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力學學會
成立於1957的非盈利結構
中國力學學會(Chinese Society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是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合會(IUTAM)的成員組織,是在錢學森、周培源、錢偉長、郭永懷等著名力學家的共同倡導和組織下於1957年2月成立的,在推動力學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在促進學科繁榮,普及力學知識,開展力學教育,發現優秀力學人才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中國力學學會是中國力學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學術性群眾團體,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它的任務是:團結全國力學工作者,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出版各種力學書刊,進行力學科學普及和教育工作。
流體力學專業委員會
固體力學專業委員會
動力學與控制專業委員會
爆炸力學專業委員會
實驗力學專業委員會
流體力學專業委員會所屬專業組
固體力學專業委員會所屬專業組
動力學與控制專業委員會所屬專業組
爆炸力學專業委員會所屬專業組
實驗力學專業委員會所屬專業組
岩土力學專業委員會物理力學專業委員會
反應堆結構力學專業委員會理性力學和力學中的數學方法專業委員會
計算力學專業委員會流變學專業委員會
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工程爆破專業委員會
激波與激波管專業委員會流體控制工程專業委員會
生物力學專業委員會等離子體科學與技術專業委員會
結構工程專業委員會英斯特朗材料試驗協作委員會(已撤銷)
MTS材料試驗協作專業委員會波紋管及管道力學專業委員會
流-固耦合力學專業委員會力學史與方法論專業委員會
環境力學專業委員會
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教育工作委員會
促進工程應用與產業結合工作委員會力學名詞審定工作委員會
青年工作委員會對外交流與合作工作委員會
微納米力學工作組電子電磁器件力學工作組
《力學學報》編委會
《ACTAMECHANICASINICA》編委會
《力學與實踐》編委會
《力學進展》編委會
《Theoretical&AppliedMechanicsLetters》編委會
《爆炸與衝擊》編委會
《固體力學學報》(英文版)編委會
《固體力學學報》編委會
《計算力學學報》編委會
《實驗力學》編委會
《工程力學》編委會
《動力學與控制學報》編委會
《岩土工程學報》編委會
《PlasmaScienceAndTechnology》編委會
《世界地震工程》編委會
《力學季刊》(原《上海力學》)編委會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編委會
大會主席:胡海岩;
顧問委員會(按姓氏拼音排序):白以龍、崔俊芝、陳予恕、陳祖煜、程耿東、杜善義、馮士筰、高鎮同、過增元、韓其為、何友聲、胡文瑞、黃克智、黃琳、李家春、歐進萍、錢七虎、石耀霖、孫承緯、童秉綱、聞邦椿、王自強、吳承康、吳有生、伍小平、謝和平、楊秀敏、俞鴻儒、張涵信、鄭曉靜、鄭穎人、鄭哲敏、鍾萬勰、周恆、朱位秋;
學術委員會
主席:佘振蘇
副主席:洪友士、劉人懷、龍勉、盧天健、楊衛、張洪武、鄭泉水、周哲瑋;
秘書長:馮西橋、
副秘書長:楊亞政、季葆華、陶建軍、王正道、周濟福;
