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遠起義

綏遠起義

綏遠起義又稱“九·一九”起義。是指1949年9月19日,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董其武部,根據毛澤東主席提出的“綏遠方式”,經過多方努力,率部6萬餘人,舉行起義,脫離國民黨政府,和平解放綏遠。

歷史意義


和平解放

綏遠起義一周年36軍召開紀念大會
綏遠起義一周年36軍召開紀念大會
綏遠的和平解放,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創造性的提出的“綏遠方式”,對當時全國尚未解放的地區起到了獨特的示範作用,開創了解放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后我軍解決殘餘國民軍的一種新的方式。

深遠的影響

這種方式的作用在於使我軍能集中力量解決主要方面的敵人,由於我軍在華北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方式,因而能將第18、19兵團及時轉用於西北戰場執行更重要的任務,這對加速全國解放和建設新中國的進程,都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事件背景


董其武
董其武
綏遠是舊省名,現屬內蒙古自治區。解放戰爭時期,綏遠駐有國民黨綏遠省主席董其武的正規軍和非正規軍16個師6萬餘人。我軍平津戰役的勝利,在敵內部引起很大震動。根據當時的形勢,毛澤東主席提出以“綏遠方式”解決綏遠問題。

綏遠方式

所謂綏遠方式,是有意地保存一部分國民黨軍隊,讓它原封不動,或者大體上不動,就是說對這一部分軍隊作暫時的讓步,以利於爭取這部分軍隊在政治上站在我們方面,或者保持中立,以便我們集中力量首先解決國民黨殘餘力量中的主要部分,在一個相當的時間之後,再去按照人民解放軍制度將這部分軍隊改編為人民解放軍。1949年3月,中共中央華北局和傅作義商定,雙方達成《和平解決綏遠問題協議》。《協議》劃定解放軍和綏遠部隊駐地的臨時分界線,恢復平綏鐵路交通,通郵通電,恢復雙方商業貿易往來、文化交流,並規定了雙方貨幣兌換辦法等。
領導綏遠起義的傅作義、鄧寶珊將軍
領導綏遠起義的傅作義、鄧寶珊將軍

發生經過


和平解決綏遠問題
董其武講話
董其武講話
綏遠董其武部原屬傅作義部。北平和平解放后,董其武即飛往北平,向傅作義表示願意和平解決綏遠問題。1949年夏,中共華北局和傅作義派人先後來綏,協助時任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的董其武進行和平起義工作。綏遠起義,原計劃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9月開幕以前完成。由於國民黨反動集團的破壞,至8月中旬,起義仍未能實現。毛澤東十分關心綏遠問題,在關鍵時刻,特委託傅作義等從北京乘專車到歸綏市(今呼和浩特),幫助加速綏遠和平起義。傅作義的到來,攻破了特務們散布的種種謠言,指出走和平起義道路是最正確的道路,解除了一些人的顧慮,堅定了他們走向人民方面的決心。
綏遠起義條件成熟了,1949年9月19日,以董其武為首的綏遠軍政幹部和地方各族各界代表39人聯名通電,率部6萬餘人舉行起義,宣布脫離蔣介石反動集團,綏遠和平解放。

部隊改編

起義部隊自1950年2月21日起,在人民解放軍綏遠軍區領導下進行整編,至4月10日改編成人民解放軍第23兵團,下轄兩個軍,即第36軍和37軍,另轄騎兵第四師,董其武任兵團司令員,高克林任政委,該兵團歸華北軍區建制。1951年1月第23兵團調防河北衡水,為抗美援朝參戰做準備,該兵團在赴朝參戰前補充了2萬多名新戰士。8月20日軍委命令解放軍23兵團改編為志願軍23兵團,9月中旬到達朝鮮境內,擔負機場修建任務,12月回國。1955年董其武被授予上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