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縣

甘肅省隴南市轄縣

徽縣隸屬於甘肅省隴南市,因城北隅徽山下有徽山驛而得縣名,位於甘肅省東南部、隴南市東北部,地處秦嶺山脈南麓、嘉陵江上游秦巴山地中的徽成盆地,北接天水市,東鄰兩當縣,西連成縣,東南部與陝西省漢中市略陽縣接壤。徽縣下轄13個鎮、2個鄉,213個村、10個社區,總面積2722.9平方千米,總人口22.35萬人(2015年)。

徽縣素有“隴上小江南”美譽,氣候溫暖濕潤,丘陵、盆地相間,境內有徽縣三灘風景區、嘉陵江漂流、青泥嶺等風景名勝。名優特產有核桃、銀杏、狼牙蜜、獼猴桃、烤煙等。

2019年4月28日,甘肅省政府批准徽縣正式退出貧困縣。

歷史沿革


宋金鏖戰處——仙人關
宋金鏖戰處——仙人關
秦朝統一六國后,設全國為36郡,徽縣屬隴西郡。
西漢:徽縣設縣始於西漢,西漢王朝消滅南越諸政權后,又乘勝發兵消滅西南諸夷,於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隴西郡東南新平定之地置武都郡,並在徽縣地置河池縣,屬武都郡。元封五年(公元前106),漢王朝將全國郡國分為十三部,河池屬益州刺史部武都郡統轄。
新朝:新始建國元年(9年),河池縣名被改為樂平亭,隸沲平郡(武都郡改)。
東漢:樂平亭又複名河池縣,仍隸武都郡。
漢末、三國時期:河池地處烽火要地,歸屬無常。張魯割據漢中,河池縣地歸張魯控制,入梁州版圖。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出兵征張魯。十一月,張魯降曹,河池地歸漢版圖。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蜀漢劉備據漢中,河池地又歸入蜀。后蜀漢河池地置河池縣,隸武都郡。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相國諸葛亮死後,蜀漢逐漸退出漢中,河池地又入魏版圖。
紅二方面軍徽縣指揮部舊址
紅二方面軍徽縣指揮部舊址
西晉:徽地仍置河池縣,隸武都郡。晉懷帝永嘉后,河池地被仇池國所佔。
東晉:東晉建武年(公元317年),司馬睿封楊堅頭為右賢王,屯河池,其間河池雖設縣,但實為氐酋藩邸。東晉永昌二年(公元323年),前趙將楊難敵趕至漢中,仇池國地大部被前趙佔領,河池也入前趙版圖。後趙時,河池隸秦州武都郡。前秦建元八年(公元372年),仇池國地被前秦佔據,並在其地置南幫州,被轄武都郡領下辨、沮、武都、故道四縣,河池地併入故道縣。
南北朝:宋元嘉十年(433年),仇池氐王億難當乘北魏用兵北方之際,出兵南侵蜀地,河池地再次歸入仇版圖。元嘉十九年(442年)宋滅仇池,河池地歸宋所有。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北魏出兵攻佔宋武郡地,河池又歸入北魏。后北魏於河池地置廣化縣,又於廣化縣置廣化郡,並在今徽縣東南置思安縣。北周時、廣化郡隸鳳州,領廣化、思安二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廣化郡,廣化、思安二縣隸屬鳳州。仁壽元年(601年),大隋又改廣化縣名為河池縣,與思安縣同隸鳳州。大業初,省思安縣入河池縣,河池縣仍隸屬鳳州。
唐:初河池縣隸屬山南道鳳州。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河池縣隸屬山南西道鳳州。
五代十國:後梁時,河池地為岐王李茂卓割據,仍置河池縣,隸鳳州。後唐時,河池行政區劃為舊。後漢時,河池地歸后蜀所有,亦置河池縣,隸鳳州。後周建立后,河池如舊制,並在其境固鎮(今徽縣城關鎮先農村一帶)置雄勝軍。
北宋:河池地仍置縣,隸鳳州。開寶三年(970年)河池縣移治固鎮(今址)。至宣和四年(1122年)天下共設二十六路,河池縣隸屬秦鳳路鳳州。
南宋:河池一度改隸利州西路鳳州。紹興初,由於戰事需要,川陝宣撫司治所設於此,軍政大權統攬。