委員(按姓氏拼音排序):蔡國平、蔡力勛、曹登慶、曹艷平、陳斌、陳常青、陳巨兵、陳立群、陳偉球、陳文、戴世強、鄧小剛、丁克勤、段慧玲、樊菁、方波、方岱寧、馮雪、符松、付紹雲、高存法、高效偉、高正紅、郭萬林、郭旭、郭永新、韓傑才、何小元、賀紅亮、胡更開、胡元太、華為紅、黃晨光、黃風雷、黃培彥、黃爭鳴、江俊、江松、姜弘道、姜宗來、姜宗林、蔣晗、解孝林、金棟平、金峰、亢一瀾、李常品、李鳳臣、李朋洲、李喜德、李玉龍、李躍明、李振環、李志勇、梁軍、劉彬、劉樺、劉巨保、劉凱欣、劉謀斌、劉青泉、劉書田、劉又文、陸夕雲、羅紀生、羅文波、羅迎社、羅振兵、馬興瑞、孟光、莫軍、倪明玖、寧建國、彭向和、齊剛、邱志平、曲紹興、任青文、任忠鳴、邵國建、邵雪明、申長雨、沈清、帥健、宋凡、孫茂、孫俠生、譚文長、唐俊武、唐少強、汪越勝、王乘、王道增、王東東、王光謙、王建祥、王琪、王清遠、王如彬、王世斌、王蘇、王鐵軍、王效貴、王在華、魏宇傑、魏悅廣、吳錘結、吳林志、武際可、夏克青、夏智勛、謝惠民、徐鑒、許春曉、楊嘉陵、楊慶生、楊紹普、姚衛星、姚振漢、葉錫生、於起峰、余同希、郁伯銘、袁明武、袁駟、岳寶增、翟婉明、詹世革、張懷、張勁軍、張堃元、張平、張慶明、張田忠、張偉、張衛紅、張星、張雄、張忠、章青、趙國民、趙建福、趙曉鵬、趙亞溥、趙躍宇、鄭強、鄭耀、仲政、周風華、周進雄、周益春、周又和、鄒文楠;
執行委員會:胡海岩、洪友士、劉人懷、龍勉、盧天健、佘振蘇、楊衛、張洪武、鄭泉水、周哲瑋、馮西橋、楊亞政、季葆華、陶建軍、王正道、周濟福、詹世革、韓傑才。
中國力學學會第一屆理事會(1957.2-1982.5)
理事長:錢學森院士
副理事長:錢令希院士
副理事長:李國豪院士
副理事長:沈元院士
副理事長:李樹誠
副理事長:張維院士
副理事長:周培源院士
副理事長:錢偉長院士
秘書長:張維院士
副秘書長:林同驥、李敏華、王俊奎
常務理事:曹鶴蓀、陳宗基、郭永懷、黃克智、黃文熙、黃玉珊、季文美、李國豪、李敏華、李樹誠、梁守槃、林同驥、劉恢先、劉先志、陸士嘉、茅以升、錢令希、錢偉長、錢學森、區德士、沈元、談鎬生、王德榮、王俊奎、張維、張文傑、鄭哲敏、周培源、朱照宣、朱自強
理事:曹鶴蓀、陳百屏、陳甘棠、陳家征、陳宗基、程開甲、丁儆、杜家瑤、杜坤麟、杜慶華、范緒箕、方文鈞、馮鍾越、郭尚平、郭永懷、郭仲衡、韓志華、胡長誠、胡海昌、胡干善、黃克智、黃文熙、黃玉珊、芶清泉、季文美、賈福綿、賈有權、江可宗、蔣詠秋、金愨、康振黃、李灝、李炳威、李國豪、李敏華、李士豪、李樹誠、梁守槃、林同驥、劉恢先、劉先志、陸士嘉、羅時鈞、羅孝登、茅以升、歐陽鬯、浦發、錢福星、錢令希、錢壽易、錢偉長、錢學森、邱乃賢、區德士、屈維德、沈元、孫天風、孫訓方、談鎬生、陶學文、王鐸、王仁、王德榮、王光遠、王俊奎、王龍甫、王培生、王仁東、王如芝、翁智遠、吳仲華、徐芝綸、楊桂通、楊南生、楊溪如、楊緒燦、俞鴻儒、曾威、張維、張阿舟、張維岳、張文傑、趙興華、鄭哲敏、周履、周明?、周培源、周清甫、朱維申、朱兆祥、朱照宣、朱忠節、朱自強、庄逢甘、庄最清
中國力學學會第二屆理事會(1982.5-1986.8)
理事長:錢令希院士
副理事長:鄭哲敏院士
副理事長:錢偉長院士
副理事長:張維院士
副理事長:李國豪院士
副理事長:沈元院士
副理事長:季文美教授
副理事長:林同驥院士
副理事長:孫訓方教授
副理事長:孫誠
秘書長:林同驥院士
副秘書長:黃克智、朱照宣
常務理事:陳宗基、丁儆、杜慶華、郭仲衡、韓林、胡海昌、黃克智、季文美、賈有權、李灝、李國豪、李敏華、林同驥、羅祖道、錢令希、錢偉長、沈元、孫誠、孫訓方、談鎬生、王仁、伍小平、楊桂通、張維、張維岳、鄭哲敏、朱照宣、庄逢甘
