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毛茛
揚子毛茛
揚子毛茛(Ranunculus sieboldii Miq)為毛茛科毛莨屬的植物。生於海拔300-2500米的山坡林邊及平原濕地。又稱為鴨腳板草,而鴨腳又為扁平的,類似於平足狀,在部分少數民族語言中,又稱之為“平足草”,如苗族語言中的“Flatfoot nyom”。
多年生草本。鬚根伸長簇生。莖鋪散,斜生,高20-50厘米,下部節偃地生根,多分枝,密生開展的白色或淡黃色柔毛。基生葉與莖生葉相似,為3出複葉;葉片圓腎形至寬卵形,長2-5厘米,寬3-6厘米,基部心形,中央小葉寬卵形或菱狀卵形,3淺裂至較深裂,邊緣有鋸齒,小葉柄長1-5毫米,生開展柔毛;側生小葉不等地2裂,背面或兩面疏生柔毛;葉柄長2-5厘米,密生開展的柔毛,基部擴大成褐色膜質的寬鞘抱莖上部葉較小,葉柄也較短。花與葉對生,直徑1.2-1.8厘米;花梗長3-8厘米,密生柔毛;萼片狹卵形,長4-6毫米,為寬的2倍,外面生柔毛,花期向下反折,遲落;花瓣5,黃色或上面變白色,狹倒卵形至橢圓形,長6-10毫米,寬3-5毫米,有5-9條或深色脈紋,下部漸窄成長爪,蜜槽小鱗片位於爪的基部;雄蕊20餘枚,花藥長約2毫米;花托粗短,密生白柔毛。聚合果圓球形,直徑約1厘米; 瘦果扁平,長3-4(5)米,寬3-3.5毫米,為厚的5倍以上,無毛,邊緣有寬約0.4毫米的棱,喙長約1毫米,成錐狀外彎。花果期5月至10月。![揚子毛茛](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b/m5b3b5bb68f497e08d90460c237b5fe7d.jpg)
![揚子毛茛](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b/m5b3b5bb68f497e08d90460c237b5fe7d.jpg)
揚子毛茛
![揚子毛茛花束](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6/m867d8e6aff1a82f8c8448e86cb3a24a5.jpg)
揚子毛茛花束
全草藥用,搗碎外敷,發泡截瘧及治瘡毒,腹水浮腫。
【土家葯】小野棉花,起泡草,癢子葯:治療瘰傷,鶴膝風。
【性味】
①《分類草藥性》:性熱,味苦,有毒。
②《湖南藥物志》:辛,有毒。
【功用主治】治瘧疾,癭腫,毒瘡,跌打損傷。
![揚子毛茛](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c/mfcf2941d51ff10ab7f04648e20d6f66d.jpg)
揚子毛茛
②《四川中藥志》:治跌打損傷。
③《重慶草藥》:可以截瘧。
④《湖南藥物志》:治癭腫。
【用法與用量】外用:搗敷。
![果實](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d/m2d0589ca75227458ba245bbbc4422bb6.jpg)
果實
②治毒瘡或跌傷出血:鴨腳板草嫩莖葉搗爛,包傷口上,可以拔膿除毒,止血生肌。
但不能敷在未傷的皮膚上,否則刺激起泡。
③治跌傷未破皮者:鴨腳板草少量,合酒塗揉之。
春、夏採收。
本種以花萼向下反折,花瓣狹橢圓形,有長爪,瘦果寬大,長約4毫米,邊緣有寬棱以及莖偃卧,節上生根,花與葉對生而易於識別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