元:於河池置鳳州,隸鞏昌路,領河池,永寧(原河池縣永寧鄉開為縣)、兩當三縣,至元六年(1264年),南鳳州改名徽州。至元七年(1270年),省河池、永寧二縣八州,徽州當時,只領兩當二縣,仍隸屬鞏昌路。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正月,朝廷罷行尚書省,以行省分治天下,徽州當時隸屬陝西行省鞏昌路。
明:承襲元制,今徽縣地仍置州,領兩當縣,隸屬陝西承宣布政使司鞏昌府。
清:仍承襲明制,今徽縣地仍置州,領兩當縣,隸屬陝西布政使司鞏昌府。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陝西布政使司鞏昌府。康熙六年(1667年),朝廷改陝西右布政使司為鞏昌布政使司,康熙七年(公元1688年)雙改名甘肅布政使司(徒治蘭州),徽州隸元。雍正七年(1729年),徽州降州為縣,與兩當同隸甘肅布政使司鞏昌府秦州。
徽縣行政區劃圖
徽縣行政區劃圖
中華民國:民國元年(1912年),甘肅共設7道77縣,徽縣當時隸屬渭川道。
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建制后,徽縣直接隸屬省管。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甘肅全省又設八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徽縣當時隸屬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天水)管轄。直到解放。
1949年12月4日,徽縣解放后,隸屬天水地區,縣址駐城關鎮。
1958年4月,徽縣與兩當縣合併,縣名仍為徽縣,縣址仍在城關鎮,隸屬天水地區。7月,徽縣又與成縣合併,名為徽成縣,縣址仍設在城關鎮。
1962年1月,恢復徽縣、成縣、兩當縣三縣建制,徽縣縣址仍設在城關鎮。
1985年6月,徽縣劃歸隴南地區管轄。
2004年,隴南撤地區設市后,徽縣隸屬隴南市管轄。
2016年,撤銷銀杏樹鄉、水陽鄉、栗川鄉、麻沿河鄉、大河店鄉、高橋鄉,設立銀杏樹鎮、水陽鎮、栗川鎮、麻沿河鎮、大河店鎮、高橋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徽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陝、川交界地帶,地處北緯33°32′-34°10′,東經105°34′-106°26′之間,西接成縣、西和縣,北接天水市,南鄰陝西省略陽縣,東與兩當縣接壤。南北長65千米,東西寬49.5千米,總面積2722平方千米。徽縣東距兩當縣城46千米,寶雞市181千米,西安市383千米;南距陝西省略陽縣縣城93千米;西距成縣縣城67千米,隴南市所在地武都區215千米;北距天水市秦州區152千米;東南距陝西省漢中市241千米,西南距四川省成都市550多千米,西北距省會蘭州市514千米。

地質

徽縣位於武都山字型構造的東翼,構造形跡以近東西或北東之間為主,由紫柏山斷裂帶、江洛——廟坪斷裂帶、麻沿河——高橋——太陽寺斷裂帶和成鳳向斜組成的構造骨架。成鳳向斜,呈北東走向經泥陽鎮——銀杏樹村——謝坪橫跨盆地進入兩當境。紫柏山斷裂帶,呈東西走向橫貫南部,由成縣雞山面來,經嘉陵鎮東延至陝西紫柏山。規模巨大,南側是下古生界,北側是中新生界。其與盆地北緣的江洛——廟坪斷裂帶共同控制了盆地的開成,汞礦點、銻礦點亦呈線型分佈。江洛——廟坪斷裂帶,呈向東收斂(洛壩),向西散開(江洛以西)的喇叭狀,南側為中、新生界,北側是泥盆系或印支期糜暑嶺角閃石黑雲母花崗閃長岩基,沿斷裂分佈系列鉛鋅礦床。麻沿河——高橋——太陽寺斷裂帶,呈近東西向分佈於北部地區,為糜暑嶺岩體的北緣邊界,沿斷裂帶北側分佈有零星的銅、鐵及鉛鋅礦點。境內火成岩發達,大多為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主要分佈於江洛——洛壩以北區。

