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公辦理工類學校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Anhui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ofIndustryandTrade)是一所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國家教育部備案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學院位於淮南市。

學院前身是1988年6月創辦的淮南鄉鎮企業職業學校;1990年1月更名為淮南科技職業學校;1993年3月,成立安徽工貿學校;2001年6月,成立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同時撤銷安徽工貿學院建制。

2013年9月,學院與淮南師範學院聯合培養“四年一貫制”應用型本科人才。

據2020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佔地面積1400畝(含山南新校區規劃用地),校舍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實驗儀器設備價值7000萬元;下設8個教學系部,開設49個專業,在校生7000人,專任教師503人。

歷史沿革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前身為淮南市建業中學,是姚多忠於1988年創辦的民辦學校,原址在田家庵區國慶西路119號。
1988年5月,姚多忠在市委市政府5號文精神的鼓舞下,回鄉創辦淮南鄉鎮企業職業學校;
1988年6月20日,經淮南市教委批准(教職字[1988]72號),成立淮南鄉鎮企業職業學校,依託淮南市洞山鄉建築安裝公司,由姚多忠個人籌資6萬元創辦;
1989年8月,學校與淮南市化學工業公司簽訂聯合辦學協議,開辦化工工藝職業中職班,招生計劃50人;
1988年9月,學校開設化工工藝、工業民用建築專業,首批招收兩個職業中職班;學校與安徽工學院簽訂聯合辦學協議,開辦汽車運用工程大專班,面向全市招收新生40人;
1989年8月,學校與淮南市化學工業公司簽訂聯合辦學協議,開辦化工工藝職業中職班,招生計劃50人;學校與淮南市田家庵區陳崗小學簽訂校舍租賃協議,租借陳崗小學教學樓西半部(三層九個教室);
1989年9月,學校由洞山建築安裝公司搬遷至陳崗小學;
1990年1月,經市教委批准(教職字[1990]004號),學校改辦為“淮南科技職業學校”;
1991年5月,經田家庵區政府批准,將淮南市自動化儀錶設備廠劃歸學校管理;經市教委批准,學校開辦東方大酒店;
1991年6月,學校舉辦首屆畢業生典禮;
1991年7月,經市教委批准,學校興辦淮南市工藝美術廠;
1991年9月,經中共田家庵區委批准(田發字[1991]第056號),學校設立黨支部,姚多忠任黨支部書記;
1992年3月,田家庵區委第十次會議決定,同意將學校與陳崗小學合併,合併后名稱仍為“淮南科技職業學校”,對外掛兩塊牌子;學校與淮南市化學工程學校簽訂協議,淮南化學工程學校在我校設立中專部,開設化工工藝、儀錶及微機應用專業,各招收初中專委培生50名;
1992年7月,學校與省輕工學校簽訂協議,在我校開辦教學點,開設財會專業委培班,招生45人;學校與省廣播電視學校簽訂協議,在我校開辦教學點,開設無線電技術專業委培班,招生50人;
1992年9月,學校面向全省16個地市招收鄉企中專365人,通過與省銀行學校、省輕工學校等學校合作,使92級教學班達16個,辦學規模迅速擴大;
1993年3月,經省教委批准(教計字[1993]12號),成立安徽工貿學校;
1994年1月8日,淮南市第11屆人民政府第17次常務會議決定:同意安徽工貿學校定為正縣級事業單位,隸屬市政府,由市教委管理;
1994年2月12日,省委書記盧榮景親切接見姚多忠,並說:“你們學校辦得很好,教育、科學、工貿一體化,走產教結合、自立自強的道路,是值得推廣的好經驗”;
1994年2月17日,《淮南日報》頭版頭條刊發文章《歷經五年辛苦,置得千萬產業工貿學校自我“造血”白紙繪錦繡——宋孝賢高度評價其艱苦創業精神》的文章;
1994年3月2日,《幹部人事月報》第1、2期合刊刊載文章《路在腳下——安徽工貿學校啟示錄》;
1994年3月21日-3月23日,省電視台記者張麗專程來校採訪,製作《安徽工貿學校啟示錄》在《安徽新聞》節目中連續五天播放;
1994年3月26日,《安徽日報》頭版頭條刊登記者許憲章、文霞平采寫的文章《自立自強,艱苦創業——來自安徽工貿學校的報告》;
1994年4月15日,《中國教育報》頭版頭條刊登記者石曉玲采寫的文章《新觀念、新模式、新路子——安徽工貿學校辦學紀實》;
