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政大臣

日本律令制度下的官位

徠太政大臣,日本律令制度下的官位,位居太政官四大長官(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內大臣),與左大臣、右大臣並稱“三公”,唐名相國,淳仁天皇天平寶字二年至八年(758年~764年)一度改名為“太師”。

定義


太政大臣(Da-jyou-dai-jin, だじょうだいじん)
太政大臣為非常設官職,輔佐天皇,總理國政,定員一人,對應位階為從一位或正一位。天智天皇十年(671年)由大友皇子(即後來的弘文天皇)首任,而最後一任太政大臣是在明治四年(1871年)擔任的三條實美。

出任資格


根據 《養老律令》規定,太政大臣“如無其人則闕”(因此太政大臣也稱“則闕”)。而歷史上實際擔任太政大臣任者很少,有時候甚至處於長期空缺狀態。日本人對太政大臣的態度如同對正一位的態度一樣,因此寧缺毋濫(反正太政官有四個長官,只要有一個有人當就行~~)。那麼,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出任太政大臣?
671年,病重的天智天皇首次設立太政大臣這一職務,並由其子大友皇子出任。由於大友皇子沒有正式獲得皇太子的稱號(雖然事實上就是皇太子),因此其出任太政大臣被認為是為了抗衡在朝野威望都很高的皇太弟大海人皇子(即後來的天武天皇)。大友皇子之後,高市皇子於持統天皇四年(690年)就任太政大臣並主持朝政——在高市皇子之前,東宮(即太子)是草壁皇子(此時太政大臣空缺);而在高市皇子之後,太子由輕皇子(即文武天皇)擔任。也就是說,早期的太政大臣有點等同於皇太子的意思。既然是太子,而日本古代又把皇族神化成“神族”,因此太政大臣在早期僅是皇室專利,普通大臣無緣。
758年,藤原仲麻呂對太政官進行唐名化改革時,太政大臣改名“太師”。隨後仲麻呂本人(此時獲天皇賜名“惠美押勝”)也在天平寶字四年(760年)就任大師,這是歷史上第一個由“人臣”出任的太政大臣。仲麻呂本人在764年因作亂被鎮壓,而次年(稱德天皇天平神戶元年,765年)由僧人 道鏡出任“太政大臣禪師”。
道鏡被貶黜之後,太政大臣一職長期空缺。直到文德天皇天安元年(857年),才由外戚 藤原良房出任太政大臣。此後太政大臣才逐步成為常設官職。而從857年開始,三百多年時間內,太政大臣一直由攝家藤原氏出任。直到鳥羽天皇保安三年,才由村上源氏的源雅實出任太政大臣,打破了藤原氏控制太政大臣的“潛規則”。此後,隨著藤原氏和村上源氏的分家,太政大臣的出任資格也逐步放寬。到明治維新前,出任太政大臣的資格必須是出身 五攝家或者 清華家的人。

武士集團


上面提到的出任太政大臣的人都是 公家出身,而武士集團(武家)出任太政大臣則要困難得多。因為古代日本有重文輕武的傳統,早期武士被公家貴族視為奴僕,家格低下(有點類似於印度的種姓),與太政大臣自然無緣。例如鎌倉幕府時代實際掌握大權的北條氏,其在朝廷的職務甚至微不足道。中下層武士出任太政大臣的例子只有 豐臣秀吉一人,而且也費了一番周折——因為秀吉出身庶民,姓氏卑微,根本不配出任太政大臣。所以秀吉一度想認公卿近衛前久為乾爹,從而可以“冒領”藤原氏這樣一個貴族姓,結果弄得自己被滿朝公卿鄙視……後來后陽成天皇看不下去,破例賜姓“豐臣”,從而大幅度提高秀吉的身份,這才滿足了秀吉的官癮。
雖說中下層武士就任大政大臣如同白日夢,但作為武士集團總頭目的平氏和源氏家族,卻隨著政治地位的大幅度提高而具有出任太政大臣的資格。其中,平清盛於六條天皇仁安二年(1167年)就任太政大臣,是歷史上第一個由武士出任的太政大臣,也是第一個出任的太政大臣的平氏。而 足利義滿在辭任幕府將軍后,於後小松天皇應永元年(1394年)就任太政大臣,是第一個出任的太政大臣的源氏(此源氏和上面那位源雅實意義不同)。此外,德川家康、德川秀忠和德川家齊都出任過太政大臣。其中德川家齊於仁孝天皇文政十年(1827年)就任太政大臣,是歷史同時出任太政大臣和征夷大將軍的人。

大臣


根據律令制規定,只有出任太政大臣者才能獲得正一位,但這並不表明當上太政大臣就能“自動”晉陞正一位。事實上,歷史上絕大多數出任太政大臣者,都只是從一位的身份,甚至是正二位的身份(出任太政大臣后立即晉陞從一位)。某些文獻中提到某某人物出任“正一位太政大臣”的說法,是不嚴格的,因為日本歷史上還沒有人在生前同時出任“正一位太政大臣”(當然死後贈官就不一樣了)。此外,在日本歷史上生前獲得正一位的6個人當中,只有藤原仲麻呂是以太政大臣(“大師”)的身份獲得正一位。(有意思的是,生前獲得正一位的6個人當中,卻橘諸兄和藤原永手兩人是 左大臣)

