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血的歌聲

2012年孟衛兵執導的電影

電影《啼血的歌聲》以河源市紫金縣蘇區紅軍女歌手李素嬌生前事迹為題材。她出生在紫金縣一個偏僻山村,1929年參加紅軍,1930年加入共產黨,在那風雨如晦的歲月里,她以山歌宣傳革命精神,以山歌策反白軍,以山歌傳遞情報。1933年,由於叛徒告密,年僅22的女共產黨員李素嬌留下僅一個月的兒子英勇犧牲。影片將通過李素嬌的英雄事迹,從一個側面反映大革命失敗后,河源市黨組織領導人民群眾武裝鬥爭,建立和鞏固政權的宏偉歷史畫卷,同時,也將通過影片展現河源市秀美的山川,濃郁的客家風情,激勵全市婦女珍惜和平生活,共建共享幸福河源。影片由河源市婦聯與紫金縣委聯合拍制,由劉曉波編劇、孟衛兵導演,由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出品。

相關資料


數字電影《啼血的歌聲》於2011年5月20日上午正式在河源市開機。市委書記陳建華出席開機儀式並致辭。他要求全市上下以電影《啼血的歌聲》開機拍攝為新的契機,發揚光大革命傳統,開拓創新,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啼血的歌聲》以紫金縣革命烈士李素嬌事迹為素材,首次將大革命時期河源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下開展武裝鬥爭,建立和鞏固政權的宏偉歷史畫卷搬上銀幕,作為向中國共產黨90周歲生日的獻禮,預計將於2011年7月在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播出。
陳建華表示,河源的歷史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從失敗走向勝利的輝煌、艱難而又曲折的過程。他說:“我們一直在期盼著,這段被塵封了的歷史能夠實現藝術再現,以此來鼓舞我們的鬥志,提醒河源人民繼承先烈的遺志,把這塊紅色的土地建設得更加美好。當得知《啼血的歌聲》將在河源進駐拍攝時,我很激動,也希望通過這種來源於生活和高於生活的藝術再現,更加充分地展示共產黨人艱難曲折的奮鬥歷史,同時向全國觀眾展示河源大好的河山和美麗的風景。”
陳建華指出,在大革命時期,我市湧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英雄形象,李素嬌就是其中一個代表。在李素嬌身上流淌著客家兒女、中原兒女、中華民族共產黨人的鮮血。他要求全市上下要以電影《啼血的歌聲》開機拍攝為新的契機,繼承先烈遺志,發揚光大革命傳統,開拓創新,為我市的跨越式發展和“三大崛起”作出積極貢獻。
“這個劇本我們用了兩年時間準備,其間我們幾個主創人員經常一起到紫金縣走訪,搜集李素嬌及當時革命素材,力爭最真實地還原這段歷史。”《啼血的歌聲》的導演孟衛兵說,“兩年期間,除了到紫金縣實際走訪外,還向有關專家學習,多次修改劇本,“為了打造這個劇本,我們用了兩年時間,六易其稿,現在才比較滿意了。”
“之所以選擇現在開機,一是由於今年是建黨90周年,現在開機為建黨90周年獻禮;此外我也想爭取在‘七一’期間能夠播出,CCTV-6也希望我能夠把這個題材當作‘七一’的主旋律和重點影片,在CCTV-6播出。”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共黨史學會常務副會長谷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陳俊鳳,市領導龔佐林、吳善平等出席開機儀式並揭幕。

故事梗概


電影《啼血的歌聲》以河源市紫金縣蘇區紅軍女歌手李素嬌生前事迹為題材。她出生在紫金縣一個偏僻山村,1929年參加紅軍,1930年加入共產黨,在那風雨如晦的歲月里,她以山歌宣傳革命精神,以山歌策反白軍,以山歌傳遞情報。1933年,由於叛徒告密,年僅22的女共產黨員李素嬌留下僅一個月的兒子英勇犧牲。影片將通過李素嬌的英雄事迹,從一個側面反映大革命失敗后,河源市黨組織領導人民群眾武裝鬥爭,建立和鞏固政權的宏偉歷史畫卷,同時,也將通過影片展現河源市秀美的山川,濃郁的客家風情,激勵全市婦女珍惜和平生活,共建共享幸福河源。影片由河源市婦聯與紫金縣委聯合拍制,由劉曉波編劇、孟衛兵導演,由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出品。

影片首映


《啼血的歌聲》,是一部以紫金縣革命烈士李素嬌事迹為素材的電影。該片近期將在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播出。
影片《啼血的歌聲》的首映,是河源市文化建設的一件大事,也是該市獻給建黨90周年的禮物。河源是中國革命策源地之一,是革命老區,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湧現了一大批投身革命並為之拋頭顱灑熱血的優秀客家兒女,李素嬌是其中之一。她是河源人、客家人以及婦女同胞的驕傲。《啼血的歌聲》弘揚、謳歌了河源兒女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融革命性、藝術性和思想性於一體。這部電影在全國上映,對進一步擦亮河源是中國革命策源地之一的品牌、弘揚革命精神、傳承革命傳統,加快河源經濟文化社會發展,推動河源文化建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河源這片紅色土地上,擁有豐富而寶貴的紅色資源,這些資源是進行思想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也為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題材,期望各級各部門和市內外藝術家更加關注、重視,挖掘、宣傳,進一步擦亮河源是中國革命策源地之一的品牌。
首映式上,負責這部電影製片的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製片人樊敏介紹,拍攝這個片子的緣起,是大約3年前,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谷安林等應市委書記陳建華邀請來到河源參觀考察,了解到河源在革命時期有大量的感人故事,於是,有關人士產生了將李素嬌這個典型人物拍成電影的想法。“革命先烈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為了自己的革命信仰獻身,非常令人感動。”樊敏說,“然而這樣的故事還不為大多數人所知。我們把它拍成電影,就是希望人們不要忘記那個時代,那些為了我們今天的安定幸福作出犧牲的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