1994年4月17日,新華社《每日電訊》頭版頭條刊登《人民日報》記者王啟明采寫的文章《東風化雨催桃李——記安徽工貿學校辦學之路》;
1994年4月18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記者魯迅承攝製的學校圖片及文字介紹;
1994年5月6日,市編委(淮編字[1994]13號)核定學校為正縣級事業單位,編製40名,校級領導職數3—4人;
1994年9月10日,姚多忠被淮南市政府授予“淮南市優秀校長”稱號;
1994年11月7日,市政府(淮府幹字[1994]023號)任命姚多忠為安徽工貿學校校長;
1995年8月25日,經市委組織部批准(淮組干字[1995]179號)姚多忠任安徽工貿學校黨支部書記,王積祥任副書記;
1995年8月30日,市政府(淮府幹[1995]18號)任命王積祥、王光彩任安徽工貿學校副校長;
1996年12月30日,經市委組織部批准(淮組干字[96]371號)姚多忠任安徽工貿學校黨委書記,王積祥任黨委副書記,王光彩任黨委委員,姜之勇任紀委書記、黨委委員;
1997年4月23日,經市委組織部批准(淮組干字[97]044號)增補姚輝為安徽工貿學校黨委委員;
1997年4月28日,市政府(淮府人[1997]8號)任命姚輝為安徽工貿學校副校長;
1997年6月13日,我校與安徽師範大學聯辦大專助學班4個班,232名學生錄取入學;
1997年8月29日-9月13日,姚多忠應邀赴美考察,與美國瑪赫西管理大學、拿帕社區學院以及約翰·波思房地產開發公司簽訂聯合辦學和基建開發合作協議;
1997年11月14日,我校與合肥工業大學聯辦大專助學班8個班,招收新生461名;
1997年12月1日-9日,姚多忠應邀赴馬來西亞參加第二屆東南亞華文教學研討會,姚校長撰寫的《面向現代化辦學,培養跨世紀人才》論文被收編世界優秀論文集;
1998年4月28日,安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淮南分院在我校掛牌成立,姚多忠任分院院長;
1998年12月姚輝任淮南市八公山區政府副區長,免去安徽工貿學校副校長職務;
1999年1月20日,市政府(淮府人[1999]2號)任命宮元琦為安徽工貿學校副校長;
1999年1月27日,王積祥任淮南教師進修學校黨支部書記,免去安徽工貿學校黨委副書記職務(淮宣干字[99]02號);
2000年5月9日,市政府(淮府人[2000]7號)任命姚蕻為安徽工貿學校常務副校長;經市委組織部批准(淮組干字[2000]071號),姜之勇任安徽工貿學校黨委副書記;
2001年6月5日,經省政府批准(皖政秘[2001]75號),成立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同時撤銷安徽工貿學校建制;
2001年10月19日,因年齡原因姚多忠退休,市政府免去其安徽工貿學院黨委書記、校長職務;
2001年11月5日,市政府任命梁克洪為安徽工貿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淮南職業技術學院調入)、林葆春(現任安徽能源技術學校黨委書記、校長)、耿夢淮、開俊(現任安徽理工學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為副院長;
2009年3月4日,學院部分內設機構設置和人事進行調整。撤銷組宣人事部,成立組織人事部、宣傳部;實訓基地管理中心更名為實訓基地管理處,統籌學院實訓基地的建與管理,下設實驗中心、計算機管理中心、實訓中心、設備處,撤銷計算中心;基礎部和社科部合併為社科基礎部;自動化系更名為電子工程系;成立信息管理中心,張世忠任組織人事部部長;張曼任宣傳部副部長兼普通話測試中心主任,免去其基礎部主任職務;聘請陳燎原任機械系主任;李雪梅任社科基礎部主任,白兆龍任社科基礎部黨支部書記;孔德米任實訓基地管理處處長,王大文任實驗中心主任,吳治熔任計算機管理中心副主任,程建躍任設備處處長;
2009年6月15日,聘請吳永祥任電子工程系主任、鄭是音任工商管理系主任;鄭勇兼任電子工程系黨總支副書記;
2009年8月25日,成立圖書館直屬黨支部,鄭兆岳任書記兼圖書館副館長,免去其電子工程系黨總支書記職務;李言武任電子工程系副主任;
2010年3月3日,曹勇主持召開第14屆市人民政府第41次常務會議,會議決定:原則同意市教育局提出的工貿學院改制升格工作意見;成立工貿學院改制升格工作領導小組,由孫全玉任組長,具體負責改制升格工作;
2010年3月5日,楊振超主持召開市委第87次常委會議,會議研究決定:同意市教育局關於安徽工貿學院改制升格的意見;
2010年3月29日,學院對部分內設機構及人事進行調整。撤銷實訓基地管理處,保留實訓中心、實驗中心、隸屬教務處;撤銷計算機管理中心,保留信息管理中心,隸屬辦公室;成立生產實踐部;保留設備處;計算機系與ATA軟體學院合併為計算機技術系;藝術系更名為動漫學院;成立化學工程系;
