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鴻鈞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高鴻鈞,1963年8月生於安徽省懷遠縣。1987年畢業於安徽教育學院物理系,1991年、1994年先後獲北京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碩士和博士學位。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人物經歷


高鴻鈞院士受聘蚌埠學院榮譽教授
高鴻鈞院士受聘蚌埠學院榮譽教授
曾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正局級)兼校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局長,中國真空學會副理事長,國際真空科學、技術與應用聯合會(IUVSTA)納米科學委員會主席,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長。
1987年畢業於安徽教育學院物理系。
1991年,1994年先後獲北京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碩士和博士學位。
2011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成為建國后國家培養的第一位蚌埠籍院士。
2013年,高鴻鈞院士受聘蚌埠學院榮譽教授。
2014年3月,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
2018年3月,當選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
2020年9月,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2021年5月,當選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高鴻鈞[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
高鴻鈞[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
高鴻鈞從事納米量子系統的構造、組裝和結構與物性調控的研究並取得多項成果:提出一種提高STM解析度的新方法,增強了STM觀察表面電子結構的能力。首次在Au(111)表面上構造了具有固定偏心軸的單個分子轉子,實現了大面積有序陣列的組裝並對其轉動行為進行了有效的調控。發現了單個磁性FePc分子在Au(111)表面上的Kondo效應,提出了利用分子在不同吸附位置構型不同的原理對單分子自旋態進行調控的途徑。首次在單個分子水平上實現電導轉變,顯示了未來用作信息存儲的可能性。2008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等。
• 學術論著
高鴻鈞博士在重要的國際會議上做大會報告和邀請報告60餘次,發表論文二百餘篇,其中Phys. Rev. Lett. 16篇,J. Am. Chem. Soc. 7篇,Nano Lett. 2篇,Adv. Mater. 10篇,受邀與國際同行合編/著書(章節)6本。
• 研究課題
正在進行有關納米電子材料與器件的製備與表徵,納米信息器件的構造與物性的基礎研究,承擔國家“973”、“863”、基金委重點和重大國際合作的項目,研究課題有:
1. 納米電子器件基本功能單元的構造與物性;
2. 超高密度信息存儲/分子存儲的材料、技術及相關物理問題;
3. 有機-無機複合體系自組織結構的實驗與生長動力學;
4. UHV-STM研究固體表面納米結構及其在表面上的自組織生長;
5. 低維生物體系的製備與物性;
6. 高質量石墨烯材料製備,物性及其器件。

榮譽表彰

長期從事凝聚態物理實驗研究,先後榮獲德國洪堡研究獎、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全球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陳嘉庚數理科學獎、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等科技獎項。
時間榮譽/表彰
2018年5月30日陳嘉庚數理科學獎
201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10年德國“洪堡研究獎”
2009年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
2008年全球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
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獎
中國青年科技獎

社會任職


國家973計劃諮詢專家組成員,國際真空科學、技術與應用聯合會(IUVSTA)納米科學委員會主席,美國Appl. Phys. Lett.雜誌副主編。曾在美國和歐洲的著名科研單位做訪問教授和學術顧問。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和國家基金委優秀群體學術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