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
大衛·漢德執導電影
《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是一部1937年的美國迪斯尼動畫電影,由大衛·漢德執導拍攝,愛德麗安娜·卡西洛蒂、露西兒·拉佛恩、哈利·史東克威爾等配音,影片於1937年12月21日在美國首播。
該片改編自格林兄弟所寫的德國童話故事《白雪公主》,講述的是一位父母雙亡、名為白雪的妙齡公主,為躲避繼母邪惡皇后的迫害而逃到森林裡,在動物們的幫助下,遇到七個小矮人的故事。
演員表
角色名 | 演員名 | 配音 | 備註 |
---|---|---|---|
白雪公主 | 愛德麗安娜·卡西洛蒂 | 李直平、陳秀珠(唱歌)、吳曉蕾(央視配音) | |
邪惡皇后 | 露西兒·拉佛恩 | 王景平、劉秀雲 | |
白馬王子 | 哈利·史東克威爾 | 姜先誠、謝文德(唱歌)、姜廣濤 | |
萬事通 | 羅伊·阿特威爾 | 孫德成、白馬 | |
愛生氣 | 平圖·柯爾維格 | 楊少文、高增志 | |
開心果 | 奧蒂斯·哈蘭 | 徐健春、王凱 | |
瞌睡蟲 | 平圖·柯爾維格 | 姜先誠 | |
害羞鬼 | 史考蒂·馬修 | 沈光平、張雲明 | |
噴嚏精 | 比利·吉爾伯特 | 佟紹宗、郭政建 | |
糊塗蛋 | 艾迪·柯林斯 | 外語原音 | |
魔鏡 | 摩洛尼·奧爾森 | 沈光平 | |
獵人杭伯特 | 史圖亞特·布查南 | 洪明 |
職員表
總導演 | 大衛·漢德 |
---|---|
製作人 | 華特·迪士尼 |
編劇 | 雅各布·格林、威廉·卡爾·格林、Ted Sears、Richard Creedon、Otto Englander、Dick Rickard、Earl Hurd、Merrill De Maris、Dorothy Ann Blank、Webb Smith |
角色介紹
白雪公主
演員愛德麗安娜·卡西洛蒂
配音李直平、陳秀珠(唱歌)
白雪公主是一位妙齡少女,被魔鏡視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肌膚如白雪,黑髮如檀木,嘴唇如玫瑰”。白雪公主天真善良、信仰愛情,在她身上看不到任何的邪惡。
邪惡皇后
演員露西兒·拉佛恩
配音王景平
邪惡皇后是白雪公主的繼母,一個心如蛇蠍的狠毒美人,她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世界上最美麗的人,當她在魔鏡的口中得知白雪公主比自己美麗后,便狠心的想要置她於死地。后遭遇天譴摔下山崖而死。
白馬王子
演員哈利·史東克威爾
配音姜先誠、謝文德(唱歌)
又稱佛羅里安王子,是一位英俊的王子,和白雪公主在井邊邂逅以後,便深深的愛上了她。
萬事通
演員羅伊·阿特威爾
配音孫德成
七個小矮人之一,由於他的位置經常排在第一,而被是小矮人之中的領袖。儘管如此,他也是個迷糊的傢伙。
愛生氣
演員平圖·柯爾維格
配音楊少文
七個小矮人之一。總是一副氣沖沖的樣子,有時喜歡跟萬事通做對,他的鼻子是小矮人之中最大的,通常閉著一隻眼睛。在被白雪公主的純真善良感化后,也只是一副刀子嘴豆腐心的樣子。
開心果
演員奧蒂斯·哈蘭
配音徐健春
七個小矮人之一。滑稽幽默,喜歡笑。
瞌睡蟲
演員平圖·柯爾維格
配音姜先誠
七個小矮人之一。在大多數情況下,他總是一副昏昏欲睡得樣子,很容易疲倦和打哈切。
害羞鬼
演員史考蒂·馬修
配音沈光平
七個小矮人之一。最容易害羞的小矮人,通常以臉紅和尷尬的形象來針對任何他的關注。
噴嚏精
演員比利·吉爾伯特
配音佟紹宗
容易打噴嚏(對花粉過敏),他一個噴嚏的威力相當於一陣狂風。因此,當他想要打噴嚏的時候,其他小矮人就會衝上去堵住他的鼻子。
糊塗蛋
演員艾迪·柯林斯(無台詞)
配音使用原音
七個小矮人之一。傻裡傻氣,笨手笨腳,是小矮人之中唯一一個不會說話和沒有鬍子的人,是一個鮮明的喜感人物。
魔鏡
演員摩洛尼·奧爾森
配音沈光平
邪惡皇后的“僕人”。它的形象通常是在一堆青煙中出現的綠色面具,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邪惡皇后通常用它來知道誰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獵人杭伯特
演員史圖亞特·布查南
配音洪明
被皇後下令將白雪公主帶到森林裡殺死,但心存憐憫,放走了白雪公主。為了交差,他拿一刻豬的心裝在盒子里交給了皇后,暫時騙過了她。
收錄曲目 | 演唱者 | 封面 |
I'mWishing | 白雪和王子 | 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 |
OneSong | 白雪 | |
WithaSmileandaSong | ||
WhistleWhileYouWork | ||
Heigh-Ho | 小矮人 | |
Bluddle-Uddle-Um-Dum(TheDwarfs'WashingSong) | ||
TheDwarfs'YodelSong(TheSillySong) | ||
SomeDayMyPrinceWillCome | 白雪 | |
Heigh-Ho(Reprise) | 重奏 | |
OneSong(Reprise) | ||
SomeDayMyPrinceWillCome(Reprise) | 發行日期:1993年01月01日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美國 | 1937年12月21日(洛杉磯,加州)(首映) |
1938年1月1日(華盛頓特區) | |
1938年1月13日(邁阿密,佛羅里達、紐約市,紐約) | |
阿根廷 | 1938年1月22日(布宜諾斯艾利斯)(首映) |
