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晁採的結果 展開
- 唐代女詩人
- 漢語辭彙
晁采
唐代女詩人
晁采,小字試鶯,大曆時人。少與鄰生文茂約為伉儷。茂時寄詩通情,采以蓮子達意,墜一盆中。逾旬,開花結締。茂以報采。母得其情,嘆曰:才子佳人,自應有此。遂以采歸冒。
晁采
晁采與並蒂蓮
晁采與並蒂蓮
中國仕女百圖013晁采
除詩詞書畫外,晁采還有一個嗜好,就是看雲。一有閑暇,她就在窗口或庭院中仰頭凝視著天際,看朵朵浮雲變幻游移,長時間不知疲倦。她看著白雲,常把清秀的那片雲想象成自己,把碩壯的那片當成文茂,等啊等啊,她獃獃地等著兩片雲飄到一處,最終溶為一體,再也不分開。因為愛雲,所以她給自己的居室取名為“窺雲室”,書房取名“期雲館”,就連她的侍女也喚作“小雲”。
一天,期雲館外蘭花開得正濃,晁采站在花叢中體味著蘭花的幽香。晁母走出來,慈愛地對她說;“你既然愛蘭,何不詠一首蘭花詩?”晁采知道母親是考自己的才思,立即應聲吟出:“隱於谷里,顯於澧潯,貴比於白玉,重匹於黃金,既入燕姬之夢,還嗚宋玉之琴。”
晁母見女兒詩來得這麼快,而且用典貼切,含義深遠,心中十分讚賞,嘴裡卻沒說什麼,只是含笑點點頭,又回屋去了。
晁母進屋后,晁采卻仍端視著蘭花回味著自己的詩,蘭花盛開時我來賞蘭,而自己正值花期,心上人文茂卻不能來品賞。想著想著,不由得黯然神傷。
春風送暖,夏雨落紅,一個夏雨陣陣的響午,晁采坐在“期雲館”窗前,看著窗外被雨水打得零亂不堪的蘭花,心中倍感寂寥,感嘆著韶光易逝,花落難再,思緒鬱結,難以遣散。為了
宣洩心臆,她順手拈過一張素箋,提筆書成一首七言絕句:
晚來扶病鏡台前,無力梳頭任髻偏;
消瘦渾如江上柳,東風日日起還眠。
寫成后,她覺得很想把自己的感受讓文茂知道,於是托小雲把詩箋偷偷送給文茂。
文茂拿到詩箋,心中砰然一動。展開細閱,閨中人兒為情所苦,如痴如病,憔悴悒鬱,百無聊賴的心情躍然紙上。文茂此時也正對雨愁悵,因此對晁採的感受深有體會,立即提筆以詩作答:
旭日瞳瞳破曉霞,遙知妝罷下芳階;
那能化作桐花鳳,一嗅佳人白玉釵。
文茂的詩中強烈地呼喊出他心底的願望。晁採得詩,細細揣味,深知文郎的情意。她冒雨來到院中池塘邊,精心摘下池中蓮蓬上的十顆青蓮子,用一塊錦緞包好,又遣小雲送給文茂,包中還夾著一張紙片,寫著一句話:“吾憐子(蓮子)也,欲使君知吾心苦耳!”
