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教寺

彰教寺

彰教寺位於高淳縣鳳山韓村鎮北。創建於唐大中七年(853年),原名報恩寺,宋改“彰教”。寺廟面朝阡陌,背靠石湖,周圍古木參天,環境幽雅,為江南古名剎之一。現為高淳縣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彰教寺建築原有山門、大佛殿,藏經樓、齋房等計百餘間,掘飲用水井七口,可見當時僧人之多。現可見部分被填塞的枯井,井圈用火層岩鑿成。

歷史


彰教寺規模據地方傳述,建築用材較大,樑柱均系石臼湖之北湖山上的楠木。廟宇分別經北宋政和、明洪武、嘉靖年間三次修葺。清順治、咸豐年間遭兵燹毀,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重建。抗戰期間,該寺大佛殿被拆毀。1958年“大躍進”時,寺內彌勒殿、藏經樓等所有建築被周圍村民拆除殆盡。廟中一口千斤以上的銅鐘,古代是與蘇州寒山寺內的大銅鐘同時鑄的一對“姐妹鍾”,惜在1958年大鍊鋼鐵中同遭銷毀。

特色


今在遺址上建起的三間平房內,可見一口重約35餘公斤的鐵磬和一尊木雕佛像及20世紀60年代從地下出土的僧人坐化用陶缸。鐵磬的腹部鑄“彰教禪寺”四字,口沿下飾回紋,底部鑄蓮瓣圖案一周。木雕佛像,“文革”時由地方信士所藏,高30厘米左右,通體飾金,形態端莊,或許是彰教寺惟一保存下來的一尊佛像,為清代遺物。陶缸,為僧人圓寂前跏趺坐於缸中,三年後啟缸檢測,若體未腐,遂將肉身裝飾為金像,或建塔堂塑像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