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的牆
教堂的牆
從19世紀五十年代開始,英國人的審美取向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原因是畫家們運用抽象的手法繪製充滿潛意識的作品,用它們操控觀眾,以期喚起各種不同的心理反映。在這個過程中,不同流派的畫家們搞了一個持續不斷的相互交流思想的串聯活動。
【畫作名稱】《教堂的牆》又譯《神學院的圍牆》
【風格】古典主義
【題材】神話
【規格】61×85.10厘米
【材質】布油彩
【現存藏處】墨西哥 西蒙基金會
斯特拉德威克則一直追隨伯恩 ·瓊斯(1833―1898),以歷史和神話題材進行創作。《神學院的圍牆》是畫家的“發憤”之作,因為當時有人指責他只會簡單地複製歷史題材,不會進行所謂“真正的”創作。
儘管這幅畫具有拉斐爾前派作品的主要特點,即風格粗獷、多刺激性和裝飾性,而且又沒有明確的歷史年代或地域界限,它還是留給觀眾一個想像的空間,體現了斯特拉德威克對神話世界強大的感知力。
喬治 ·肖伯納(1856―1950)在《藝術月報》上發表文章,對這幅畫的意境作了如此描述:“一個人戴著剛剛打碎的腳鐐,站在了天堂的門口”。接著,肖伯納又解釋說,畫面所呈現的,不是這個人如何到達天堂,而是到達后受到天使歡迎時的激動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