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令希

大連理工大學第二任校長

錢令希,男,1916年7月16日出生,江蘇無錫人。1936年畢業於上海國立中法上學院(現上海理工大學)。工程力學家,鐵路橋樑工程師,雲南大學浙江大學教授,歷任教授、系主任、研究所所長、院長,中國力學學會理事長,中國高等教育委員會副會長,大連理工大學第二任校長。

1942年2月在昆明與倪暉結婚。2009年4月20日病逝,享年93周歲。

人物關係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專業學位
1922-xx鴻聲小學
1925-xx梅村鎮高小
1927-xx立蘇州中學
1928-xx上海中法工學院(現上海理工大學)
1932-1936上海中法工學院
1936-1938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

工作經歷

1937年冬,在比利時
1937年冬,在比利時
1938年秋在昆明剛成立的敘昆鐵路局任鐵路橋樑工程師。
1941—1943年先後在川滇鐵路公司、雲南大學和茅以升領導的交通部橋樑設計工程處工作。
1941年被聘為雲南大學土木系教授。
1943年11月任浙江大學(內遷遵義)教授。
1943—1951年任浙江大學土木系教授,
1950年任土木系系主任。
1947年兼任杭州浙贛鐵路橋樑工程師室正工程師。
1952—1985年任大連工學院(現名大連理工大學)教授。
1979年任副院長;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1年至1985年任院長。

個人生活


1941年, 與倪暉在昆明結婚
1941年, 與倪暉在昆明結婚
父親錢伯圭,哥哥錢臨照,妻子倪暉。
1942年2月在昆明與倪暉結婚,生有一子一女。
2009年4月20日病逝,享年93周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懸索橋的近似分析40年代中期從鐵路橋樑工程實踐轉入內遷至貴州省遵義的浙江大學教書。經詳細研究后發現了兩點:一是非線性因素對懸索的水平拉力的數值大小固然有影響,但是對其在橋樑活載下的變化規律卻是影響極小;二是非線性因素對加筋梁的影響可以用一個柔度係數來表徵,而這個係數在給定的恆載與活載比例下是相對穩定的。這兩個力學性質的發現大大地簡化了非線性分析。推演出了一套完全是顯式的計算公式和供工程實用的曲線,使設計者使用計算尺便能在幾個小時內完成一個設計方案的近似非線性分析。
拱壩分析和支墩壩新壩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政府大力興修水利工程。大型薄殼拱壩是極有利的壩型。於1959年在《大連工學院學報》和《中國科學》上連續發表文章,把拱壩殼體的扭轉作用納入拱冠梁法,雖然增加的計算量不大,但得到的結果卻更接近於實際,因此這一方法在工程中得到了應用。
結構極限分析與安定分析60年代初在《力學學報》和《中國科學》上發表了關於殼體承載能力的論文,從能量原理提供了一個方法。但並不滿足於這個雖然簡單但不夠一般的方法,後來又和學生鍾萬勰一起發表了固體力學中極限分析的一個一般變分原理,它以假設的速度場和應力場彼此獨立變分,以滿足極限分析的全部方程,包括材料的塑性屈服條件。變分結果可以給出介乎上限與下限極限承載能力的近似解。
結合殼的穩定問題60年代為制訂中國潛艇結構的強度計算規則,承擔了錐柱結合殼在靜水壓力下的穩定分析的任務。當時,對於這種形狀複雜的殼體,很少有參考資料,和助手們研究了這類殼體的有利和不利形式,並給出相應的理論和演演算法,成功地應用於中國核潛艇的研製,並被納入國家設計規範。這項工作和後來發表的論文《潛水耐壓的錐柱結合殼的強度和穩定性》獲得了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和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計算力學和工程結構優化設計1972年在周恩來總理“要搞好基礎理論研究”的指示下,中國科學院召開力學規劃設想座談會。在會上倡導發展計算力學;還提出力學要越出僅作分析的老傳統,還要以綜合研究工程優化設計的理論和方法,進一步為工程服務。指出由於計算機的應用,國外力學分析的新局面已經打開,並且發展迅速,而優化設計亦正在形成氣候,中國力學工作者必須迎頭趕上。會後在《力學情報》上發表了《結構力學的最優化理論與方法的近代發展》一文,引起了大家的注意。1978年在制訂全國力學學科發展規劃時,極力主張把“計算力學”列為力學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主張被採納,並被指定主持了全國力學發展規劃中“計算力學分支學科規劃”的調研與制訂工作。之後致力於組織隊伍,進行研究與實踐,發表了一批論文。1980年和1981年擔任中國力學學會結構力學專業組組長,在大連和杭州親自組織了兩個全國性的計算力學會議,進行倡導。很快於1983年正式成立了中國力學學會計算力學專業委員會,學科和隊伍得到迅速的發展。在1983年發表了《工程結構優化的序列二次規劃》一文,找到一條比序列線性規劃更為切合實用的途徑。在這個基礎上開發了DDDU程序系統。這個系統後來有4個版本,逐步從研究性的優化程序發展到切實面向工程應用的程序。這個程序比較完善,得到工程界的應用,也為國外同行重視。
所在的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研究所里,目前已成長起一支研究力量正在計算結構力學領域內努力工作。除進行一些理論性研究之外,結構優化設計方面正繼續向計算機輔助設計方向發展。已開發的混凝土結構的FCAD系統以及用途更廣泛、功能更全的MCAD系統,都堅持一條準則:面向工程,理論聯繫實際,切實為工程服務。
主持的工程結構優化設計研究工作,集體獲1990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和1991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論文
《懸索橋近似分析》《關於梁與拱的函數分佈與感應》
著作
1、錢令希.余能理論.中國科學,1950,1(2—4):449—456.
2、錢令希.超靜定結構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51.
3、錢令希.靜定結構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52.
4、錢令希.殼體極限承載能力的若干問題.中國科學,1963(4):1—46.
5、錢令希等.大連新港棧橋的全銲百米跨空腹桁架.大連工學院學報,1979(4):43--66.
6、錢令希,鄧可楨.環肋錐-柱結合殼在靜水外壓下的彈性穩定性.大連工學院學報,1979(4):5—34.
7、錢令希.工程結構優化設計.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83.
8、錢令希,王志必.板、殼極限分析和安定分析——溫度參數法.力學學報,增刊,1989:118—124.
9、錢令希,張雄.結構分析中的剛性有限元法.計算結構學及其用,1991(1):1—14.

教學成就

課程
《高等結構力學》

社會任職


1956年擔任政協第二、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64年擔任任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社會活動


1954年任武漢長江大橋工程顧問。
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58年參加了南京長江大橋的規劃工作。
1959年他還參加了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的規劃會議。
1974年11月大連工學院承擔了中國第一個現代化油港——大連新港主體工程的設計任務。領導了海上棧橋的設計和建造,提出“百米跨度空腹桁架全焊接鋼棧橋”方案,並親自參加設計和施工。
1982年擔任任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學部常務委員。
1982—1986年任中國力學學會第二屆理事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
1984年任《計算結構力學及其應用》雜誌主編。
1986—1990年擔任中國力學學會名譽理事。
1987年接受以比利時國王名義授予的比利時列日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1992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

獲得榮譽


時間獎項全稱具體獎項獲獎作品頒獎機構
1991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二等獎
1990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一等獎
1987年9比利時列日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1985國家科技進步獎結構優化設計程序系統DDDU
1983全國優秀科技著作一等獎一等獎《工程結構優化設計》
1980大連市特等勞動模範
1979全國勞動模範
1978全國科學大會獎
1978國家70年代優秀設計獎
1938最優等工程師
全國科學大會獎
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