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零售業
電子零售業
電子零售(ELECTRONIC RETAIL,簡稱ER),通過網際網路、手機、數字電視、電台等電子化方式,實現零售服務的一種商業模式。
電子零售並非傳統實體零售的分支和延展,而是與實體零售一起同屬於商業流通領域的一種新商業經營業態,電子零售可以由實體零售商雙線經營(如沃爾瑪在線),同時也有提供純網路零售服務的電子零售商(如卓越、噹噹等)。
電子零售主要是商家對個人顧客開展零售業務,而電子商務涵蓋的範圍很廣,包括B2B、B2C、C2C、B2M等多種電子商務模式。
網路零售業從開始那一天起﹐就像一場革命﹐對實體的零售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僅是1998年的下半年﹐網路營銷已增長了200%﹐參與線上零售的從業者由原來的1 2%增加到39%。預計從現在到今後的五年內﹐電子零售的年銷售額將有10億美金到1000億美金不等的增幅。隨著計算機價格的下滑﹐更多不同年齡的人將加入使用計算機的行列﹐個人計算機的擁有率將上升43%﹐有著引人注目的增加。
2009年中國的網購市場取得了較快發展,特別是網購交易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2008年一直在1.3%左右,而2009年一季度即上升至1.6%,二季度繼續上升至1.9%。除自然增長的因素,比如消費者對網路購物的接受程度逐步提高外,金融危機對中國網購市場的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以京東商城為例,自2004年創立至2008年,京東商城的年銷售額分別為1000萬元、3000萬元、8000萬元、3.6億元和13.2億元。2009年第二季度京東商城銷售額達8.4億元,佔據中國B2C電子商務市場28.8%的份額。其中6月銷售額突破3.7億元。
電子商務所展示出來對傳統店鋪式的零售帶來的衝擊﹐是否意味著我們所熟悉的零售經營模式將從此畫上句號﹖
當然不。任憑電子商務像雨後春筍般的迅速發展﹐一些傳統的零售企業並未有超負荷的費用增長而要倒閉。相反﹐兩種模式依然並存。無可否認﹐網路行銷確實對某些特定的行業帶來了新的衝擊和挑戰。然而﹐這卻不經意地為許多零售商造就了一種機遇﹐一種為適應行業發展而做出相應調整﹐並會象網路行銷一樣有充分發展前景的機遇。零售商運用他們豐富的經驗﹐馬不停蹄地策劃未來的市場營運﹐這表現為許多人已在修定計劃﹐反覆推敲自己的門面設計﹐更把電子商務以配合性質的形式納入自己市場策略的一部份。
電子零售系統的對象是零售商和消費者,每個消費者都有自己不同的購買商品的方式,我們必須概括出消費者採購的一般模式。這些概念化的模式(商業模式)是了解消費者動態性的基礎,由此形成了消費者和供應商之間的交易過程。這些模式保證了電子零售系統的一致性和穩定性,增加了消費者的滿意度和方便性。
消費者的貿易活動可以歸納為三個階段:購買前、購買、購買后。
購買前準備階段:在大量的信息中搜索和發現能夠滿足消費者需要的一組產品,通過對其性能的比較,確定一個較小的產品範圍。購買階段:強調與供應商談判和購買合適的商品有關的信息,像價格、能否供貨、送貨時間、電子付款機制等。購買后階段:包括對消費者的服務和支持,找到消費者的抱怨、產品退貨、產品缺點。
一般來說,消費者可以分為三類:
(1)衝動型的消費者:迅速地購買產品
(2)耐心型的消費者:作一些比較以後再購買產品
(3)分析型的消費者:在決定購買某種產品之前做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
理解消費者類型使得我們能夠深入探究什麼因素能激勵(推動)各種類型的採購。消費者的行為對在線零售系統的開發有著深遠的影響,這些行為可以用兩個問題來說明:為什麼消費者要購買?系統為消費者提供了什麼?如果考慮了這兩個問題,在線購物行為就是有價值的。
(1)周密計劃型:在進商店前就計劃好要買的東西,且準確購買計劃好的商品。
(2)一般計劃型:需求已經確定,但具體買哪種產品是在進入商店后根據需求而確定的。
(3)回憶型:由於看到了某種商品使自己回憶起某種需求。購買者受商店中廣告的影響可以有準備地選擇代用品。
(4)完全無計劃型:在去商店時根本沒有任何需求。
決定要購買一個商品后,買賣雙方必須通過一定方式經過若干次的交互后才能真正完成購買活動。商業交易是指買賣雙方之間伴隨著必要的支付行為的信息交換。可以通過銀行完成現金付款,也可以通過信用卡認證來支付。
單一的商業模式並不適合每一個人,在線環境應有多種商業模式。一般來說,一個簡單的商業協議需要下面的幾個交互過程:
(1)買方與賣方就購買產品問題進行接觸。這個對話可以在線交換完成—WEB、E-MAIL、電話等。
(2)銷售商報價。
(3)買方和賣方進行談判(討價還價)。
(4)如果滿意,買方以雙方同意的價格簽署付款協定,將信息加密。
(5)賣方進入帳務服務來驗證加密后的付款細節。
(6)帳務服務將付款細節解密,檢查買方的餘額及信用情況,扣除要轉帳的總金額(帳務服務需要與買方銀行聯繫)。
(7)帳務服務給賣方開綠燈,提交貨物,併發送一個標準化的信息來描述交互的細節。
(8)收到貨物后,買方簽署和發送收據,賣方帳務服務完成交易,在帳務服務的最後,買方收到一個交易單。
售後服務對一個公司的收益平衡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消費者購買商品以後,由於種種原因,可能需要退貨、索賠等服務。由於服務需要付費,零售商需要考慮售後服務中的償還,爭執,退貨,索賠,採購過程的失誤,對管理成本的影響,破損和運輸支出,消費者關係等因素。據統計,每次消費者退貨或對採購產生質疑,就至少花費零售商25~50美元。當一個消費者對在線訪問有一個全部的交易記錄,大部分的問題可以得到答案。然而,許多公司在設計他們的交易過程時,只有一個方向的交易流:只對消費者。這就意味著退賠和索賠必須沿著逆方向, 產生邏輯混亂及交易混亂,讓顧客不滿意。
由於信息的傳播和信息的影響力,售後服務可能影響顧客的滿意度和幾年內公司的贏利。在大多數公司中,售後服務是一種沒有任何市場行為的活動,有利於促使零售商進行內部產品開發,需要有一支質量保證隊伍。一個有效的電子商務環境必須具有內部網路結構的信息傳輸,如會計活動和會計狀態來完成售後的服務。
中國電子零售精英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