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合浦縣公館中學

廣西合浦縣公館中學

廣西合浦縣公館中學創建於1930年,位於青翠秀美、人傑地靈的大廉山麓,是合浦縣公館中學。學校具有光榮的傳統,優良的校風,卓著的成績,因此先後獲取殊榮很多。學校之所以優秀,是因為學校致力於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向著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的方向邁進,且具備了廣西區一等教學環境和教學設備學校的條件,是學子成長成才的理想之地。

學校簡介


青翠秀美、人傑地靈的大廉山麓座落著蜚聲桂粵、欽譽南疆的傳統名校──合浦縣公館中學。該校前身為清朝光緒年間設立的“文治書院”,1930年由當時廣東省主席、愛國著名將領陳銘樞先生創辦。於民國年間和解放初期曾三易其名為“合浦縣立第五中學”、“合浦縣立第二初級中學”、“合浦縣第二中學”。
公館中學鍾靈毓秀,桃李滿天下。70年的崢嶸歲月,艱難孕育,為國家培養合格畢業生3萬多人,校友遍布海內外。其中不乏“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作家詩人;“雄姿英發”、“神采飛揚”的專家學者;鞠躬盡瘁、漚心瀝血的名人公僕。三十年代畢業的鄒瑜,曾擔任中央司法部長,為學校大門題匾“合浦縣公館中學”;首屆畢業生陳任生曾擔任廣西區農墾廳長,為學校“教學大樓”題名;中共合浦第一個支部建立於公館中學,當時負責人,當代著名作家李英敏校友曾在1991年校慶日,回母校作革命傳統報告;五六十年代畢業的陳家禮、劉偉業、林盛偉等成為國家導彈專家……近年來,公館中學在教育教學上更是人才輩出,星光燦爛,僅1994至1999年,就為全國各高校輸送合格人才615人。

學校榮譽


公館中學以其光榮傳統,優良校風,卓著成績,先後獲取殊榮很多:1985年被國家教委授予“全國體育先進集體學校”的稱號;1987年被定為“廣西區田徑傳統項目重點學校”;1988~1991年曾榮幸作為廣西農村中學的代表接受美國教育專家卡維奇教授一行的三次光臨考察,深受好評;1992年被廣西教委評定為“文明學校”;1993年被北海市委、市政府評定為“文明單位”;1994年被廣西教委、體委、衛生廳評定為“貫徹體育衛生《條例》優秀學校”;1995、1996年連續被評為“合浦縣德育教育先進單位”;1998年被合浦縣教育局評定為“學校管理工作先進單位”、“高、初中教學工作先進單位”;1999年分別被北海市教委、合浦縣教育局評為“高考先進單位”。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公館中學的歷屆領導都秉承優良傳統,宏揚“嚴實勤巧,全面發展”的校風,嚴謹治教,成績斐然。特別是治教經驗豐富、勇於開拓進取的廖烈誠同志擔任校長、組建新的領導班子以來,帶領全體師生,大刀闊斧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使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向著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的方向邁進。因校制宜抓德育,全員管德育的經驗曾在全區有關工作會議上交流。學校制訂出台行之有效的《教師工作常規》、《教師獎懲制度》等章程,把教師的德、能、勤、績與職稱評定經濟利益掛鉤起來,消除教師的鐵飯碗思想,增強了敬業精神和競爭意識;還高瞻遠矚,啟動教師“335”素質工程,開展“走出去,請進來”的教研活動,強化對教師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訓練;在敬崗愛業的教師群體中,老教師培養青年教師的傳、幫、帶蔚成風氣,青年教師在比拼實踐中脫穎而出。因而公館中學教學質量長盛不衰,“活水”長流。在1999年的高考中,公館中學理工上線率為60.2%,文史類上線率為45%,外語類上線率為75%,在廣西區農村中學中名列前茅,評為市、縣兩級高考先進單位,高考經驗在全市表彰大會上交流。
如今,公館中學現有教學班37個,學生總人數2117人。任課教師122人,其中高、中級職稱佔50.8%,初級職稱佔49.2%。校園環境優美,樹木蔥蘢,綠草成茵,鳥語花香。近年來,學校現代教學設備逐步完善,已裝備有電化教室、語言實驗室和配備有32台多媒體586電腦微機室各一間,比較規範的物理、化學實驗室三間,現正努力籌備約20萬元資金建多媒體電教室一間;圖書館藏書4萬多冊,汗牛充棟;教師、學生閱覽室各一個。公館中學已具備了廣西區一等教學環境和教學設備學校的條件,確是青少年治學讀書的理想佳境。
“廉陽之東,唯我公中”是三十年代創校之時的校歌的一句歌詞,在跨入新世紀的2000年之際,公館中學迎來了隆重的70華誕,她將與新世紀同步,邁向更加光輝燦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