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山
南京市山峰
八字山位於南京市鼓樓區,古名四望山,南京地方志有載此山:“吳大帝嘗與仙者葛元(玄)共登涉之,山勢嶄絕,足供遠眺,故名四望也。”1929年,為迎接孫中山的靈柩從中山北路經過,當時的國民政府用石頭在山腰壘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個大字,從此改稱此山為“八字山”。1949年後,共產黨政府把字變成“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八個繁體字。至“文革”期間,再次修改了八個大字為“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南京城北挹江門內,中山北路南側,有一座海拔43米的小山。山上樹木蔥籠,枝繁葉茂,山旁的明城牆修葺一新,牆外的小桃園公園湖光山色,草綠花艷。登上山頂,山下的景色美不勝收。居住城北的人都知道它叫八字山。其實,八字山的名稱得來還不足百年,在這之前的兩千年這山的名字叫四望山。南京地方志記載此山:三國時東吳“大帝嘗與仙者葛元共登涉之,山勢嶄絕,足供遠眺,故名四望也。”
在唐代以前,八字山下是滔滔長江,山為“大江屏障”,是天然的軍事要地,成為歷朝歷代兵家防守的重要基地。太平天國攻陷南京就是在八字山下的城牆下挖地道,炸毀城牆而入的。至今八字山腰,還有抗戰時期南京保衛戰留下的碉堡。
四望山改稱八字山,源自1929年,為迎接孫中山的靈柩從中山北路經過,當時的國民黨政府用石頭在山腰壘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個大字,人們從此改稱此山為“八字山”。上世紀60年代末,八個字變成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70年代末又換成“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八個字。如今,遊人登上山腰,拔開樹叢,還能依稀看出這八個大字的痕迹。近八十年來,八字山名字雖然未變,但早已物是人非,八字山彷彿是一面鏡子,折射出這座城市的歲月變遷,人世滄桑。
2004年,建成八字山公園,佔地面積8.5公頃,包括象山廣場景區、泮山溪景區、書畫院景區、四望閣景區、山地生態園等9大景區。其中四望閣景區為園內景區的核心部分,位於八字山主峰。區內建有仿明清式兩層樓台建築,飛檐翹角,與閱江樓遙遙呼應。登臨其上,遊客既能遠眺閱江樓,又可俯瞰繡球公園、小桃園和挹江門,是名副其實的城市山林
八字山公園
地址
新小桃園路與中山北路交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