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湖季花魚,學名鱖魚,亦稱桂花魚,在湖北省荊門長湖水域中天然生長,性格兇猛,主要捕食水中的小魚蝦和微生物,具有補虛勞等功效。
長湖季花魚
長湖季花魚體較高而側扁,背部隆起。口大,下頜明顯長於上頜。上下頜、犁骨、口蓋骨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小齒,前鰓蓋骨后緣呈鋸齒狀,下緣有4個大棘;后鰓蓋骨后緣有2個大棘。頭部具鱗,鱗細小;側線沿背弧向上彎曲。背鰭分二部分,彼此連接,前部為硬刺,後部為軟鰭條。體黃綠色,腹部灰白色,體側具有不規則的暗棕色斑點及斑塊;自吻端穿過眼眶至背鰭前下方有一條狹長的黑色帶紋。長湖季花魚性格兇猛,主要捕食水中的小魚蝦和微生物。
長湖季花魚
長湖季花魚冬季不大活動,常在深水處越冬,一般不完全停止攝食。春季天氣轉暖時,則游到沿岸淺水區覓食;此時的雌雄魚白天都有側卧在湖底下陷處的卧穴習性,夜間在水草叢中活動、覓食。1—2月攝食較差,6—7月最為旺盛,長湖季花魚肉體潔白、細嫩而鮮美,無小刺,富含蛋白質。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15.5—19.3克,脂肪0.4—3.5克,熱量78—109千卡,鈣79—206毫克,磷107—143毫克,鐵0.7—5.6毫克,
硫胺素0.01毫克,核黃素0.10毫克,尼克酸1.9毫克。長湖季花魚被列為
荊門市名貴淡水魚類之一。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長湖季花魚的幽門垂多而成簇,形似月季花,這是最為寶貴和營養價值極高的精華部位,不識此寶的人往往在剖魚肚時就被當著廢棄物丟掉了,十分可惜。長湖季花魚的味道清香撲鼻,鮮脆可口,紅燒、清燉最為原汁原味。還要注意的是,長湖季花魚的12根背鰭刺、3根臀鰭刺和2根腹鰭刺均有毒腺分佈,若被刺傷后腫痛甚烈,發熱、畏寒,為淡水刺毒魚類中刺痛最嚴重者之一。據有經驗的老漁民介紹,如果在五月份被季花魚的第五根毒刺刺中了,人的生命就會危在旦夕。以此類推,不可忽視。因此,在捕捉和剖殺長湖季花魚時,應特別小心被刺傷。
在湖北省荊門長湖水域中天然生長。長湖季花魚冬季不大活動,常在深水處越冬;春季天氣轉暖時,則游到沿岸淺水區覓食。
長湖季花魚性味甘、平,無毒,具有補虛勞、益脾胃的功效。其尾可治小兒軟癤,其膽可治魚骨鯁在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