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奇
漢語辭彙
歷奇,漢語辭彙,讀音為lì qí,英文為adventure,在《牛津字典》中的解釋為“冒險、奇遇”。
歷奇是指一個離開個人安舒區,進入不肯定、不可知的處境,經歷一些具有一定技巧難度,而且是陌生的、新鮮有趣的、具有挑戰性的、與日常生活方式不同的活動過程。參加者在活動中必須面對成功與挫敗,更要處理即時的危機和真實的處境。
說到歷奇的起源,先要介紹有“外展訓練之父”之稱的韓建德(Kurt Hahn,有些資料也譯為漢思或科翰)。他1886年生於德國柏林一個猶太家庭,畢業於牛津大學。他覺得:一切知識都源於實踐!就如同學游泳和騎自行車,因為經驗來自親生體驗,就會深刻得終身不忘。他首先提出外展訓練(也稱拓展訓練)的理念。“外展”是一個航海術語,意思是一艘船駛離熟悉的港口,引申為人們離開熟悉的事物,勇於面對嘗試,並隨著挑戰自己的能力而成長。
“你擁有的超過你意識到的”這是韓建德教育哲學的主旨。他相信每個人都有更多的勇氣、力量、潛能和善良心。他希望創造一種環境,讓人們不必通過真實的艱險、自我懷疑、厭倦、受嘲笑、失敗等經歷,就能領悟和發現真理,認識自己,了解別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在大西洋的海底用潛艇攻擊英國船隻,由於海水冰冷,又遠離陸地,所以造成大批量的人員犧牲。後來人們發現每一次這樣的災難都會有一小部分船員能夠活下來,但奇怪的是活下來的是那些人並不是一些年輕的水手,而是在那些年紀相對要長的老水手,於是韓建德得出結論:當災難來臨時候,決定你是否生存最關鍵的因素不是你的體能,而是你的心理素質。年老的水手有著豐富的經歷和閱歷,沉著冷靜分析當時所處的環境,懷著堅定的生存信念,最終擺脫了厄運對他們的糾纏。而年輕的水手們,當災難來臨的時候,精神的沮喪會導致人的生理防線全面崩潰,造成體力的集聚下降,最終的結果的是死亡。 1941年,韓建德在威爾士創立了第一間外展訓練學校,目的是訓練年輕的英國海員的海上技巧和面對困難時的不屈精神。二戰結束后、這所學校的功能也隨之退化,後來一些組織行為專家從這所學校的培訓的培訓模式里得到啟發。他們認為:隨著社會的進步,當人們進入工業化社會,很多人和管理者經常遭遇著落海水手同樣的景遇,人們在面對節奏飛快的工作氛圍和人際複雜的社會氛圍,往往會造成很多社會人的思想保守、情緒焦躁、精神壓抑、更為嚴重的很多人承受不了壓力會作出極端的行為。種種這些現象給企業和個人帶來很大的損失。於是在英國慢慢形成以培訓管理者和企業人為對象、以培訓管理者的心理適應能力和管理技能作為培訓目標的學校。
1960年,美國開始引進外展訓練的創意和訓練方式,通過高山瀚海的戶外實踐培養學員們堅韌不拔的性格。
1971年,美國人Jerry Pieh在傳統的外展課程里加入一些歷奇課程,課程有一群外展訓練學校教練所設計和帶領,活動包括遊戲、繩網、短途登山等。並獲得美國聯邦教育局的三年資助,取名為“歷奇訓練”。
歷奇針對兒童的應用
它的傳播軌跡:德國→英國→美國→中國香港→中國大陸。
香港早期以野外活動或歷奇活動為主的青少年服務機構,主要有一些青少年制服團體,如男童軍、女童軍、民安隊少年團、基督少年軍、義勇軍少年團、海事少年團、航空青年團和紅十字會少年團等;而非制服團體則有野谷、海谷、突破機構,愛丁堡獎勵計劃及青少年中心所舉辦的野外活動訓練班。但以上各機構所進行的野外活動,均以提供健康活動為主要目標,而較少深入處理個別成員的成長問題。
歷奇
1998年,在一群熱心的歷奇工作者的努力下,於6月在香港成立了“香港歷奇輔導協會”。
相對於傳統外展訓練費用和受傷機率高、可持續發展和適用性弱的缺點,歷奇訓練體現了課程趣味性濃、參與性大、安全性高、針對性強、應用性廣、啟發性深等特點。
歷奇是一項可以協助工作者達到不同效果的工具。歷奇活動從活動應用到培訓導師介入程度的高低及帶來的不同功效可劃分為五個不同的層面:
1.歷奇活動——純粹康體活動。
2.歷奇教育——在歷奇中學習技巧,體悟道理。
3.歷奇訓練——要求較高體能、較多決策和團隊精神,難度比前者高。
4.歷奇輔導——以歷奇為工具,根據不同的受輔導者的背境和心理問題,進行相應輔導(常用於社工)。
5.歷奇治療——涉及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心理學問,比歷奇輔導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