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學

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雲南大學(Yunnan University)簡稱雲大(YNU),位於昆明市,是教育部與雲南省“以部為主、部省合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入選211工程、一省一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雲南省重點支持的國家一流大學建設高校,“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為中西部“一省一校”國家重點建設大學(Z14)聯盟成員、南亞東南亞大學聯盟牽頭單位。

雲南大學始建於1922年,時為私立東陸大學,1934年更名為省立雲南大學,1938年改為國立雲南大學,是中國西部邊疆最早建立的綜合性大學之一。1946年,《不列顛百科全書》將雲南大學列為中國15所在世界最具影響的大學之一。1958年,雲南大學由中央高教部劃歸雲南省管理。1978年,雲南大學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88所重點大學之一。1996年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1999年,雲南政法高等專科學校併入雲南大學。2017年成為中國首批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之一。

據2021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呈貢、東陸兩校區,佔地面積4363.64畝,校舍建築面積100餘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382萬冊;設有研究生院、26個學院、14個研究機構、1個公共課教學部及1個附屬醫院,本科專業79個;有教職員工3023人,院士10人,全日制本科學生16816人,碩士研究生8159人,博士研究生1215人。

歷史沿革


• 私立東陸大學
二十世紀初,全國各地開設大學之風漸盛。宣統三年(1911年)雲南光復后,急需發展教育,培養人才。
1915年,雲南省政府計劃設立大學, 1918年滇川黔三省合議設立聯合大學,但因經費無著未能辦成。
民國時期的東陸大學校門
民國時期的東陸大學校門
1919年,雲南省議員大會審議通過龔自知等人提出“本省籌辦大學請願書”。時任雲南督軍兼省長的唐繼堯於9月以雲南督軍公署、省長公署之名告知省議會,表示“大學之設,必期於成。”
1922年11月,籌備處投票決定校領導人員,唐繼堯和王九齡當選名譽校長,董澤為校長。
1922年12月8日,私立東陸大學宣布成立。
1923年4月20日,正式開學,設有預科、本科、附中。
• 省立東陸大學
1930年,改為省立東陸大學
1932年,雲南省立師範學院併入,設有文學院(政治經濟、法律系),工學院(土木、礦冶系),教育學院。
• 省立雲南大學
1934年9月,改稱省立雲南大學。
1937年,熊慶來受聘出任雲南大學校長,設有文理學院(文學院、教育學院),理工學院(工學院、理科學系)和醫學專修科。
• 國立雲南大學
1938年,改為國立雲南大學,成為我國西部邊疆最早建立的綜合性大學之一。
1946年,被英國《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列為中國15所著名大學之一,設有5個學院、18個系、3個專修科、3個研究室。
• 雲南大學
1951~1958年,全國院系調整,學校僅設文理兩科,共6個系。
1954年8月,理工學院獨立為昆明工學院。
1956年8月,醫學院獨立為昆明醫學院。
1958年8月,農學院獨立為昆明農林學院(今雲南農業大學西南林業大學前身);航空:併入四川大學、北京航空學院;法律、政治:併入西南政法學院;土木建築:併入中南土木工程建築學院、重慶土木工程建築學院;鐵道管理:併入北京鐵道學院、長沙鐵道學院。
雲南大學
雲南大學
1958年8月,學校由教育部下放雲南省政府管理。
1978年,恢復招收研究生,被教育部列為88所全國重點大學之一。
1981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雲南大學成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97年11月,正式成為國家“211工程“首批建設的61所大學之一。
1998年8月27日, “雲大科技”股票上市,雲南大學成為全國高校中第八家擁有高科技上市公司的高校。
2001年6月,雲南大學“211工程”、“九五”建設順利通過驗收。8月,復旦大學與雲南大學簽訂對口支援共建協議。12月,首批獲准試辦示範性軟體學院。
2004年3月11日,教育部與雲南省共建的雲南大學,學校成為省部共建大學
2006年,學校接受教育部專家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共19項二級指標全部評定為A,被教育部評為本科教學優秀學校。
2006年4月,入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1月,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2007年度建設項目立項名單。
2008年,入選“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
2012年11月,入選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成為全國首批58個應用型、複合型法律職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之一。
2013年7月,成為“中西部“一省一校”國家重點建設大學(Z14)聯盟”成員。10月,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2014年7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雲南大學
雲南大學
2016年,被列入國家“一省一校”工程重點建設院校。
2017年9月,入選中國首批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之一。
2018年,入選教育部14所“部省合建”大學之一。
2018年11月,被教育部公示為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12月,牽頭成立南亞東南亞大學聯盟,秘書處常設雲南大學。
2019年8月,學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2020年,學校獲批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7月,入選第二批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建設名單。9月,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紅會醫院)劃歸雲南大學正式劃歸雲南大學管理,名稱變更為雲南大學附屬醫院(省第二人民醫院、省眼科醫院)。10月22日,雲南大學民族與邊疆學部成立。12月30日,雲南大學歷史博物館開館。
2021年2月,學校入選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020年度)名單,獲批生物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21年1月,學校下設26個學院、10個研究機構、2個獨立學院,1個附屬醫院,設有研究生院,有本科專業79個,涵蓋文、史、哲、經、管、法、理、工、農、教育、藝術11大學科門類。
研究機構
雲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雲南省微生物研究所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
雲南省地理研究所雲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雲南大學現代分析測試中心
雲南大學廉政研究中心雲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雲南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
雲南大學周邊外交研究中心雲南大學國際河流與生態安全研究院雲南大學滇西發展研究中心
雲南大學自然資源藥物化學重點實驗室雲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雲南大學生態學與進化生物學實驗室
雲南大學能源研究院雲南大學緬甸研究院雲南大學深時陸地生態研究所
雲南大學東陸書院雲南大學非洲研究中心雲南大學中國西南天文研究所
雲南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雲南大學民族政治與邊疆治理研究院

