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城

北京市海淀區的住宅小區

酈城由來歷史悠久,追溯源遠流長.春秋時期,西峽縣改為“析邑”,屬楚地。但由於列國之間相互爭奪地盤,特別是秦國對外擴張,在秦、楚邊界上多次發生戰爭,因此“析邑”時屬楚,時屬秦,反覆變更。當楚國設置“析邑”時,在今內鄉縣城北十華里處(趙店鄉申營村)同時設置了“酈邑”。酈邑同析邑一樣都遭受秦、楚邊界戰爭的騷擾,在地域權屬上或楚或秦,不斷發生反覆變更。

酈城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全國,實行郡縣制內鄉這一帶屬於南陽郡。秦將“析邑”改為“中鄉縣”(因地處南鄉與北鄉之間而故名。舊時,今淅川境內設有一南鄉,西峽北設有一北鄉,見南鄉郡),“酈邑”改為“酈縣”,“酈城”就成為現在的內鄉縣。內鄉人傑地靈,發祥歷史悠久。三代以前先後為酈部落和酈國。春秋時為楚國酈邑,系西北邊地之重鎮。
內鄉縣 古衙新景
內鄉縣 古衙新景
據舊志記載,西周時建酈國,春秋為楚之酈邑,戰國歸秦,屬商鞅封地,秦設酈縣,屬南陽郡。漢沿秦制。西魏改析陽縣為中鄉縣(縣治今西峽縣城)。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避文帝父楊忠諱改中鄉縣為內鄉縣,改酈縣為菊潭縣,同屬南陽郡。唐武德二年(公元619 年),廢菊潭入內鄉,時內鄉縣轄今內鄉、西峽兩縣境域。元初(公元1265年),縣治所由西峽口遷至渚陽鎮(今內鄉縣城)。同時,淅川、博山兩縣併入內鄉,內鄉兼有今內鄉、西峽、淅川三縣境地,為內鄉縣面積最大的時期。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復置淅川縣。清沿舊制。民國時期屬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1948年5月4日內鄉解放,分其西境新置西峽縣。1949年元月20日,撤銷西峽縣併入內鄉,同年12月15日再建西峽縣,內鄉建置沿襲至今。
酈城
酈城

酈城樓盤


酈城
酈城
依託於西部生活核心區,有極強的消費潛力。獨特的二層內街設計,創造了購物、辦公的開放性中的私密性。
豐富多變的空間設計,充分滿足業主的辦公、休閑、投資等多方面的需要。
每套基本保證一個衛生間的設計使各戶型的私密性及設施的檔次性明顯提高。
充足的共享空間及公共平台,使無論商務人士還是購物人士均感覺輕鬆自在,舒適愜意。
別具一格的動線設計,使人流的合理移動形成一景,拒絕擁堵。
多種複式及挑空設計為業主因生意擴展增加的空間需求預留了餘地。
1)A區1-4號底商,面積14582平米,四個4000平米獨棟
2)BS聯體底商,14470平米
3)南區商服,面積18000平米,3個相對獨立小樓,6000平方米每棟
4)E2綜合樓,72443平方米,地上8層,地下2層
相關單位
投 資 商 中發實業集團
承建單位 南通三建
物業公司 北京博安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酈城圖片觀覽
酈城小區圖
酈城小區圖

酈城故事


早時,有少年張生,家道貧苦。三次進京赴考途經渚陽鎮饑寒交迫已身無分文,其勵志求進的精神深感路人。酈城燒餅攤前有富家之女月兒攜其丫環買餅,見此遂令丫環裝上幾份燒餅送與路上食用。
酈城燒餅,圓圓滿滿、淡雅清香,給在困境中的張生增添了無限動力。餅脆面香、麻辣提神,在考場中更是書寫自如、發揮極致。
金榜題名后,張生自知人生一路的艱辛與不易,更對途中姑娘送與幾份救命燒餅深存感激。回到渚陽鎮四處打聽,皆因當時未來及問清恩人的姓名、住址,多次詢問未果......
知恩何時能報?燒餅攤前張生曾經是幾度無奈與彷徨,酈城燒餅的“圓滿”與“清香”給他留下了深深的烙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