水口,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整幅作品呈現了一派寓鬧於靜的景緻。
《茂林遠岫圖》刻畫細膩,神形有致,構圖和諧生動,令人如臨其境,藝術地再現了北方山水博大雄渾的內涵。
此圖爭議極大。對於其是宋畫這一事實,從古至今並無異議;但是對於它是否出自李成之手這一問題,學術界一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倪瓚懷疑這不是李成畫的。謝稚柳認為是北宋的燕文貴。而楊仁愷認定此畫是李成或其嫡傳學生的手筆。方聞認定這幅畫表現出李成和燕文貴畫風的混合影響,可能作於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左右。現今學者大多較為認同楊仁愷的觀點。
《小寒林圖》
《小寒林圖》橫披絹本淺設色39.4x71.4厘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畫繪遠處山巒起伏,雲霧空濛;近處松樹數株,松干挺直,枝杈虯曲多姿,林木籠罩於煙靄霧氣之中,四周坡面山石間雜樹叢生,鬱鬱蔥蔥。
《寒鴉圖》
此圖描繪古木群鴉、溪水煙林。右側古樹枝椏虯曲,稍飾白粉,表示積雪,數十隻白脖鴉或蹲地覓食,或踞干遠眺,姿態生動,而無饑寒之狀。樹榦顫筆輕勾,渲染為主,以“蟹爪”出枝。左側溪流平靜,水草叢生,沙渚交錯,小橋靜立,煙林輕曠,四鴉飛翔,使靜謐的畫面增添了生機。溪水以石綠罩染,不見勾勒,晨霧留白,樹榦若隱若現。整個畫面描繪了北方大地,在冬日將去春意即發之時的勃勃生機。
此圖曾被歸入李成名下。但清吳升認為此圖“名雖營丘(李成),實出河陽(郭熙)也”。楊仁愷則認為是“范寬或者是范寬流派的精品”。從繪畫技法看,此圖雖延續李郭畫派的風格,但時代肯定未及北宋,又未受南宋主流風格影響,應為南宋至元之間的作品。
《清朝一品圖》
此幅用筆奇峭,恐是元人所畫。
《秋山漁艇圖》
此幅繪碧嶂丹林,岩間樓閣闊偉,坐客凝眺,橋外系一艇,有漁人在舉罾捕魚。造境繁複,用筆略顯板滯,疑明清人所作。
《白猿獻壽圖》
絹本設色41.8x32.9厘米弗利爾美術館藏
此畫一眼假,但是也是能看到明代的偽好物
 作品 
重巒春曉圖煙嵐春曉圖二夏山圖二夏景晴嵐圖二夏雲出谷圖四秋山圖三
秋山靜釣圖一冬晴行旅圖二秋嶺遙山圖二山鎖秋風圖二冬景遙山圖二密雲待渡圖二
江山密雪圖三林石雪景圖三群山雪霽圖三雪山早行圖一雪溪圖二雪峰圖一
愛景晴嵐圖三愛景寒林圖三寒林圖八寒林獨玩圖一奇石寒林圖二巨石寒林圖四
嵐煙晚晴圖三煙嵐曉景圖七晴嵐曉景圖八嵐光清曉圖二曉嵐平遠圖二曉景雙峰圖二
闊渚晴峰圖二曉嵐圖一晴嵐圖二晴巒圖二晴巒平遠圖三晴巒蕭寺圖二
晴峰霽靄圖二晴江列岫圖二橫峰曉霽圖三峻峰茂林圖一喬木蕭寺圖一長山平遠圖二
古木遙岑圖四霧披遙山圖三山陰磨溪圖二高山圖三平遠圖一雙峰圖三
山腰樓觀圖三讀碑窠石圖二煙峰行旅圖二遠浦遙岑圖一煙波漁艇圖一江山漁父圖一
亭泉松石圖一秀峰圖一平遠窠石圖一起蟄圖一大寒林圖四小寒林圖二
山谷晴嵐圖二江皋群峰圖三老筆層峰圖二群峰灌木圖二春山早行圖三春雲出岫圖二
重巒春曉圖煙嵐春曉圖夏山圖夏景晴嵐圖夏雲出谷圖秋山圖
秋山靜釣圖冬晴行旅圖秋嶺遙山圖山鎖秋風圖冬景遙山圖密雲待渡圖
江山密雪圖林石雪景圖群山雪霽圖雪麓早行圖雪溪圖雪峰圖
愛景晴嵐圖愛景寒林圖寒林圖寒林獨玩圖奇石寒林圖巨石寒林圖
嵐煙晚晴圖煙嵐曉景圖晴嵐曉景圖嵐光清曉圖曉嵐平遠圖曉景雙峰圖二

家族成員


關係姓名備註
祖父李鼎蘇州刺史
兒子李覺以經術知名,館閣學士
孫子李宥嘗為天章閣待制、開封尹,故出金帛,以購李成之所畫甚多,悉歸而藏之。自李成歿后,名聲顯著,其畫益難得。故學成者,皆摹仿成所畫峰巒泉石,至於刻畫圖記名字等,庶幾亂真,可以欺世然而然而不到處,終為識者辨之。第名之不可揜,而使人慕之如是,信公議所同焉。或云:又兼善畫龍水,亦奇絕也,但所長在於山水之間,故不稱雲。

軼事典故


李成作品
李成作品
李成,字咸熙,其先唐之宗室,五季艱難之際,流寓於四方,避地北海,遂為營丘人。父、祖以儒學吏事聞於時,家世中衰,至成猶能以儒道自業。善屬文,氣調不凡,而磊落有大志。因才命不偶,遂放意於詩酒之間。又寓興於畫,精妙初非求善,唯以自娛於其間耳。故所畫山林藪澤,平遠險易,縈帶曲折,飛流危棧,斷橋絕澗,水石風雨,晦明、煙雲、雪霧之狀,一皆吐其胸中而寫之筆下。如孟郊之鳴於詩,張顛之狂於草,無適而非此也,筆力因是大進。於時凡稱山水者,必以成為古今第一,至不名而曰李營丘焉。然雖畫家、素喜譏評、號為善褒貶者,無不斂衽以推之。嘗有顯人孫氏,知成善畫得名,故貽書招之。成得書且憤且嘆曰:“自古四民不相雜處,吾本儒生,雖游心藝事,然適意而已。奈何使人羈致入戚里賓館,研吮丹粉,而與畫史冗人同列乎?此戴逵之所以碎琴也!”卻其使,不應。孫忿之,陰以賄厚賂營丘之在仕相知者,冀其宛轉以術取之也。不逾時,而果得數圖以歸。未幾,成隨郡計赴春官較藝,而孫氏卑辭厚禮復招之,既不獲已,至孫館,成乃見前之所畫張於謁舍中,成作色振衣而去。其後,王公貴戚皆馳書致幣,懇請者不絕於道,而成漫不省也。晚年好游江湖間,終於淮陽逆旅。

人物評價


米芾:“淡墨如夢霧中,石如雲動”。
郭若虛:“夫氣象蕭疏,煙林清曠,墨法稍微者,營丘之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