地形地貌

徽縣城關鎮
徽縣城關鎮
徽縣地處秦嶺山脈的西延部分,境內南北兩端為高山峽谷區;中部為河谷丘陵盆地,整個地形由北向南呈“凹”字形傾斜。北部山地為北秦嶺的南坡,海拔在1600至2300米之間,坡度在20至50度之間。南部深山峽谷區是南秦嶺的北麓,海拔在704至2504米之間。介於南北山地之間的淺山丘陵區,海拔在770至1250米之間。縣境山脈為秦嶺的西延部分,主體山脈為平行的線狀山脈,南、北部各兩條,中部一條,東西走向,支脈多呈羽狀展開。由北部兩條山脈和中部一條山脈組成的地貌,通常被稱為北秦嶺,主要山峰有蒿川山、雞鳴寺、雲霧山、天子山、老爺山等。由南部兩條山脈及其支脈組成的地貌,通常稱為南秦嶺,主要山峰有東界山、望天梯、朵落山、鐵山(青泥嶺)、雲台山等。縣境最高峰東界山位於嘉陵鎮,海拔2504米,最低點吳王城位於虞關鄉,海拔704米。

氣候

徽縣銀杏
徽縣銀杏
徽縣地處大陸腹地中緯度地帶,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向暖溫帶過渡帶,為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大陸度52,乾燥度0.89,四季分明。冬季盛行西北風,氣溫主要受西伯利亞經蒙古南下的北方路徑冷空氣和來自烏拉爾山經河西走廊東南下的西北路經冷空氣影響,氣候比較寒冷乾燥,當冷空氣盛行時,則易引發寒潮。夏季盛行東南風,氣溫溫暖多雨,由於受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帶和青藏高原大氣系統影響,降雨多以雷陣雨為主,易引發洪澇災害。縣內氣溫南北山區低,中部河谷丘陵區高,年平均氣溫10至12℃。生長期年平均250天左右,無霜期200至22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726.4小時左右,年太陽輻射量100至110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10天(一般為2月7日至12月13日)。年平均降水量756毫米,年平均降雨日為122天。極端年最大降雨量967毫米(1983年),極端年最少降雨量517.4毫米(1991年)。降雨量集中在每年的6月至9月,7月最多。

水文

實景
實景
徽縣系嘉陵江上游,全縣有大小河流645條,全長2261千米,河流密度0.83。境內嘉陵江幹流長40.2千米;一級支流21條,長317.9千米;二級支流177條,長792.3千米;三級支流279條,長758.2千米;四級支流136條,長298.6千米;五級支流29條,長51.7千米;其它兩條長2.3千米。1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有嘉陵江、永寧河、洛河、西河、麻沿河、東溝河等,稱為“一江五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徽縣嘉陵江漂流
徽縣嘉陵江漂流
徽縣境內自產地表水量7.11億立方米,入境水12.75億立方米,年徑流總量19.86億立方米,人均佔有水量3795.8立方米。地表水人均佔有量比天水市每人多2542.8立方米,比甘肅省人均多2295.8立方米,比全國多995.8立方米。全縣平均每畝地有水量7.4立方米。
徽縣地下水較貧乏,且分佈不均勻。除少數河谷地帶外,大部分地區基本未形成地下流,特別是中部丘陵區基本無地下水。境內地下水總量13365.1萬立方米。