理事:白詳、蔡四維、曹鶴蓀、陳森、陳百屏、陳甘棠、陳火金、陳能寬、陳忠仁、陳宗基、戴昌暉、戴福隆、丁儆、杜家瑤、杜慶華、范榗生、范緒箕、馮鍾越、傅夢蘧、顧志華、郭尚平、郭仲衡、韓林、何福保、胡海昌、胡干善、胡守信、黃克智、黃文虎、黃文熙、黃玉珊、芶清泉、季文美、賈有權、江可宗、蔣詠秋、金問魯、荊廣生、康振黃、柯敬唐、李灝、李炳威、李國豪、李敏華、李士豪、梁守槃、林同驥、劉恢先、劉慶光、劉先志、柳春圖、陸士嘉、羅時鈞、羅祖道、茅以升、歐陽鬯、錢福星、錢令希、錢壽易、錢偉長、錢學森、秦榮、屈維德、桑嘎、沈元、粟一凡、孫誠、孫天風、孫訓方、談鎬生、唐照千、陶學文、王鐸、王仁、王德榮、王光遠、王俊奎、王龍甫、王仁東、王如芝、王毓泰、翁智遠、吳仲華、伍小平、徐芝綸、徐植信、楊桂通、楊南生、楊緒燦、葉敬棠、葉開沅、余儒宏、余松濤、袁龍蔚、張維、張阿舟、張維岳、張文傑、趙祖武、鄭哲敏、周恆、周履、周鳴?、周培源、周清甫、朱維申、朱兆祥、朱照宣、朱自強、朱祖念、庄逢甘、庄最清
中國力學學會第三屆理事會(1986.8-1990.9)
理事長:鄭哲敏院士
副理事長:王仁院士
副理事長:黃克智
副理事長:胡海昌
副理事長:張涵信院士
副理事長:何友聲院士
副理事長:韓林
秘書長:吳承康院士
副秘書長:石光漪、張兆順、余同希
常務理事:丁儆、杜慶華、郭尚平、郭仲衡、韓林、何友聲、胡海昌、黃克智、嵇醒、林同驥、羅祖道、石光漪、孫訓方、唐立民、王仁、王光遠、吳承康、伍小平、楊桂通、葉開沅、張涵信、張維岳、鄭哲敏、周恆、朱兆祥、朱照宣、庄逢甘
理事:白詳、蔡四維、陳森、陳紹汀、陳子蔭、陳宗基、程耿東、褚亦清、崔爾傑、戴福隆、戴世強、戴宗信、丁儆、杜慶華、范榗生、范鏡泓、高玉臣、顧學甫、郭尚平、郭仲衡、韓林、韓肇元、何福保、何友聲、胡海昌、胡守信、黃觀鴻、黃克累、黃克智、黃文虎、黃玉盈、嵇醒、季南、蔣寅元、金問魯、經福謙、康振黃、柯敬唐、李灝、李敏華、林同驥、劉長年、柳春圖、羅時鈞、羅祖道、梅家福、梅占馨、歐陽鬯、錢福星、錢壽易、喬端、秦榮、桑嘎、沈珠江、施玉山、石光漪、粟一凡、孫天風、孫訓方、唐立民、陶學文、汪喬森、王仁、王光遠、王和祥、王洪綱、王啟宏、王致清、文健、翁智遠、吳承康、吳鴻慶、吳有生、伍小平、謝任之、謝貽權、熊建國、熊祝華、徐芝綸、徐植信、許煥然、許協慶、嚴宗達、楊德品、楊桂通、楊南生、楊緒燦、葉敬棠、葉開沅、游鎮雄、余同希、郁九寶、袁建新、袁龍蔚、張涵信、張維岳、張兆順、張振華、趙令誠、趙興華、鄭哲敏、鍾萬勰、周恆、周光泉、朱敬民、朱兆祥、朱照宣、朱自強、朱祖念、庄逢甘、庄最清
名譽理事:沈元、王俊奎
中國力學學會第四屆理事會、(1990.9-1994.8)
理事長:王仁院士
副理事長:王光遠院士
副理事長:何友聲院士
副理事長:余壽文教授
副理事長:張涵信
副理事長:周恆院士
副理事長:薛明倫
副理事長:韓林研究員
秘書長:白以龍院士
副秘書長:石光漪、張兆順、余同希
常務理事:白以龍、崔俊芝、丁皓江、郭尚平、韓林、韓肇元、何福保、何友聲、嵇醒、匡震邦、劉延柱、柳春圖、石光漪、王仁、王光遠、吳承康、武際可、熊祝華、徐秉業、薛明倫、楊挺青、余壽文、余同希、張涵信、張兆順、鍾萬勰、鍾萬勰、周恆
理事:白以龍、蔡玄暉、岑人經、陳銧、陳山林、陳紹汀、陳子蔭、程昌鈞、程耿東、崔爾傑、崔俊芝、戴天民、丁皓江、杜慶華、杜善義、范家參、范家讓、范鏡泓、方競、方鴻達、方如華、高慶、高玉臣、谷芳毓、郭尚平、韓林、韓肇元、何福保、何友聲、胡海昌、黃克智、黃玉盈、霍永基、嵇醒、季南、經福謙、匡震邦、李德建、廖振鵬、林逸、林敢為、劉進、劉人懷、劉夏石、劉延柱、劉元鏞、劉祖德、柳春圖、柳兆榮、羅祖道、梅鳳翔、梅占馨、寧交賢、秦榮、秦逸民、沈珠江、石光漪、壽楠椿、舒瑋、孫珏、孫茂、孫德綸、孫克儉、孫樹勛、唐立民、陶學文、汪駿書、王仁、王光遠、王洪綱、王禮立、王良國、王偉國、王文標、王致清、王祖光、翁智遠、吳承康、吳代華、吳秀水、吳有生、武際可、熊祝華、徐鑄、徐秉業、徐植信、許煥然、薛明倫、嚴宗達、楊德品、楊桂通、楊海元、楊挺青、葉開沅、余壽文、余同希、俞鴻儒、郁九寶、袁建新、張滌明、張涵信、張維岳、張兆順、趙光恆、趙少汴、趙壯華、鍾萬勰、鍾萬勰、周恆、周豐峻、周光泉、朱兆祥、朱祖念、庄最清
名譽理事:曹鶴蓀、黃文熙、季文美、賈有權、李國豪、梁守槃、劉恢先、劉先志、陸士嘉、茅以升、錢令希、錢偉長、屈維德、沈元、談鎬生、王俊奎、張維、周鳴?
