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2條詞條名為江口村的結果 展開
- 福建省漳浦縣前亭鎮轄村
-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江口村
- 浙江省台州市黃岩區江口街道江口村
- 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上陵鎮江口村
- 廣西柳州市鹿寨縣江口鄉下轄村
- 雲南省易門縣龍泉鎮江口村
- 廣西省灌陽縣新街鎮下轄村
- 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市江口街道江口村
- 山西運城芮城縣陽城鎮下轄村
- 湖北十堰市丹江口市涼水河鎮江口村
- 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湘東鎮江口村
- 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小金洞鄉下轄村
- 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興江鄉江口村
- 湖南省郴州市臨武縣鎮南鄉下轄村
- 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小松鎮江口村
- 湖南省郴州市資興市白廊鄉下轄村
- 湖南省邵陽市雙清區渡頭橋鎮江口村
- 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鐵爐鄉江口村
- 安福縣嚴田鎮下轄村
- 貴州省天柱縣地湖鄉下轄村
- 湖南衡陽縣西渡鎮下轄村
- 甘肅省徽縣柳林鎮江口村
江口村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江口村
江口村位於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境內。江口村的東北面與平陽縣鰲江鎮隔江相望,南與下埠村接壤,西毗朝西屋村,北隔金釵河和金釵河村為鄰。明隆慶年間至清康熙年間屬東鄉十都,清乾隆年間屬慕賢東鄉。
民國期間,先屬江南鎮,后屬白沙鄉。1949年後屬龍江鄉,稱西南村。1955年屬白沙鄉,1956年為白沙鄉龍北高級社。1957年夏屬龍江鄉,1958年屬龍江管理區,稱江口大隊。1961年屬龍江人民公社。1984年夏為龍江鄉江口村。同年,龍港建鎮,屬蒼南縣龍港鎮。江口村分蔡家、底大屋、碼道、岱頭、上廠、匯頭6個自然小區,有蔡、陳、金、任、徐、林等20多個姓氏。1992年,江口村有1060戶、共4122人。龍港建鎮前,村有水田998畝,旱地42畝。龍港建鎮后,土地陸續徵用,1992年耕田127畝,其中旱地24畝。
江口村位於青龍江(即鰲江)南岸。青龍江沿江兩岸平原積水及上游眾多溪流,皆彙集於此,注入東海,故名江口。這裡是水陸交通樞紐,系溝通青龍江南北兩岸的重要津梁。
江口村東首的平安渡,原是民間開闢的渡口,稱江口渡。元大德十年(1306),渡口石道傾圮,提控都目滕天驥發起捐修,加高加寬。建石門,並題名“平安渡”。江口村面臨東海,風急浪高,當地有“沒穿三條褲,休從江口過”的民諺。渡口受風濤侵襲嚴重,屢修屢壞。自元至清,大檢修六七次。其間,明弘治四年(1491),知縣王約重修渡口馬道后,設官渡,置渡船,配渡工4人,供給工食,專司擺渡。清康熙十七年(1678)大修,用長石砌成馬道五十丈,並建天妃宮於渡側,以期庇佑,然終因江闊、風大、浪急、船小,險事難免。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渡船沉沒,溺死50餘人。加上營兵借遞送公文之名,風雨黑夜,強迫催渡,船工為躲避危險,往往船壞而不修,妨礙行旅。1949年後,村組織船工,輪流擺渡,以後又改用機械動力,方便商旅行人。今客運劃歸渡運公司。“平安渡”才真正名符其實。
江口村為軍事重地,海防要塞。元大德元年(1297)四月,村民陳空崖及其嫂蘇錦娘,豎義旗起兵抗元,建羅平國旗號,鄭元六為丞相,陳忠、陳宗五為黑煞天蓬元帥,陳魁、陳千廿六為目蓮迦葉。起義軍雖至七月即被鎮壓。但充分顯示了村民的反抗精神。
明洪武二年(1369),為加強海防,設江口關。二十六年(1393),設江口巡檢司。清康熙二年(1663),撤巡檢司。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復界完成,即按清代綠營兵制,設江口口址,建城牆、築炮台,派兵駐防,現存城基、炮台遺址。
1939年10月13日,日本侵略軍飛機轟炸江口,造成死、傷各10人的慘案,同年10月25日,再次轟炸江口,沉損漁船共20隻,死難22人,傷2人。
江口村
運輸業
1984年,中國第一座農民城龍港鎮建立后,商品經濟發展,物資流通量激增,開發海運成為當務之急。江口村黨支部、村委會抓住機遇,發揮地理優勢,確立以運輸業為龍頭,促進經濟騰飛的發展戰略。村投資40餘萬元建貨運碼頭一座,年吞吐量達70萬噸。1985年,相繼成立有23人參加的村級搬運服務社和一支有80餘艘船隻組成、總噸位2400的內河駁船隊,使內河運輸和水陸搬運、碼頭海運形成一條龍配套運輸線,使青龍江兩岸的貨運、海運皆暢通無阻。同時,也大大促進龍港鎮及鰲江南岸地區的經濟發展,解決了江口村250名剩餘勞動力的出路。1987年,服務社的年產值7萬元,到1992年,達46萬元,創利稅3.8萬元,職工月工資平均700元,超過國營碼頭工人的收入。1992年,開發陸路運輸業。購置大型拖拉機30餘輛,就業80餘人。江口村的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整頓、組織村中個體板車工人,把120名板車搬運工組成6個服務組。這一措施使板車搬運服務走上正軌,方便商旅居民,也使他們的收入走向穩定。此外,江口村還有個體三輪車103輛,計程車6輛,客貨車11輛。
工商業
在發展運輸業的同時,工商業也得到較快發展。1985年,村集體決定,劃出土地10多畝,投資13.5萬元,建成江口菜市場(龍港鎮第二菜市場)。市場優先給村民提供攤位,解決村民土地被徵用后的就業出路。江口村在菜市場擺攤從業者20人。另開設個體商店32家,從事各項服務行業(運輸業除外)的21人。1989年,村投資44萬元創辦鑄件廠,招收職工50多名,當年創產值50多萬元,1992年產值達111萬元,創利稅6萬元。此外,還有個體工場2家。
江口村在土地被城鎮建設大批徵用后,由於發揮地理優勢,抓住時機,參與集鎮建設,村民的生活出路得到妥善解決,收入不斷增加。1979年江口村總收入75119元,到1992年提高到1213萬元,增長161倍。人均收入也從1979年的57元,提高到1992年的1208元,增長21倍。江口村90%以上村民新建3層以上樓房,室內現代化衛生設備,家電設備基本齊全。
江口村
村鎮建設取得長足發展,1985年至1992年,村共投資180萬元,建成11條水泥街道。又投資30萬元安裝電線桿、自來水管道、排污系統等公共設施。1990年,江口村被評為縣文明村。村支部在縣達標評估中達到一類黨支部標準。1991年開始,村每月組織黨員和積極分子開兩次學習會,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及科學技術,並對青少年進行“普法”教育。昔日江口的“閑談”習俗已被文明的村風所代替。1992年,江口村評出遵紀守法戶413戶,雙文明戶203戶,五好家庭288戶。
中國龍港網 http://www.cnlg.cn/06news/Class1/index_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