師資隊伍

雲南大學呈貢校區
雲南大學呈貢校區
根據2021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教職員工3023人,其中專業技術崗位2582人。專業技術崗位中教學科研人員2017人,具有正高職稱的507人,具有副高職稱的675人,教學科研人員中具有博士學位1219人。專業技術崗位中教學科研人員1930人,具有正高職稱的445人,占教學科研人員的23.1%,具有副高職稱的845人,占教學科研人員的43.8%。教學科研人員中具有博士學位1136人,占教師隊伍58.9%,碩士614人,占教師隊伍的31.8%。
學校有院士9人(含雙聘、特聘),國家“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各類項目入選者1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講座教授1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4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萬人計劃”各類項目入選者13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首席科學家5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5人,國務院學位委員學科評議組成員4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13人,全國模範教師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和“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劃”入選者15人,教育部“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獲得者1人,“第十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1人,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3人,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
●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景(專職)、朱有勇(雙聘)
雲南大學會澤院
雲南大學會澤院
●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亞平(雙聘)、周俊(雙聘)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呂正紅(專職)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Gehan Amaratunga(英國)
●歐洲科學院院士、比利時皇家科學院院士
Francois Maria L. Peeters(比利時)
●國家級教學團隊
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基礎平台課程研究型教學團隊、宏觀生物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化學實驗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旅遊管理專業教學團隊。
●省級教學團隊
基礎化學實驗課程及教學平台建設團隊、旅遊管理特色專業教學團隊、CDIO軟體人才培養教學團隊、基礎物理實驗教學團隊、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團隊、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教學團隊、新聞傳播專業教學團隊。
●教育部創新團隊
天然產物及類天然產物合成創新團隊。
●雲南省創新團隊
雲南大學生物樓
雲南大學生物樓
微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創新團隊,放線菌資源與 利用省創新團隊,生物活性分子設計、合成與發現省創新團隊,國際河流研究省創新團隊,天體物理和宇宙線省創新團隊,體外診斷技術及應用研究省創新團隊、高原山地退化環境與生態修復省創新團隊、人類複雜疾病基因研究省創新團隊。
●雲南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團隊
統計物理與複雜系統科技創新團隊、非線性分析和優化科技創新團隊。
●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
西部發展與社會轉型研究團隊、雲南省民族政治與邊疆治理研究團隊、雲南民族文化多樣性的田野調查與民族志研究團隊、民族文化產業研究團隊、雲南農村綜合改革與社會管理創新研究團隊、中國西南民族的由來與發展研究團隊、雲南對外開放與周邊安全研究團隊、當代緬甸與滇緬關係研究團隊、能源安全研究團隊、雲南旅遊產業升級與產業結構調整研究團隊、雲南城鎮化與多民族地區社會轉型研究團隊。

