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齒龍
火山齒龍
火山齒龍(屬名:Vulcanodon)意為“火山牙齒”,是種相當小的早期蜥腳下目恐龍,生存於早侏羅紀赫唐階的非洲南部。火山齒龍是草食性恐龍,身長約6.5米。
情報(information)
中文名稱( chinese)→ 火山齒龍
其它中文名稱( chinese[other])→ ...
拉丁文學名( name)→ vulcanodon
發音( pronounced)→ vul-kan-uh-don
含義( meaning)→ 火山的牙齒
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
亞目( suborder)→ sauropodomorpha 蜥腳型亞目
類( infraorder)→ sauropoda 蜥腳類
屬( genus)→ vulcanodon 火山齒龍
模式種( type species)→ v. karibaensis
其它種( other species )→ ...
錯誤歸屬種( misassigned species)→ ...
時代( period)→ 侏羅紀早期 hettangian
分佈( found in)→ 辛巴威
發現地層( stratum)→ ..
食性( diet)→ 植食
典型體長( length)→ 長11~18米
推測體重( mass)→ 15噸
發現者( discoverer)→ raath, 1972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大撒趕快
raath, 1972
PS.目前發現的骨骼化石均沒有頭和頸,有人認為就是梁龍.
火山齒龍的化石發現於羅德西亞(目前是辛巴威)的一處火山灰。
而在該發現處附近,發現了數顆短刃狀牙齒,曾被歸類於火山齒龍,使火山齒龍最初被認為是種雜食性的原蜥腳類恐龍。這些牙齒最近被發現可能屬於獸腳亞目的未鑒定屬,該獸腳類恐龍可能以火山齒龍為食。火山齒龍可能是原蜥腳下目與蜥腳下目之間的遺失環節。隨者塔鄒達龍的發現,塔鄒達龍、火山齒龍都被歸類於火山齒龍科。
模式種是卡里巴火山齒龍(V. karibaenis),由約翰尼斯堡金山大學的Michael A. Raath在1972年正式敘述、命名。
火山齒龍與人類的體型相比圖