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遠鎮

匡遠鎮

宜良縣匡遠鎮位於昆明市東南部,宜良壩子中部,是縣城所在的中心鎮,距離昆明52公里。匡遠鎮舊稱匡州,明朝洪武年間設鄉鎮行政機構,2006年3月原蓬萊鄉和原匡遠鎮撤併為現在的匡遠鎮。匡遠鎮東與石林縣交界,南與南羊鎮接壤,西與湯池鎮為鄰,北與北古城鎮相連。平均海拔2335米左右,年平均氣溫16.4℃;年平均降雨量898毫米。森林96743畝,覆蓋率33%,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土地肥沃。境內河流有南盤江、賈龍河、擺衣河、石牛河、木渣箐河、西門河、文公河、英雄溝。蓄水10萬立方米以上小(二)型水庫16個,抽水站7座。

鄉鎮概述


匡遠鎮
匡遠鎮
鎮域面積200餘平方公里,轄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7個村民委員會、123個自然村。全鎮人口115273人,其中:農業人口77051人。耕地面積41358.5畝,其中:水田30104.5畝,旱地11254畝。主產水稻、蠶豆、玉米、小麥,糧食總產量達3372萬公斤,經濟作物有蔬菜、烤煙、花卉、水果、茶葉等。2007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636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19.2元。
匡遠鎮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和資源優勢,培育和促進了一、二、三產業的全面發展,在“強花卉、興旅遊、擴蔬菜、增奶牛、穩鴨子、育名茶”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同時,充分利用區位優勢,緊緊圍繞建設“兩街、兩區、兩圈”的城市建設發展思路(“兩街”就是在玉橋河兩岸建設美食一條街和花卉展銷一條街;“兩區”就是要在縣城建設商貿文化經濟區和在木興村地段建設食品加工工業園區;“兩圈”就是要在城郊建設城市農業經濟圈和轄區外沿建設觀光旅遊經濟圈),積極探索具有匡遠鎮特色的“建設城市、服務城市、強農、富農”路子,努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全
匡遠鎮
匡遠鎮
鎮的鴨系列加工初具規模,烤鴨、板鴨、白條鴨、鴨腳、鴨翅、鴨舌、鴨肝、鴨毛已形成市場,樹立了品牌。鴨系列產品有昆明羽絨廠生產的瑞雪羽絨被服、李燒鴨軟包裝食品、水笑魚加工生產的飄香鴨、飄香雞名揚四海。滇王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滇王月餅、滇王軟包裝板栗暢銷海內外,年銷售收入達83萬元。土特產中的寶洪茶,色、香、味俱佳,曾評為全省高香型名優綠茶,曾獲美國芝加哥“十里香”金獎。
工業型企業有水泥廠、預製廠、無機鹽化工廠、鑄造廠、造紙廠、編織袋廠等中、小型企業350個,從業人員16818人,總收入突破10億元大關。農業型企業有達隆蔬菜脫水加工廠、大福達高科技農業示範園、李子園奶製品廠。花卉有大渡口1000畝連片的花卉苗木生產基地和同馨花卉有限公司在永新、蓬萊村兩村創建的1000畝連片大棚非洲菊種植基地。具有民族特色的“兩園、六家”(岩泉公園、萬家花園兩個公園及鑫匯、清真有緣、八八園、大渡口、溫泉、岩泉寺六個農家樂)吸引著大批中外遊客。