學科體系

根據2021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4個國家級重點學科,52個雲南省級重點學科。有14個博士后流動站,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2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2個(碩士學位授權223個),14個博士后流動站,2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生物學、民族學、中國學、數學、理論經濟學、工商管理、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信息與通信工程、生態學、統計學、中國語言文學、化學、系統科學、物理學、公共管理學、地理學、社會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 重點學科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民族學、生態學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民族學、生態學、專門史、微生物學
雲南省級重點學科:生態學、民族學、中國民族史、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中國經濟史、工商管理、植物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基礎數學、材料物理與化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國際關係、民族法學、有機化學、思想政治教育、遺傳學、旅遊管理、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微生物學、化學、專門史、理論經濟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文藝學、公共管理、理論物理、氣象學、系統分析與集成、生物學、金融數學、產業經濟學、行政管理、物理化學、民族文化學、政治學、金融學
雲南省院省校重點學科:金融數學、產業經濟學、行政管理、物理化學、民族文化學、政治學、金融學
● 學位授權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民族學、生物學、理論經濟學、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工商管理、中國史、生態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地理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大氣科學、公共管理、社會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等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民族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大氣科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哲學、教育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地球物理學、系統科學、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軟體工程、藝術學理論、美術學、世界史、生態學、統計學、藥學、天文學、地質學、網路空間安全等
● 學科評估
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有30個學科進入全國前70%,其中,A類學科2個(民族學為A+,生態學為A-),B類學科14個。微生物學、化學、植物學與動物學學科進入全球ESI前1%。

人才培養

雲南大學
雲南大學
質量工程
學校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個,雲南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9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5個,雲南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6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4個,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項目3項,國家級應用型、複合型卓越法律職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1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以及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雲南省級特色專業11個,雲南省級重點專業18個,雲南省級品牌專業4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環境科學、化學、公共事業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漢語言文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政治學與行政學、大氣科學、生態學、新聞學、網路工程、旅遊管理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民族學、漢語言文學、緬甸語、新聞學、歷史學、化學、生態學、統計學、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工商管理、公共事業管理、檔案學、旅遊管理、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英語、數學與應用數學、生物科學、物理學、地理科學、大氣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會計學、行政管理、視覺傳達設計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創新實驗區、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基於CDIO的國際化、工程化軟體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化學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新聞傳播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精品課程:公共事業管理概論、普通生態學、人文科學概論、民族政治學、動物生物學、微型半微型有機化學實驗、旅遊經濟學、人類生態學、生態旅遊、軟體工程
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離散數學、管理溝通、材料化學、網路協議工程
教育部—IBM精品課程:高級J2EE應用開發
教育部—英特爾精品課程:軟體工程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生物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雲南省級特色專業: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經濟學、數理基礎科學、信息安全、英語、民族學、金融學、材料物理、行政管理、法學、製藥工程
雲南省級重點建設專業:旅遊管理、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化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環境科學、公共事業管理、漢語言文學、經濟學、生態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大氣科學、軟體工程、化學、新聞學、工商管理、法學
雲南省級精品課程:中國民族史、植物生物學、微型半微型有機化學實驗、資料庫技術與應用、普通生態學、動物生物學、人文科學概論、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民族政治學、軟體工程、旅遊學概論、遺傳學、有機化學、信號與系統、數學分析、旅遊經濟學、中國儒學導論、食品化學、應用電視學、人類生態學、動力氣象學、生態旅遊、計算機網路原理、公共組織財務管理、大學體育、語言學概論、傳播學引論、細胞生物學、管理學、中國少數民族文化概論、科技檔案管理學、操作系統原理、資料庫概論
雲南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離散數學、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光纖通信原理及應用、國際經濟合作、國際商務、基於Java的XML技術運用
雲南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自然資源化學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服務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國際經貿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以社會工作專業為基礎的社會福利與公共服務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民族民間造型藝術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複合型法律卓越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教學成果
1989年-2014年,雲南大學連續七屆獲得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部分國家級教學成果
項目名稱獲獎類別
我國西南地區生態環境類複合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與實踐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軟體工程人才培養CDIO改革實踐與創新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旅遊管理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2009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民族政治學學科與人才培養體系的創建及實踐2009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特色鮮明的開放式生物學實踐教學平台構建和教學改革2009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推行微型化實驗改革,促進創新教育的實踐2001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與實踐2001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根據2021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國家技術轉移中心,2個國家級眾創空間,1個四部委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教育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野外科學觀察站,2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Linux技術培訓與推廣中心,1個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7個教育部備案的區域國別研究中心,1個“中非智庫10+10合作夥伴計劃”中非結對學術機構,1個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1個教育部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國家科學決策諮詢研究中心。
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
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雲南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光電子能源國際聯合實驗室
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中國周邊外交研究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西南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跨境網路空間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雲南亞洲象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微生物與線蟲互作機制創新團隊(鄒成鋼)
科技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合實驗室:中尼地理資源聯合實驗室
教育部創新團隊:天然產物及類天然產物合成創新團隊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雲南省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自然資源藥物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微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實驗室
雲南省重點實驗室:雲南省工業微生物發酵工程重點實驗室、雲南省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雲南省高原山地生態與退化環境修復重點實驗室、雲南省天然產物轉化與應用重點實驗室、雲南省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等、雲南省粒子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雲南省微納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雲南省國際河流與跨境生態安全重點實驗室、雲南省軟體工程重點實驗室、雲南省植物繁殖適應與進化生態學重點實驗室、雲南省地球系統科學重點實驗室等
雲南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雲南重大生物演化事件及古環境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雲南省高原湖泊及流域生態修復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雲南省多年生作物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
雲南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雲南省作物病蟲害生物防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雲南省工業廢水光催化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雲南省多年生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雲南省銅基及特種先進導電材料工程實驗室、雲南省雲無線接入與異構網路工程實驗室等
雲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雲南省高校人類複雜疾病分子遺傳學重點實驗室、雲南省高校譜感測與邊疆無線電安全重點實驗室、雲南省高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等
雲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雲南省高校化學原料葯及藥物中間體工程研究中心等
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雲南生態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基地、周邊地區安全與區域合作研究基地、雲南民族文化與文化產業發展研究基地、滇學研究基地
雲南高校新型智庫:沿邊開放與經濟發展智庫、西南周邊環境與周邊外交智庫、邊疆民族問題智庫、民族文化建設與文化產業發展智庫、雲南生態文明建設發展智庫、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心智庫、法治雲南研究中心智庫
雲南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團隊:統計物理與複雜系統科技創新團隊、非線性分析和優化科技創新團隊等
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西部發展與社會轉型研究團隊、雲南省民族政治與邊疆治理研究團隊、雲南民族文化多樣性的田野調查與民族志研究團隊、民族文化產業研究團隊、雲南農村綜合改革與社會管理創新研究團隊、中國西南民族的由來與發展研究團隊、雲南對外開放與周邊安全研究團隊、當代緬甸與滇緬關係研究團隊、能源安全研究團隊、雲南旅遊產業升級與產業結構調整研究團隊、雲南城鎮化與多民族地區社會轉型研究團隊等