2010年7月2日,市政府任命姚多奎為安徽工貿學院黨委書記、院長(主持黨委兼行政工作);開俊任安徽理工學校副校長,免去安徽工貿學院副院長職務;
2010年8月25日,曹勇主持召開第十四屆市人民政府第51次常務會議,會議決定:安徽工貿學院改制升格國有資產界定按市財政局牽頭提出的第二方案、國有資產處置按第一方案執行;
2010年10月26日,電子工程系更名為電氣與信息工程系;
2011年3月15日,機械系更名為機械工程系,經貿系更名為經濟貿易系,外語系更名為外國語系;
2011年5月10日,姚多忠出席教育部2010-2011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經驗會並作題為《狠抓“五化”工程建設全面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典型發言;學院榮獲2010-2011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
2011年5月31日,學院部分二級機構設置調整,撤銷社科基礎部,成立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基礎部;將中專部併入基礎部。李雪梅任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基礎部主任,黃兵任基礎部副主任;撤銷社科基礎部黨支部、中專部黨支部,成立基礎部黨支部;白兆龍任基礎部黨總支書記,主持日常工作;李長城任基礎部黨支部副書記;
2011年7月2日,學院聘任沈太基為院長(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協助姚多奎從事改制工作,實為執行院長)。(2016年10月28日,沈太基因心臟病逝世聘任合同終止);
姚多奎主持黨委全面工作;
2011年10月,市規劃局批准學院新校區選址位置為:山南新區南十四路東側,南緯八路南側、南經十六路西側、南緯九路北側,擬用地總面積66.667公頃(1000畝),用地性質為教育科研用地。該項目規劃設計方案已經市規劃委員會2012年第十一次會議批准通過;
2012年8月15日,因年齡原因市政府免去耿夢淮安徽工貿學院副院長職務;
2013年2月,林葆春任安徽機械工業學校黨委委員、書記、校長,免去安徽工貿學院副院長職務;
2013年7月25日,市政府副市長孫全玉召集市財政局、市教育局、市法制局、安徽工貿學院等部門,在學院五樓會議室討論研究學院改制升格的有關事宜。會議按照教育廳關於對安徽工貿學院改製為民辦,升格為職業本科的意見和要求,就學院改制過程中,國有和民營資產的界定和處置等難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和探討。會議要求此次改制升格,要貫徹依法行政,堅持依法界定、依法處置。會後由市政府法制局牽頭,組織市財政等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和科學界定及處置。已上報教育廳並完成學院改制升格中的各項工作;
2013年9月,學院與淮南師範學院聯合培養“四年一貫制”應用型本科人才;
2014年4月9日,化學工程系更名為建築與化學工程學院,動漫學院更名為藝術與傳媒學院;
2014年4月28日,淮南市文化創意產業園開園儀式在我院舉行,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長陳儒江,市政府副市長吳靜共同為產業園揭牌;
2014年7月8日,東北財經大學安徽工貿學院獲得省教育廳批准;
2014年9月4日,機械工程系更名為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電氣信息工程系更名為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計算機技術系更名為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外國語系更名為外語教學部;
2015年3月26日,成立中專部,基礎部劃歸思政部管理,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梅四海任中專部副主任,李雪梅任基礎部主任。撤消基礎部黨支部,成立中專部黨支部,趙文禮任中專部黨支部副書記; 
2016年4月13日,我院黨組織關係由淮南市委管理調整為隸屬省人民政府管理(正式由公辦民營轉為完全公辦院校);
2016年6月20日,市政府免去姚蕻安徽工貿學院常務副校長職務;
2017年3月14日,市政府任命姚蕻為安徽工貿學院院長,新任學院院長姚蕻做了表態發言;
2017年7月5日,因年齡原因市政府免去姚多奎安徽工貿學院黨委書記、院長職務,免去王光彩、宮元琦的副院長職務,任命夏文先、楊超為副院長;