水能資源

徽縣水能資源蘊藏量14.76萬千瓦。其中:嘉陵江水力資源蘊藏量3.79萬千瓦;永寧河境內水力資源蘊藏量3.5萬千瓦;洛河水力資源蘊藏量1.77萬千瓦;西河水力資源蘊藏里0.49萬千瓦;麻沿河水力資源蘊藏量0.44萬千瓦,是徽縣西北邊遠地區發展小水電的主要河流;東溝河水能蘊藏量0.35萬千瓦。

礦產資源

徽縣有鉛、鋅、鐵、金、銅、汞、硫、大理石、石灰石等4大類22種礦產資源。其中:鐵礦主要分佈在大河店、虞關、嘉陵等鄉鎮境內,以褐鐵礦為主,亦有少數的赤鐵礦分佈。鉛鋅礦主要分佈在江洛鎮向陽山、徐明山和石頭坪,柳林鎮(沙壩村洛壩),榆樹鄉(曹家壩)以及麻沿河鄉至高橋鄉一帶。金礦主要分佈在嘉陵、虞關、高橋、麻沿河、銀杏樹等鄉一帶。銻礦主要分佈在栗川鄉尚坪行政村一帶。銅礦主要分佈在麻沿牡丹村和高橋鄉同瓦一帶。
2018年,甘肅省徽縣郭家溝礦區查明特大型鉛鋅礦。

生物資源

實景
實景
截至2011年,徽縣植被覆蓋面積259萬畝,植被覆蓋率為63.4%;有各類野生植物250種,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銀杏樹。有野生藥材200多種,有野生動物200多種,其中有羚牛、紅腹錦雞、白唇鹿、長臂猿、梅花鹿、娃娃魚等珍稀動物10多種。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1月,徽縣轄13個鎮,2個鄉,213個行政村。
鎮:城關鎮、伏家鎮、江洛鎮、泥陽鎮、柳林鎮、嘉陵鎮、永寧鎮、銀杏樹鎮、水陽鎮、栗川鎮、麻沿河鎮、高橋鎮、大河店鎮。
鄉:榆樹鄉、虞關鄉;(已撤鄉設鎮:銀杏樹鄉、水陽鄉、栗川鄉、麻沿河鄉、高橋鄉、大河店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5年末全縣總戶數6.87萬戶,總人口為22.3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99萬人,鄉村人口14.36萬人,城鎮化率達到37.26%。全縣男性人口為11.68萬人,女性人口11.67萬人。全年出生人口2816人,出生率為12.6‰;死亡人口1962人,死亡率為8.78‰,自然增長率為3.82‰。
202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徽縣常住人口為189888人;共有家庭戶65516戶,集體戶1846戶,家庭戶人口為183448人,集體戶人口為6440人;男性人口為96622人,佔50.88%,女性人口為93266人,佔49.12%。
徽縣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79190人;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10698人。
徽縣常住人口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8889人;擁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2761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59255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59967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民族

截止2014年末,徽縣有漢族、回族、滿族、藏族、苗族、壯族、錫伯族、土家族、畲族、蒙古族10個民族,少數民族約1.1萬人,佔總人口的4.9﹪。

現任領導


姓名職位
張立新徽縣縣委委員、常委、書記

經濟


綜述

徽縣城關鎮
徽縣城關鎮
2015年,徽縣完成生產總值42.06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1.35億元,同比增長5.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1.86億元,同比增長7.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8.85億元,同比增長11.6%。三次產業結構為27:28.2:44.8。全年實現固定資產投資58.6億元,同比增長24.06%;大口徑財政收入9.22億元,同比增長14.8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161億元,同比增長9.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154萬元,同比增長9.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559元,同比增長11.9%。