科研成就

根據2021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先後主持國家“973計劃”項目2項,“863計劃”項目4項,國家水專項重大項目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2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4項,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4項,“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國際青年古生物學家“Hodson Award”獎等多項大獎。獲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傑出貢獻獎3項、特等獎3項。有15篇論文發表於世界著名學術刊物《Nature》《Science》。9篇論文發表於國內頂級學術刊物《中國社會科學》。
2016、2017年,學校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76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3項(2016)、重點項目2項、一般項目44項、青年項目14項、西部項目12項、委託項目1項;獲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18項,其中教育部重大攻關委託項目1項、一般項目10項、西部項目5項、專項項目2項。
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中國石油安全(2010年)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澄江動物群和寒武紀大爆發(並列第一,2003年)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高原高山峽谷區大型梯級開發的環境效應及生態安全調控(第一完成單位,2010年)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雲南大學圖書館
截至2014年12月,雲南大學圖書館總藏書量為3008610冊(其中圖書館藏書2766592冊;資料室藏書242018冊),藏書以生物生態學、歷史學、民族學及地方民族文獻為收藏重點和收藏特色,170170冊古籍線裝書及2000餘種民國時期報刊為珍藏。另有電子圖書841130冊,中文資料庫35個,外文資料庫54個。
圖書館館藏線裝古籍圖書有107種古籍圖書定為珍善本,大部分為明中葉嘉靖、萬曆時期刻本及清初刻本。其中有宋元遞刻本、海內外孤本、名人學者題跋本及稿、抄本,彩繪本等。明刻本有內府本、國子監本、藩府本、書院本、著名坊刻本和家刻本。
● 學術期刊
根據2021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主辦有《思想戰線》、《雲南大學學報》文、理科版等學術刊物。
《雲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全文收錄、《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來源期刊,被《CA》收錄美國《數學評論》、《劍橋科學文摘:自然科學》、《劍橋科學文摘:工程技術》、俄羅斯文摘雜誌、德國《數學文摘》、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JSP)收錄。
《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被《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收錄,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館藏,曾榮獲全國社科學報百強、民族地區"十佳"學報、第四屆雲南省"優秀期刊獎"等榮譽。
《雲南地理環境研究》由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台灣思博網(CEPS)等全文收錄,曾榮獲雲南省優秀科技期刊內容質量獎、雲南省優秀科技期刊內容編輯質量獎等榮譽。
《思想戰線》入選《中國核心期刊要目總覽》,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核心期刊”,獲得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定的“全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獎、“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以及“全國百強學報”、“全國雙十佳學報”等獎項,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和首批入選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設的11種期刊之一。美國國會圖書館、英國大英博物館、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圖書館列為重要上架期刊。

