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城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女媧城位於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城北7.5公里的聶堆鎮思都崗村。其1986年被定為河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國家、省、市旅遊部門和文物部門通過考察論證,將女媧城列為市級重點旅遊景點建設項目。現今的女媧城已成為在全國範圍都有影響的大型女媧祭祀觀光勝地。
女媧城
女媧城
女媧結束了四處奔波,安下心來同伏羲一起教人們捕魚、打獵、種莊稼;婚配、嫁娶、繁衍子孫後代;又教人們用木棍撐起搭蓋棚子,代替穴居。事事都為人們勞心費神。人們的生活住所得改善以後,她選擇一處較為寬廣平坦的地段,開始修造自己的住所,把它叫作“城”。此城長寬各百餘丈,高八尺盈餘,內城外廓,宮寢座落其間,據考古專家發掘調查至今仍有故城遺址和堅實的夯土層。因世人尊女媧為人類始祖,遠古三皇之一,該城叫“皇城”,后又叫“女媧城”。
女媧城
當天夜裡,更深人靜,女媧不聲不響起來,伏羲偷偷跟在她後邊,女媧來到女媧城北邊,用手抓起三把土,分別放在三處,用嘴各吹一口氣,三堆土就“嗡嗡”地發出吃聲,在日光下,霧氣騰騰,慢慢往上長,伏羲看見心底佩服女媧的神力,但眼看著三座山平地而起,自已打賭肯定要輸,心生一計,急忙求告天將二郎神楊戩幫忙,讓天雞早叫,二郎神不知何意就指派天雞“哏哏哏——”三聲連叫,地上的雞也跟著叫起來,霎時間“嗡嗡”聲不響了,霧慢慢散了,三座山頭冒出地面才幾丈高就停住不長了。成三個大土丘,女媧輸了。從此以後啥事都有男人作主了。這三個土丘後人稱作“三土城”。每逢日晴氣爽,斜陽西下,人們都能清楚地看見土丘冒出三股青煙。又稱“媧城夕照”,為西華八景之一。民國初年,三個土丘被一個盜墓賊挖破,從此再也不冒煙了。一九三八年黃水淤積加之村民取土燒窯和平整土地,三個土丘挖平了,但至今仍能看清土丘遺址。
女媧做完了造福人類的一切工作,便乘著雷車,賀著應龍,白螭開道,騰蛇護駕。依依不捨地離開人們,歸依天朝。而她的肉體留在了“皇城”。葬埋在女媧城西的崗嶺上。隨著數千年自然的變化,朝代更替。山有蕩平,河有改道,滄海變桑田,唯女媧陵墓巍然不動。西華縣有史載以來黃水大小犯境三百五十餘次,淤積泥土數丈,而女媧的陵墓始終露出地面。唐代天寶年間大雨晦晏失所,黃河決口裹加泥沙,村莊、田野淹沒,女媧陵墓也夷為平地。有日陵墓處狂風大作,噼雷一聲巨響,人們觀之見女媧的陵墓從地下湧出地面,並有巨石現出,上刻“鳳陵堆”字樣。女媧創造天地之功烈,上際九天,下契黃壚,名聲與江河同在,與日月同輝,她的皇城和陵墓也同樣受到上蒼佑護,下界崇仰。她的無私奉獻精神也是世代人類學習的楷模和榜樣。
文物部門根據民間傳說和史書記載,經過長期勘探,發掘了該古城址。
女媧城位於西華縣聶堆鎮都崗村西北角,該城址呈正方形,分內外兩層,外郭城牆長4000米,內城牆長1440米。今殘存城牆最高點3米,寬8米。護城壕輪廓清晰,基底寬6米,上部寬15米。城牆多為分層夯築而成,每層厚10到20厘米。夯窩為圓形,平底,直徑5厘米。城內有宮殿式夯土台基。北城牆下出土一地下排水管道,殘長1米,直徑29厘米。城內出土有大量釜、罐、鬲、瓮、瓦等春秋時期遺物,可見當時城池壯偉,居民殷盛。據考,該城為東周城址,城牆下壓著商周甚至更早的古文化遺址。
女媧城古文化遺址,1986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在女媧城遺址附近的女媧古陵處動工興建了新的女媧城。女媧城佔地60餘畝,現有牌坊門、女媧陵、補天殿、媧皇宮、伏羲殿、三皇殿、三清殿和兩側廊房等仿古建築。各殿和廊房供奉有女媧、伏羲等神像及描繪女媧造人補天功績的雕塑和壁畫。女媧古陵前更是常年煙霧繚繞、香火極盛。
女媧城每逢農曆初一、十五自成廟會,四方民眾蜂擁而至,人山人海,多時日遊人達10萬之眾。西華是遠古時代人祖女媧主要活動區域和唯一建都之地,因此,現今的女媧城已成為在全國具有影響的大型女媧祭祀觀光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