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孵化器

科技孵化器

科技企徠業孵化器(也稱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創業中心)是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養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家為宗旨的科技創業服務機構。創業中心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區域創新體系的重要核心內容。

名詞釋義


定義

創業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以科技型中小企業為服務對象,為入孵企業提供研發、中試生產、經營的場地和辦公方面的共享設施,提供政策、管理、法律、財務、融資、市場推廣和培訓等方面的服務,以降低企業的創業風險和創業成本,提高企業的成活率和成功率,為社會培養成功的科技企業和企業家。

孵化器

是一種資源能力的集合,這種能力的集合,第一類應該包括所有實物,如房子,設備等有利於企業成長的資源;第二類就是看不見的軟體服務,包括如何進行工商註冊,如何進行管理,如何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等;第三類是資源提供。資源提供包括市場資源、技術資源、政府資源。在中國你要是具備了硬體,軟體和資源,你就可以做孵化器了。但是要注意:第一個,中國的知識分子對如何辦公司,做一個實體的生產企業是很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和實踐的;第二個,做中國的孵化器,不能看外國的書,看完了暈頭轉向。比如說,什麼叫專業孵化器,認為專業孵化器是綜合孵化器的分支。綜合孵化器是綜合的,什麼孵化企業都可以進來,而專業孵化器接收的是一樣的企業,這種說法根本就不對。
在談及孵化器時,必須要搞清楚科技園、高新區和孵化器的區別。所有的科技園和高新區是不一樣的。高新區是一級政府,相當於政府的一個分支,對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進行全面的行政領導,該區域就叫高新區。你比如海淀區,他有區政府,他對中關村,就不太好管,高科技發展要有好多特殊政策,海淀區政府就派駐一個大使館,駐在這個地方,有領導班子,和政府一樣,這叫高新區,但不能隨便建,誰想建都能建,不可能。
從運營模式來區分孵化器,可以分為七大類,進而分為四個層面:
第一層,物業支持模式;
第二層,綜合孵化。以物業做基礎,增加了諮詢、培訓、中介。綜合孵化器只管企業外部的事,不管企業內部的事。綜合孵化器又可以叫通用孵化器,往往是以政府為背景支持建立的;
第三層,專業孵化。要求經理人具有較為全面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沒有專業化的經理人,專業孵化器就沒有辦法干。專業孵化器必須給企業內部增加力度。它有幾個典型的特徵:
一、硬體支持;
二、支持的對象是創業期的高科技企業;
三、要有六大支柱,一平台,四大決策來強化對入孵企業的扶持;
四、介入到資本運營中。
六大支柱
① 科技思維變成市場思維;
② 不斷佔有新市場;
③ 不斷地創造新的市場機會而不是消極被動地完成合同;
④ 不僅進行成本核算,更應該上升到目標成本控制;
⑤ 實行崗位責任制,有能耐的廠長管人不管事,沒有能耐的管事不管人;
⑥ 實行人力資源管理。
什麼是人力資源管理,就是如何發現人、培養人、留住人。一平台是人力資源平台。
而四大決策包括:
產、供、銷管理決策
技術徠管理決策
財務管理
隊伍管理決策
三個階段
一期以孵化高科技項目為主;
二期以企業內部管理、擴資、擴股、融資為主;
三期是擴大市場規模。
孵化器第四個層面,要求以人為本,要求轉變思維。以上四個層面是相輔相成的。

科技園

是一個地理概念,往往是圈定了某一塊特殊地理範圍,不一定拿牆圍起來,但是這一塊稱為某某科技園。科技園必須有特色,比如軟體科技園,囊括了所有適合軟體企業發展的因素。比如說派駐科技園的稅務所,要對軟體企業的上稅比較熟悉;工商所也應該對軟體企業的工商註冊、變更等比較熟悉。所有條件都進入到一塊,會計師事務所、法律事務所全對軟體企業比較熟悉,都進入到一個範圍里,這樣入園軟體企業在這裡就比較舒服,於是就會招來更多這樣的企業,就有利於它的發展。軟體科技園裡有個軟體孵化器,專門用於幫助軟體企業創業的,這樣正好配套。總體來說,高新區是政府,科技園是某一特定專業領域或某兩個專業領域集成的區域,孵化器是駐在裡面的機構。

簡介

指企業對科學技術成果進行轉化,使其逐步走向市場、投入民生運用的一個過程。常常表現為創業公司伴隨科技成果實現商品化、產業化的過程。

基本過程


分為四個階段:原理成果,模型成果,工業成果,成熟成果。與風險投資的萌芽期,成長期,擴張期,成熟期四個時期分別相對應。
根據成果的發展規律,前兩個階段在科研單位和高校是能夠完成的,科技成果轉化難的問題主要是在第三個階段,到了第四個階段由企業接過來就可以做了。工業成果期是一般人不願意做的,孵化器就是做這個工作。孵化器包括內部的、外部的,主觀的、客觀的。對於學校和企業,推進成果轉化,關鍵是把工業成果階段作為工作的重點,一定要把第三個階段的工作在自己內部想辦法渡過去。要是自己沒有這個能力,那就需要藉助外界的孵化器,使成果渡過工業成果這個困難階段,進而完成科技成果轉化的全過程。