2018年6月1日,市政府任命姜之勇為安徽工貿學院黨委書記,張世忠為黨委副書記,沈祖平為紀委書記,王永軍為黨委組織部長兼黨委宣傳部長;任命王永軍、張世忠、沈祖平、楊超、姜之勇、姚蕻、夏文先為新一屆學院委員會委員;任命李電敏、朱繼業、汪偉、沈祖平、鄭勇為新一屆學院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2018年6月19日,院黨委對組織部、宣傳部負責人進行人事調整,免去張世忠組織部部長、宣傳部部長職務,王永軍任組織部部長、宣傳部部長;
2018年8月23日,因年齡原因免去趙承敏教務處長、院長助理職務,聘任其為教學督導組組長;因工作需要劉競傑任教務處處長,免去其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主任職務;
2018年8月30日,學院對部分內設機構進行調整,撤銷創業學院、基礎部、外語教學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體育工作部、就業辦;招生辦與就業辦合併為招就辦;成立質量控制與績效考核辦公室、數字化校園建設辦公室、信息管理中心、基礎教育學院,撤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黨支部、基礎部黨支部,成立基礎教育學院黨支部;黃創任基礎教育學院院長,主持日常工作;梅四海任副院長,李傳全任黨總支書記,羅林任秘書,馬美玲任團支部書記;
2018年9月7日,學院成立中共安徽工貿學院紀律檢查委員會辦公室;成立安徽工貿學院新媒體中心,隸屬黨委宣傳部;朱繼業任學院紀律檢查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兼);
2019年9月,經省教育廳批准,淮南師範學院與安徽機械工業學校、安徽工貿學院基礎教育學院聯合辦學,成立淮南師範學院應用技術學院,2019年招收首批新生。9月17日,淮南師範學院應用技術學院舉行2019級新生開學典禮暨軍訓動員大會。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專業設置
據2020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下設8個教學系部,開設49個專業。
院系名稱專業名稱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機械製造與自動化、機械設計與製造、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製造與裝配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汽車營銷與服務、汽車電子技術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應用電子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智能控制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
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軟體技術、大數據技術與應用、移動應用開發、數字媒體應用技術
建築與化學工程學院應用化工技術、工業分析技術、化工裝備技術、工程造價、建設工程管理、建築智能化工程技術
經濟貿易系電子商務、市場開發與營銷、國際經濟與貿易、物流管理、網路營銷、商務英語、文秘、移動商務、投資與理財
工商管理系會計電算化、工商企業管理、金融管理與實務、審計實務、財務管理、社區管理與服務、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
藝術與傳媒學院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動漫製作技術、建築裝飾工程技術、建築設計、環境藝術設計、視覺傳播設計與製作、廣告設計與製作
基礎教育學院
五年一貫制高職:會計、計算機應用技術(國防方向)、汽車檢測與維修、建築裝飾工程技術、電子商務、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學前教育管理方向)
三年制專科(應用學院合作專業):會計、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子商務、電梯工程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學前教育(師範方向)
四年一貫制本科(師院合作專業):市場營銷、網路工程、物聯網工程、自動化、園林、社會工作、文化產業管理
繼續教育學院會計、工商企業管理、建築工程管理、機電一體化、計算機應用技術