學術交流

根據2021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與英國劍橋大學工程院共建光電子材料聯合實驗室,與尼泊爾特裡布文大學和四川山地研究所共建科技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合實驗室—“中尼地理資源聯合實驗室”等研究機構;在伊朗、孟加拉和緬甸共建有4所海外孔子學院(孔子課堂),設有國家漢辦“一帶一路南亞東南亞國家漢語推廣基地”,發起成立“南亞東南亞大學聯盟”。
合作建立孔子學院(孔子課堂)
孟加拉達卡大學孔子學院孟加拉南北大學孔子學院
伊朗德黑蘭大學孔子學院緬甸曼德勒福慶語言電腦學校孔子課堂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校徽
雲南大學校徽如右圖所示:
釋義:雲南大學徽志是雙圓套圓形徽標,環形帶書以“雲南大學”的中英文字樣和建校時間,雲大中文標準字體為毛體,內圓正中是“會澤院”線描圖案,該圖像標誌下方是“1923”字樣,代表學校最初創建年份。
會澤院線描圖案——因會澤院乃雲大標誌性建築,幾與雲大同齡(東陸大學開學之日即會澤院奠基之時),故最可象徵雲大。會澤院線描圖案中之梯級,長條為“十”,短條為“一”,以九長條為“九十”,五短條為“五”,點明“九五”之數。整個圖案為海藍色,寄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之意。
雲南大學
雲南大學
校旗
校旗
• 校旗
學校的校旗:海水藍的長方形旗幟,長寬比例 為3:2,中央印有白色校名(毛體),左上角配有校標。

精神文化

• 校訓
自尊、致知、正義、力行
校訓
校訓
自尊:志學而立,健以自強。不偏不倚,毋怠毋荒。世方 萬變,我自抱一。高乃自危,立乃毋躓。致知:子與有言,立乎其大。大者先立,天君自泰。何以致之,在致良知。良知吾心,吾心乃師。
正義:履蹈正誼,罔涉回邪。耿介撥俗,盡掃浮誇。廉隅外礪,詩書內華。不折不撓,凜然孔嘉。
力行:非知之艱,行之維艱。知行合一,允矣名言。莊敬曰強,同撐大廈,願持此言,質諸天下。
這八字校訓,“自尊”謂心態,“致知”求學,“正義”談道德,“力行”求實踐。
• 校歌
《雲南大學校歌》
作詞:熊慶來
作曲:趙元任
太華巍巍,拔海千尋;滇池淼淼,萬山為襟。
卓哉吾校,其與同高深。
北極低懸赤道近,
節候宜物復宜人。
四時讀書好,
探研境界更無垠。
努力求新,以作我民;
努力求真,文明允臻。
以作我民,文明允臻。
校歌
校歌
資料來源:備註:1938年,雲南大學改為國立,熊慶來為此寫下了校歌。
雲大精神
雲大精神
• 雲大精神
會澤百家,至公天下。
會澤百家意指海納百川、兼收並蓄、百家爭鳴、融合創新;
至公天下,意在以天下為公,求“公在天下”。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名譽校長張亞平
黨委書記林文勛
校長方精雲
黨委副書記李建宇、陳華仙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朱宏
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力、李晨陽、劉波、段紅雲 
副校長趙琦華、吳建德

歷任領導

黨委書記
姓 名職 務任職時間
楊叔修校支部書記1952.4~1952.10
周璽校支部書記1952.10~1953.3
方仲伯校支部書記1953.3~1953.5
方仲伯總支書記1953.5~1955.6
李書成黨委書記1956.3~1960.1
高治國黨委第一書記1960.1~1962.10
高治國黨委書記1962.10~1964.12
胡泮生黨委書記1964.12~1977
劉披雲黨委書記1978.1~1979.9
林亮黨委書記1980.11~1982.6
吳道源黨委書記1983.10~1987.2
王廣憲黨委書記1987.2~1990.3
吳家仁黨委書記1990.3~1996.6
高發元黨委書記1996.6~2004.9
盧雲伍黨委書記2004.9~2007.12
劉紹懷黨委書記2007.12至今 
楊林 黨委書記~2019.4
林文勛 黨委書記2019.4~
校長
姓名任職時間
董澤(私立東陸大學時)1922年~1930年
華秀升(省立東陸大學時)1930年~1932年
何瑤(省立東陸大學時)1932年~1937年
熊慶來(國立雲南大學時)1937年~1949年
秦瓚(臨時校務執行委員會主任委員)1950年1月~1951年10月
周保中1951年10月~1957年5月
李廣田1957年5月~1960年
高治國1960年~1964年12月
胡泮生1964年12月~1977年
劉披雲1978年1月~1979年9月
趙季1980年11月~1983年10月
楊光俊1983年10月~1992年7月
王學仁1992年7月~1996年7月
朱維華1996年7月~2001年2月
吳松2001年2月~2007年12月
何天淳2007年12月~2013年1月
林文勛2013年4月~2019年4月
方精雲2019年4月~今

