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戰爭學院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位於羅得島州紐波特市的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已經有126年的歷史。

概述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一角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一角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是美國海軍的誕生地,作為高等軍事學府,學院承擔著美國海洋戰略與政策研究、國家安全戰略決策訓練和聯合作戰課程。學員主要是航空母艦和驅逐艦艦長,以及大型潛艇的艇長。由於美國是海洋大國,學院的院長通常是由海軍上將擔任,足見美國對海軍的重視。學院戰略系由著名學者波拉克教授擔任亞太研究組的組長,最近幾位畢業於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普林斯大頓大學的年輕教授還建立了一個中國海上力量研究小組,加大了對中國海防的研究。

學院設置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位於羅得島紐波特,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學院下設兩個分院,即海軍指揮學院和海軍參謀學院。海軍戰爭學院一直承擔作戰模擬任務,20世紀美國海軍所執行的幾乎所有海上軍事行動,都在這裡進行前期模擬和演練,它也承擔美國海軍思想庫的角色。為了加強對中國海軍的研究,海軍戰爭學院不久前成立了“中國海上力量研究所”,專門從事中國海軍的裝備及政策研究,並向美國決策單位提供相關對策建議。
位於羅得島州紐波特市的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已經有126年的歷史,提出“海權論”的美國海軍史專家馬漢曾在這裡任教,並給這所軍校帶來威望。該學院是美軍培養高級將領的少數“研究生院”之一,學員都必須具備10年甚至20年以上的服役經驗,主要課程是戰略與政策、國家安全與決策機制以及聯合軍事行動等。美國海軍名將尼米茲、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沙利卡什維利及現任參聯會副主席卡特萊特等知名將領都是這裡的畢業生。

研究中國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經常召集專家研討戰略問題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經常召集專家研討戰略問題
該學院匯聚了一批研究中國海軍的美國精英,很多人可以說中文,併到過中國。像古登斯坦,不僅通曉中文,還懂俄語。早在2005年4月,他就在《中國軍事情報》上發表文章《中國核潛艇部隊開始試水》。他還在《簡氏情報評論》等專業刊物上發表過《中國崛起為海上強國》、《中國的潛艇部隊來源老化》等文章。近年來的美國對台軍售,古登斯坦也是主要遊說者之一。在成立中國海事問題研究所之前的半年時間裡,他的一些諸如“中國海軍常規力量對美國的非常規威脅”、“中國正在加緊建立一支強大的潛艇部隊,以圖在可能的台海衝突中封鎖台灣海峽以及阻嚇美國航母戰鬥群介入”的言論給美國決策者形成了“中國威脅美國”和“大陸威脅台灣”的認識。
中國海事問題研究所2006年成立,全職研究人員只有4位,但由於與美國海軍的關係密切,加之近年美國對中國海軍發展的關注,該研究所的工作較之其他智庫對美國軍方的影響很大。2009年年底,該所到太平洋戰區總部、美國第七艦隊等機構向美國海軍官員做了大約20場簡報,介紹中國海軍的發展及海洋政策。古登斯坦等人雖是美國軍方聘請的“文職人員”,但活動能量相當大。古登斯坦對記者表示,這次年會最初預定的級別非常高,由美國海軍最高指揮官、海軍作戰部長直接向中國海軍司令致函,邀請中國海軍派代表參加,“但由於美國做出對台軍售的決定,迫使中方暫停兩軍交往,中國海軍此次沒有出席”。儘管如此,美方仍有多位官員與會,包括海軍作戰部及太平洋戰區司令部等直接參與中美軍事交流部門的代表。古登斯坦告訴記者:“美國海軍將領如何看待中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美軍負責制定對華戰略的核心部門太平洋戰區司令部主要由海軍組成;兩軍最容易發生摩擦和碰撞的熱點集中在南中國海、台灣海峽等海域;而傳統上,習慣於在國際環境中運作的海軍比更強調本土防禦的其他軍種在外交政策上更有影響力。