師資隊伍

據2020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現有專任教師503人,副高以上職稱教師170人,“雙師型”教師佔90%以上。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人,省級專業帶頭人和教壇新秀10人。
學院先後有8人被評為省級教學名師,12人被評為省級教壇新秀,省級名師(大師)工作室1個,省級專業帶頭人3人,省級教學團隊7個,省級高校優秀青年拔尖人才資助對象2人。
省級教學名師
劉競傑夏文先曹建國孫艷
省級教壇新秀
姚曉君孔凱劉文娟蔣雨潔李雪陳艷李雪梅
張曼孫艷劉詠松
省級教學團隊: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教學團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計算機應用與軟體技術教學團隊、物流管理教學團隊
教學建設
據2020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現有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8個,省級示範(特色)專業6個。
學院建成了校內商貿實訓超市、數控實習工廠和60多個現代化的實驗實訓室,以及4個國家級高職教育實訓基地,2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中荷共建的國際合作教學平台,形成了八大實訓中心,即數控加工實訓中心,計算機及網路實訓中心,汽車檢測與維修實訓中心,電工電子與自動化實訓中心,化工技術實訓中心,英語語言實訓中心,工商管理與經貿實訓中心,動漫藝術實訓中心;在省內外80多家現代化的大型企業建立了實習就業基地。
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物流管理、電子商務、動漫設計與製作、會計電算化
省級示範(特色)專業:應用電子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電子商務、市場開發與營銷、物流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
省級教學成果獎(部分)
年份項目名稱項目等級項目負責人
2013實施個性化教學,培養學生職業能力三等獎劉競傑等
2015“六個結合,全面滲透”創業教育模式一等獎姚多忠、姚蕻、夏文先、姚保強、張俊武、楊超、李雪梅、張世忠
2015電子商務專業“B+D+E”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二等獎姚蕻、王永軍、黃淑勇、張榮、呂玉秀、嚴寒、孫艷
2015實踐多模態教學法,培養職場英語能力三等獎黃創、孔凱、羅林、王靜、魏曉曉、盧敏
省級教學研究項目(部分)
年份項目名稱項目負責人
2015翻轉課堂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王靜
2015“法治中國”背景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新維度研究徐曉婧
2015社會轉型視域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施敏發
2015基於CIPP評價模式的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評價與質量監控體系研究付曉蘭
2017“網際網路+”背景下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研究陳浩
2019‪“網際網路+”視閾下高職會計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研究趙俊童
2019基於崗位能力的《網頁設計與製作》課程改革與實踐李雪
2019基於PDCA循環理念的高職擴招學生教學評估與診改工作研究劉文春
2019基於“雨課堂”的高職經管類課程信息化教學研究與實踐石靜
2019基於“課程思政”的《計算機文化與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實踐研究汪雷
2019翻轉課堂在二維動畫類課程中的應用研究易茹
2019社招背景下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以《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為例童樹超

人才培養

完善課程體系。學院高度重視課程建設,2015年,對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全面修訂,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為目標,以實踐教學體系為支撐,突出技能專長和職業能力的培養,並將企業行業技術標準和職業崗位要求融入課程,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力求做到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的有效對接。培養方案中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構建完善三大課程體系,即公共基礎課程、專業能力課程及專業實踐課程。其中,專業能力課程體系包括專業基礎能力模塊課程、專業主幹模塊課程(專業核心課程)、職業擴展能力模塊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專業實踐課程體系中,明確要求工科類專業實踐學時應佔到總學時的30%以上;經管、文科類專業實踐學時原則上不低於總學時的25%。目前,學校各專業開設的課程中A類課程約佔總學時的42.6%,B類課程約佔總學時的46.7%,C類課程約佔總學時的10.2%。
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適應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學院高度重視與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在實驗實訓教學中,遵循做中學、學中做、邊學邊做、不斷提高的技能的訓練原則,使學生不斷掌握從事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同時,充分依託和利用校企合作單位及校外實訓基地,實現教育內容與就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學校不斷探索工學結合的新模式:一是以蘇州精實公司為樣板,推進“對接式”的人才培養模式;二是以東莞東聚公司為示範,推進“交替式”的人才培養模式;三是以淮南“光華光神”為基地,構建“三進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四是搭建國際合作平台,探索國際合作培養創新人才方案。學校確保學生頂崗實習的時間,並把頂崗實習和推薦就業有機結合起來,促進了畢業生充分就業。學生參加“工學交替”教學活動年生均實踐時間為29.6天,學生在校外實訓基地的“頂崗實習”年生均實習時間可達5個月左右,約20周,近500學時。
探索校企深層次合作模式。學院積極探索,不斷深化校企合作,將合作的範圍逐步擴大到專業建設、教育教學改革、師資培養、實訓實習、訂單培養、合作研究等方面,逐步形成“校企一體”或雙主體型的深層次校企合作模式。一是積極與知名企業合作開展訂單培養。
開展訂單培養。學院辦學初期就面向市場需求,以就業為導向,始終瞄準市場對人才的專業、規格、需求的變化,不斷加強與各用人單位的聯繫,根據就業市場的變化,調整專業設置,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將校企合作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心,不斷拓寬學生就業面。近幾年,根據國家和地方產業發展需要,我院主要在汽車製造、電子信息和化學化工等方面與知名企業合作開展訂單培養合作,每年通過“訂單式培養”的就業的學生人數約佔學生總數的6.2%。
積極從企業聘請兼職教師。學院依託校企合作,2013至2015年,學院每年外聘教師120餘人,他們大多都是管理精英、技術專家和能工巧匠,在推動我院專業建設、課程教學、實驗實訓、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企業為校內實習實訓基地提供實踐教學設備。多年來,學院與企業合作辦學的過程中,還獲得企業援助了不少實訓設施。近年來,企業先後我院提供了校內實踐教學設備數量可觀,使整個學院的實訓設施進一步優化,實訓功能進一步提升。