第一產業

徽縣游龍貢米
徽縣游龍貢米
2015年徽縣完成農業增加值11.39億元,實現增速5.6%。其中:農業完成增加值8.17億元,同比增長2%;林業完成增加值0.25億元,同比增長-7.4%;牧業完成增加值2.9億元,同比增長3.6%;漁業完成增加值0.03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農林牧漁服務業完成增加值0.04億元,同比增長33%。
2015年徽縣農作物播種面積79.92萬畝,同比減少1.3%。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4.67萬畝,同比減少0.3%。其中:小麥面積17.29萬畝,同比減少0.97%;玉米面積16.11萬畝,同比增長0.9%;豆類面積16.15萬畝,同比減少1.7%;薯類面積4.84萬畝,同比增長4.1%。全縣糧食總產量達到17.18萬噸,同比增長2.3%。

第二產業

隴南市徽縣工業集中區(規劃圖)
隴南市徽縣工業集中區(規劃圖)
2015年完成工業增加值6.43億元,同比增長5.9%。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5.3%。全縣15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6.11億元,同比增長6.4%;其中:輕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27億元,同比增長15.1%,重工業完成增加值2.83億元,同比增長-9.6%。按行業分,全縣規模以上工業所分佈的七個行業呈現三增四降態勢:有色金屬礦(鉛鋅礦)採選行業完成增加值16508萬元,佔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的27%,同比增長-11.7%;白酒製造業完成增加值32536萬元,佔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的53.2%,同比增長19%;有色金屬冶鍊加工業完成增加值6063萬元,佔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的9.8%,同比增長4.6%;鐵礦採選業完成增加值1310萬元,佔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的2.1%,同比增長-45.7%;醫藥製造業完成增加值9.1萬元、佔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的0.01%,同比增長-99%。農副食品加工業完成增加值196萬元、佔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的0.32%,同比增長-14.5%;商品混凝土製品業完成增加值901萬元、佔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的1.5%,同比增長4.6%。

第三產業

徽縣嘉陵江
徽縣嘉陵江
2015年徽縣郵政業務總量1024.16萬元;城鄉固定電話達到1.7萬部,行動電話用戶達到16.8萬戶。全年接待遊客1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4%和24.3%。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1161萬元,同比增長9.1%。批零貿易業零售額51375萬元,同比增長8.6%,住宿業營業額10876.4萬元,同比增長20%,餐飲業營業額12256萬元,同比增長18.3%。批零貿易業商品銷售總額228547.5萬元,同比增長14.8%。全縣網店數量達到863家,實現電子商務銷售總額3.33億元,線上交易額8673萬元。

交通


鐵路

徽縣火車站
徽縣火車站
寶成鐵路穿越徽縣西南部,於嘉陵鎮設有徽縣站,為三等站。
寶成鐵路北起陝西省寶雞,南行達四川省成都,與成渝、成昆兩線銜接,全長669公里,是溝通西北與西南地區的第一條山嶽鐵路,寶成鐵路於1952年7月1日在成都動工,1954年1月寶雞端也開工。1956年7月12日,南北兩段在黃沙河接軌通車,1958年元旦全線交付運營。寶成鐵路寶雞至鳳州段,是中國的第一條電氣化鐵路。該段於1958年6月開工,1960年6月建成。經過試運行,於1961年8月15日正式交付運營。
合作至哈達鋪至徽縣鐵路:2016年10月19日,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甘肅省“十三五”鐵路發展規劃》的通知,通知中遠期規劃重點項目(至2030年)提出了修建合作至哈達鋪至徽縣鐵路。
天隴鐵路總長約215.3公里,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和我省“十三五”鐵路發展規劃確定的重點項目,也是甘肅省第一條全額投資、自主修建的鐵路工程。天隴鐵路經天平線向東北與寶中、西平及長慶線相通,向南與蘭渝線接軌可達川渝地區,途經甘肅省天水市的清水縣、麥積區、秦州區,隴南市的徽縣、成縣、康縣和武都區。