發展現狀


科技企業孵化器在20世紀五十年代發源於美國,是伴隨著新技術產業革命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在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孵化和培育中小科技型企業,以及振興區域經濟,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企業孵化器也因此在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目前,企業孵化器獲得了迅猛的發展,截止1998年底,世界上已有3300多家企業孵化器,其中北美擁有750家(並以每周新建一家的速度增長),歐洲擁有2334家,目前中國大陸有600多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和2000萬平方米的孵化產地40000餘家的在孵企業以及15000多家的畢業企業以世人矚目的發展速度一躍而成為世界孵化器大國。
美國企業孵化器發展歷程
從1959年貝特維亞工業中心誕生開始到80年代初,是美國孵化器發展的初期階段,主要目標是為了緩解社區的高失業率的狀況,主要功能集中在場所和基本設施的提供、基本企業管理職能的配備以及代理部分政府職能(如一些政府優惠政策的詮釋和代辦)上面。
80年代中後期,美國孵化器進入第二個發展階段,孵化器作為一種有利於經濟開發的新型工具得到政府的強力推廣,專業技術孵化器是美國政府對企業孵化支持系統化的一個重要方面,虛擬孵化器是美國企業孵化支持日趨系統化的另一個標誌。
90年代上半期,風險資本的觸角伸入孵化器中,孵化器進入第三個發展階段:呈現企業化運作趨勢,其主要表現是服務對象向外擴張和服務形式多樣化,孵化經營重心由孵化新創企業轉向涵蓋市場機會的識別以創建企業本身。
90年代後期到現在,伴著創業孵化集團的出現美國孵化器進入第四個發展階段,創業孵化集團的革命性在於其解決了傳統孵化器的兩個基本問題:一是具備了獨立的投資功能,二是解決了傳統孵化器難以吸引高素質的管理人才的問題。
我國加強科技孵化體系建設方向
(一)提高資源組織能力,充分利用外部資源,實現各種要素的聚集、優化和升值
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中介機構,科技孵化器的基本任務是為被孵化企業提供各種外部資源的服務。被孵化企業對外部資源的需求一般應包括:
(1)創業支持:包括企業創辦手續服務、基礎條件的提供等;
(2)諮詢與培訓:包括政策、財務、稅務、人事管理的諮詢及相應的培訓等;
(3)要素資源服務:包括人才、技術、產品、資金和市場協作網的建立和有效服務;
(4)信息化服務:包括建立數字化網路平台、提供網上培訓、展示、電子商務服務等。
孵化器要進行服務方式的創新,引入社會力量為孵化器及其在孵企業提供服務,推進孵化服務的社會化。孵化器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對於自身沒有優勢的服務項目,要充分發揮和藉助社會機構的力量,引入專業化的服務;要探索有償服務的方式和方法,通過有償孵化服務促使孵化器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使在孵企業能獲得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的個性化孵化服務。
(二)建立和完善科技孵化器公共技術服務平台
創業企業一般不具備購置大中型儀器設備和開發工具的能力,缺少公共技術開發和技術服務平台已經成為制約創業企業技術創新水平提高和創新能力完善的障礙之一。因此,一是孵化器要把建立和完善公共技術服務平台納入孵化器基本建設內容,逐步建立包括公共實驗室、中試車間、大型通用儀器和通用測試平台在內的技術創新和孵化條件;二是要強化產學研合作機制,通過與周邊相關的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建立制度化的技術支持網路系統,幫助被孵化企業解決相關的技術問題;三是要結合各地區的產業和技術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各種類型的專業孵化器,要在建立生物、軟體和IC設計等專業孵化器的基礎上,提供專業化技術服務設施和條件。
(三)拓寬和健全融資渠道,著力填補市場空白
資金短缺是很多企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科技孵化器要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資金需求的特點,重點解決市場化融資中的“空白”和“瓶頸”。
1.要切實發揮政府資助的作用
一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類專項資金要把資助動機更多地轉向商業性資本不敢或不願意投入的方面,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錦上添花”;二是要把目前的獎勵性資助為主的方式轉移到風險補償為主的資助方式上來,把政府資助作為引子和補償金,通過降低社會資本進入的風險,引導各類投資和金融機構增加對孵化企業的資本投入。
2.科技孵化器要成為融資的“媒介”
科技孵化器不僅要建立自身的孵化基金,更重要的是在吸引外部資金方面起到媒介的作用。對被孵化企業而言,孵化器要針對企業的發展狀況,指導企業有效地利用各種融資渠道;對資金的供給方面而言,孵化器應通過自身的良好信譽和判斷能力,為投資者提供客觀的諮詢意見,促進和提高融資的成功率。
(四)建立多層次科技孵化載體,提高孵化速度和成功率
近年來,儘管科技孵化器的數量和面積每年都呈大幅上升的趨勢,但依然不能滿足需求,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企業的孵化周期延長;而另一方面,如何衡量孵化成功也是實際操作中難以把握的尺度。筆者認為,具備孵化畢業條件的企業至少要在經費上實現了較為穩定的現金流,具備進行規模化生產的資金和物質條件。而實際上要達到這些條件,對大部分被孵化企業來說至少需要 3 ~ 5 年的時間。同時,隨著企業的成長,適合於初創期企業的孵化條件已難於滿足成長期企業的需求。因此,需要根據企業成長的不同階段,建立多層次孵化載體:
( 1 )項目和企業初級科技孵化 —— 培育能獨立參與市場競爭的小企業;
( 2 )小企業的加速孵化 —— 培育具有一定競爭力的、比較規範的現代企業;
( 3 )企業的海外孵化 —— 培育以跨國經營為目標的企業。
當前,特別需要通過建立和完善加速孵化和海外孵化這兩個層面的孵化器工作,提高被孵化企業參與競爭的適應和生存能力。
(五)明確功能定位,完善運營機制
一般而言,科技企業孵化器以培育科技型企業和企業家作為自身的主要目標,同時還有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和創造新的就業機會的使命。因此,孵化器具有承擔社會公共利益的責任。儘管目前也有一些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性孵化器,但其運行模式決定了不可能完全替代與其相對應的政策性(或稱非營利性)孵化器的功能,政策性孵化器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將成為我國孵化器的主流形式。筆者認為,辦好政策性孵化器,需要正確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
1.政府與孵化器的關係
政策性孵化器承擔的社會公共利益的責任實質上是政府管理職能的延伸,而孵化器又是獨立於政府的社會經濟組織。因此,政府應通過政策和法規對孵化器進行間接的調控來實現管理的職能;而以政府投資為主體的政策性孵化器有責任傳導政府的意圖,執行政府的政策和法規。
2.政策性功能和市場化運作的關係
政策性孵化器在實現政策性功能的同時也必須實現財務上的收支平衡,所以政策性孵化器必須運用市場化手段來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通過市場化運作提高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合理性,並以此約束自身提高服務質量。必須指出的是,追求過高的經營利潤將會提高創業者的成本,而大幅度的減免收費對創業企業的成長並非真正有利。
3.社會公共利益最大化與利潤最大化的關係
孵化器獲取經濟效益的目的不在於體現投資的回報,而是有利於孵化器的良性循環。因此,降低運營成本,保持較低的盈利水平就應當成為政策性孵化器的基本經營理念。政策性孵化器必須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近期利益和遠期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部分孵化器為體現“形象”,硬體建設出現“豪華化”的傾向,這不僅不利於孵化器自身的良性發展,同時會對創業企業產生諸多的不利影響。因此,在確保創業企業獲得到有效服務的前提下,實現孵化器自身合理的利潤將是實現社會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關鍵。
總之,政策性孵化器應當是以政府投資為主體、以社會公共利益為已任,以市場化方式運作,能夠實現財務平衡的社會經濟組織。