獲得榮譽


2011年全國畢業生就業工作典型經驗高校50強
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
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首批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範校
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
省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
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評估優秀單位
2011年全省高等教育學籍學歷管理工作先進集體

學院簡介


安徽工貿學院是在一所具有31年辦學歷史的普通高校基礎上進行體制和機制改革的創新應用型高校,位於安徽省淮南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田家庵區國慶西路199號,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校園佔地面積4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26餘萬平方米。專任教師503人,副高以上職稱近200人,“雙師型”教師佔90%,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教育專家3人,淮南市“舜耕英才”3人;館藏圖書65萬冊,中外文圖書資料1000餘種;實驗儀器設備價值7000餘萬元。設置兩系(經濟貿易系、工商管理系)、七院(電氣與電子學院、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建築與化學工程學院、信息技術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基礎教育學院),開設12個專業群48個專業方向,面向全國招生,全日制在校生4000人。
安徽工貿學院的一批省內高校的知名教育專家、教授及行業企業高級工程師已融入學校教育教學中,形成了多個團結向上,充滿活力的教學、管理團隊,確保學校教育教學的高質量和人才培養的高水平。館藏圖書75萬冊,中外文圖書資料1000餘種;實驗儀器設備價值7000餘萬元。校內擁有4個國家級高職教育實訓基地,2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中、荷共建的國際合作教學平台;校內建有八大實訓中心和60多個現代化實驗室,校外與國內近百家大型企業建立了實習就業基地。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在省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和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評估中榮膺兩個“優秀”。先後榮獲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首批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範校、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全國畢業生就業工作典型經驗高校50強等諸多榮譽稱號,已成為省內辦學歷史較長、實力雄厚、特色鮮明的高等職業院校。
學院堅持以全日制高等職業教育為主,同時架起中職、高職和本科多層次學歷教育對接的“立交橋”,學習深造,空間廣闊。學校堅持“育人為本、知識為基、技能為重、就業為上”的辦學理念,率先實施和打造的“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2.5+0.5(從2014級入學新生開始試點實行,2017級入學新生正式實行。)”和“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六個結合,全面滲透”的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特色,收效顯著,碩果累累。畢業生供不應求,就業單位好,就業層次高,創業本領強,發展後勁大。求知在淮南,成才在“工貿”,已成為眾多學子的共識。
學院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圍繞“專業有特長,就業有優勢,創業有能力,提高有基礎,發展有空間,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應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行“一書多證”,發展“一專多能”,把創業教育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突出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打造了辦學特色,形成了競爭優勢,被國家信息產業部命名為“IT職業教育工程定點院校”。同時,與國內高校聯合辦學,拓寬了“專升本”的渠道,與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菲律賓、荷蘭等境外高校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合作,為廣大同學出國深造創造了有利條件。
學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加強實習基地建設,不斷拓寬就業空間,畢業生出路廣闊,供不應求。採取利用荷蘭政府貸款等多種辦法籌資7000餘萬元,建成了校內商貿實訓超市、數控實習工廠和60多個現代化的高新設備實驗實訓室,以及兩個國家級高職教育實訓基地,一個省級數控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一個中荷共建的國際合作教學平台,形成了七大實訓中心,即數控加工實訓中心,計算機及網路實訓中心,汽車檢測與維修實訓中心,電工電子與自動化實訓中心,英語語言實訓中心,工商管理與經貿實訓中心,動漫藝術實訓中心,滿足所有專業教學實驗實訓的需要;在省內外80多家現代化的大型企業建立了實習就業基地,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培養與需求零對接,畢業生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發展潛力大。辦學31年來,已為國家培養全日制大中專業生近40000人,有五成以上成功創業,有三成以上成為企業骨幹,其餘除了100多人出國深造,大部分從事政府機關或事業單位不同層次的管理崗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學院實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依法治校”的治校方略,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加強校園綜合治理,師資隊伍不斷優化,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辦學特色更加鮮明。制訂了一系列傾斜政策,激勵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積極向上;設立了國家助學貸款、獎學金以及企業和校友獎助學金,獎優扶貧,保證每一位貧困生都能順利完成學業。學院秩序穩定,人際和諧,教師愛崗敬業,學生積極進取,各項事業蒸蒸日上。省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和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評估榮膺兩項“優秀”等級,先後榮獲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首批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範校、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省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省普法工作先進集體等數十項殊榮。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原國家教委副主任王明達以及省市和教育廳領導先後來院視察工作;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法國、新加坡、荷蘭以及港、澳、台的專家學者先後來院參觀訪問,並都給予熱情鼓勵。
學院招生計劃為教育部普通高職(專科)招生計劃,按教育部教學[2002]15號文件規定,頒發安徽工貿學院普通高等學校學歷證書。學生在校完成規定課程,成績合格,學院頒發由國家教育部統一印製的國民教育系列普通高等學歷證書。