公路

十天高速徽縣段
十天高速徽縣段
徽縣形成以316國道、江武路、成兩路為主要骨架,談虞路、徽白路、剡麻路、高太路、永柳路、伏泥路等為補充、鄉村公路為依託的交通網。十天高速公路通車運營,結束徽縣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十天高速公路在徽縣境內途經大河店、水陽、銀杏、栗川、泥陽等五鄉鎮19個行政村,全長24千米。
截止2015年徽縣營運汽車1257輛,其中貨運車850輛,客運車407輛。貨運周轉量100470萬噸公里;客運周轉量33816萬人公里。

航空

隴南成州機場選址於隴南市成縣的城關鎮、店村鎮和徽縣的泥陽鎮,建設內容為新建一條2800米x45米的跑道和一條垂直聯絡滑行道,新建站坪機位4個;新建3500平方米航站樓,33000平方米的停車場;配建導航、通信等基礎設施,擬佔地面積為187.4公頃。隴南成州民用機場的建設,將結束隴南沒有航空運輸業的歷史,將對隴南構建航空、鐵路、高速公路三位一體的立體交通網路,提升應急救援、防災減災能力產生巨大作用。

社會


廣電事業

2014年,徽縣全縣電視人口覆蓋率98%,城區有線電視節目增至114套,城區有線電視用戶6000戶。
2015年,徽縣全縣電視人口覆蓋率98%,城區有線電視節目增至186套,城區有線電視用戶6000戶。

文化事業

2014年,徽縣全縣有文化機構54個,固定資產29145.3萬元,從業人員791人,完成文化產業項目投資17203萬元,完成文化產業增加值5766萬元(含個體戶)。
2015年,徽縣全縣有文化機構63個,固定資產5.02億元,從業人員1056人,完成文化產業項目投資7.35億元,完成文化產業增加值0.79億元(含個體戶)。

醫療衛生

徽縣人民醫院
徽縣人民醫院
2014年末徽縣全縣有衛生機構23個(不含個體診所),其中:縣級醫療機構6個,鄉鎮衛生院17個。有病床567張,衛生技術人員889人,其中執業醫師183人。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人,擁有病床2.5張,村衛生室覆蓋率100%。
2015年末徽縣全縣共有衛生機構23(不含個體診所)個,其中:縣級衛生機構6個,鄉鎮衛生院17個。有病床749張,衛生技術人員885人,其中執業醫師186人。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人,擁有病床3.4張,村衛生室覆蓋率達100%。

教育事業

徽縣一中
徽縣一中
2014年,徽縣適齡兒童入學率和初中入學率分別達到100%和98.8%,15周歲初等教育完成率99.6%,17周歲人口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96.2%,全縣高考錄取率81.1%。
2015年,徽縣適齡兒童入學率和初中入學率分別達到100%和100%,全縣高考錄取人數達到1563人,錄取率達到85.4%。

社會保障

2015年末,徽縣全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37603人。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8098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4005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4197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4410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3750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3814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29505人,全縣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81266人,參合率達到99.47%。全縣享受城市低保人數達到4663人,累計發放保障金1763.98萬元;農村低保25068人,累計發放保障金4276.8萬元;特困群眾大病醫療救助金332.26萬元;撫恤事業費388.61萬元,社會臨時救濟費200.06萬元,五保供養資金316萬元;開工建設廉租住房72套,完成農村危舊房改造2100戶。