中國力學學會第五屆理事會(1994.8-1998.11)
理事長:庄逢甘院士
副理事長:薛明倫研究員
副理事長:白以龍院士
副理事長:經福謙院士
副理事長:劉延柱教授
副理事長:武際可教授
副理事長:余壽文教授
副理事長:鍾萬勰院士
秘書長:洪友士研究員
副秘書長:張志新、鄭泉水、方競
常務理事:白以龍、陳濱、陳福厚、程昌鈞、崔爾傑、崔俊芝、丁皓江、杜善義、方如華、洪友士、霍永基、經福謙、匡震邦、劉人懷、劉延柱、柳兆榮、梅鳳翔、是勛剛、舒瑋、吳有生、伍小平、武際可、徐秉業、薛明倫、楊挺青、姚福生、余壽文、俞鴻儒、張盛宗、張兆順、鍾萬勰、諸德超、庄逢甘
理事:白世偉、白以龍、蔡玄輝、曹富新、岑人經、岑章志、陳濱、陳福厚、陳俊章、陳榕容、陳塑寰、陳至達、程昌鈞、程耿東、崔爾傑、崔季平、崔俊芝、戴福隆、戴天民、鄧學鎣、丁皓江、杜善義、樊小卿、范賦群、范家參、范家讓、范西俊、方鴻達、方如華、馮士筰、扶名福、付寶連、高慶、高大釗、高玉臣、谷芳毓、過增元、韓國明、郝春元、何友聲、賀德馨、洪起超、洪曉林、洪友士、胡守信、黃黔、黃寶宗、黃永念、黃玉盈、霍達、霍永基、嵇醒、季南、江體干、姜弘道、經福謙、匡震邦、梁在潮、林逸、劉殿魁、劉光棟、劉后森、劉人懷、劉夏石、劉延柱、劉英衛、劉元鏞、劉正興、柳兆榮、陸培炎、呂志詠、馬德林、馬以惇、梅鳳翔、梅占馨
中國力學學會第六屆理事會(1998.11-2002.11)
理事長:白以龍院士
副理事長:洪友士研究員
副理事長:陳濱教授
副理事長:杜善義院士
副理事長:方如華教授
副理事長:賀德馨研究員
副理事長:劉人懷院士
副理事長:伍小平院士
副理事長:楊衛院士
秘書長:蘇先樾教授
副秘書長:魏悅廣、方岱寧、楊亞政
常務理事:白以龍、陳濱、陳福厚、陳景秋、程昌鈞、杜善義、方如華、馮士筰、符松、顧元憲、賀德馨、洪友士、黃黔、黃永念、霍永基、姜弘道、李潛、李家春、劉人懷、劉正興、柳兆榮、羅紀生、梅鳳翔、苗天德、沈亞鵬、蘇先樾、吳世明、伍小平、楊衛、姚振漢、殷瑞蘭、俞鴻儒、張盛宗、鍾偉芳、周盛、諸德超、諸德培
理事:白以龍、卞敬玲、蔡玄暉、陳濱、陳璞、陳傳堯、陳福厚、陳景秋、陳俊章、陳康民、陳榕容、陳塑寰、陳宜亨、陳裕澤、陳重華、程昌鈞、程赫明、崔京浩、崔清洋、戴福隆、丁皓江、杜善義、樊小卿、樊瑜波、方競、方如華、馮士筰、扶名福、符松、傅衣銘、顧元憲、過增元、韓國明、韓肇元、何世平、何天淳、賀德馨、洪曉林、洪友士、胡更開、胡海岩、華築信、黃黔、黃勝、黃季墀、黃小清、黃永念、霍永基、江體干、姜弘道、姜稚清、金希卓、孔祥安、匡震邦、雷化南、李潛、李家春、李泉珍、李廷芥、李錫夔、李正良、李卓球、林逸、林家驥、林建忠、劉波、劉長年、劉后森、劉人懷、劉夏石、劉延柱、劉英衛、劉迎曦、劉正興、柳春圖、柳兆榮、陸培炎、鹿振友、呂志詠、羅紀生、梅鳳翔、苗天德、繆加玉、歐進萍、秦榮、沈鳳生、沈亞鵬、沈珠江、舒瑋、蘇先樾、孫明光、孫荀英、談慶明、唐俊武、陶祖萊、仝興華、佟景偉、汪鳳泉、王彪、王建國、王禮立、王良國、王全鳳、王曉純、王中黔、王自強、韋樹英、魏悅廣、吳大方、吳世明、伍小平、武際可、席葆樹、謝和平、邢永明、徐子善、薛明倫、楊衛、楊智春、姚振漢、殷瑞蘭、余壽文、俞鴻儒、張熹、張敬宇、張立翔、張若京、張善元、張少琴、張聖坤、張盛宗、趙伊君、鄭泉水、鄭曉靜、鍾偉芳、周盛、周豐峻、周家漢、周建平、朱浮聲、諸德超、諸德培
名譽理事:
胡海昌、黃克智、季文美、經福謙、李國豪、李敏華
中國力學學會第七屆理事會(2002.11-2006.11)
理事長:崔爾傑院士
副理事長:程耿東院士
副理事長:賀德馨研究員
副理事長:李家春院士
副理事長:沈為平教授
副理事長:蘇先樾教授
副理事長:王自強
副理事長:吳有生院士
副理事長:楊衛院士
秘書長:樊菁研究員
副秘書長:馮西橋、施越定、王建祥、楊亞政
常務理事:陳傳堯、陳景秋、程耿東、程耿東、崔爾傑、戴世強、樊菁、方岱寧、馮士筰、符松、顧元憲、韓大建、韓其為、賀德馨、胡海岩、黃黔、黃永念、姜弘道、矯桂瓊、李家春、林建忠、羅紀生、孟慶國、苗天德、歐進萍、沈為平、沈亞鵬、蘇先樾、王自強、吳有生、楊衛、楊秀敏、楊亞政、虞吉林、袁明武、張文、張若京、張永發、趙亞溥、周盛
理事:蔡長安、曹喜、柴國鍾、陳超核、陳傳堯、陳大年、陳建橋、陳景秋、陳俊章、陳康民、陳樹輝、陳映秋、陳裕澤、程耿東、程耿東、崔爾傑、崔京浩、戴世強、樊菁、樊小卿、樊瑜波、范召林、方競、方岱寧、馮偉、馮士筰、馮夏庭、扶名福、符松、傅衣銘、顧元憲、郭萬林、過增元、韓大建、韓其為、何建國、何世平、何天淳、何小元、賀德馨、洪嘉振、洪曉林、胡平、胡更開、胡海岩、胡永陶、華築信、黃黔、黃勝、黃季墀、黃克服、黃培彥、黃永念、姜弘道、姜稚清、姜宗福、姜宗林、矯桂瓊、亢一瀾、雷曉燕、李潛、李家春、李朋洲、李世榮、李錫夔、李兆霞、李正良、李卓球、林建忠、劉波、劉長年、劉東常、劉寒冰、劉敏珊、劉英衛、劉迎曦、龍勉、陸啟韶、陸夕雲、鹿振友、呂志詠、羅紀生、羅迎社、馬巍、孟慶國、苗天德、那仁滿、歐進萍、彭向和、秦榮、任輝啟、沈為平、沈亞鵬、石耀霖、侍克斌、宋建夏、蘇先樾、隋允康、孫柏濤、孫俠生、孫振華、唐國金、唐俊武、唐敏中、仝興華、佟景偉、塗善東、王璠、王德成、王華青、王建國、王全鳳、王鐵軍、王中黔、王自強、韋林、韋樹英、魏悅廣、吳錘結、吳林志、吳有生、謝和平、邢永明、徐虎、薛明德、楊衛、楊春和、楊秀敏、楊亞平、楊亞政、楊翊仁、楊智春、姚振漢、虞吉林、袁明武、張文、張敬宇、張立翔、張青川、張若京、張善元、張少琴、張湘偉、張永發、趙亞溥、趙躍宇、鄭健龍、鄭曉靜、周盛、周瑞忠、周益春、朱浮聲、鄒麗春
名譽理事:
杜慶華、郭尚平、何友聲、胡海昌、黃克智、經福謙、李國豪、李敏華、梁守槃、錢令希、錢學森、錢偉長、沈元
談鎬生、王光遠、吳承康、姚福生、俞鴻儒、鄭哲敏、周恆、庄逢甘
特邀理事:陳一堅、鄧小剛、馮長根、洪友士、李重庵、梁以德、馬興瑞、佘振蘇、沈泰、蘇銘祖、孫茂、孫錦山、吳柏生、許為厚、姚偉彬、殷瑞蘭、余同希、朱建士
中國力學學會第八屆理事會(2006.11-2010.11)
理事長:李家春院士
副理事長:程耿東院士
副理事長:戴世強教授
副理事長:樊菁研究員
副理事長:方岱寧教授
副理事長:胡海岩院士
副理事長:劉人懷院士
副理事長:佘振蘇教授
副理事長:鄭曉靜院士
