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救生艇聯盟
國際救生艇聯盟
國際救生艇聯盟(International Lifeboat Federation,簡稱ILF)該聯合會成立於1924年的英國倫敦,是非政府間國際專業組織。
起宗旨是交流海上救生技術的經驗,改善救生船、艇、設備、裝具的設計性能和救生人員的技術條件,維護海上人命安全。目前該組織由39個國家55個成員組成。組織的總部設在英國皇家救生艇協會。該組織每四年召開一次會議,並設有展覽會和海上救生演習,出版物有年刊International Lifeboat.會議主席由會議舉辦國的救生艇組織負責人承擔。
國際救生艇聯盟
通過參加該ILF會議,我們可以了解到目前國際救生技術和船艇、設備的現狀和先進經驗及其技術,並對各國救生組織機構、人員培訓、救生工作的組織實施、救生站點的設置有選擇地進行詳細的了解和考察,不同程度地吸取其長處,尤其對我國救生救助船舶的設計、建造等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對我國的生產潛水、救生裝具也和有幫助。
2003年在南非召開的國際救生艇聯盟(ILF)會員大會決定,將國際救生艇聯盟逐步改組為“國際海上人命救助聯盟(International Maritime Rescue Federation)”,以更好地推動全球人命救助事業的發展,新聯盟將於2005年註冊成立並於2007年正式運作(取代國際救生艇聯盟)。
The International Lifeboat Federation (ILF) was today (29 September 1999) present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Prize for 1998 by Mr. William A. O’Neil,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Prize is awarded annually by the Organization to the individual or organization judged to have made the most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work and objectives of IMO.
俄羅斯海軍潛艇“庫爾斯克”號的艇毀人亡事故,在美海軍就援潛救生問題激起了一番爭論,並反思其實際援潛救生能力。
在潛艇艇員單人脫險方面,美海軍潛艇雖裝備了斯坦福頭罩(Steinke Hood),但因該單人脫險裝具性能差,脫險深度淺(現場脫險97 m、實驗室深度137 m曾獲成功),故其實用性不能滿足實際需求。
對此不足,美海軍已決定引進和採用英國海軍的Mark10潛艇脫險抗浸裝具。該脫險裝具具有良好的熱防護性能,使用簡單,實艇脫險已達183 m,最大脫險深度可望達260 m,而且每套脫險服上還配有救生筏,充氣后,多隻救生筏可系連在一起。現在,美海軍正從英國購買1.5萬套該型脫險裝具,但需對潛艇脫險艙進行相應的改裝。目前,美海軍的“Toledo”號潛艇已完成改裝並可使用英海軍的Mark 10脫險裝具。
在潛艇救生方面,美海軍的潛艇救生能力公認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其兩艘深潛救生艇(“Avalon”和“Mystic”號)的援潛救生深度可達1 500 m,一次可從未受高壓暴露的失事艇內救出24名艇員,且自持力較強,明顯優於其他國家的潛艇援救裝備。這種深潛救生艇(DSRV)可由母潛艇載帶至失事現場實施救生作業,從而可解決水面支援船在實施救生作業時受海況條件嚴重製約而無法作業的問題。俄海軍救生船在援救“庫爾斯克”潛艇時正是由於海況差而束手無策。現在,美海軍有7艘可載帶DSRV的母潛艇,英法兩國分別有4艘和2艘戰略導彈潛艇,經改裝后,也可用於攜載DSRV,從而進一步增強了北約國家海軍的援潛救生能力。
此外,現在美海軍正積極研製一種稱為潛艇救生與潛水加壓多功能作業系統(the Submarine Rescue Diving Recompression System, SRDR)。該系統由一潛艇救生模塊、Hardsuit 2000常壓潛水系統和兩隻大型甲板減壓艙組成,最大援潛深度可達610 m,且可對受高壓暴露的失事艇員實施高壓援救。
美海軍認為,潛艇的脫險與救生技術,兩者缺一不可,只有這樣,才能在潛艇失事情況下有效開展脫險和救生,以免重蹈“庫爾斯克”號悲劇之覆轍歷史9月12日,交通部副部長徐祖遠在京親切會見了國際救生艇聯盟主席、瑞典救生艇協會行政總裁羅福·偉斯特曼以及美國海岸警備隊搜救總指揮史蒂夫。索亞和英國皇家救生艇協會理事依恩·偉特艾蒙。三位客人此次應邀來華出席了中國國際救撈論壇。
徐祖遠代表交通部熱情歡迎他們的來訪,並向客人介紹了我國海上救助事業的發展情況。他說,海上人命救助是崇高的事業。中國政府一貫重視海上人命安全,在加強國家海上搜救預案制定與協調行動、加強專業救助力量建設、加強海上搜救的國際和周邊交流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們共同的目標就是提高海上救助成功率。
羅福·偉斯特曼高度評價了中國政府重視海上人命救助的一貫性,並介紹說,國際救生艇聯盟是一個由各國水上人命救助機構組成的國際組織,現有來自65個國家的95名成員,其主要宗旨是促進全球水上人命救助能力的提高和協助有關國家建立人命救生機構。該聯盟理事會由來自五大洲的15名理事組成,中國交通部救撈局局長宋家慧是唯一來自亞洲國家的理事。目前該聯盟正在進行改組,將於2007年正式成立國際海上人命救助聯盟。
徐祖遠表示支持國際救生艇聯盟的改組方案。他說,新組建的國際海上人命救助聯盟將更好地把各國政府認可的人命救助機構聯合起來,加強合作,共同為促進全球人命事業的發展而努力。他希望與各國人命救助機構加強合作,建立長期合作機制,包括救助裝備、基地建設、人員培訓和技術交流,並對英國皇家救生艇協會向中國救撈轉讓兩艘專用救助艇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