辦學特色


學院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圍繞“專業有特長,就業有優勢,創業有能力,提高有基礎,發展有空間,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應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行“一書多證”,發展“一專多能”,把創業教育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突出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打造了辦學特色,形成了競爭優勢,被國家信息產業部命名為“IT職業教育工程定點院校”。同時,與國內高校聯合辦學,拓寬了“專升本”的渠道,與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菲律賓等境外高校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合作,為廣大同學出國深造創造了良好條件。
學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持續加強實習基地建設,不斷拓寬就業空間,畢業生出路廣闊,供不應求。採取利用荷蘭政府貸款等多種辦法籌資7000餘萬元,建成了校內商貿實訓超市、數控實習工廠和50多個現代化的高新設備實驗實訓室,形成了六大實訓中心,即數控加工實訓中心,計算機及網路實訓中心,汽車檢測與維修實訓中心,電工電子與自動化實訓中心,英語語言實訓中心,工商管理與經貿實訓中心,滿足所有專業教學實驗實訓的需要;在安徽、北京、上海、武漢、蘇州、寧波、深圳、東莞等地80多家現代化的大型企業建立了實習就業基地,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培養與需求零對接,畢業生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發展潛力大。辦學31年來,已為國家培養全日制大中專和本科助學畢業生30000多人,有五成以上成功創業,有三成以上成為企業骨幹,其餘除了100多人出國深造,大部分走上政府機關或事業單位不同層次的管理崗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學院實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依法治校”的治校方略,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加強校園綜合治理,師資隊伍不斷優化,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辦學特色更加鮮明。制訂了一系列傾斜政策,激勵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積極向上;設立了國家助學貸款、獎學金以及企業和校友獎助學金,獎優扶貧,保證每一位貧困生都能順利完成學業。學院秩序穩定,人際和諧,教師愛崗敬業,學生積極進取,各項事業蒸蒸日上。先後榮獲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省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省普法工作先進集體等數十項殊榮,省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和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評估榮膺兩項“優秀”等級。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原國家教委副主任王明達以及省市領導曾先後來院視察工作;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法國、新加坡以及港、澳、台的專家學者先後來院參觀訪問,並都給予熱情鼓勵。
學院大力加強實踐教育,目前有校外實習實訓基地85個;校內實踐基地82個;校內實踐教學工位數3020個。按照現代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要求,學校積極籌措資金,加大校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提高實踐基地的現代化建設水平。已建成數控技術、電工電子與自動化、汽車檢測與維修、計算機應用與網路技術、化工技術、動漫技術、工商與經貿、物流管理、電子商務類實驗實訓中心。其中,機械類實訓基地、電氣與電子信息類實訓基地、計算機類實訓基地、化工與輕化類實驗實訓基地、戲劇與影視學類實訓基地等是國家和省級實訓基地。
學院長期堅持創業教育,形成了“堅持創業教育,弘揚艱苦創業精神,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辦學特色,已成為安徽省辦學規模較大、辦學質量較好、規範化程度和社會公信力較高的高等院校。先後榮獲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首批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範校、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全國畢業生就業工作典型經驗高校(全國就業50強高校)、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等諸多榮譽稱號。

