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越史通鑒綱目

欽定越史通鑒綱目

《欽定越史通鑒綱目》,是越南阮朝徠官方修史的一項產物,1856年開始編寫,1859年完成,用漢語文言文編寫。

正文


《欽定越史通鑒綱目》(越:Kham Định Việt Sử Thông Giám Cương Mục/欽定越史通鑒綱目),是越南重要史籍之一,53卷,采編年體,用漢語文言文編寫。于越南阮翼宗嗣德八年(1856年),由潘清簡(越:Phan Thanh Giản/潘清簡,1796年–1867年)開始修撰,其後數次續修,至阮簡宗建福元年(1884年)始行刊布。

編修過程


《欽定越史通鑒綱目》,是越南阮朝官方修史的一項產物。1856年,阮翼宗基於對學術研究的莫大興趣,乃下令編纂《欽定越史通鑒綱目》,,由潘清簡負責修史工作。
據學者馮承鈞所說,該書在1859年完成,其後於1871、1872、1878等年續修,至建福元年(1884)始行刊布。

內容


《欽定越史通鑒綱目》是在《大越史記全書》的基礎上,參考中國史籍和越南其他史書,仿中國宋代朱熹的綱目體,分為綱與目,按年、月、日記錄史實,並為人物作傳略,以及為人名、地名和生僻字詞作註釋。
該書分為前編與正編兩部份:
卷首,1卷
前編,5卷。記述從傳說中的“雄王”時期至公元967年十二使君時期的歷史。
正編,47卷。記述從丁先皇元年(968年)至后黎朝昭統三年(1789年)的史實。

編撰旨趣與奏批歷程


徠為編修《綱目》一書,嗣德帝特意於嗣德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856. 1. 22)下了一道“上諭”,指 出:“夫修史乃太平盛世之重典。觀諸中華,則漢有'東觀',宋有'崇文',各朝無不視修史為有國者之大事。”並明確規定了國史館的任務是:“取前代諸編年史乘以為參考,旁及各家零散著作與傳奇野聞,凡諸史事,缺者補之,訛者正之,其取捨褒貶,率以紫陽之《通鑒綱目》章法為準,依此而撰成《越史通鑒綱目》”。19世紀中葉,西方侵略勢力東漸,東方固有傳統文化受到極大威脅,當此之際,越南官修史書仍要以中華史乘為其圭臬范型,可見兩國文化淵源關聯糾結之深也。
對《綱目》一書的編修工作,嗣德帝曾“親抓實幹”,除史館史臣們分工撰寫外,還有一個人處在這項工作的最高崗位上,相當於今日所稱的主編或總編輯,他就是嗣德帝本人。他除了在《御批》文字中對事件和人物作出認定或評價外,還幹了兩件事:一是授意和裁定《凡例》,一是給這部書劃分編寫的歷史時期。嗣德帝在《上諭》中還規定:須揀選高才官員以負責修史大任,“著設總裁一人,副總裁一人,纂修八人,考校六人,謄寫八人。”正因為嗣德皇帝掌握有指導權和最後決定權,這部書才定名為《欽定越史通鑒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