美國 | 1938年1月31日(巴爾的摩,馬里蘭) |
1938年2月4日 | |
英國 | 1938年2月24日(倫敦) |
1938年3月12日 | |
比利時 | 1938年3月26日 |
加拿大 | 1938年4月5日 |
法國 | 1938年5月6日 |
比利時 | 1938年5月20日(布魯塞爾) |
阿根廷 | 1938年5月23日 |
中國 | 1938年6月2日(南京) |
烏拉圭 | 1938年6月28日(蒙德維的亞) |
愛爾蘭 | 1938年7月8日 |
墨西哥 | 1938年7月21日 |
紐西蘭 | 1938年7月31日 |
義大利 | 1938年8月24日(威尼斯電影節) |
巴西 | 1938年9月5日(里約熱內盧) |
挪威 | 1938年9月12日 |
捷克斯洛伐克 | 1938年9月16日 |
瑞典 | 1938年9月27日 |
丹麥 | 1938年9月29日 |
澳大利亞、克羅埃西亞、南斯拉夫 | 1938年10月1日 |
巴西 | 1938年10月10日(聖保羅) |
芬蘭 | 1938年10月16日 |
阿爾及利亞 | 1938年10月31日(阿爾及爾) |
斯洛維尼亞 | 1938年11月10日 |
荷蘭 | 1938年11月11日(荷蘭語版) |
伊拉克 | 1938年11月23日 |
義大利 | 1938年11月30日 |
葡萄牙 | 1938年12月12日 |
瑞士 | 1938年12月17日(德語區) |
波蘭、土耳其 | 1938年12月21日 |
匈牙利 | 1938年12月22日 |
埃及 | 1939年1月2日(開羅) |
荷蘭 | 1939年3月17日(英語版) |
伊朗 | 1939年9月18日 |
中國香港 | 1939年1月16日 |
吉爾吉斯斯坦 | 1941年6月15日 |
西班牙 | 1941年10月6日(馬德里、巴塞羅那) |
美國 | 1944年2月22日(重映) |
英國 | 1944年4月3日(重映) |
愛爾蘭 | 1944年4月7日(重映) |
巴西 | 1944年7月24日(重映) |
瑞典 | 1944年12月26日(重映) |
法國 | 1944年12月30日(重映)(巴黎) |
印度尼西亞 | 1945年8月13日(重映) |
阿富汗 | 1945年9月8日(重映) |
秘魯 | 1948年5月4日 |
奧地利 | 1948年6月25日 |
菲律賓 | 1949年9月25日(達沃) |
瑞典 | 1949年12月12日(重映) |
義大利 | 1950年1月1日(重映) |
西德 | 1950年2月24日 |
日本 | 1950年9月26日 |
法國 | 1951年8月31日(重映) |
美國 | 1952年2月13日(重映) |
巴西 | 1952年8月27日(重映) |
丹麥 | 1952年12月26日(重映) |
蓋亞那 | 1953年2月14日 |
澳大利亞 | 1953年8月21日(重映) |
愛爾蘭 | 1953年12月18日(重映) |
英國 | 1954年4月12日(重映) |
中國台灣 | 1954年11月17日(重映) |
蘇聯 | 1955年7月12日 |
馬來西亞 | 1956年1月10日(吉隆坡) |
西德 | 1957年12月12日(重映) |
日本 | 1957年12月17日(重映) |
美國 | 1957年2月7日(重映) |
以色列 | 1960年1月30日 |
馬達加斯加 | 1960年7月26日 |
匈牙利 | 1962年9月13日(重映) |
義大利 | 1962年12月13日(重映) |
瑞典 | 1962年12月15日(重映) |
法國 | 1962年12月19日(重映) |
芬蘭 | 1962年12月21日(重映) |
丹麥 | 1962年12月26日(重映) |
摩洛哥 | 1964年1月1日(重映) |
墨西哥 | 1964年12月14日(重映) |
英國 | 1964年12月20日(重映) |
西班牙 | 1964年12月21日(重映) |
克羅埃西亞 | 1965年1月18日(薩格勒布) |
印度 | 1965年2月10日(重映) |
愛爾蘭 | 1965年12月17日(重映) |
巴西 | 1965年12月17日(重映)(里約熱內盧) |
1966年7月4日(重映)(聖保羅) | |
黎巴嫩 | 1966年7月30日 |
西德 | 1966年11月18日(重映) |
薩爾瓦多 | 1967年1月14日 |
美國 | 1967年6月11日(重映) |
日本 | 1968年3月9日(重映) |
捷克斯洛伐克 | 1970年12月25日(重映) |
馬來西亞 | 1972年10月7日(重映) |
義大利 | 1972年12月20日(重映) |
英國 | 1972年12月24日(重映) |
牙買加 | 1973年5月27日(重映) |
法國 | 1973年12月5日(重映) |
芬蘭 | 1973年12月21日(重映) |
瑞典 | 1973年12月22日(重映) |
西德 | 1975年12月19日(重映) |
美國 | 1975年12月20日(重映) |
西班牙 | 1975年12月24日(重映)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類型 | 獎項名稱 | 獲獎人、獲獎影片 | 備註 |
---|---|---|---|---|---|
1938 | 第6屆 | 威尼斯電影節 | 雙年藝術大獎 | 華特·迪士尼 | 提名 |
第11屆 | 奧斯卡金像獎 | 榮譽獎 | 獲獎 | ||
1939 | 第12屆 | 最佳配樂 | LeighHarline | 提名 | |
2002 | 第28屆 | 土星獎 | 最佳經典影片DV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