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王時敏的結果 展開
- 明末清初畫家,代表作《層巒疊嶂圖》
- 太原理工大學藝術系教授
王時敏
明末清初畫家,代表作《層巒疊嶂圖》
王時敏(1592-1680年),本名王贊虞,字遜之,號煙客,又號偶諧道人,晚號西廬老人,南直隸蘇州府太倉人,明末清初畫家,大學士王錫爵之孫,翰林編修王衡之子,“四王”第一代人。
系出高門,文采早著以祖蔭,官至太常寺少卿。明清鼎革后,家居不出,獎掖後進,名德為時所重。明季畫學董其昌,少時親炙,得其真傳。於黃公望墨法,尤有深契,暮年益臻神化。愛才若渴,四方工畫者踵接於門,得其指授,無不知名於時,為一代畫苑領袖。著有《西田集》《疑年錄彙編》《西廬詩草》等。
主張摹古,筆墨含蓄,蒼潤松秀,渾厚清逸,構圖較少變化。其畫在清代影響極大,王翚、吳歷及其孫王原祁均得其親授。開創了山水畫的“婁東派”,與王鑒、王翚、王原祁並稱四王,外加惲壽平、吳歷合稱“清六家”。
康熙十九年卒,年八十九歲。
王時敏作品
根據當時規定,由於祖先功勞顯赫,子孫可不經科考而繼承之,在24歲時就出任尚寶丞,就是管理皇帝璽印的官,后又升太常寺少卿(掌宗廟祭祀禮樂),仍兼管尚寶司事。
曾奉命至山東、湖廣、江西、福建一帶巡視封藩。
崇禎五年(1632年)稱病辭官,隱居西田別墅,潛心繪畫研究與創作。
十二年後明朝被李自成起義軍推翻后,清軍入關,歸順,保住性命,繼續歸隱山林,潛心習畫,且著力培養子孫輩之學業。其膝下九子,多在清廷為官,八子王掞(顓庵)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直經筵、典會試。其孫王原祁康熙九年成進士后,深得康熙喜愛,入值南書房,充《佩文齋書畫譜》總裁,主持繪製《萬壽盛典圖》。
康熙十九年(1680年)卒於家中,時年89歲。
王時敏畫作
王時敏[明末清初畫家]
《西田集》《疑年錄彙編》《西廬詩草》等。
王時敏[明末清初畫家]
《杜甫詩意圖》:紙本設色,縱39厘米,橫25.7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此圖共12頁,每幅隸書杜詩二句,后幅頁又自跋云:“見其所寫景物,瑰麗高寒,歷歷在眼,恍若身游其間,輒思寄興盤礴。適旭咸甥以巨冊屬畫,寒窗偶暇,遂拈景聯佳句,點染成圖,顧以肺腸枯涸,俗賴填塞,於作者意愜飛動之致,略未得其毫末。詩中字字有畫,而畫中筆筆無詩,漫借強題,鈍置浣花翁不少,慚愧!西廬老人王時敏。”上冊頁畫巫峽弈棋,松雲絕壁,山村春色,藤月荻花。用筆頗為瀟逸,滿紙墨韻,非常生動。
《仙山樓閣圖》:圖軸,紙本,墨筆,縱:133cm,橫:63.5cm。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南山積翠圖》為畫家晚年所作,畫面布置有序,層次井然,筆墨清雋秀潤,沉靜淡雅,毫無躁氣,具有溫厚而博大之美。王時敏早年多臨摹古畫,並且按照宋、元古畫原跡進行臨摹,故其此時的作品淡雅溫潤,工整精細,清潤有餘而蒼茫不逮。他不僅以古法進行創作,而且還將它作為評判作品的標準,主張“論蹊徑,宛然古人,而筆墨神韻,一一尋真”。王時敏中年多取法董其昌,筆墨皴染空靈,用筆細膩,運墨明凈灑脫。
清代王石谷的《秋山紅樹圖》畫得甚好,王時敏觀后大加讚賞並欲留下。怎奈王石谷不肯割愛,時敏老人只好在畫上題詞作罷:“石谷此圖雖仿山樵,而用筆措思全以右丞為宗。故風骨高奇,逾出山樵規格之外。春晚過要,攜以見視,余被欲留之,知其意頗自珍,不忍遞奪,每為悵悵然。余時方苦嗽,得此飽累日,霍然失病所在,始知者昔人檄愈頭風,良不虛也。庚戊穀雨後一日西盧老人王時敏題。”由此得知時敏老人欣賞王石谷的《秋山紅樹圖》后,痛苦的咳嗽竟然消失。因此有感而發,題了上面一段話。
太倉人王時敏,子孫眾多,且又都賢能。王時敏尤其鍾愛兒子顓庵(王掞,第八子),孫子麓台(王原祁,王時敏次子王揆之子)。康熙九年(1670年),兩人都以20歲年齡高中進士,當時喜報交互送至。正趕上吳偉業在座,這位大文人吳梅村先生就開玩笑說道:“那個老天爺啊,應當是您家門下的清客吧?”王時敏感到驚駭,就問說的是什麼意思。吳偉業說:“善於探聽到主人所想要的而巧妙趨奉,讓主人事事如意的,就是門下的清客啊。如今的老天爺正好接近於此。”王時敏不覺微笑。
晚清婁東畫派代表畫家與評論家秦祖永之《桐陰論畫》評:運腕虛靈,布墨神逸,隨意點刷,丘壑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