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村

湖南省邵陽市雙清區渡頭橋鎮江口村

江口村位於渡頭橋鎮的東部,緊靠邵水河。全村365戶1296人,行政面積956畝,其中水田面積686畝,魚塘面積120畝。近兩年來,該村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農村經濟穩步增長,農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日漸豐富,社會治安進一步好轉。

發展現狀


(一)落實各項惠農政策,農民收入不斷提高。該村認真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兩免一補”政策全面落實到位。全村糧食種植面積達到686畝,糧食畝產430公斤,經濟作物200畝,年輸出勞動力200人次以上,發展養豬專業戶40家,養魚專業戶30家(有不少養殖專業戶還是從城裡落戶村裡),村經濟具有較強的發展後勁。2005年,全村人平純收入3700餘元。
(二)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生活環境得到一定改善。近幾年來,在市紀檢會、組織部、區、鄉政府的支持下,投入建設資金60餘萬元,建成一個遠程教育基地,配備辦公電腦5台,電視機3台,並實施了有線電視家家通工程,修建村級公路5公里。全村生態環境、農電網改造等公共事業也取得明顯進步。
(三)民主法制不斷健全,基層組織進一步加強。2005年實現了村幹部直選,村內幾名懂科技、會經營、善管理、講奉獻的農民能人、致富能手進入“兩委”班子,村支書與村主任實現“一肩挑”,村幹部隊伍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機制,出台了《江口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規範化建設標準》,並實行村帳鄉管,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走上了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

存在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差,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一是村公路狀況極差。該村公路均為上世紀九十年代修的土石路,一片坑坑窪窪,車輛進出不便,飼料運輸、牲豬銷售十分困難。二是人畜飲水困難。全村沒有自來水,人畜飲用水均從露天水井裡取用。三是農村電網需進一步完善。隨著甲魚養殖用電量(供氧、供水)越來越大,需要進一步完善輸電專線配套設施建設。
2、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由於缺乏資金和有效的組織,全村所有產業均是家庭作坊式生產,分散經營,沒有形成規模,只有數量的增長,沒有效益的提高,科技含量低,產業化鏈條短,市場競爭力不強。
3、生態環境建設滯后,影響農民生活質量。一是全村綠化工程較落後,到處是荒山荒坡。二是環境污染日趨加重,隨著近幾年來牲豬養殖的快速發展,也造成了對農村環境新的污染。
4、村民素質不高,難以適應農村經濟發展需要。該村是一個遠郊村,基本上無集體經濟,村民沒有實行醫保、社保,農民文化水平也普遍不高,觀念比較保守,具有較濃厚的小農經濟意識,缺乏開拓進取精神。

建議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各項事業快速發展。為了適應新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基礎設施建設刻不容緩。要加快農村道路硬化工程建設,儘快啟動人畜安全飲水工程,全面普及自來水,進一步完善農村電網工程,使農村基礎設施有新的改善。
2、發展農業產業化,提高農民生活水平。要在壯大牲豬、特種養殖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發展“公司+基地+農戶”運作模式的訂單農業,努力提高農民收入,同時不斷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實體,提高村集體經濟實力。
3、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改善農民居住環境。要結合“創綠色家園,建富裕新村”活動,廣泛進行荒山造林,搞好庭園、公路、河道綠化,充分利用牲豬排泄物的原料,建設沼氣池,化廢為寶,不斷改善人居環境。
4、強化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綜合素質。以陽光工程為平台,邀請農林、科技、畜牧水產等技術專家舉辦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班,加強對農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種養技能,全面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
江口村位於邵陽市雙清區渡頭橋鎮東4公里,緊靠邵水河,距市區12公里。全村面積2平方公里,黨員28人,共15個村民小組,350戶,1284人,有耕地面積1041畝,其中水田1010畝,旱地31畝,山林500畝,養殖水面300畝。2007年,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5800元。
江口村以建設一個政治思想強、團結協調強、駕馭能力強、服務意識強、創業精神強的“五強”領導班子為目標,著力打造一支素質高、本領強、服務好的領導班子。農村黨支部是農村的領導核心,該村充分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2002年,該村被省委評為“農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活動先進集體”、 2004年被評為全省農村基層黨組織“五個好”村黨組織、“安全文明小區”,多次被市委、區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模範村”等稱號。
該村揚長避短、因地制宜確立主導產業,堅持以特興村。 2000年,市委組織部建整扶貧工作組幫扶該村村民姚思林搞起了3分地的甲魚養殖,獲得了極大成功,經過兩年的餵養,收益達2萬餘元,引起了村民的關注。然而村民大多因為少資金、缺技術,想參與卻不敢參與,該村的村民曾志來就是其中一個。村支書劉祥發主動上門做思想工作,個人幫助他從信用社貸款5000元,幫助他搞起了3畝的特種水產養殖。為了擴大規模,先後建起500多米標準水渠,實施了“降坡工程”,籌集了5萬元進行低壓電改造,建起了200餘畝的特種水產養殖基地,村民的收入連年翻番。
為了提高村民的致富本領,該村致力於對黨員群眾的技術培訓。2002年,該村建起了渡頭橋鎮第一所黨員活動室,每年投入3000元對農村黨員群眾進行培訓。五年來,該村已經開辦了各類培訓班35期,培訓黨員群眾近3000人次。為增強培訓的針對性,採取了分門別類的培訓方法,比如特種養殖培訓班、稻田養魚培訓班、生豬育肥培訓班等。
近年來,該村充分調動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建立健全了各類理事會,大力推進了基礎設施建設。全村籌資近10萬元完成通村通組通道路硬化3公里,農民連戶道路硬化率達90%以上;多方籌措資金15萬元,新建了功能完善設施齊全的高標準村部;投資近4萬元對12個示範戶進行了庭院綠化、“五改”配套,全村面貌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