校園環境


巍巍舜耕山下,悠悠淮水南畔,安徽工貿學院座落在淮南市中心國慶西路199號,區位優勢顯著,生態環境怡人,交通便捷,生活便利。佔地面積4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20餘萬平方米。
這裡,一年四季,美景各異。春天繁花似錦,鳥語花香;夏日綠蔭如蓋,涼風習習;秋季天高雲淡,景色宜人;隆冬白雪皚皚,梅綻枝頭。美麗校園為你的大學生活增添亮麗的色彩,魅力青春在如詩如畫的校園裡盡情綻放!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黨委書記姜之勇
院長姚蕻
黨委副書記張世忠
副院長夏文先、楊超
紀委書記沈祖平
黨委委員、組織部長、宣傳部長王永軍
教務處處長劉競傑
學工部長、武裝部長劉月林

文化傳統


精神文化

校訓
自強拼搏開拓進取
艱苦創業的自強精神
團結奮進的拼搏精神
改革創新的開拓精神
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
校歌
《我們創造著事業的輝煌》
《金色的翅膀》詞:姚蕻(工貿學院院長),曲:唐玥(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理論作曲系作曲專業,1986至2007年擔任北京歌舞團藝術室作曲、編劇,期間兼任北京電視台總編室音樂編輯、中央電視台四套音樂總監和執行導演、央視節目策劃人和總導演。由他承辦的“唱支山歌給黨聽——建黨80周年全國農家女慶‘七·一’大型演唱會”在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同期播放達20餘次,創下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播放記錄。其父唐訶是新中國第一代作曲家,曾創作過《長征組歌》、《眾手澆開幸福花》、《祖國祖國我愛你》、《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牡丹之歌》、《滿江紅·怒髮衝冠》等膾炙人口的經典曲目。)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地址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國慶西路199號

科學研究


科研成就

據2020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教學研究人員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20篇,編寫出版教材40部,出版專著4部,取得國家專利300項。獲批省級人文社科項目18個(其中重點6個)、省級自然科學項目12個(其中重點5個)、青年人才基金項目6個、省級教學研究項目101個(其中重大和重點項目7個),獲央財支持和學校配套資金1300餘萬元。
省級科研重點項目(部分)
年份項目名稱項目類別負責人
2014基於公司治理視角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人文社科重點項目趙俊童
2018煤與瓦斯突出智能預警系統的開發與應用研究自然科學重點項目朱啟成
2018動畫場景設計中天空的研究人文社科重點項目朱敬
2018安徽網路對外宣傳及其漢英翻譯研究人文社科重點項目黃創
2018基於顧客滿意的生鮮農產品超市化經營研究人文社科重點項目魏曉曉

學術資源

據2020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圖書館館藏圖書65萬冊,中外文圖書資料1000種。電子資源有e線圖情資料庫、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書香江淮、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安徽省高校數字圖書館、人郵社專業自主學習資源庫、CSSCI(Chinese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中科VIPExam考試學習資料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NSSD)等。
院圖書館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圖書館是學院的文獻信息中心,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機構,也是學院信息化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地。
長期以來學院高度重視圖書館建設,圖書館的總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共七層。設有書庫3個、閱覽室4個、電子閱覽室,自修室等,共有閱覽座位1200個。圖書館現有藏書70餘萬冊,館藏以電子工程、計算機自動化管理、經濟管理文獻為重點,兼及其他學科文獻的館藏特點。
圖書館不僅在建築形式上體現了現代技術含量和時代感,體現了建築與環境的完美結合,而且在內涵本質上努力體現“文獻信息中心”應有技術含量和時代感,體現“知識技術”與“人文主義”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