案例辨析


科技孵化器就是加速高科技企業或高科技項目產業發展的機構說白了就是促進成果產業化,就是成果發明出來了,要使之在產業當中能夠使用。每年清華大學通過局級鑒定的,就有 1500多項成果,而每年被企業買走的不到20項,比例非常低。我們的孵化器就是要提高這個比例。你那裡有成果,通過孵化工作把它儘快用到生產上,這就是科技孵化器。

實際意義


探索孵化器發展的新途徑必須符合中國的國情,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必要條件


作為一個科技孵化器,應當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首先,要有一個孵化企業進駐的物理空間,即一定面積的孵化基地,這個物理空間具有長期由企業孵化器管理機構管理的屬性,而不論其產權如何,都能長期用作企業孵化基地。這個孵化基地要考慮到孵化企業的不同特點,分成不同規模的孵化單元,每一個孵化單元都應具備基本配置,包括幾條電話線用於電話、傳真等,動力電、照明電插座,有線電視及Internet網路介面等。另外,這個孵化空間要有公用孵化區,在公用孵化區內裝備有一定的基礎設施、設備,並向孵化企業提供共享服務,包括文訊、電訊、收發、保安、會議、接待、秘書等服務。
其次,擁有一個健全的軟服務體系。其內容包括會計、法律、信息、融資、擔保、宣傳、商業計劃、培訓計劃、培訓教育、市場營銷、技術創新和企業經營管理顧問等服務。這種服務一般採取三種形式:一是企業孵化器自身提供的服務,二是企業孵化器與社會機構聯辦的服務,三是引進社會中介機構提供的服務。
第三,擁有一支具有豐富的產品開發、項目管理、市場營銷和企業管理經驗的企業孵化器管理隊伍。
所以,科技孵化器的主要功能是為以經慎重選拔進入企業孵化器的新建企業提供具有豐富服務內容的孵化空間和各種企業及項目相關信息,幫助企業制訂產品開發、市場營銷、人力開發等企業發展計劃,組織必要的諮詢與培訓以提高創業者的各種技能,促進企業快速成長,使孵化企業能在幾年內離開企業孵化器獨立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