基礎設施


匡遠鎮
匡遠鎮
截止2007年底,全鎮17個村委會已實施村村通工程,行政村通達率為100%,123個自然村中有109個自然村已經實現通路、通電、通水、通電話、通電視五通。全鎮已有11個行政村開通公交車,解決了部分群眾出行的困難。全鎮有21574戶擁有電視機,其中有18165戶拉通有線電視,入網率達84.2%;有22330戶已通自來水,有659戶飲用井水;有17866戶安裝了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其中: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達14696戶。
全鎮有15個集貿市場、集市。17個村委會共擁有汽車1277輛,農用運輸車398輛,拖拉機514輛,摩托車6480輛。耕地有效灌溉面積29910畝,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7294畝,人均擁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5畝。全鎮共有1063戶農戶建有沼氣池,433戶農戶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7207戶農戶安裝有太陽能。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磚(鋼)混結構住房農戶有8862戶,磚木結構住房農戶有2919戶,土木結構住房農戶有10040戶,1212戶居住其他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匡遠鎮
匡遠鎮
2007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6367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877萬元,佔總收入的10.31%;畜牧業收入25331萬元,佔總收入的15.4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8905頭、肉牛2659頭、肉羊9000隻、商品鴨7001610隻);漁業收入636萬元,佔總收入的0.4%;林業收入1702萬元,佔總收入的1.04%;二三產業收入116778萬元,佔總收入的71.35%;工資性收入413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19.2元,農民收入以二三產業和畜牧業為主。2007年全鎮外出務工人數為11265人,其中:常年在省內務工的有9841人,常年在省外務工的有314人,全年外出務工收收入達4133萬元。
匡遠鎮資源豐富,環境優美,屬中亞熱帶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濕潤,素有“滇中糧倉腹地”的美譽。是優質大米的主產區,有蠶豆、甜豌豆甜椒香瓜、四季豆、蓮花白、香蔥、大白菜、佛手瓜等成規模、品種豐富的各類無公害時鮮蔬菜及色、香、味俱佳的寶洪茶深受消費者喜愛,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以茶花、三角梅、康乃馨、玫瑰花、菊花等各類鮮切花、盆景及綠化苗木為主的花卉種植業形成萬畝規模正在快速發展;以孵化、生產、加工一條龍的鴨產業穩步發展,奶牛養殖業越來越壯大。二三產業中的李燒鴨、滇王軟包裝板栗、李子園奶製品、達隆脫水蔬菜遠銷海內外。旅遊資源有寶洪寺、七星望月、文慧塔、靖安哨68道拐、古驛道、靖安古茶等歷史文化遺產及國家AA級旅遊景區岩泉公園。匡遠鎮作為宜良縣農副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聚散重鎮,被稱為昆明市觀光旅遊、休閑渡假的後花園。

資源環境


全鎮有耕地41358.5畝,其中:水田30104.5畝,旱地11254畝,人均擁有耕地0.54畝,主要種植糧食、蔬菜、花卉等作物;有林地9674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2033畝,人均擁有經濟林果地0.68畝,主要種植板栗、核桃、桃、梨、桉樹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479.5畝,其中:養殖面積1646.9畝;其他面積155971畝。主要礦產資源有銅礦、粘土、山砂、白雲岩地熱水等。

人文古迹


匡遠鎮
匡遠鎮
匡洲古鎮,歷史悠久,其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是東出滇東、南進滇南之門戶,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匡城的開發始於唐天寶年間,而大規模的開發是在明朝。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屯軍入宜后,設置千戶所、關、哨等軍事統治系統。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置營地駐兵,扼守要衝。民國時期因戰事所迫,對此戰略要地形成龍爭虎鬥之勢。國民黨各兵種幾十支部隊先後駐鎮,鎮境一度成為一座兵城。省內較有影響的四鎮守使會議,四師長宜良會議等重要軍事部署在鎮轄地完成。
座落鎮南1.5公里的孫家山、宋、元時代古墓群,分佈於匡洲境內明、清建的城池、縣署、寺、廟、宮、觀、祠、閣、塔、坊等歷史古迹60餘處。明代以來如名宦、書院、義學、水利、道路、橋樑、房建等碑刻不下百通。自明代設立學宮大開教育之風,人文蔚起,明、清有竇容、馬捷元等8人榮登進士。以詩文著作鳴於世者代不乏人,清初有陳鳴玉,乾隆嘉慶年間有嚴朗、嚴廷中,清道光年間有陳達、陳通弟兄,清末民國初年有許克家,民國年間有嚴紹曾、王翰馨等所著較有影響的詩集、歌賦、散曲、雜劇、鼓詞、文集流傳於世,見證了古匡洲悠久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參考資料


數字鄉村網 http://www.ynszxc.gov.cn/szxc/model/index4.aspx?departmentid=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