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9年維克多·弗萊明執導電影
- 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長篇小說
- 吳錦源執導民國傳奇電視劇
- 2005年庄偉健執導香港TVB電視劇
亂世佳人
1939年維克多·弗萊明執導電影
《亂世佳人》是一部由維克多·弗萊明、喬治·庫克、山姆·伍德執導,瑪格麗特·米歇爾、西德尼·霍華德等編劇,費雯·麗、克拉克·蓋博、奧利維婭·德哈維蘭等主演的劇情片,該影片時長238分鐘,於1940年1月17日在美國上映。
該影片是根據瑪格麗特·米切爾小說《飄》改編的愛情電影,影片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戰爭期間,斯嘉麗嫁給不愛的查爾斯成為寡婦,失去母親,挑起生活的重擔,不再是當初的千金小姐;戰爭結束后,她又兩度為人妻,可心裡還是忘不了艾希禮。1940年,該片在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獲得了在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在內的十個獎項。1998年,該片在美國電影協會評選的20世紀最偉大100部電影中位列第四。
角色 | 演員 |
---|---|
斯佳麗奧哈拉/Scarlett O'Hara | 費雯·麗/Vivien Leigh |
瑞德·巴特勒/Rhett Butler | 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 |
阿希禮·威爾克斯/Ashley Wilkes | 萊斯利·霍華德/Leslie Howard |
媚蘭·漢密爾頓/Melanie Hamilton | 奧莉薇·黛·哈佛蘭/Olivia de Havilland |
媽咪/Mammy | 哈蒂·麥克丹尼爾/Hattie McDaniel |
彼得叔叔/Uncle Peter | 埃迪·安德森/Eddie'Rochester' Anderson |
監製: | 大衛·塞爾茲尼克 |
---|---|
導演: | 維克多·弗萊明;喬治·丘克;山姆·沃德 |
編劇: | 大衛·塞爾茲尼克;悉尼·霍華德;本·赫克特;喬·斯沃林;約翰·范·德魯滕;Oliver H.P. Garrett |
配樂: | 馬克思·斯坦納 |
角色介紹
斯佳麗
演員費雯·麗
一個貓一樣的女人。有著貓一樣的目光,貓一樣的微笑,貓一樣的步伐和貓一樣的敏捷。在困難的時候敢於承擔責任,雖然也有動搖,但最後仍然承擔責任。她敢於去愛、無怨無悔,她的整個青春都在愛著阿希禮,沒有回報但她仍沒有放棄努力,直到能力的極限為止。斯佳麗原本是一個弱女子,任性而年輕,第一次結婚是一時的衝動報復,嫁給了不愛的男孩,讓自己成為了年輕的寡婦。第二次結婚是為了一家人的生存,搶走了妹妹的心上人,肯尼迪。最終為了斯佳麗差點遭受的侮辱去報復窮白人而被人擊斃,不幸枉死。於是斯佳麗再次成為寡婦。為了答應過艾希禮照顧梅蘭妮的一句承諾,在北軍就要攻佔亞特蘭大的時候,斯佳麗又果斷地替玫蘭妮接生,並找到瑞特衝破重重阻礙和關卡,回到了鄉下老家--塔拉莊園。在又飢又餓之時,她又遭受了母親病亡、父親痴獃、家裡被劫,一窮二白的多重打擊,她不屈不撓,帶頭種田幹活,喝令妹妹下床摘棉花,並照顧梅蘭妮和小波,支撐一家人的生計。
瑞特
演員克拉克·蓋博
瑞特第一次見到斯佳麗是在十二像樹園的燒烤會上。他注視斯佳麗並洞悉他與阿希禮的感情糾葛。斯佳麗因查爾斯病亡到亞特蘭大散心,瑞特看出了正在服喪的她,內心裡對無拘無束、自由生活的嚮往和憧憬的心思,並出重金替她撬開了那個壓抑而沉悶的社會道德囚籠,使她走上了和別的南方女人最不相同的命運之路。戰爭打響,瑞特不遺餘力幫助斯佳麗重返故里,並在即將要到達的時候,決定上戰場,為保衛家園盡一份力。經過重重磨難,終於與斯嘉麗結成連理,在經歷了喪女之痛和斯佳麗在精神上的背叛后,面對玫蘭妮的死,對一切都灰心失望至極,回家收拾行李,返回自己的故鄉,查爾斯頓。當愚蠢的斯佳麗最後發現自己已深愛瑞特時,才發現已最終失去了自己最心愛的人。瑞特最後走得十分乾脆,讓斯佳麗深感懊悔。
1.Selznick international trademark Main Title Dixie | 7.Grazioso |
2.Civil War | 8.Reconstruction |
3.True Love | 9.Dance Montage Charleston Hell and Toe Polka |
4.Apotheosis Melanie‘s Death | 10.Mammy and Melanie on the Staircase |
5.Belle Watling | 11.Opening sequence The Twins |
6.Driving Home |
Selznick International Pictures(美國) | MGM-International Dist. |
Crest Digitalrestoration work | National Carbon Corp.(美國)arc lamps |
Dolby Laboratories(美國)sound post-production | Samuel Goldwyn Studiossound recording |
Max Factor2wigs | Technicolor Motion Picture Corporation(美國) |
Mole Richardson(西班牙)arc lamps | auxilliary optical system |
時間 | 上映地區 |
1939年12月19日 | 美國USA(New York City, New York) (premiere) |
1939年12月28日 | 美國USA(Los Angeles, California) (premiere) |
1940年2月16日 | 加拿大Canada(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
1940年4月18日 | 英國UK (premiere London) |
1940年4月30日 | 澳大利亞Australia(Sydney) (premiere) |
1940年5月1日 | 澳大利亞Australia(Sydney) (premiere) |
1940年5月2日 | 澳大利亞Australia |