晁采
文茂慢慢咀嚼著送來的青蓮子,在苦澀中竟漸漸品味出一絲清香甘甜來,他頓時悟出了苦盡甘來的道理,似乎看到希望就在前面,因而心頭為之一振,豁地站起身來,不料卻把放在膝頭的一顆蓮子彈出,落下了窗外盛水的盆中。他走出來正想去撿,剛巧一隻喜鵲飛過,不偏不倚屙下一團糞便在盆中,真讓文茂氣惱,只好把盆中的水和蓮子一同傾在院里的水池中。
唐女晁采《子夜歌》
晁采見信,同樣是喜不勝收,她暗想:並蒂蓮開,歡好永諧,這一定是好兆頭。欣喜之餘,又找來朝鮮繭紙,在兩面畫上鯉魚圖形,鱗甲閃爍,栩栩如生。在鯉魚腹中藏上一幀詩箋,送給文茂,上面寫著:
花箋制詩寄郎邊,魚雁往還為妾傳;
並蒂蓮開靈鵲報,倩郎早覓賣花船。
並蒂蓮開送吉兆,鯉魚傳書共心聲。雖然並蒂蓮開對晁采和文茂都是莫大的鼓舞,殷勤的小雲頻頻為兩人傳送詩文,溝通了縷縷情思,但這些畢竟還是望梅止渴,兩個相愛的人兒不能相見言歡,終究是莫大的遺憾。
時光悠悠,酷暑漸盡,轉眼已是秋涼。秋風過處,黃葉翻飛,凄清滿目,夜來秋月澄冷,更增添了不能見面的情人的思念之情。這天晁母要到外地一親戚家探視,路遠需隔天才能回來,留下晁采和小雲看守門戶。這真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仔細思量,不禁怦然心動,霎時紅暈浮上面頰,心頭猶如小鹿亂撞,但今天若不趁機見上文郎一面,還不知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相會。想到這裡,她下定了決心,悄悄叫來小雲,要她把消息秘密傳給文茂。
唐女晁采《子夜歌》
回到家后,文茂把青絲小心翼翼地藏在自己的枕頭下。每天睡在枕上,他總嗅到枕下飄出陣陣如蘭的幽香,引動他無限的遐思,也更加思念晁采了。一夜思緒纏繞使他無法入眠,索性披衣起身,就著孤燈寫下一首七絕,聊以寄託情懷:
唐女晁采《子夜歌》:儂既剪雲鬢,郎亦分絲髮。覓向無人處,綰作同心結。
几上金猊靜不焚,象床獨卧對斜曛;
犀梳金鏡人何處,半枕蘭香空綠雲。
一夕歡會之後,再也沒有見面的機會。文茂因秀髮的芳香不時由枕底透出,從而撩起對心上人兒刻骨銘心的思念。在蕭瑟的秋風裡,心情鬱結,人也漸漸變得懶散不堪,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緻來,甚至數日不理功課。晁採在閨閣中也是如此,空對羅帳,懶於杭汝,每日望著天邊白雲,思君斷腸,也是借詩抒懷:
枕簟生涼夜漏余,夢中憂惚覺來初;
魂離不得空成病,面見無白浪寄詩。
窗外江村鐘響絕,枕邊梧葉雨聲疏;
此時最是思君處,腸斷寒猿定不知。
清冷的秋夜,兩人隔牆同聽雨打梧桐的聲音,但咫尺天涯,有情人只能在夢中相會,醒來時只有空閨寂寂,孤燈相伴。此時見到晁采言愁之詩,文茂更深生憐愛之心,揮筆飽醮深情,寫下一詩,為兩人的未來,鉤勒出一幅幸福甜密的幻景:
忽見西風起洞房,盧家何處鬱金香;
文君未奔先成渴,顓頊初逢亦自傷。
懷夢欲尋愁落葉,忘憂將種恐飛霜;
唯應分付青天日,共聽床頭更漏長。
若能得到雙方家長的贊同,兩人共結連理,前景自然美好。只是兒女之事,兩個少年人都羞於向父母啟齒。他們所接受的禮教都認為,婚姻應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訂終身是大逆不道的,這種根深蒂固的婚姻觀念,他們一時難以衝破。顧慮重重,美夢難以立刻成真,畫餅充饑終歸無用。日日夜夜的刻骨相思緊緊包圍著少男少女,滿懷的幽情無計排遣。只見她日益消瘦萎頓,原本瘦削的腰肢,已不盈一握,就象一條能隨風搖蕩的弱柳。
寒夜漫漫,孤枕難眠,更殘漏靜,憂思不絕,乃漫吟著長詩“子夜歌”:唐女晁采《子夜歌》:儂既剪雲鬢,郎亦分絲髮。覓向無人處,綰作同心結。
儂既剪雲鬟,郎亦分絲髮;
覓向無人處,綰作同心結。
夜夜不成寐,擁枕啼終夕;
郎不信依時,但看枕上跡。