秘書長:王建祥教授
副秘書長:楊亞政(常務)、劉青泉(聘)、任玉新(聘)、邱志平(聘)
常務理事:程耿東、戴世強、鄧小剛、樊菁、方競、方岱寧、馮西橋、洪友士、胡更開、胡海岩、黃培彥、江松、矯桂瓊、亢一瀾、李家春、劉人懷、盧天健、孟光、孟慶國、彭向和、佘振蘇、沈清、孫茂、王乘、王建祥、魏悅廣、吳林志、吳有生、楊嘉陵、楊亞政、虞吉林、張偉、張文、張洪武、趙躍宇、鄭泉水、鄭曉靜、仲政、朱位秋
理事:柴國鍾、陳超核、陳國榮、陳建康、陳夢成、陳樹輝、陳維毅、陳偉球、陳映秋、程耿東、程赫明、戴世強、鄧小剛、樊菁、樊瑜波、范召林、方競、方岱寧、費斌軍、馮西橋、馮夏庭、郭萬林、何鋥、何國威、何小元、洪傑、洪友士、胡平、胡更開、胡海岩、胡時勝、黃寧、黃克服、黃模佳、黃培彥、黃質宏、江松、姜宗福、姜宗來、姜宗林、矯桂瓊、亢一瀾、孔令偉、賴遠明、雷曉燕、李霆、李家春、李世榮、李錫華、李錫夔、李喜德、李兆霞、梁軍、梁醒培、廖志忠、林家浩、林建忠、林紹忠、劉樺、劉長年、劉殿書、劉金喜、劉凱欣、劉人懷、劉迎曦、劉子強、龍勉、盧天健、陸啟韶、路波、羅迎社、駱英、買買提、梅鳳翔、孟光、孟廣偉、孟慶國、潘一山、彭向和、尚新春、邵雪明、佘振蘇、申長雨、沈清、沈為平、施惠基、石耀霖、侍克斌、樹學鋒、宋建夏、隋允康、孫茂、孫振華、湯立群、唐國金、唐俊武、仝興華、汪越勝、王乘、王懷忠、王建國、王建祥、王世斌、王鐵軍、王希誠、王友年、韋林、魏悅廣、吳斌、吳柏生、吳錘結、吳林志、吳有生、謝惠民、邢永明、許希武、言志信、楊春和、楊基明、楊嘉陵、楊綠峰、楊亞平、楊亞政、葉正寅、于濤、虞吉林、袁駟、張偉、張文、張穎、張洪武、張立翔、張青川、張若京、張新宇、趙躍宇、鄭耀、鄭炳旭、鄭健龍、鄭泉水、鄭曉靜、仲政、周瑞忠、周益春、周又和、周哲瑋、朱克勤、朱位秋、朱澤飛、朱照宣、庄茁
名譽理事:崔爾傑、方如華、郭尚平、韓林、何友聲、胡海昌、黃克智、經福謙、李敏華、梁守槃、劉延柱、錢令希、錢偉長、錢學森、王光遠、王自強、吳承康、伍小平、武際可、俞鴻儒、張涵信、鄭哲敏、鍾萬勰、周恆、庄逢甘
特邀理事:白以龍、陳一堅、程昌鈞、崔俊芝、馮長根、顧誦芬、賀德馨、黃黔、汲培文、李大潛、李玉成、馬巍、馬興瑞、蘇銘祖、蘇先樾、孫錦山、孫慶平、孫俠生、王蘭民、吳希明、謝和平、楊衛、姚偉彬、殷瑞蘭、余同希、袁明武、曾恆一、周建平、朱建士
中國力學學會第九屆理事會(2010.11-)
理事長:胡海岩院士
副理事長:洪友士研究員
副理事長:劉人懷院士
副理事長:龍勉研究員
副理事長:盧天健教授
副理事長:佘振蘇教授
副理事長:楊衛院士
副理事長:張洪武教授
副理事長:鄭泉水教授
副理事長:周哲瑋教授
秘書長:馮西橋教授
副秘書長:楊亞政(專職)、季葆華(聘)、陶建軍(聘)、王正道(聘)、周濟福(聘)
常務理事:鄧小剛、馮西橋、韓傑才、洪友士、胡海岩、黃晨光、黃風雷、黃培彥、江松、姜宗林、亢一瀾、李玉龍、李振環、劉樺劉人懷、龍勉、盧天健、陸夕雲、馬興瑞、孟光、彭向和、佘振蘇、申長雨、沈清、王乘、王光謙、王建祥、吳林志、楊衛、楊嘉陵、於起峰、袁駟、翟婉明、詹世革、張偉、張洪武、趙躍宇、鄭泉水、仲政、周又和、周哲瑋
理事:白新理、柴國鍾、陳常青、陳超核、陳建康、陳立群、陳維毅、陳偉球、陳迎春、陳映秋、陳自力、程赫明、鄧小剛、丁光宏、丁克勤、馮西橋、馮夏庭、符松、高正紅、龔興龍、郭旭、郭萬林、郭興明、韓強、韓旭、韓傑才、何國威、何建國、何小元、洪友士、胡平、胡海波、胡海岩、胡宏玖、胡時勝、胡元太、黃勇、黃晨光、黃風雷、黃模佳、黃培彥、季葆華、江松、姜繼海、姜宗來、姜宗林、康國政、亢一瀾、孔令偉、雷曉燕、雷勇軍、李剛、李霆、李朋洲、李術才、李玉龍、李振環、梁軍、林紹忠、劉波、劉樺、劉才山、劉殿書、劉凱欣、劉青泉、劉人懷、劉偉慶、劉子強、龍勉、盧天健、陸夕雲、羅迎社、駱英、馬巍、馬宏偉、馬靜嫻、馬興瑞、孟光、繆協興、倪明玖、潘文霞、潘一山、彭向和、錢向東、沙愛民、尚新春、佘振蘇、申長雨、申勝平、沈俊、沈清、施惠基、史志銘、侍克斌、樹學峰、隋允康、孫利民、孫俠生、譚文長、唐國金、汪越勝、王乘、王驥、王嵐、王琪、王光謙、王懷忠、王記增、王建祥、王清遠、王全鳳、王省哲、王世斌、王鐵軍、王友年、王振清、王正道、韋林、吳斌、吳柏生、吳軍強、吳林志、吳子牛、謝和平、謝惠民、徐鑒、徐平、許希武、薛雷平、閆石、顏開、楊超、楊衛、楊基明、楊嘉陵、楊紹普、楊亞平、楊智春、姚偉岸、於起峰、袁駟、翟婉明、詹傑民、詹世革、張懷、張偉、張洪武、張立新、張新宇、章青、趙亞溥、趙躍宇、鄭耀、鄭炳旭、鄭健龍、鄭泉水、鄭學軍、仲政、周慎傑、周文波、周益春、周又和、周哲瑋、朱位秋、庄茁
名譽理事:白以龍、陳濱、程耿東、戴世強、杜善義、方如華、郭尚平、韓林、何友聲、賀德馨、胡海昌、黃克智、經福謙、李家春、李敏華、劉延柱、龍馭球、王光遠、王自強、吳承康、伍小平、武際可、余壽文、俞鴻儒、張涵信、鄭哲敏、鍾萬勰、周恆
特邀理事:陳十一、崔俊芝、樊菁、方岱寧、馮長根、顧鐳、顧誦芬、黃黔、汲培文、盧偉真、呂堅、孟慶國、沈為平、蘇先樾、孫錦山、孫慶平、王翔、吳有生、姚偉彬、袁明武、曾恆一、鄭曉靜、周建平、朱建士
中國力學學會章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本學會的名稱:中國力學學會。英文譯名:Chinese Society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縮寫:CSTAM)。
第二條中國力學學會(以下簡稱本會)是由全國力學科學技術工作者自願結成的、依法登記的、非營利的學術性法人社會團體,是發展我國力學科技事業的一支重要社會力量,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接受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領導。
