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新建鎮的結果 展開

新建鎮

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轄鎮

新建鎮為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轄鎮。2020年,常住人口為46610人。

區位交通


新建鎮地處浙江省縉雲縣西部,距縣城15公里,原新建區是縉雲三鄉之一的“西鄉”,是錢塘江水系婺江流的發源地之一,東緊靠330國道與新碧農管處鄉接壤,南與蓮都區雙溪鎮和縉雲縣七里鄉相連,西與武義縣交界,北與永康市西城街道辦事處為鄰。
新建鎮交通發達,金麗溫高速公路自北向南穿境而過,總長度10多公里,通往麗水、武義道路方便,外新一級公路建設也已建成通車。

行政區劃


在2008年3月行政區劃調整后,原新川鄉、雙川鄉併入新建鎮,新建鎮現有總面積216平方公里,新建鎮政府駐地新建村,分為新一、新二、新三、新四、新五、新六6個村。2011年1月經行政村規模調整后,原85個行政村調整為2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新建村。新建鎮轄84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25個黨支部。

人口


2021年7月29日,縉雲縣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公布,截至2020年新建鎮常住人口為46610人。

文化


文物古迹

新建是一個千年古鎮,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新建在縉雲未有縣以前為永康轄地,三國吳赤烏八年就建有梵嚴寺,唐·宋時稱下洪,元朝二次毀於兵,明初重建后,改稱新建。是典型的魚米之鄉,現有中國保存較完整的明清古民居——河陽古民居,2000年就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也是縉雲仙都旅遊名勝區的主要景點之一。

自然資源


地勢南面、西面高,東面低,北面有宏坦山與永康市相隔。金麗溫高速公路自北向南穿境而過,總長度為10公里。新建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水源充足,雨量充沛。新建盆地是縉雲縣最大的盆地之一,有小型以上水庫51座。新建鎮水田面積為1440公頃,山林面積7342公頃,歷來是縉雲縣的重點產糧區。

經濟


新建鎮歷來是全縣的重點產糧區,新建麻鴨聞名中國,長年外出從事養殖業就有1.5萬多人,被國務院授予“中國麻鴨之鄉”稱號,糧食、香菇、畜禽、蔬菜是農業上的四大支柱產業。新建工業主要以加工業為主,其主導產品有電動滑板車、摩托車配件、紡織品、燈管、電子元件等。
鎮黨委、政府提出了以建設“工業發展強鎮、生態綠色強鎮、旅遊休閑強鎮、商貿集聚強鎮、社會和諧強鎮”的五強新建為目標,力爭在全縣“一主一副多點”的發展戰略中率先崛起,通過積極壯大特色產業,著力加快構建和諧新建,全年實現了工農業總產值6.6964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工業總產值5.2468億元,增長24.1%;農業總產值1.2566萬元,增長5.1%。實現國地稅收入2004.63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833元,增長6.6%。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移民安置、重大火災隱患整改、黨建帶工建、消防、發展農業經濟、信訪等工作分別被省、市、縣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授予了年度先進。
2010年實現工農業生產總值9.63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8.07億元,農業總產值1.5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5%、5.4%。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045萬元,增長98.1%。實現國稅收入1406.13萬元,地稅收入614.21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210元,增長12.06%。年初提出的各項指標均順利實現。被評為全縣綜合先進單位。
2004年,新建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1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4.2億元,同比增長25%;外貿出口交貨值1.5億元,同比增長53.4%;糧食播種面積37301畝,增幅達15.5%,財政收入1557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836元。2008年工農業總產值8·49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39億元,農民人均收入5655元。新建工業主導產品有電動滑板車、摩托車配件、紡織品、燈管、電子元件等,至2008年底有373家,完成外貿出口交貨值12244萬元。新建農業主要以糧食、香菇、畜禽、蔬菜為四大特色,筧川香菇市場是浙南規模最大的香菇市場之一。

旅遊


河陽古民居入口
河陽古民居入口
新建鎮河陽古民居,據專家考證,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民居之一,有明清古民居1500餘間,古祠堂15座,古橋一座古時人丁興旺,是一個魚米之鄉,民間流傳著“有女嫁河陽,賽過做娘娘”的民謠。河陽古民居被浙江省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各級政府領導都非常關心重視古民居的開發保護工作,現河陽古民居是縉雲縣仙都國家4A級重點風景旅遊名勝區的主要景點之一。正在積極創建市級生態示範村,創作基地已建成並吸引很多藝術人士前來寫生。2008年古民居共接待遊客1.53萬人(次),門票收入13·16萬元,實現旅遊收入80萬元。
雪峰村·西青頭村革命歷史展示館分別被命名為縉雲縣第三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初步形成生態旅遊+紅色旅遊的格局。
雙港橋村的摩崖牌坊刻石,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村口風水城的古樹群為縣內較大的古樹群之一。

社會


發展措施

一是園區建設加快推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紮實開展“走進企業,破解難題”活動,共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等問題7件次。提供優質服務,加快園區建設,安排專人對新建工業項目和入園企業建設提供全程代理代辦服務,全年引進入園企業6家。積極引導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在嚴峻的節能降耗工作形勢下,積極引導4家高能耗企業關閉或實施技術改造,改進生產技術,促進轉型升級。
二是農業生產實現穩定,農民收入不斷提高。積極開展惠農政策的宣傳和落實工作,全年開展各類涉農培訓6期,培訓人員800餘人次,發放政策明白紙及技術資料2000餘份,進一步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在良種、良法、良策上下功夫,糧食生產規模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達46668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31669畝,實現糧食生產總產量11887噸,為國家提供儲備糧254噸。做好糧食功能區建設。根據全縣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規劃,今後三年我鎮將建設分佈於原32個村的糧食功能區1.3萬畝,其中2010年度已完成建設0.91萬畝。原新四村的水稻示範片建設初具成效,平均畝產663公斤,畝增效益300多元。全年通過網路銷售各類水果40多噸、毛芋300多噸、茭白100多噸,總銷價170餘萬元。
三是第三產業快速發展,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全年共接待遊客1.19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10.9萬元。河陽古民居的開發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得到完善,旅遊環境不斷優化。持續推進河陽古民居危舊房修繕工作,加固搶修了朱大宗祠等一批重要歷史建築。完成河陽古民居停車場建設,並對3100平方米場地進行了綠化。大力推進河陽古民居排污、游步道、防洪堤壩等項目建設,並向上級申報立項。狠抓環境綜合治理,對古民居入口處臟、亂、差的菜場進行了整體搬遷,新修公廁一座,增設了垃圾回收站,進一步改善旅遊環境。加大“十小”行業整規工作力度,示範街經過多次整頓情況良好,切實做到整治規範的網格化、精細化、常態化、信息化,確保市場經營規範有序。

獲得榮譽


徠2021年4月,入選2021年度浙江省美麗城鎮建設樣板創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