明窗弄玉指,指甲如水晶;
剪之持寄郎,聊當攜手行。
繡房擬會郎,西窗日離離;
手自施屏障,恐有女伴窺。
金盆盥素手,焚香誦佛門;
來生何所願,與郎為一身。
寒風響枯木,通夕不得眠;
曉起遣問郎,昨宵何以過。
得郎憔悴音,令人不可睹;
熊膽磨作墨,書來字字苦。
儂贈綠絲衣,郎遺玉鉤子;
郎欲系儂心,依思著郎體。
晁採信口吟唱著“子夜歌”,聊以藉慰自己的相思情懷。她心想:不知此詩為何人所作,詞意竟與自己的情況不謀而合,天下為情所苦的人原是那麼的相通啊!唱著唱著,不禁淚珠滿腮,相思之苦借淚水聊作無奈的宣洩。
然而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正可謂借酒澆愁愁更愁。詩書往來愈頻,反而愈增添相思之苦。日日愁思,夜夜不眠,晁采最終憂鬱成疾。聰明的晁母察覺女兒的病有些蹊蹺,於是找來侍女小雲,嚴加詢問,見晁母並無惡意,小雲將事情和盤托出,特彆強調小姐與文茂相愛已久,不能分開。晁母又愛又憐地嘆息道:“才子佳人,本應成雙;古人多有斬斷兒女情思之母,我一定要成全他們。”晁母是一個明禮之人,本對文茂十分賞識,因此並不追究兩人的兒女私情。她深知心病還需心藥醫,女兒的病用藥是治不好的,於是託了媒人說合。文家父母自然是欣喜不已,連忙應承下來。於是擇一良辰吉日,一對相愛至深的有情人,終於結為百年之好。婚後兩人,互珍互愛,已能朝夕相伴,但時時還互以詩詞傳情,不忘過去那段苦戀的時光。
第二年,文茂要赴京城長安參加會試,臨別時兩人纏綿難捨,晁采寫下一首“春日送文茂之長安”詩表達惜別之情:
思君遠別妾心愁,蹈翠江邊送畫舟;
欲待相看遲此別,只憂紅日問西留
唐女晁采《子夜歌》
唐女晁采《子夜歌》
其一:
牖前細雨日啾啾,妾在閨中獨自愁;
何事玉郎久別離,忘憂草樹豈忘憂。
其二:
春風送雨過窗東,忽憶良人在客中;
安得妾身今似雨,也隨風去與郎同。
她把詩箋仔細裹好,系在白鶴足上,白鶴衝天而起,直往西北方向飛去。
不久,文茂在京城順利地通過了進士會試,錄為進士及第,再經吏部複試,授職為淮南道福山縣尉。金榜題名后,文茂衣錦還鄉,攜帶送信的白鶴素素回來家中。晁采喜出望外,自然又和文郎有一番新婚般的溫存。後來,晁采隨文茂往淮南赴任,協助文茂治理一方。這對才子佳人終成恩愛夫妻,親朋故舊與鄉鄰,都盛讚他們是“並蒂蓮開,佳偶天成。”
其一
窗前細雨日啾啾,妾在閨中獨自愁。
何事玉郎久離別,忘憂總對豈忘憂?
其二
春風送雨過窗東,忽憶良人在客中。
安得妾身今似雨,也隨風去與郎通。
其一
儂既剪雲鬟,郎亦分絲髮。覓向無人處,綰作同心結。
其二
夜夜不成寐,擁被啼終夕。郎不信儂時,但看枕上跡。
其三
何時得成匹,離恨不復牽。金針刺菡萏,夜夜得見蓮。
其四
相逢逐涼候,黃花忽復香。顰眉臘月露,愁殺未成霜。
其五
明窗弄玉指,指甲如水晶。剪之特寄郎,聊當攜手行。
其六
寄語閨中娘,顏色不長好。含笑對棘實,歡娛須是棗。
其七
良會終有時,勸郎莫得怒。姜櫱畏春蠶,要綿須辛苦。
其八
醉夢幸逢郎,無奈烏啞啞。中山如有酒,敢借千金價。
其九
信使無虛日,玉醞寄盈觥。一年一日雨,底事太多晴。
其十
繡房擬會郎,四窗日離離。手自施屏障,恐有女伴窺。
其十一
相思百餘日,相見苦無期。褰裳摘藕花,要蓮敢恨池。
其十二
金盆盥素手,焚香誦普門。來生何所願,與郎為一身。
其十三
花池多芳水,玉杯挹贈郎。避人藏袖裡,濕卻素羅裳。
其十四
感郎金針贈,欲報物俱輕。一雙連素縷,與郎聊定情。
其十五
寒風響枯木,通夕不得卧。早起遣問郎,昨宵何以過?
其十六
得郎日嗣音,令人不可睹。熊膽磨作墨,書來字字苦。
其十七
輕巾手自製,顏色爛含桃。先懷儂袖裡,然後約郎腰。
其十八
儂贈綠絲衣,郎遺玉鉤子。即欲系儂心,儂思著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