推演訓練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以假想戰爭情景進行推演訓練聞名。20世紀美國海軍所執行的幾乎所有海上行動,最初都在該學院進行過前期模擬和演練。學院現任院長詹姆斯·維斯卡普少將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幾次避開“假想敵中是否有中國”,或“這裡的師生是否將中國作為競爭對手進行討論”等問題。他只是說,海軍的建設需要很長時間,所以海軍的一個特徵就是必須預期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包括他國軍力的變化及美軍需要為此而具備的新的作戰能力。維斯卡普認為,中國目前有“能力非常強的地區性海軍”,但還沒有影響到美國海軍在亞洲的行動。
海軍戰爭學院高層和學員都對中國有濃厚興趣。維斯卡普我們討論的是中國海軍在做什麼,我們觀察它的變化和發展,通過看報紙和有關時事雜誌掌握信息,然後討論當前發生的事情。”他本人最近甚至還通過讀法國漢學家的書來了解中國。不過走進戰爭學院感受到的卻是這裡對訪客的防範。與會中方專家由主辦方包租的大巴接送,大巴要過兩道崗哨才到整個學院最開放的建築:會議地點馬漢會議中心。據一位學院教官透露,學院內最機密的建築外人從這個會議中心“看都看不到,更不要說靠近了”。幾經爭取得到旁聽學生上課的機會,主題是講與中美關係不相干的兩名美軍在越戰中被俘的經歷。但記者只能坐在專設的座位上,而且不得與學生接觸或提問。可以想象在這裡進修的中高級軍官們與中國人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是多麼稀少。

學術交流


林東博士受邀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作有關海洋安全與防務現代化的演講
林東博士受邀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作有關海洋安全與防務現代化的演講
從金秋到深冬,林東博士受國家教委國際交流協會委派,赴美參加艾森豪威爾基金會東北亞地區交流項目,一路上走訪了40多家美國智庫、防務機構和軍事院校,會見了180多人。為此,軍事周刊專門開設“林東視角”,讓林博士給您講述那些他親歷的美軍故事。時下在美國流行著兩本有關中國的書,一本是《中國資產負債表》,另一本就是英國作家加文·孟席斯的大作《1421年中國發現世界》。書中提出鄭和早於哥倫布70年就發現了美洲大陸,引起了美國各界的普遍關注。而這本書的流行與美國國內流傳的21世紀將是海洋競爭世紀的說法疊加在一起,推動了美國內對中美未來海上關係的大討論,在美軍也掀起了一股中國海洋戰略與海上力量現代化的研究熱潮,海軍戰爭學院自然成了這一研究熱潮的核心。在這種形勢下,2006年11月3日,林東博士受邀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作有關海洋安全與防務現代化的演講,並同與會的70多名教官、教授和學員們交換看法。
發表完《亞太安全與中國的國防現代化》的演講后,接著是自由對話。從地理上看,中國和美國一樣都有漫長的海上邊境線,中國的海岸線長1.8萬公里,歷來是海陸兩棲的大國。中國在明朝後期頒布禁海令以前海上貿易很繁榮,海上絲綢之路與陸路絲綢之路並駕齊驅,明朝時期鄭和艦隊七下西洋,對國際海洋貿易和海上通道安全作出了應有的貢獻。近代以來,由於中國不重視海防,結果吃了大虧。今天,世界上哪一個瀕海大國沒有強大的海軍。所以,軍事上落後就會有威脅,我們需要建設強大的海軍,與世界同步。至於從安全合作中獲得安全是一種途徑,而且中國支持各國加強海上安全合作,但這也需要有實力才行。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教學大樓里,看到一艘鄭和艦的模型。醉心於中國海軍研究的教授說,在給學員們講解世界海軍史的時候,就指著它說中世紀及其之前的時代,中國擁有全球第一大艦隊,這艘明朝鄭和艦隊的旗艦,艦桅長100多米,可容甲士數千人,還有大容量的貨艙,堪稱古代的海上基地,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教授們對中國古典軍事理論的理解和研究如此深刻,使他們經常能站在對方的角度用對方的思想來揣摩、分析對方的策略,這是我們需要認真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