知名校友


類別名單
院士馮景蘭、陳省身、馮友蘭、華羅庚、顧頡剛、金善寶、呂叔湘、彭桓武、秦仁昌、湯用彤、錢臨照、湯培松、吳晗、吳征鎰、徐仁、張青蓮、余德浚、曾昭倫、吳中倫、趙忠堯、鄭萬鈞、嚴志達、袁見齊、郭令智、許傑、錢令希、孟憲民、馮興德、殷之文、徐祖耀、戴永年、張國成、陳景、孫漢董、胡永康、嚴濟慈、陳達、周俊、張亞平、黃潤乾
政界歐陽堅、陳舜、吳曉青、楊崇勇、龍志毅、王廣憲、楊維駿、董治良、田成有、孟蘇鐵、程英萱、倪慧芳、牛紹堯、梁公卿、王義明、盧邦正、黃維彬、高曉宇、孟繼堯、劉披雲、張祖林、劉東、熊清華、段躍慶、岳躍生、吳松、李小平、李文榮、解毅、何華、何金平、張紀域、黃建國、張耕、饒南湖、高勁松、任遠征、雷瑞、景絢、張笑春、李定達
學界劉堯漢、吳持恭、喬傳藻、周春暉、鄧啟耀、庄圻泰、于堅、丁中江、孫開泰、何景熙、劉蘭兮、鄧賢、譚本馗、朱曉陽、李紹榮、蘇琪、施傳剛、刀世勛、張文勛、王學仁、於安黎、尤中、張洪彬、段昌群、俞立、王世普、晏奎、管彥波、文庄、丁崇明、屈野、夏勇、徐靜琳、林喆、熊偉、潘建新、尹曉冰、劉鴻武、雷平陽、汪戎、林超民、魏驍勇、邢鐵、曹興權、汪振軍、黃純艷、王興國、李瑋、譚君強、吳國柱、秦潞山、秦勇、呂正紅、毛月波、杜道明、楊光漢、李作新、劉邦瑞、郭平欣、王汝豐、戴建國、肖鋒、劉蘭兮、范可、侯紹庄
商界郭振宇、王兟、李踐、保明虎、何道峰、王家琪、孫炯、劉胡樂、張榮鼎、王明輝、任樹錄、張麗榮、洪志華、鄒家駒、雷堅、程征、李伍波、黃文建、陳鴻睿
其他傅聰、時佩璞、彭桂萼、熊汝霖、蘇升乾、趙浩如、胡廷武、吳文光、李家華、王藍、郝躍駿、肖文飛、陳錦、袁曉岑、施柳屹、董石才、楊德雲、何真、李必雨 

獲得榮譽


2019年8月5日,獲評2019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2020年5月,武書連2020中國大學排行榜發布,雲南大學以總得分14.28綜合實力排名第125位。
2020年11月,入選QS2021亞洲大學排名榜單。
2020年12月,2021年U.S.News世界大學排名發布,雲南大學排名第1167位。
2020年12月,位列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文科實力排名(兩百強)第31位。
2020年12月25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促進獎”。
2021年1月3日,入選《2020中國大學海外網路傳播力綜合指數》,排名第58位。
2021年1月21日晚,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原湯森路透)公布了ESI從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10月31日的統計數據。雲南大學全國排名第128位,全球排名第1806位。
2021年4月,在2021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排名第83位。
2021年7月,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博士點、專業學位博士點。
2021年8月,位居2021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501-600位。

