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

柴靜著長篇自傳集

《看見》是記者柴靜所撰的長篇自傳集。初版時間為2012年。

《看見》記錄了十年間重大的公共事件,如非典、徠汶川地震、北京奧運、葯家鑫事件等的記錄,更有柴靜個人的精神成長曆程。

柴靜首次將十年央視經歷、個人成長心路與中國大事件糅合在一起,傳達了對人的“同情之理解”和對“眾口一詞”的質疑。

內容簡介


該書講述柴靜央視十年曆程的自傳性作品,既是柴靜個人的成長告白書,某種程度上亦可視作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
柴靜照片
柴靜照片
十年前她被選擇成為國家電視台新聞主播,卻因毫無經驗而遭遇挫敗,非典時期成為現場記者后,現實生活犬牙交錯的切膚之感,讓她一點一滴脫離外在與自我的束縛,對生活與人性有了更為寬廣與深厚的理解。十年之間,非典、汶川地震、兩會報道、北京奧運……在每個重大事件現場,幾乎都能發現柴靜的身影,而如華南虎照、征地等剛性的調查報道她也多有製作。在書中,她記錄下淹沒在宏大敘事中的動人細節,為時代留下私人的註腳。一如既往,柴靜看見並記錄下新聞中給她留下強烈生命印象的個人,每個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沒有人可以只是一個旁觀者,他人經受的,我必經受。書中記錄下的人與事,是他們的生活,也是你和我的生活。
三重內涵:
1.柴靜個人成長的自白書:從對新聞一無所知的新人,嘗遍失敗、迷茫、摔打的滋味,到如今成為央視最受歡迎的女記者和主持人,柴靜從未停止反思和追問,本書告訴你柴靜何以成為柴靜,她經歷過什麼,思考著什麼,又記下了什麼。
2.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奧運、華南虎照事件、葯家鑫事件……在新世紀頭十年的幾乎所有重大事件中,都能看到柴靜的身影,通過她在新聞熱點第一線的真實記錄,我們可以更真切、更深刻地讀懂中國,了解我們身邊這塊土地上曾發生過的與我們的命運休戚相關的大事,知道它們如何發生,我們又該怎樣面對。
3.我們自己的故事:採訪是生命間的往來,在柴靜的節目和文字中,無論是汶川地震、征地拆遷、家庭暴力,還是盧安克、葯家鑫,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具體的人,在他們身上,也可以看到我們自己,他們的故事,某種意義上也是你和我的故事。

業內爭論

看見[柴靜著書]
看見[柴靜著書]
柴靜在《看見》中寫的一些關於採訪的觀點,引發了業內一些爭論,例如閭丘露薇就在博客中針對柴靜的一些特點加以評論,以暗諷方式將柴靜的採訪表情總結為“蹲、抱、皺眉”,稱“電視記者表情應中性”;對柴靜“採訪是一場抵達”的理念評論“一個人再有名,沒新聞點就不該采”,對柴靜“關心新聞中的人”的採訪態度評論為“關注人安全討巧”。對此先是寧財神挺身而出替柴靜說話,後來音樂人周雲蓬也忍不住微博宣稱“大聲支持柴靜”,“嘲諷她是林徽因者,不知林是個美好的女子。盼望閭丘露薇來大陸電視台工作,實現她公正客觀中性的新聞理想。”
圍繞《看見》一書銷量破百萬所引發還遠不止這些,但柴靜對此表現出的冷靜令廣大讀者欽佩。
前言
《看見》中,我沒有刻意選擇標誌性事件,也沒有描繪歷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聞報道里,我只選擇了留給我強烈生命印象的人,因為工作原因,我恰好與這些人相遇。他們是流淌的,從我心腹深處的石壩上漫溢出來,堅硬的成見和模式被一遍遍沖刷,搖搖欲墜,土崩瓦解。這種搖晃是危險的,但思想的本質就是不安。
我試著儘可能誠實地寫下這不斷犯錯、不斷推翻、不斷疑問、不斷重建的事實和因果,一個國家由人構成,一個人也由無數他人構成,你想如何報道一個國家,就要如何報道自己。——柴靜

