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祠

翟氏宗族的祭祀之所

中華第一祠又名翟氏宗祠,是一處始建於明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築,屬於翟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位於安徽省涇縣桃花潭鎮翟村東北,規模宏大,雕琢精美,仿皇家祠堂興建。宗祠座北朝南,五楹三進,建築面積(包括偏房)達6700平方米。是翟氏家庭的傳世之寶和遺留下來的古代建築傑作。傳說,1607年翟氏家族出了一位名叫翟國儒的文武狀元,被明神宗萬曆皇帝勅封為鎮撫大將軍,翟大將軍奉命在雲南平定叛亂,平叛結束凱旋而歸時不料被奸臣害死。為了表彰他的忠誠和對國家的貢獻,萬曆皇帝特賜忠孝堂匾一塊。此事轟動江南,許多地方紛紛仿建“翟氏宗祠”。但沒有一個祠堂的規模能與該祠相比。

建設背景


中華第一祠
中華第一祠
中華第一祠——翟氏宗祠位於安徽省涇縣桃花潭鎮翟村東北,建於明嘉靖年間,坐北朝南,五楹三進,仿皇家祠堂興建,規模宏大,建築面積約3524平方米(含偏房,總建築面積6700平方米)。祠前有石柱、抱鼓石和石獅,祠內有前廳、天井、享堂和寢樓。
地基為花崗石鋪成,建築採用銀杏木、紅木、楠木等名貴木材,上下木石結構件均有精美的雕刻。
祠中曾藏有歷代帝王將相、地方官吏所賜名匾108塊,宗祠左右有10多間偏房供議事、看管使用。
大門上有“江南名族”橫匾,享堂中懸“忠孝堂”三字紅底金字木匾。
過年祭祖時,祠內可擺108桌酒席,聲勢顯赫。
中華第一祠
中華第一祠
中華第一祠
中華第一祠

文化活動


軼事典故

傳說,1607年,翟氏家族出了一名叫翟國儒的文武狀元,被明萬曆皇帝封為鎮撫大將軍,翟大將軍奉命在雲南平定叛亂,平叛結束凱旋而歸時,被奸臣害死。
為了表彰他的忠誠和對國家的貢獻,萬曆皇帝特賜“忠孝堂”匾一塊,此事轟動江南。
后許多地方紛紛仿建翟氏宗祠,但沒有一個祠堂的規模能與翟氏宗祠相比。
翟氏宗祠在興建過程中留有許多動人的故事。
傳說,祠堂在建造過程中不知怎的大梁老架不起來,當時來了一位乞丐老頭,向工匠們討飯,大家不給還要趕他走,有一小工匠見老頭可憐,偷偷給了一點吃的。
徠老頭見小工匠心地善良,將來必定有大出息,於是給了他一把斧頭,並告訴小工匠,將來遇到難事東敲三下西敲三下,難事就會迎刃而解。
大梁老架不起來,小工匠急了就想試一試,可他師傅說:“我架不起來你還能行?小工匠堅持要試,師傅只好由著他。
小工匠把榫頭對準一頭按乞丐老頭說的東敲了三下,這邊對上了,然後把榫頭對準另一頭西敲了三下,那邊同樣也對了起來,就這樣大梁終於架上了。你說那乞丐老頭是誰?原來是魯班再現。

保護措施


1997年,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羅哲文先生來涇縣考察時,讚歎翟氏宗祠為“中華第一祠”,並欣然題寫了匾額。
翟氏宗祠曾多次被中央及省級電視台播放,安徽省人民政府於1998年5月將其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