關係


一般認為隨著 攝政和 關白的出現,太政大臣逐步成為一種“榮銜”。的確在攝關政治時代,有不少權臣只是以左大臣的身份就任攝政和關白(如藤原道長),甚至以無官銜的身份出任關白(如晚年的藤原賴通)。
但事實上,早期的攝政關白都是寄生於太政大臣之下。例如首任關白藤原基經的任命是“其萬機巨細,己統百官,皆先關白太政大臣,然後奏下”,對他的稱呼的也是“從一位攝政關白太政大臣”,意思就是就是享有“攝政”、“關白”權力的太政大臣——可見此時無論是攝政還是關白,嚴格來說不過是太政大臣的一項特權而已(也就是授予太政大臣更大的權力)。
當然隨著攝關政治的發展,獲得攝政、關白特權的資格逐漸放寬,而攝政關白也不再“綁定”太政大臣,例如藤原賴通出任攝政時,他的正式官職只是正二位內大臣,而當時的太政大臣是藤原公季,卻不是攝政、關白。這時候,太政大臣才逐步成為一個“花架子”。

歷任


姓名 出任時間 備註
大友皇子 671年 皇族
高市皇子 690年-696年 皇族
惠美押勝 760年-764年 太師
(藤原仲麻呂)
道鏡 765年-766年 太政大臣禪師
藤原良房 857年-872年 最初的人臣攝政
藤原基經 880年-891年 最初的關白
藤原忠平936年-949年
藤原實賴 967年-970年
藤原伊尹 971年-972年
藤原兼通 974年-977年
藤原賴忠 978年-989年
藤原兼家 989年-990年
藤原為光 991年-992年
藤原道長 1017年-1018年
藤原公季 1021年-1029年
藤原賴通 1061年-1062年
藤原教通1070年-1071年
藤原信長 1080年-1088年
藤原師實 1088年-1089年
藤原忠實 1112年-1113年
徠源雅實 1122年-1124年 村上源氏
藤原忠通 1128年-1129年
1149年-1150年
藤原實行 1150年-1157年 三條的家祖
藤原宗輔 1157年-1160年
藤原伊通 1160年-1165年
平清盛 1167年 桓武平氏,第一個出任太政大臣的武士
藤原忠雅 1168年-1170年
藤原基房 1170年-1171年
藤原師長 1177年-1179年
九條兼實1189年-1190年
藤原兼房 1191年-1196年
大炊御門賴實 1199年-1204年
九條良經 1204年-1205年
大炊御門賴實 1208年-1209年
三條公房 1218年-1221年
近衛家實 1221年-1222年
西園寺公經 1222年-1223年
九條良平 1238年-1239年
近衛兼經 1240年-1241年
西園寺實氏 1246年
久我通光 1246年-1248年
鷹司兼平 1252年-1253年
德大寺實基 1253年-1254年
西園寺公相 1261年-1262年
花山園通雅 1275年-1276年
鷹司兼平 1276年-1277年
鷹司兼忠 1285年-1287年
崛川基貝 1289年-1290年
西園寺實兼 1291年-1292年
河洞公守 1299年
二條兼基 1299年-1300年
土御門定實 1301年-1302年
德大寺公孝 1302年-1304年
一條實家 1306年-1309年
大炊御門信嗣 1309年-1310年
鷹司冬平 1310年-1311年
三條實重 1318年-1319年
久我通雄 1319年-1323年
鷹司冬平 1323年-1327年
今出川兼季 1332年-1333年
久我長通 1340年-1342年
洞院公賢 1348年-1350年 北朝
久我通相 1366年-1368年
二條良基 1381年-1387年
德大寺實時 1394年
足利義満 1394年-1395年 清和源氏
久我縣通 1395年-1396年
三條實冬 1402年-1407年
德大寺公俊 1420年
二條持基 1432年-1433年
一條兼良 1446年-1450年
久我清通 1452年-1453年
西園寺公名 1455年-1457年
二條持通 1458年-1460年
近衛房嗣 1461年-1463年
久我通博 1481年-1482年
鷹司政平 1485年
近衛政家 1488年-1490年
一條冬良 1493年-1497年
德大寺實淳 1509年-1511年
近衛尚通 1512年-1516年
花山院政長 1518年-1521年
三條實香 1535年-1536年
近衛植家 1537年-1542年
近衛前久1582年
豐臣秀吉 1587年-1591年 豐臣氏
德川家康 1616年 清和源氏
德川秀忠 1626~1632年 清和源氏
近衛基熙 1709年
近衛家熙 1710年-1711年
近衛家久 1733年
一條兼香 1746年-1751年
近衛內前 1768年-1778年
九條尚實 1780年-1781年
德川家齊 1827年-1841年 清和源氏,1827年-1837年兼任征夷大將軍
鷹司政通1842年-1848年
三條實美 1871年-1885年 最後一任太政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