重要史實


與西南聯大的關係

國立雲南大學與的關係是公眾及其關心的一個問題。有人說雲南大學就是西南聯大複員后的產物,也有人說西南聯大與雲南大學毫無關係。實際上,抗日戰爭時期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與國立雲南大學的關係是遙相呼應、相互協作、相互支持、共興學術、同濟邦國、情誼甚篤的友鄰關係。
1937-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為保存民族教育文化免遭毀滅和以學術救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內遷昆明,於1938年4月共同組成西南聯合大學。為了使到雲南的西南聯合大學能順利儘早的複課,雲南大學熊慶來校長把雲大的部分土地、校舍擠出來借給西南聯合大學,幫助他們渡過了難關。西南聯合大學每年招收新生和舉辦重要會議時,因教室和辦公室緊張,梅貽琦校長都請熊慶來校長幫助解決,熊慶來校長一一允准。聯大在滇8年,不僅帶來了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學方法,而且使中國學界的頂尖大師雲集昆明,與雲南師生同甘苦、共患難,交融互動,把大學問家的風範言傳身教到雲南,促進了雲南教育事業的跨越式發展。與聯大一牆之隔的雲南大學,更是受益匪淺。在共同的教學科研工作和對敵鬥爭中,營造了濃厚的學術風氣,活躍了教學氛圍,提高了教學質量,促進科學研究,使雲南大學在抗戰勝利后,即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聞名的一所名牌大學。
在熊慶來的領導下,雲南大學廣延名師。西南聯大在滇,彙集了眾多一流的專家、教授和學者,雲大緊緊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採用借聘、兼任、講座或講學等諸多方式將這些專家、教授請進來,充實和提高自己的教師隊伍。當時雲大《文史學系科目分類及近年擔任教師表》中所列開出的課程,開課教師和領薪表中的教師,大都是聯大的教授。1939年從聯大聘請到雲大任教的文史方面專家有鄭天挺、胡小石、白壽彝;數學方面有華羅庚、朱德祥、庄圻泰、何衍鎔;採礦方面有石充、熊秉信;社會人類學方面有許娘光、陳達、潘光旦、李樹青、倪中方;政治學有潘大逵;地質學家馮景蘭;物理學有彭桓武;土木工程有王紹曾;農林有王世中、林成耀等。1942年3月27日雲大聘請聯大胡小石任雲大文法學院院長,開設《歷代詩選》及《杜詩》課程,1943年l2月l7日胡小石受聘雲大龍氏講座。聯大著名教授吳晗到雲大講授《明史》,雲大的各體文習作課程由吳晗、胡小石承擔。此外,雲大聘聯大趙忠堯講授《普通物理》,聘華羅庚到雲大開設《數論》等課程;聯大的王贛愚、陳員谷等到雲大長期授課,其中陳員谷終生留任雲大;聯大的聞一多、徐毓丹等教授也經常受聘在雲大短期講課。抗戰勝利后,聯大的一批教授如陳寅恪、劉文典、聞一多、王力、游國恩、錢穆、張蔭麟、向達、吳晗、羅隆基、唐蘭、秦瓚、吳澤霖等十餘人留任於雲大。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時期從聯大聘請到雲大任教的知名學者,約在50人以上。抗戰期間雲大專任教授最多的時候達到了187人,兼任教授40多人。人才之多,質量之高,在雲大歷史上達到了鼎盛,雲大成為了與聯大同享盛名的著名專家、學者薈萃之地。
與此同時,雲大的一些知名學者也被聯大聘請去任教和互換代課。1938年12月5日雲大中文系教授聞宥與聯大教授羅庸交換代課,聞宥承擔聯大《印支語研究》課程,羅庸則承擔雲大《中國文學史專題研究》課程,1939年4月,聯大借聘雲大姜立夫講授《微分 L何學》;1939年10月,雲大教授陶雲逵被聯大社會學系聘為教授,承擔《普通人類學》課程的教學工作,並於1942年兼任南開大學邊疆人文研究室主任,領導開展邊疆人文研究室的工作。1939年,費孝通也被聯大社會學系先後聘請為副教授和教授,開展教學工作。當時,費孝通、聞一多、陶雲逵、聞宥等教授成為雲大與聯大共同的工作人員。另外,當時兩校不僅教師互換開展教學工作,兩校的學生也互相聽課,得了不少教益。
聯大和雲大還聯合開展師資培訓等教學活動,共同組建聯大師範學院。聯大曾在1938年暑假與雲大等聯合舉辦過中等學校在職教師暑假講習會,並於1939年辦過一年制的在職進修班,後來又舉辦過為期3個月的中學理化教員實驗講習班,併發給實驗器材。1938年聯大師範學院正式成立時,國立雲南大學教育學系同時撤銷,併入到聯大師範學院。這些記載證明了聯大的師範學院是在合併了雲大教育學系的基礎上成立的,雲大與聯大的師範學院之間有很深的淵源關係。
雲大和聯大在其他教學活動中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贏發展。雲大不僅從聯大聘請教師,為雲大由省立改國立創造條件,領導層之間也交往甚密。1938年6月,教育部聘請蔣夢麟、張伯苓、梅貽琦、熊慶來等共為雲大由省立改國立籌備委員。國立雲南大學籌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時,蔣夢麟、梅貽琦親自到會,並由蔣夢麟主持。兩校領導精誠攜手,為雲大共鑄未來,使雲大終於1938年7月1日改為國立雲南大學,躍上了一個新台階。另外,聯大校長蔣夢麟來滇前即致信雲大熊慶來校長,請他代覓校址。據《雲南大學志》載:(西南聯大校址) “現(1938年2月) 已初步覓定,矣蔣夢麟校長抵滇,即可決定”。而雲大原農新村,師大衛生科一片,則是當時借給聯大的;雲大校長熊慶來還在《雲南日報》上刊文《後方文化事業與抗戰救國》,籲求政府對遷來後方的學術和文化研究機關以保護和方便;重視我國善本書籍之重刊,“以謀保存一部分國粹,於後方厚植文化根基”,這當然有為聯大啟辟鋪墊之美意。另據《雲南大學志·總述》記載,1945年7月27~29日,聯大與雲大還聯合招考新生,會同閱卷,在8月15日同時放榜,聯合開展招生工作。
此外,聯大結束北返時,將自己的部分研究機構交由雲大接辦繼續開展研究,一些研究設備也留給雲大繼續使用,促進了雲大的科學研究。成立於1939年春以造就具有精確電訊知識及實地通訊技能的技術人才為宗旨的原聯大電訊專修科,在聯大結束北返后,於1946年秋拔由雲大接辦;原白龍潭清華大學航空研究所在其複員后,也將其五尺風洞及全部附帶設備,交付雲大航空工程學系保管並使用。