第三條本會的宗旨是團結和組織全國力學科技工作者,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公德,提倡辯證唯物主義,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充分發揚民主,開展學術上的自由討論,弘揚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尚,積極倡導“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精神,促進力學學科的發展和繁榮,促進力學科技的普及和推廣,促進力學科技人才的成長和提高,促進力學科技與經濟的結合,為加速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做出貢獻。
第四條本會接受業務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社團登記機關國家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第五條本會的辦事機構設在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路15號。
第二章業務範圍
第六條本會的業務範圍:
(一)組織本學科及相關學科開展各種形式的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舉辦非營利的科技展覽,促進民間科技合作;
(二)推舉會員代表本會或專業委員會參加相關的國際學術組織及其活動;
(三)編輯、出版、發行力學科技書籍報刊及相關的音像製品;
(四)開展力學科學技術的普及和繼續教育;
(五)交流力學教育和培養力學人才的經驗,促進力學教育事業的發展,促進教學、科研與生產相結合;
(六)舉薦人才,表彰、獎勵在科技活動中取得優秀成績的會員和力學科技工作者;
(七)推廣力學研究成果,為力學工作者面向經濟建設提供技術諮詢和技術服務;
(八)對國家重要的科技政策、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問題及有關法律法規的制定進行科學論證,提出政策建議;
(九)接受委託承擔科技項目評估、科技成果鑒定、技術職務資格評審;
(十)維護本會會員與學會活動有關的合法權益,反映會員的意見和呼聲,舉辦為會員服務的事業和活動。
第三章會員
第七條本會會員包括個人會員、團體會員、通訊會員和學生會員。
第八條凡承認本會會章,有加入本會的意願,並具備下列條件者,均可申請參加本會為會員。
(一)個人會員
1.高等院校本科畢業或具備相當學術水平,從事力學工作三年以上,並在力學或相關學科的科技、教育、生產、出版或管理工作方面具有一定經驗者;
2.高等院校本科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可作為學生會員參加本會組織的相關活動。
(二)團體會員
與本會專業範圍有關,願意參加本會有關活動,支持本會工作,具有一定數量科技隊伍的科研、教學、生產企事業單位和依法成立的社會團體。
(三)通訊會員
在力學學科方面有較高成就,並對我會友好,願意與本會聯繫、交往和合作的外籍科技工作者。
第九條會員入會的程序是
(一)填寫會員申請登記表;
(二)經兩名以上會員介紹;
(三)理事會授權中國力學學會辦公室按會員條件予以審核,或經本會理事會授權委託的省、直轄市、自治區力學學會按會員條件予以審核,報本會備案;
(四)由理事會發給會員證。
第十條會員享有下列權利
個人會員(一)本會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二)優先參加本會舉辦的各種學術活動;
(三)優先取得與自己業務有關的本會刊物和學術資料;
(四)對本會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五)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團體會員
(一)本會的選舉權和表決權;
(二)優先參加本會的有關活動;
(三)優先取得本會的有關學術資料;
(四)可要求本會優先給予技術諮詢;(五)可請求本會協助舉辦培訓班等;
(六)對本會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七)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通訊會員
(一)優先得到本會出版物和有關資料;
(二)參加本會在中國境內主辦的學術會議;
(三)參加本會舉辦的國際性學術會議;
(四)對本會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五)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第十一條會員應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本會章程;
(二)維護本會的合法權益;
(三)執行本會決議;
(四)完成本會委託的工作;
(五)參加本會活動,推進本會會務的開展;
(六)按規定繳納會費。
第十二條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本會,並交回會員證。會員如果1年不
交納會費,經本會提示后仍不交納者,視為自動退會。
第十三條會員如有嚴重違反本章程的行為,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研
究通過,予以取消會籍。
第四章組織
第十四條本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代表大會每4年召開一次(或以通訊方式進行),由上屆理事會召集。
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決定本會的任務和工作方針;
(二)制定和修改章程;
(三)選舉和罷免理事;
(四)審查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五)舉辦學術活動和表彰活動;
(六)決定終止事宜;