作品目錄


十一 只求了解與認識而已
一 別當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十二 新舊之間沒有怨訟,唯有真與偽是大敵
二 那個溫熱的跳動就是活著十三 事實就是如此
三 雙城的創傷十四 真實自有萬鈞之力
四 是對峙,不是對抗十五 只聽到青綠的細流聲
五 我們終將渾然難分,像水溶於水中十六 邏輯自泥土中剝離
六 沉默在尖叫十七 無能的力量
七 山西,山西十八 採訪是病友間的相互探問
八 我只是討厭屈服十九 不要問我為何如此眷戀
九 許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會存在二十 陳虻不死
十 真相常流失於涕淚交加中後記 

創作背景


《看見》的寫作動機,很自然也很簡單,總結起來就是兩個“離開”。第一個是2000年引她入央視的“導師”、《東方時空》創辦人之一陳虻去世,第二個是2009年突然調離《新聞調查》。兩件事,都是柴靜無法預期的,讓她感覺到生死萬物的無常。她說:“人其實是背對著死亡,一天天倒退地活著。人都有一死,但內心需要一種東西活著,而用文字記錄,就是喚醒這種內心的過程。”有人曾提議書名叫《我看見》,但柴靜覺得“我”字刻意,去掉直接叫《看見》更自然,隨後才發現跟自己的節目名字一樣。

作品鑒賞


主題思想

對於大部分只能從媒體中獲取新聞的普通人來說,《看見》讓他們看見了新聞“另一個版本的故事”。《看見》里,可以看見作為記者的作者柴靜的個人感情,也讓人看見了做新聞的另一種人性方式。
通過《看見》,讀者了解到重要的不是事實,而是對事實的看法,這個對事實的看法,就是所謂的了解真相。從這個意義上說,有多少種觀點,就有多少種真相。在哲學層面亦可以說,有多少個認識主體或觀察者,就有多少個真相。

內容特色

客觀,是《看見》的首要特點。在當下這個全世界都關注中國的時代,中國的新聞往往比小說更有可讀性。所不同的是,小說可以編,新聞是真的,而且往往其中的好壞沒那麼簡單。所以,電視上45分鐘的新聞節目,背後隱藏著數倍乃至數十倍的故事延展。
從“非典”開始,到虐貓事件、真假華南虎、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葯家鑫死刑……這些關鍵詞在中國過去的十年中,都曾陸續位居社會關注度的榜首。“虐貓沒人性”、“周正龍說謊”、“葯家鑫該死”……這些簡單粗暴的判斷,大概是很多人認識事件后的第一反應。但是在柴靜的筆下,事情遠沒那麼簡單。
比如,“虐貓事件”。2006年,網上熱傳一個女人用高跟鞋踩死貓的視頻。這個女人和拍攝視頻的李姓男子被網民“人肉搜索”。柴靜在採訪中發現,事件暴露的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換和暴戾浮躁的社會心態——李對虐貓根本沒有興趣,這麼做只是為錢,拍下來賣給網站,一次2000元,比他一個月工資還高。同時,這只是一個利益鏈的環節……而“高跟鞋女人”,只是因為離異導致心理抑鬱需要發泄。在這裡,柴靜發現,“虐貓事件”的罪魁其實是一些無良網站。
在《看見》里,柴靜並沒有為“虐貓事件”翻案,只是呈現事實而已。因為她所“看見”的事實,是《看見》的核心。
“眼見背後有思考”,是 《看見》的特點。柴靜說,新聞要客觀公正,所以記者是旁觀者,不能感情用事。但真幹了這一行,卻發現一不小心,原本端著的“客觀冷靜”稀里嘩啦地碎了一地。因為事件本身的複雜性,也因為人性的複雜性。柴靜說自己“關心新聞當中的人”。因為記者也是人,在交流中難免動情。
比如,柴靜採訪被葯家鑫殺害的張妙的父親時,隔壁房間傳來張妙母親的哭喊。柴靜在哭聲中坐不住了,於是對攝像師說:“我去看看。”然後她坐在張妙母親的身旁,用手在她肩臂上輕輕撫摸。接下來她採訪了葯家鑫的父親,她發現葯家鑫的母親天天躺在兒子的床上睡覺,抱著他平時愛抱的玩具——在“看見”背後,這兩對父母的反應讓她難以忘懷。
事實上,對這起事件的最簡單描述大概是:“葯家鑫開車撞倒張妙,下車后連刺6刀致其死亡”。怎麼聽都十惡不赦。然而,柴靜卻花了大量篇幅去倒敘葯家鑫的成長過程——過分嚴苛的家庭教育讓他的心理嚴重扭曲。聽完這些故事,再去判斷,也許會有另外一個結論——對葯家鑫施以死刑沒錯,但他其實也是一個教育的受害者。

