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後周文

全後周文

《全後周文》為清代嚴可均所輯,本書共分15集,是迄今為止收錄唐以前文章最全的一部總集,

簡介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為清代嚴可均所輯,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漢文》《全後漢文》《全三國文》《全晉文》《全宋文》《全齊文》《全梁文》《全陳文》《全後魏文》《全北齊文》《全後周文》《全隋文》《先唐文》,共收錄唐以前作者三千四百九十七人(或作三千五百二十人),每人附有小傳,是迄今為止收錄唐以前文章最全的一部總集,同時也是中國古代文獻中涵蓋時間最長的一部文學總集,對唐以前歷史、文學、宗教、語言等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本書為《全文》之一集,收輯了《全北齊文》及《全後周文》兩冊。《全北齊文》自神武帝(北齊高祖、名高歡)始,至釋慧可(佛教三世祖)止,計10卷,共84人,其文主要涉及奏章、表文、上疏、論兵、地象等。《全後周文》自文帝(即宇化、諱泰)始,至釋青年藹止,計24卷,共61人,於表文,上疏文理字間。透露出昔時古人之風采!而今我輩當更勝!

內容


◎ 宇文泰(文帝)帝姓宇文氏,諱泰,字黑獺,代郡武川人。初從葛榮,榮敗,從榮朱榮為統軍。孝庄反正,封寧都子,遷鎮遠將軍、步兵校尉。從賀拔岳入關,遷征西將軍,加直閣將軍,行原州事;太昌中為大行台左丞,領司馬,加散騎常侍,進武衛將軍、夏州刺史;永熙中,進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關西大都督,封略陽縣公兼尚書僕射關西大行台。孝武西遷,加授大將軍、雍州刺史兼尚書令,進封略陽郡公,拜駙馬都尉。文帝即位,進督中外諸軍事,改封安定郡公,錄尚書事,進柱國大將軍,授太師。廢帝即位,以冢宰總百揆。恭帝三年為太師大冢宰,薨,謚曰文公。孝閔受禪,追尊為文王,廟號太祖,武成元年追尊為文皇帝。(案:《申徽傳》云:文帝臨夏州,以徽為記室參軍兼主簿,每事信委之,乃為大行台郎中。時軍國草創,幕府務殷,四方書檄皆徽之辭也。然則《上魏孝武四表》《責侯莫陳悅書》《傳檄方鎮》皆宜編入申徽文。其大統初書翰乃蘇綽、盧柔、李昶、唐瑾作,未可分別,今編為文帝文。案:《北史·李彪傳》云:詔冊文筆,皆昶所作。)
◇ 賜李遠書 昔李將軍廣親有此事,公今復爾,可謂世載其德,雖熊渠之名,不能獨擅其美。(《周書·李遠傳》) ◇ 答李遠
公勛德兼美,朝廷欽屬,選眾而舉,何足為辭。且孤之於公,義等骨肉,豈容於官位之間,便致退讓,深乖所望也。(《周書·李遠傳》) ◇ 與長孫儉書 近行路傳公以部內縣令有罪,遂自杖三十,用肅群下。吾昔聞「王臣謇謇,匪躬之故」,蓋謂憂公忘私,知無不為而已。未有如公刻身罰己以訓群僚者也。聞之嘉嘆。【《周書·長孫儉傳》,又《北史》未云:聞之嘉嘆良久,不可言。庾信撰拓拔儉碑云:大丞相書雲,此之美事,耳目之所未經,嘆尚無極,故遺專使。) ◇ 又書
本圖江陵,由公畫計,今果如所言。智者見未萌,何其妙也。但吳民離散,事藉招懷,南服重鎮,非公不可。(《周書·長孫儉傳》) ◇ 賜鄭孝穆書
知卿蒞職近畿,留心治術,凋敝之俗,禮教興行,厭亂之民,襁負而至。昔廓政成並部,賈琮譽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慚德。(《周書·鄭孝穆傳》)
◇ 與王思政書 崔宣猷智略明贍,有應變之才,若有所疑,宜與量其可不。(《周書·崔猷傳》)