(七)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五條會員代表大會須有2/3以上的會員代表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代表半數以上通過方能生效。
第十六條會員代表大會每屆任期4年。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召開的,須經理事會研究決定,並經業務主管部門和登記管理機關同意。延期最長不超過1年。
第十七條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閉會期間領導本會的日常工作,對會員代表大會負責。
第十八條理事會的職權是:
(一)執行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選舉產生和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以及常務理事;
(三)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
(四)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情況;
(五)決定會員的吸收和除名;
(六)決定設立辦事機構、分支機構、派出機構;
(七)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八)領導本會各機構開展工作;
(九)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十)制定本會活動計劃;
(十一)籌措本會活動經費;
(十二)制定、完善財務管理制度並監督其執行情況;
(十三)獎勵本學科優秀科技工作者、優秀教師和學生,評選優秀學術論文、優秀書刊及優秀科普作品,表彰學會工作積極分子;
(十四)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第十九條理事會須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理事2/3以上通過方能生效。
第二十條理事會每1至2年召開一次會議;情況特殊的,也可採取通訊形式召開。
第二十一條常務理事會在理事會閉會期間行使第十八條第(一)、(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款的職權,對理事會負責。
第二十二條常務理事會須有2/3以上常務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常務理事2/3以上通過方能生效。
第二十三條常務理事會半年召開一次會議;情況特殊的,也可採取通訊形式召開。
第二十四條本會的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在本會業務領域內有較大影響;
(二)堅持民主作風,並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
(三)理事長、副理事長最高年齡一般不超過70周歲,秘書長年齡不超過65周歲,秘書長或副秘書長之一為專職;
(四)身體健康,能堅持正常工作。
第二十五條本會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如超過最高任職年齡的,需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職。
第二十六條本會理事長、秘書長任期一屆,但隔屆可以重新當選。特殊情況須由會員代表大會2/3以上會員表決通過,並報業務主管部門審批。
第二十七條理事連續任期不得超過3屆,常務理事連續任期不得超過2屆(但新當選為正理事長的可再延長一屆)。理事與常務理事的組成要體現老中青的原則。為保持工作的連續性,培養新的學會工作骨幹,
一般情況下,每屆新當選的理事應不少於總數的1/3,連任理事不少於總數的1/2;新當選的常務理事應不少於總數的1/2,連任常務理事不少於總數的1/3。
第二十八條曾任學會理事長或對學會有重大貢獻的著名專家、學者,經常務理事會通過,可授予名譽稱號和聘請擔任當屆學會的名譽職務。
第二十九條為使學科的發展能夠得到更加廣泛的社會支持,經常務理事會討論通過,可聘特邀理事若干名,任期一屆。
第三十條本會理事長為本會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團體的法定代表人。
第三十一條本會理事長行使下列職權:
(一)召集和主持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
(二)檢查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決議的落實情況;
(三)代表本會簽署有關重要文件。
第三十二條本會秘書長行使下列職權:
(一)主持辦事機構開展日常工作,組織實施年度工作計劃;
(二)協調各分支機構、派出機構開展工作;
(三)處理其他日常工作。
第三十三條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根據需要設立以下委員會,並報中國
科協備案:
(一)專業委員會;
(二)學術刊物的編輯委員會;
(三)工作委員會。
第三十四條各委員會在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領導下,負責組織所屬業務範圍內的活動。各委員會由主任委員(或主編)一人,副主任委員(或副主編、常務編委)、委員若干人組成,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聘任,任期4年。主任委員(或主編)一般不得連聘,但隔屆可以重新聘任。
第三十五條本會的辦事機構受中國科協和掛靠單位共同領導,在常務理事會的領導下,由秘書長(副秘書長)負責主持、處理日常工作。
