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葉茳芏

莎草科莎草屬植物

短葉茳徠芏(學名:Cyperus malaccensis subsp. monophyllus (Vahl) T.Koyama)是莎草科莎草屬植物,匍匐根狀莖長,木質。稈高80-100厘米,銳三稜形,平滑,基部具1-2片葉。葉片短或有時極短,寬3-8毫米,平張;葉鞘很長,包裹著稈的下部,棕色。苞片3枚,葉狀,短於花序;長側枝聚繖花序復出或多次復出。小堅果狹長圓形,三稜形,幾與鱗片等長,成熟時黑褐色。花果期6-11月。

形態特徵


短葉茳芏
短葉茳芏
匍匐根狀莖長,木質。稈高80-100厘米,銳三稜形,平滑,基部具1-2片葉。葉片短或有時極短,寬3-8毫米,平張;葉鞘很長,包裹著稈的下部,棕色。苞片3枚,葉狀,短於花序;長側枝聚繖花序復出或多次復出,具6-10第一次輻射枝,輻射枝最長達9厘米;穗狀花序鬆散,具5-10個小穗;穗狀花序軸上無毛;小穗極展開,線形,長5-25(-50)毫米,寬約1.5毫米,具10-42朵花;小穗軸具狹的透明的邊;鱗片排列疏鬆,厚紙質,橢圓形或長圓形,頂端鈍或圓,不具短尖,長約2-2.5毫米,背面無龍骨狀突起,紅棕色,稍帶蒼白色,邊緣黃色或麥稈黃色,脈不明顯;雄蕊3,花藥線形,紅色葯隔突出於花藥頂端;花柱短,柱頭3,細長。小堅果狹長圓形,三稜形,幾與鱗片等長,成熟時黑褐色。花果期6-11月。
短葉茳芏
短葉茳芏

生長環境


喜溫好濕,耐鹼性較強,對土壤選擇不嚴,不僅淡水田可種植,沿海鹹水田也可種植,一般在pH4-5仍可正常生長,當土壤耕層氯含量達0.5%、並灌入氯含量0.08-0.25%鹹水時,還有利草質的提高,生育過程可分為草芽萌發、草莖伸長、現蕾開花和種子成熟4個時期。花期為4-8月,以8月為最盛,9月則種子成熟。

分佈範圍


產於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等省區;多生長於河旁、溝邊、近水處。稈可編席用。分佈於日本。
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廣東東莞縣一帶已有栽培,現湖南、浙江、福建等省亦有栽培。

栽培技術


短葉茳芏
短葉茳芏
2徠-4月栽插,規格一般為20×20cm,每穴3-4棵苗,栽深5-6.5cm 。栽后至封行前要及時中耕除草。收割前60天每公頃施氮磷鉀配合肥料2250kg,肥料要分三次近施,最後一次於收割前20天施下。栽植后要灌深水養苗返青,返青後於夜間灌淺水,臨近收割前,要落乾田水促草莖成熟。草莖由綠轉淡黃有光澤時,標誌草莖已成熟,即為收割的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