旅遊


風景名勝

三灘風景區
徽縣三灘
徽縣三灘
徽縣三灘風景區位於甘肅省隴南市徽縣境內,屬秦嶺南麓,長江流域,嘉陵江上游,涉及徽縣的嘉陵鎮、虞關鄉2個鄉鎮行政區域,規劃總面積286平方千米,按功能和景區特點劃分為七個景區,即嘉陵江景區、青泥嶺景區、青龍山景區、望仙坪景區、中華壇景區、月亮峽景區、七十二灘景區。三灘景區植被覆蓋率90%以上(月亮峽更高達98.5%),森林覆蓋率79%。植物近3000種,其中珍稀、藥用植物100餘種。三灘景區內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豐富,山泉眾多,水質優良。東溝河源自太陽山,長65千米,中途又納入四條支流后注入嘉陵江,流域面積105.5平方千米,年徑流量0.146億立方米。
青泥嶺
在甘肅省徽縣和陝西省略陽縣青泥河鄉境內,鐵山是青泥山脈最高峰,海拔1746米,又名巾子山、泥公山,位於徽縣東南20千米處。在李白的詩《蜀道難》中被提到過因嶺高雨頻,道路泥濘而得名。詩人李白《蜀道難》詩中“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即嘆此。
文池景區
文池位於徽縣西8千米處,是一古火山口形成的天池,湖面約10公頃,湖水清澈,四季旱澇水位平穩,周圍環境優雅,與青泥嶺、木皮嶺遙相對應。文池還有優美的民間傳說,有文池水上樂園。
其他景點:木皮嶺、銀妝嶺(亦稱江峽)、徽縣文廟大殿、郇庄白塔、紅二方面軍軍部等。

小吃

實景
實景
酥饃是徽縣特有的早餐品種,分甜、咸兩種。徽縣豆漿汁濃鮮香,系黃豆浸泡磨漿后加入粳米熬煮為粥,調放適量白糖或椒鹽面而成;麵皮分洗面和攪面兩種,洗面柔韌、筋道、滑溜,攪面柔軟、入味、易消化。罐罐茶有煨青茶、炒青茶、煨炒茶三種。菜豆腐、羊肉小炒與涼拌蕨菜、蒜泥雞娃菜、涼拌核桃紐、香椿拌豆腐、烏龍頭等山珍野菜為地方菜肴。

特產

徽縣特殊的氣候和地理環境,孕育了大量的農業特色產品。盛產核桃、銀杏、板栗、柿子、生漆、狼牙蜜、獼猴桃、烤煙等農副產品,出產杜仲、柴胡、金銀花、天麻等多種中藥材。

民間藝術

徽縣形成了以山核桃工藝製品、根雕、泥塑、馬勺、梭子臉譜、栗亭硯、嘉陵江奇石、景泰藍唐卡工藝壁畫、糧食工藝書法等文化產業品牌。
徽縣民間藝術主要有山歌、小調、河池小曲、江洛羊皮扇鼓舞、泥陽泥塑、農民畫、仿景泰藍貼畫、銀杏馬山木偶戲、皮影戲、社火、泥陽李磨高台社火等。其中河池小曲列入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河池小曲、山歌、江洛羊皮扇鼓舞、泥陽李磨高抬社火、仿景泰藍貼畫、馬山木偶戲、泥陽泥塑、農民畫入列隴南市非遺名錄。另外還有栗亭硯、山核桃工藝製品、根雕、絹塑、糧食工藝書法作品(一種以小麥粒為材料粘貼成的書法、圖案等)。

著名人物

張綬
張綬,字佩青,號南坡居士,。乾隆年先後任用為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檢討、《四庫全書》詞垣分冊校集編輯。嘉慶年先後被任命為日講起居注官、國史纂修、文淵閣校理,升侍讀學士,咸安宮總裁、廣西學政。後患病逝於廣西學政任上,終年54歲。
張思敬
張思敬,字晚香,徽縣人,清代秀才。一生著有《開益錄》、《照膽錄》、《不朽錄》等數十卷,現僅存這三部著述的序言。
孫巨鯨
孫巨鯨,字子魚,號雨溪,徽縣人,明代嘉靖癸未(1523)年考中進士后,前後任山西洪洞知縣、南川縣知縣。后升為戶部員外郎,管理太倉事務。后遼發生兵變,孫巨鯨被推薦為郎中,奉旨總管糧食的貯藏和分類。后猝死任中。
其他名人:汪盈科、劉甫翼、趙鍾靈、王式等。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