第三十六條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力學學會是所屬省、直轄市、自治區科協的組成部分,同時接受本會的業務指導。省、直轄市、自治區力學學會的組織章程應參照中國科協的有關規定和本會章程制定。
第五章資產管理、使用原則
第三十七條本會經費來源:
(一)會費;
(二)中國科協撥款;
(三)掛靠單位撥款;
(四)政府資助;
(五)捐贈;
(六)基金;
(七)在核准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
(八)學會持有的知識產權的回報;
(九)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八條本會經費必須用於本章程規定的業務範圍和事業的發展。
第三十九條本會建立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保證會計資料合法、真實、準確、完整。
第四十條本會配備具有專業資格的會計人員。出納不得兼任會計。會計人員必須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離職時,必須與接管人員辦清交接手續。
第四十一條本會的資產管理實行國家有關財務管理制度,並接受會員代表大會及財務、稅務等部門的監督。
第四十二條本會換屆或更換法定代表人前必須接受審計組織的財務審計。
第四十三條本會設立的“專項基金”每年接受登記管理機關指定的審計組織的財務審計。
第四十四條本會的資產是公有資產,任何單位、個人不得侵佔、私分和挪用。
第六章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四十五條對本會章程的修改,須有10名以上會員聯名提議,經理事會研究同意后報會員代表大會審議。
第四十六條本會章程的修改,須在會員代表大會通過後15日內,報請業務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報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核准後生效。
第七章終止程序及終止后的財產處理
第四十七條本會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於分立、合併等原因需要註銷時,由理事會提出終止動議。
第四十八條本會終止動議須經會員代表大會通過,並報業務主管部門審查同意。
第四十九條本會終止前,須在業務主管部門及有關機關指導下成立清算組織,清理債權債務,處理善後事宜。清算期間,不開展清算以外的
活動。
第五十條本會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辦理註銷登記手續后即為終止。
第五十一條本會終止后的剩餘財產,在業務主管部門和登記管理機關監督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用於發展與本會宗旨相關的事業。
第八章附則
第五十二條本會章程經1998年9月28日會員代表大會投票通過。
第五十三條本章程的解釋權屬本會的理事會。
第五十四條本章程自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核准之日起生效。
中國力學學會現有會員2萬餘人。他們當中有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教師。第七屆中國力學學會理事會由151名理事組成。中國力學學會理事會每屆任期4年。
中國力學學會下設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和一般力學等22個專業委員會和直屬專業組,負責各個分支學科的學術交流,同時設有科普、教育、力學名詞和青年6個工作委員會。
由中國力學學會主辦的學術期刊有:《力學學報》、《Acta Me-chanica Sinica》、《固體力學學報》、《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力學與實踐》、《爆炸與衝擊》、《實驗力學》、《工程力學》、《計算力學學報》、《岩土工程學報》、《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力學季刊》、《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世界地震工程》、《動力學與控制學報》15個學術期刊。每年還編印《中國力學學會會訊》(內部刊物)12期。
中國力學學會編輯出版了若干專業書籍和科普書籍,如:《現代力學與科技進步》、 《應用數學和力學》、《力學——迎接21世紀新的挑戰》、《身邊的力學》、《小問題100例》等。此外,還協 助編輯出版了《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工程技術編,力學卷)》。
中國力學學會每年舉辦各種類型的學術會議、講座,以促進全國力學工作者之間的學術交流。中國力學學會還多次舉辦全國青年力學競賽、全國中學生力學知識競賽和全國少數民族中學生力學知識競賽。
中國力學學會是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合會(IUTAM)的成員組織,除不定期地承辦IUTAM的專題研討會外,還與國際上其它學術組織共同主辦了一系列的學術會議。如:亞洲流體力學大會、
中-日-美-新生物力學大會、遠東太平洋地區斷裂力學學術會議等。此外,中國力學學會還成功地承辦了國際上其他相關學術組織委託在中 國召開的學術會議,如:第20屆稀薄氣體動力學學術會議和第13屆等離子體化學學術會議。上述活動的開展,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力學界與國際力學界之間的交往和聯繫。
中國力學學會設立中國青年力學獎,每兩年頒發一次。此外,受周培源基金會的委託,中國力學學會代為評選每兩年一度的周培源力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