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縣第一中學
教育機構
成縣第一中學的前身是1942年成立的“成縣縣立初級中學”,1949年12月併入成縣中等師範學校,成為成縣師範附設初中部。1956年由成縣師範分出,遷到位於紫金山下、東河之濱的成縣城關鎮北關街102號新校址,正式命名為“甘肅省成縣第一中學”。
成縣第一中學
成縣一中的前身是1942年經國民政府甘肅省教育廳批准之後成立的“成縣縣立初級中學”,校址在倉泉書院(現成縣人民政府所在地)。1945年下半年遷入裴公湖新址(現成縣人民醫院所在地)。解放前畢業了五屆初中學生,共計274名。1949年12月併入成縣中等師範學校,成為成縣師範的附設初中部。1956年由成縣師範分出,遷到位於風景如畫的紫金山下、東河之濱的成縣城關鎮北關街102號新校址,正式命名為“甘肅省成縣第一中學”,當時只有初中部,1958年開始招收高中學生,成為全日制完全中學。同年因徽縣、成縣、兩當三縣合併為徽成縣后,改名為“甘肅省徽成縣第二中學”。1962年撤消徽成縣,恢復成縣、徽縣、兩當縣建制后,學校又恢復了原名“甘肅省成縣第一中學”。學校北面是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南宋抗金名將吳挺碑,東面是富饒美麗的青泥河沖積平原,環境幽雅,遠離鬧市,是莘莘學子攻讀的好地方。
1990年被甘肅省教育委員會授予全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1996年被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授予“二五普法宣傳教育先進單位”稱號,同年還被甘肅省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命名為“全省高等學校統一招生優秀考點”。
1999年被隴南地區教委命名為“隴南地區基礎教育示範學校”。
2000年被中共成縣縣委、成縣人民政府命名為“先進學校”。
2001年被甘肅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甘肅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命名為“安全示範單位”,被中共隴南地委、隴南地區行署命名為“先進學校”。
2002年被成縣國防教育委員會命名為“軍(警)民共建文明單位”,被隴南地區科學技術協會、隴南行署教育處命名為“隴南地區青少年科技活動示範學校”。
2003年10月被命名為甘肅省首批“教育教學研究實驗學校”。
2005年8月被隴南市教育局命名為“市級文明校園”。
學校現任校長牛明武,黨支部書記兼副校長楊繼光,副校長兼副書記張長鳴,副校長左軍。辦公室主任李鵬,副主任達莉(現已退休)。教務處主任周國剛,副主任尹新社、周江懷。政教處主任肖振中。總務處主任馬立新。截止2005年校現有教職工198人,本科學歷151人,專科學歷45人,學歷達標率76.3%;高級教師12人,一級教師41人;省級學科帶頭人1人,省級骨幹教師8人;省級青年教學能手7人,市級骨幹教師8人。現有教學班50個。在校學生2940人。校園佔地72畝,校園佔地面積37962平方米,建築面積20356平方米,其中教學用房14200平方米,運動區面積7000平方米。初步建成了一所寄宿制高中。學校擁有設備一流的實驗室、微機室和多媒體教室。圖書室藏書豐富,閱覽室雜誌報刊種類齊全;田徑場、燈光球場等體育設施俱全,教學區、運動場、綠化區布局合理。
學校建設有國家最新一類標準,配備LW—B型物理實驗台28個的物理實驗室兩個,配備LH—H型化學實驗台28個的化學綜合實驗室一個,配備功率5·5KW通風機的LH—H型化學實驗台28個的化學綜合實驗室一個,配備LS—H型的生物觀察實驗台28個的生物實驗室一個,配備LS—J型的生物解剖實驗台28個的生物實驗室一個,配備物理、化學、生物儀器室、準備室各一個。設置有64台586微機網路教室、64台方正Aone賽揚系列1.2G多媒體教室、80台方正Aone系列賽揚1.2G電子閱覽室、20台方正Aone系列賽揚1.2G教師電子備課室各一個,並配有方正圓明伺服器寬頻接入Internet與學校各辦公室聯網,使擁有247台計算機的成縣一中校園網初具規模。同時安裝中國廣播遠程教育衛星接收系統1套,能夠接收全國重點中學的多媒體教學課件。