1940年9月26日 | 阿根廷Argentina |
1940年12月15日 | 希臘Greece |
1941年1月22日 | 墨西哥Mexico |
1941年10月6日 | 瑞典Sweden |
1942年3月31日 | 美國USA(re-release) |
1943年9月20日 | 葡萄牙Portugal |
1947年8月21日 | 美國USA(re-release) |
1947年12月15日 | 挪威Norway |
1949年3月3日 | 比利時Belgium |
1949年3月3日 | 荷蘭Netherlands |
1950年5月20日 | 法國France |
1950年9月15日 | 芬蘭Finland |
1950年11月17日 | 西班牙Spain |
1950年 | 土耳其Turkey (Istanbul) |
1951年11月3日 | 義大利Italy |
1952年5月20日 | 菲律賓Philippines (Davao) |
1952年9月4日 | 日本Japan |
1953年1月15日 | 西德West Germany |
1953年1月30日 | 奧地利Austria |
1954年6月3日 | 美國USA(re-release) |
1958年9月9日 | 丹麥Denmark |
1961年3月10日 | 美國USA(Atlanta, Georgia) (re-release) |
1961年12月29日 | 芬蘭Finland(re-release) |
1962年10月15日 | 西班牙Spain(re-release) |
1967年3月25日 | 澳大利亞Australia (re-release) |
1967年10月10日 | 美國USA (New York City, New York) (re-release) |
1967年10月14日 | 美國USA(re-release) |
1968年9月10日 | 英國UK(re-release) |
1969年3月12日 | 英國UK(London) (70mm re-release) |
1972年2月5日 | 日本Japan (re-release) |
1972年7月21日 | 葡萄牙Portugal (re-release) |
1974年2月1日 | 土耳其Turkey(re-release) |
1974年9月18日 | 美國USA(re-release) |
1976年8月28日 | 日本Japan (re-release) |
1977年2月11日 | 芬蘭Finland (re-release) |
1981年5月22日 | 澳大利亞Australia (re-release) |
1983年7月21日 | 澳大利亞Australia(re-release) |
1989年2月3日 | 美國USA(re-release) |
1989年8月17日 | 澳大利亞Australia(re-release) |
1990年3月29日 | 西德West Germany(re-release) |
1990年10月19日 | 蘇聯Soviet Union(Moscow) (premiere) |
1992年1月12日 | 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 |
1994年8月6日 | 日本Japan (re-release) |
1998年6月26日 | 美國USA (re-release) |
1999年5月13日 | 澳大利亞Australia (re-release) |
1999年8月5日 | 阿根廷Argentina (re-release) |
1999年10月16日 | 日本Japan(re-release) |
2000年1月28日 | 紐西蘭New Zealand (re-release) |
2002年 | 俄羅斯Russia(DVD premiere) |
2003年10月1日 | 法國France (re-release) |
2004年12月3日 | 波蘭Poland (DVD premiere) |
2005年12月28日 | 日本Japan(re-release) |
2009年2月27日 | 波蘭Poland(re-release) |
2010年10月30日 | 日本Japan(Toyohashi Slowtown Cinema Festival) |
2013年11月22日 | 英國UK(re-release) |
獲獎 | ||
最佳影片獎(Best Picture) | 《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 亂世佳人 |
最佳導演獎(Best Director) | 維克多弗萊明(Victor Fleming) | |
最佳女主角獎(Best Actress) | 費雯麗(Vivien Leigh) | |
最佳女配角獎(Best Supporting Actress) | .哈蒂麥克丹尼爾(Hattie McDaniel) | |
最佳編劇獎(Best Screenplay) | 悉尼霍華德(Sidney Howard) | |
最佳藝術指導(Best Art Direction) | .Lyle R. Wheeler | |
最佳攝影獎(Best Cinematography) | Ernest Haller & Ray Rennahan | |
最佳剪輯獎(Best Film Editing) | .Hal C. Kern & James E. Newcom | |
提名 | ||
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 | 克拉克蓋博 Clark Gable | 亂世佳人 |
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 | 奧利維婭德哈維蘭 Olivia de Havilland | |
奧斯卡獎-最佳音響效果 | Thomas T. Moulton (Samuel Goldwyn SSD) | |
奧斯卡獎-最佳視覺效果 | Arthur Johns (sound), Jack Cosgrove (photographic), Fred Albin (sound) | |
奧斯卡獎-最佳配樂 | 馬克思斯坦納 Max Stein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