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故鼎新

漢語成語

革故鼎新,漢語成語,拼音是gé gù dǐng xīn,出自《周易·雜卦》:革,去故也,鼎,香爐。《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革:改變,除去。故:舊的。鼎:樹立。指去除舊的,建立新的。革除舊弊,創立新制。多指改朝換代或施政有重大變革等。

成語釋義


革:改變,革除,改變;故:舊的;鼎:樹立。舊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現泛指除去舊的,建立新的。

成語出處


《周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相關典故


商湯將夏朝滅亡后,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改正朔,易服色,尚白,朝會以晝”,隨後又命人將夏禹時在塗山大會諸侯后鑄造的九個銅鼎即夏王朝的鎮國之寶搬到了商王都,即稱“革故鼎新”。

詞性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例句

北京地方,受歷代君主的壓力,害得毫無生氣,此後革故鼎新,當有一番佳境。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七回

近反義詞


近義詞

除舊布新、吐故納新

反義詞

陳陳相因、抱殘守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