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鳳眼果的結果 展開

鳳眼果

梧桐科蘋婆屬植物

鳳眼果,中藥名。為梧桐科植物蘋婆Sterculia nobilis Smith的種子。具有和胃消食,解毒殺蟲之功效。用於翻胃吐食,蟲積腹痛,疝痛,小兒爛頭瘍。

物種簡介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甘,溫。
②《生草藥性備要》:甘,平。

功能主治

溫胃,殺蟲。治蟲積腹痛,翻胃吐食,疝痛。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治臟腑生蟲及小兒食泥土,腹痛,癖塊積硬。養肝膽,明目去翳,止咳退熱,解利風邪,消煩降火。
②《生草藥性備要》:治小兒生天婆究(小兒爛頭瘍)煅存性,開油搽;消熱氣,煲肉食。
鳳眼果
鳳眼果

形態特徵


蘋婆(《植物名實圖考》)喬木,高達10米。樹皮褐色。葉紙質,闊矩圓形至矩圓狀橢圓形,長8~25匣米,寬5~15厘米,先端漸尖或鈍,基部鈍,禿凈;葉柄長2.5~5厘米。圓錐花序下垂,長8~28厘米;花雜性,無花冠;花萼粉紅色,5裂至中部,裂片三角狀條形,被短柔毛;雄蕊柱柔弱,彎曲;雌花少數,子房有毛,具柄,5裂,花柱彎曲。u革質,卵狀,長4~8厘米,寬2.5~3.5厘米,具喙,熟時暗紅色,被短絨毛。種子1~5顆,橢圓球形,暗栗色。花期5月。果期6~7月(貴州)。

主要價值


藥材性狀

種子橢圓球形,黑褐色或暗栗色,直徑約1.5cm。氣微,味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或研末為散。外用:煅存性研末調搽。

相關配伍

①治腹中蛔蟲上攻,心下大痛欲死,面有白斑:羅晃子、牽牛子各七枚。水煎服。
②治翻胃吐食,食下即出;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羅晃子七枚。煅存性,每日酒調下方寸匕,服完為度。
③治疝痛:羅晃子七個。酒煎服。(選方出姚可成《食物本草》)

注意事項

脾虛便泄者禁服。

相關論述

1.姚可成《食物本草》:治臟腑生蟲及小兒食泥土,腹痛,癖塊積硬。養肝膽,明目去翳,止咳退熱,解利風邪,消煩降火。
2.《生草藥性備要》:治小兒生天婆究(小兒爛頭瘍)煅存性,開油搽;消熱氣,煲肉食。

分佈範圍


分佈廣東、廣西、貴州等地。

地理環境


野生山坡林內或灌叢中,亦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