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庵村

草庵村

草庵村隸屬於匡遠鎮寶洪村委會,屬於山區。該村距離村委會3.5 公里,距離匡遠鎮8.5公里,國土面積1.62平方公里,現有農戶28戶。

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匡遠鎮草庵村


草庵村
草庵村
草庵村海拔1760米,年平均氣溫15.8 ℃,年降水量950毫米,適宜種植板栗等農作物。有耕地98畝,其中人均耕地1.01畝;有林地1404畝。全村有農戶28戶,有鄉村人口96人,其中農業人口96人,勞動力6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2人。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2.5萬元,佔總收入的 50%;畜牧業收入25萬元,佔總收入的 20.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90頭,肉牛13頭,肉羊90頭、畜禽700隻);林業收入6萬元,佔總收入的 4.8%;第二、三產業收入31萬元,佔總收入的25%;工資性收入7萬元,佔總收入的5。6%。農民人均純收入38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人(占勞動力的 7.35%),在省內務工5人。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寶洪小學,中學生就讀到蓬萊一、二中。該村距離小學校3.5公里,距離中學8.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0人,其中小學生14人,中學生6人。

安徽省全椒縣六鎮鎮草庵村


草庵村位於安徽省全椒縣中西部,交通便利,寶復路橫穿該村,312國道從該村經過。交通、文化是該鎮一個特點,該村總人口4334人,黨員人數155名,共設三個支部,10個黨小組。該村耕地面積4980畝,其中在2006年3月縣委縣政府在高庄試點推行新農村建設。在高庄僅有面積420畝,其中苗木面積300木,已基本完成了五清五改的基本理念。在發展特色農業上,該村加大投入,積極支持發展,苗木生產為村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浮洋鎮草庵村


草庵村由草庵、金歐、東路、洪畔、下郭、高雲、樹下佃、蔡林、留前、樹下翁等10個自然村組成。屬潮州市浮洋鎮。距鎮政府東北2.5公里,東與潘劉、高義為鄰,西與勝聯交界,南與林泉、福洞接壤,北距楓溪鎮東田村1.5公里,村落分散,昔年有“十八碟”之稱。安揭乾渠貫穿境內。面積2.2平方公里。草庵村落分散,創鄉年代及宗源各異,主村草庵,居劉姓。先民於明代由福建蒲田游醫至此創鄉,距村東半公里處有一荒埔,名大埔尾,中有一庵廟,周圍草高茂密,人稱草庵,故以此為村名。金歐村居郭、楊、許三姓,相傳金歐是唐朝宰相郭子儀飯碗別稱,郭姓系同宗源,故以金歐名村,楊許二姓於後期遷入。東路位金歐村南,明末由金歐村民徙創。洪畔村原稱鳳磐,創於明朝,先民來自福建蒲團,居李,洪,翁三姓,因李姓居於洪姓之畔,又因“鳳磐”和“洪畔”諧音而故稱。下郭村,初居夏、郭、陳、王、楊等姓,陳為主姓。系三勝村民遷此,因廈,郭二姓首創其村“夏”“下”諧音故名。高雲村原名雲路,因姓翁,俗稱翁畔。先民來自揭陽縣詹山鄉。樹下佃村,先祖於福建蒲田何嶺區遷此,原稱佃厝,因與新豐村佃厝同宗同名,故加地名樹下以之區別。蔡林村,原居蔡姓,后招湖邊林姓村民為婿,以姓名村,今只存林姓。留前村原名留錢,創於南宋嘉定三(1210),居劉、潘、吳三姓,明崇禎十三年(1640)因兵禍村多被毀,后田頭村劉姓遷此並居。樹下翁村,俗稱翁厝,創於明正德元年(1506),因姓翁故名。
1852年後,韓江南堤潘劉段連續決口,草庵諸村田園盡遭泥沙覆蓋,為恢復生產整地堆沙,故田野沙堆星羅棋布,水利灌溉困難。1955年興修安揭水渠,爾後經數年搬去沙堆300餘個,擴大耕地200畝,即使排灌方便,又改良土壤。耕地2049畝,屬沙質土,主種水稻、甘茨、花生、黃麻、甘蔗。抽紗為傳統手工藝。各自然村都有傳統手工業,建國前流傳著“草庵做瓜冊,歐村打膠柏,蔡林做竹籃,留前做棺材,佃厝做仙鞋,東路做豆乾,洪畔做草鞋,終年無日閑”的民謠。草庵,劉榮興桔油、柑餅、瓜冊,飲譽中外。蔡林竹器工藝,歐村“膠柏”也頗盛名,留前村“棺材”歷史悠久。
民國期間,全村有私塾學堂8所,年入學人數只佔學齡兒童三分之一。建國初全村並為“金庵”、“鴻樹”兩所學校,1952年並為草庵小學。
草庵距鎮政府東偏北2.5公里。金歐,位草庵村之北,距鎮政府東北2.5公里,村東0.5公里為東路村。洪畔村位於鎮政府東北2公里。下郭村距鎮政府東北2公里。高雲村原名雲路,又名翁畔,位草庵東端,距鎮政府東北2.5公里。(1930)以前屬登隆區。樹下佃村,位鎮政府東北1.5公里,是草庵村西南末端一自然村。蔡林村,北接勝聯,距鎮政府東北2公里,屬竹器專業村。留前村,原名留錢,位樹下翁之東,距鎮政府東北2公里。村民除從事“長生”業外,還有打錫薄,米製品加工業。樹下翁村,東連留前,距鎮政府東北2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