新中國領導人與雲南大學

周恩來總理1955年4月視察雲南大學1955年,周恩來總理在出席亞非會議的前夕抵達昆明。4月10日,周總理親臨雲南大學視察,看望了教師和學生,指示“把雲南大學辦成一所能體現邊疆文化的大學,著重加強民族問題和生物資源利用問題的研究”,為雲大的建設和發展指明了方向。也正是在這一天,細心的周總理見雲大尚無大型圖書館,當即表示應予以支持。未幾,政府便撥款相助,於1965年建成雲大圖書館。后已遷至逸夫樓,建成了藏書120萬冊的現代化信息資源庫。但人們不能忘記周總理的親切關懷,給此樓取名“懷周院”,以緬懷周總理對雲大的嘉情美意。
隨後,彭德懷、賀龍、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也先後來雲大視察和指導,給雲大師生員工以巨大鼓舞。
1993年雲南大學70周年校慶之際,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同志和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同志分別題詞:“發揚優良傳統,立足祖國邊疆,辦好社會主義大學”、“科技興滇,教育為本”,肯定了雲南大學多年來的巨大成績、為祖國的解放和建設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極大地鼓舞了全校師生員工建設雲大的信心和決心。1998年5月24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同志親臨雲大視察,再次對雲大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並希望雲大“培養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質人才”。

蔣介石與雲南大學

蔣介石與雲南大學是雲大校史研究中的重要問題,已有學者對之做過論述。 1935年5月民國最高領導人蔣介石在雲南大學會澤院住過12天。蔣介石第一次巡視雲南,其行轅安置在雲大,對雲大有很重大的影響。蔣介石在1935年5月15日召見雲南大學校長何瑤時,曾感嘆雲大經費太少,並表示囑請中法庚款補助雲大。作為雲南省主席的龍雲也明嘹,要治理好雲南,辦好雲南大學是一個關鍵。但基於雲南本省財力等方面的限制,雲大的發展甚是困難,只有向中央申請將省立雲南大學改為國立雲南大學,才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因此,1936年2月18日,龍雲電函蔣介石請求把省立雲南大學改為國立。蔣介石在6月20日給龍雲的答覆是:已電教育部核辦矣。顯然,雲南大學成為國立是直接受到民國最高領導人蔣介石的重視的。

錄取情況


錄取分數線
年份最高分平均分最低分錄取批次
2017578561555本科一批
2016--566--本科一批
2015583569--本科一批
2014--543--本科一批
2013563553--本科一批
2012602578--本科一批
2011545534--本科一批
2010556536--本科一批
2009549531--本科一批
2008572547--本科一批
2007561539--本科一批
2006537500--本科一批
2005--513--本科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