◇ 與唐永書 聞公有二子,曰陵,曰瑾。陵從橫多武略,瑾雍容富文雅,可並遣入朝。孤欲委以文武之任。(《周書·唐瑾傳》,《北史·唐瑾傳》) ◇ 潼關誓 與爾有眾,奉天威,誅暴亂。惟爾眾士,整爾甲兵,戒爾戎事,無貪財以輕敵,無暴民以作威。用命則有賞,不用命則有戮。爾眾士其勉之。(《周書·文帝紀下》。大統三年,率李弼等十二將東伐,至潼關乃誓於師。)
◇ 以僧實為昭玄三藏詔(大統中。案:此假西魏帝詔。)
師目麗重瞳,偏同虞舜,背隆傴僂,分似周公,德宇純懿,軌量難模,可昭玄三藏。(《續高僧傳》)
◇ 詔公卿等議蘇綽贈謚
蘇尚書平生謙退,敦尚儉約。吾欲全其素志,便恐悠悠之徒,有所未達;如其厚加贈謚,又乖宿昔相知之道。進退惟谷,孤有疑焉。(《周書·蘇綽傳》。大統十二年卒,太祖痛惜之,哀動左右。及將葬,乃詔公卿等。案此非詔書,止是告語耳,今姑錄入。)
◇ 大統十一年春三月令 古之帝王,所以外建諸侯內立百官者,非欲富貴其身而尊榮之,蓋以天下至廣,非一人所能獨治,是以博訪賢才,助己為治。若其知賢也,則以禮命之。其人聞命之日,則慘然曰:「凡受人之事,任人之勞,何舍己而從人。」又自勉曰:「天生俊士,所以利時。彼人主者,欲與我為治,安可苟辭。」於是降心而受命。及居官也,則晝不甘食,夜不甘寢,思所以上匡人主,下安百姓;不遑恤其私而憂其家,故妻子或有饑寒之弊而不顧也。於是人主賜之以俸祿,尊之以軒冕,而不以為惠也。賢臣受之,亦不以為德也。位不虛加,祿不妄賜。為人君者,誠能以此道授官,為人臣者,誠能以此情受位,則天下之大,可不言而治矣。昔堯、舜之為君,稷,契之為臣,用此道也。及後世衰微,此道遂廢,乃以官職為私恩,爵祿為榮惠。人君之命官也,親則授之,愛則任之。人臣之受位也,可以尊身而潤屋者,則迂道而求之;損身而利物者,則巧言而辭之。於是至公之道沒,而奸詐有生。天下不治,正為此矣。
今聖主中興,思去澆偽。諸在朝之士,當念職事之艱難,負闕之招累,夙夜兢兢,如臨深履薄。才堪者,則審己而當之;不堪者,則收短而避之。使天官不妄加,王爵不虛受,則淳素之風,庶幾可反。(《周書·文帝紀下》) ◎ 宇文覺(孝閔帝)帝諱覺,字ヌ羅尼,文帝第三子。魏恭帝三年三月為安定公世子,四月拜大將軍,十月嗣位太師大冢宰,十二月封周公,受魏禪,明年九月為宇文護所廢,尋遇弒,建德元年追謚曰孝閔皇帝。
◇ 祠圜丘詔(元年正月壬寅)予本自神農,其於二丘,宜作厥主。始祖獻侯,啟土遼海,肇有國基,配南北郊。文考德符五運,受天明命,祖於明堂,以配上帝,廟為太祖。(《周書·孝文帝紀》) ◇ 分使巡撫詔(正月戊申)
上天有命,革魏於周,致予一人,受茲大號。予惟古先聖王,罔弗先於省視風俗,以求民瘼,然後克治。矧予眇眇,又當草昧,若弗尚於達四聰、明四目之訓者,其有聞知哉?有司宜分命方別之使,所在巡撫。五教何者不宣,時政有何不便,得無修身潔己,才堪佐世之人,而不為上所知;冤枉受罰,幽辱於下之徒,而不為上所理;孝義貞節,不為有司所申;鰥寡孤窮,不為有司所恤;既黎庶衣食豐約,賦役繁省,災厲所興,水旱之處,並宜具聞。若有年八十已上。所在就加禮餼。(《周書·孝閔帝紀》)
◇ 封功臣詔(正月乙卯)
惟天地草昧,建邦以寧,今可大啟諸國,為周藩屏。(《周書·孝閔帝紀》)
◇ 誅趙貴詔(二月丁亥)
朕文考昔與群公列將眾官,同心戮力,共治天下。自始及終,二十三載,迭相匡弼,上下無怨。是以群公等用升余於大位。朕雖不德,豈不識此。是以朕於群公,同姓者如弟兄,異姓者如甥舅。冀此一心,平定宇內,各令子孫,享禮百世。而朕不明,不能輯睦,致使楚公貴不悅於朕,與万俟幾通、叱王龍仁、長孫僧衍等陰相假署,圖危社稷。事不克行,為開府宇文盛等所告。及其推究,咸伏厥辜。興言及此,心焉如。但法者天下之法,朕既為天下守法,安敢以私情廢之。《書》曰:「善善及後世,惡惡止其身」,其貴、通、興、龍仁罪止一家、僧衍止一房,余皆不問。惟爾文武,咸知時事。(《周書·孝閔帝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