2010年,學校安裝了數字化遠程教育系統,各班級均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另外建成學術報告廳、階梯教室、電化教室各一個,實驗設備和信息技術設施基本達到“省內一流、隴南領先”的水平。體育、音樂、美術、舞蹈專用教室共10個,面積為1700平方米。學生宿舍420平方米。圖書室藏書29668冊,閱覽室訂閱報紙20種,期刊125份。教學儀器、設備、藥品總值315400元。電教設備總值110萬元。田徑場、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乒乓球台和體操器械基本齊全。校辦農場有土地20010平方米。學校的固定資產有1054.5萬元。
立德 睿智 強體 完美 勤勞
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考取大學的人數由1978年的4人增加到2002年的318人。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至2007年的30年間,共向大專院校輸送新生近3000人,向中專、技校輸送了大批合格新生。1998年,兩名學生同時扣開了北大和清華的校門,實現了幾代師生的夢想,國內名牌大學、進入211工程的重點大學都有成縣一中學生的身影,有十幾名該校畢業生在國外就職。2007年高考中,成縣一中再創歷史新高,按市招考辦統一統計人數,成縣一中文理科普通本科上線人數127人,居全市九所一中第四名;藝術類本科上線人數16人,全校普通本科上線人數143人。理科考生張佳偉,總分674分,位居全省49名,為隴南市理科狀元,被北京大學錄取;理科考生楊健,總分645分,為隴南市理科第五名,被華中科技大學錄取;文科考生喬路,總分609分,列全市文科第六名,被華東師範大學錄取;文科考生賈雪,總分608分,列全市文科第七名,被北京師範大學錄取。2008年高考又取得了突出成績,全校高考報名1312人(含往屆生),本科以上上線404人,其中重點大學上線93人,普通文理本科上線146人,師範類小科類上線34人,三本上線131人,本科上線率為30.8%。各類高校共錄取623人,其中重點院校錄取84人,提前批錄取72人,普通本科154人,獨立本科48人,專科148人,高職117人。本科以上錄取358人,錄取率27.3%,專科層次以上錄取率為47.5%。學校根據生源狀況制定的“低進高出”和“高進高出”的高考戰略,成績顯著。
進入21世紀,學校從高中規模擴大慢、生源質量差,但英語、語文、化學三學科師資力量強等自身特點出發,揚長避短,準確定位,暫不與其他學校比升學總人數,而是抓專科上線率,抓特長學科,抓重點上線率,抓特長學科,力爭出尖子。樹立“以發展科研來發展教師,以發展教師來發展學生,以發展學生來發展學校”,讓學生“進得來、出得去”的新理念,根據學生入學成績,將學生分為文理科、高職專、體音美三個層次,積極構建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注重基礎、鼓勵冒尖、合理負擔、講究學法、內外相促、切合自己的辦學體系。努力建設一支教育理念新,管理能力強,民主決策、堅持改革、著眼未來的領導班子和一支師德高尚、特長突出、積極創新的教師隊伍。努力建設一所“辦學思想先進、教學管理規範、師資隊伍精良、科研氣氛濃厚、校園環境優美、課程體系靈活”的實驗性、示範性高級中學。
學校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文化內涵,重視人文教育,突出校園文化建設,辦有四種內部刊物,一是《成縣一中教育》,供教職工發表治校方略、教育教學經驗和教研論文;二是《成縣一中校刊》,供師生髮表文學藝術作品;三是《成縣一中年鑒》,記載學校的工作業績和資料數據;四是《成縣一中高中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彙編》。
每年4月,學校會舉辦以新生為主體的“校園之春”文化藝術節,期間會有文藝演出,“才藝之星”評比,手工書畫藝術展覽等異彩豐呈的活動。
2000-2005年,教師出書、編書三本,共撰寫論文345篇,其中72篇在國家、省、地、縣各級刊物上發表,156篇獲全國、省、地、縣獎勵,其餘的在校刊上發表。有4名教師的論文獲國家級表彰,9名教師的論文獲省級表彰、57名教師的論文獲地、縣級表彰。
先後擔任過成縣初級中學校長的人有:喬作標(1944—1946)、胡溯瑗(—1948)、左代賢(1948—解放)、1956年以來,一中黨支部書記或校長的人有:趙國正、邵奇、孫永秀、黃生文(革委會主任)、陳國鈺(革委會主任)、李全潤(革委會主任)、李汝桐、賈天運、何 笙、曹為民、李忠義、左玉麟、王千一、楊繼光,現任牛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