獲得榮譽


截止2013年1月,僅僅用1個月時間,柴靜的《看見》銷量已經過100萬冊
2013年12月,亞馬遜中國年度圖書榜發布,柴靜《看見》登榜首
截止2014年1月,《看見》銷量近300萬冊

作品評價


看見 宣傳
看見 宣傳
主持人崔永元:“《看見》不僅是個人的記憶,也是一個群體的記憶,甚至有可能成為民族記憶的一部分。”
編輯劉瑞林:“《看見》這本書不同於一般名人出書。它是紀實,也是文學,是個人傳記,也是社會變遷的備忘。讀初稿時,我就迫切希望我的女兒能讀到,對於了解中國,對於個人成長,都有啟發。”
作家張立憲:“關於這本書沒有更多要說的了,她現在已經完成了,接下來要交給讀者,她的好和遺憾要交給讀者,這裡面有她作為一個職業人所經歷的事情,現在又提倡新聞專業主義,包括小柴平時聊天的時候也經常會提到心目中的偶像記者、偶像主持人,也會談到別人是怎麼來做採訪、怎麼做主持、怎麼做新聞的。但是這本書並沒有描述像很多我們司空見慣的明星的書一樣,描述新聞專業領域做的有多麼好,她描述的是要想把新聞專業主義做得好是多麼難,我覺得這是這本書比較好的一點。從我目睹這部書稿漫長的寫作過程,我想把文章寫好、寫得多麼好,可能這部書裡面沒有體現出來,但是至少我體會到的是要想把文章寫好是多麼難,小柴給了我們一個很生動的例子。”

作者簡介


看見 作者
看見 作者
柴靜,山西臨汾人,1976年出生。
曾在湖南文藝廣播電台主持“夜色溫柔”,在湖南衛視主持“新青年”。
徠2001年進入中央電視台,先後在“時空連線”“新聞調查”“24小時”“面對面”等欄目擔任主持人與記者。
曾為央視一套專題節目《看見》主持人。
柴靜,從當初大學的會計專業搖身一變成為央視的當家女花旦,可謂是勵志典範。而其外冷內熱,直斥時弊的人文風格更是讓她獲封“公知女神”稱號,成為文青們仰望的神壇人物。可以說,央視造就了柴靜,也造就了“灰姑娘也可以有春天”的神話。
被譽為“當代林徽因”的央視主持人柴靜可以說是無數文藝青年心目中的燈塔,她冷靜而帶有煽情性的訪談為她贏得了不少鐵桿粉絲。然而在繼“砍柴風波”“美國生女事件”后,柴靜已經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其主持的央視節目《看見》更是早2013年7月份就已經停播,這一度讓柴靜出走央視的傳聞甚囂塵上。
2014年10月13日。曾經和柴靜共事過的央視前主持人邱啟明在微博承認“柴靜確實於13年底就辭去了央視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