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街道

貴州省納雍縣文昌街道

文昌街道是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管轄的一個街道,是納雍縣縣城駐地。2013年5月,貴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3〕98號》批准同意撤銷納雍縣雍熙鎮設置文昌街道。

截至2020年11月1日,文昌街道常住人口為52976人。

地理環境


文昌街道國土面積80.67平方千米(含縣林場21.3平方千米),東抵居仁街道辦事處,南與鬃嶺鎮、張家灣鎮接壤,西面、北面與雍熙街道辦事處相接;位於東經105度17分59秒-105度25分02秒,北緯26度38分52秒-26度46分38秒,地形呈一隻緊握的拳頭狀;地處高中山緩丘地帶,南面地勢較高。常年為陰雨多霧天氣,東部、北部為丘陵窪地,整個地形由南向北傾斜。全年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3.6℃,平均日照1179小時,年均降雨量1243.5毫米,年均雨日217天,無霜期250天,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種植農作物有雜交水稻、雜交玉米、馬鈴薯,經濟作物有茶葉、天麻、黃柏、黨參、布朗李、玫瑰等,主要河流有左翼河、石板河。

沿革


文昌街道辦事處原名大免場,民國年間改名宣化鎮,1942年又更名為雍熙鎮,1953年改名為城關鎮,1959年恢復城關區,1991年建並撤時保留了雍熙鎮,2013年5月9日,《貴州省政府關於同意撤銷納雍縣雍熙鎮王家寨鎮設置雍熙等3個街道辦事處的批複》(黔府函[2013]98號)文件:同意撤銷納雍縣雍熙鎮,設置雍熙、文昌兩個街道辦事處。以原雍熙鎮沙鍋寨村、石板河村、環城村、黃包包村、后寨村、左翼河村、果支村、坐勒村、鬧地村、中寨村、貓場村等11個村(社區)地域為文昌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域,2013年8月20日文昌街道工作組成立,2013年9月18日掛牌成立文昌街道黨工委、辦事處。

區劃人口


文昌街道轄文昌、松林、桂花、茶都、珙桐、老場、石板河、左翼河、大屯9個社區125個居民小組,居住著漢族、苗族、穿青人、白族、彝族、布依回族、仡佬族、水族、蒙古族等民族8452戶。
2021年6月24日,納雍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文昌街道常住人口為52976人。

旅遊文化


文昌街道以清光緒十年穿青十八寨頭領郭書奎建造的文昌閣而得名,又寓“文盛武昌”之意,有詩讚曰:“文昌高閣聳雲天,宙宇巍峨夜不眠。林木竹樓呈碧翠,田園阡陌撤金環。憑窗遠眺星辰現,信步仰觀日月懸。長嶺來龍生秀寺,煙中古佛笑眉間。”
文昌街道旅遊資源豐富,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俗稱鴿子花)廣泛分佈於文昌轄區內約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省級珙桐自然保護區在文昌轄區內有近50平方公里;“納雍縣城後花園”——石板河社區原始植被保存完好,綠水青山相依,稻田阡陌縱橫,杜鵑山茶相映;大屯社區四季如畫,春,日麗風和芳草碧;夏,天藍山翠鳥啁啾;秋,風染層林思無限;冬,雪壓松枝映曖陽。還有大神土司古城牆遺址常年訴說土司文明;左翼河社區,以玫瑰花為主的花業旅遊帶初具規模;轄區內納雍縣城西、城南兩大城市綜合體正在加速建設,體育公園、文昌公園、體育館、文旅綜合體等項目正在啟動。

發展前景


廈蓉高速納雍段於2015年10月通車,織納鐵路於2015年12月建成通車,落戶文昌的火車客運站(納雍站)、汽車客運站加速文昌與外界的交融頻率,文昌將是一個集物流、商貿、人居、旅遊、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現代文明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